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

畢竟是少府出生的專業人士,對於任何有關經濟、共商方面的事,劉舍都有着源自本能,且極其敏銳的嗅覺。

就好比劉榮方纔這番話,僅僅只是淺嘗遏止的提了一提,劉舍便已經大致明白在這件事上,劉榮是個怎樣的思路了。

——糧食和鹽鐵,有相同之處,自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是這兩件大宗貨物的社會屬性,都是日用消耗必需品,且同爲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任何文明下的任何整體——無論農耕還是遊牧,無論奴隸制還是封建制,只要日常消耗品維持一個合理、平穩的價格,那往往就出不了什麼大亂子。

反之,哪怕是先進的後世近現代,一旦糧食、鹽等生活物資價格保障,以至於底層民衆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那即便是飛機大炮,也保不住一個爛到根上的‘僞現代’政權。

後世的非洲大陸,便是這種‘僞現代政權’的匯聚地。

而同作爲日常生活必需品,糧食和鹽鐵之間,卻也有着一項根本的不同。

——糧食,是作物。

糧食,是由廣大農民在社會賦予的價值體系下,天然肩負起其生產工作。

尤其是在如今漢室這樣的、處於封建制社會中期的農耕文明,可以說糧食的生產,是由整個國家九成九以上的民衆共同肩負。

說的更直白點就是:糧食生意,本身並不存在‘生產’這一環節。

從來沒有糧食商人,會親自種地生產糧食,並將自己生產出來的糧食,當做自己對外出售的貨品。

除了極少數體量太小,需要賺這筆錢的小商人,會在倒買倒賣的同時,順帶着也僱人耕作自家土地之外,絕大多數糧商做的,實際上都是收購-倉儲-出售的買賣。

於秋後,從百姓手裡買下糧食,儲存在自己建造的糧倉中,次年徐徐出售賺取差價,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糧商,乃至於如今‘官營糧米’的少府內帑,所一致採取的商業模式。

從這個模式中不難發現,糧食生意,其實就是個倒買倒賣賺差價的生意。

商人羣體在這個過程中,唯一能起到的作用,或者說是唯一的競爭力,便是那一座座尋常人家建造不起、維護不起的糧倉,以及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部分糧食因儲存不當而導致變質的抗風險能力。

——你是個關中的農人,擁田百畝,今年吭哧吭哧幹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打下來三百多石糧食,去掉農稅、口賦部分,手裡剛好剩下粟三百石整。

家中妻兒四個,算上你一共五口,每年的口糧要至少百石,才能保證不餓死。

看上去很寬裕——有三百石糧食的存貨,最低生存標準卻只有一百石;

哪怕放開了吃,五口人吃掉足足一百五十石,也還能剩下另外一百五十石,用於改善生活,或積攢起來日後置辦家業。

可你若是真這麼算賬,那你們一家五口人明年,怕不是要餓死至少三口。

原因很簡單:這三百石糧食,可是有足足三萬六千斤(漢斤),折後世足足九噸!

這麼多糧食,別說你家那僅有的兩間泥屋了,若是真直接堆起來,你們家整個院子都堆不下!

放都放不下,自然就更別提妥善儲存,一直存到明年春、夏、秋三季,再一點一點拿出來吃了。

當然,如果不信邪,你完全可以試試。

但你敢賭嗎?

敢拿一家老小五口人的身家性命,去賭你那間即沒有經驗、技術作爲支持,也沒有足夠成本投入保證質量的‘糧倉’,能爲你多保下百十來石糧食,讓這些糧食留在你手裡,而不是被糧商賺走嗎?

很顯然,你不敢。

在危險臨界線徘徊的經濟狀況,讓你根本不具備絲毫抗風險能力。

你唯一的選擇,是把這三百石糧食賣給糧商,然後來年用賣糧所得的錢,買回不到二百石糧食回來吃。

當然,你們家也不是有糧食就行。

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生在世,不花錢的似乎就只有呼吸空氣。

所以最終,你們家大概率只會拿一半的錢,買回一百石左右的糧食回來吃,剩下一半的錢,則用於其他零散開銷。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你而言,就非常簡單了

——不賣糧商,選擇自己儲存糧食,你有渺茫的機會(不到半成)成功,在這一年當中不被糧商們剝削,卻有極大可能(九成以上)家破人亡。

而賣給糧商,你這一整年的勞動,百分百會被糧商剝削走至少三成,但你們家也大概率不會餓死。

於是,爲了‘穩妥起見’,你只能選擇看上去更虧,實際上卻更加穩妥的選擇:賣糧給糧商,自願承受這筆損失……

這,就是封建時代絕大多數農民,在每年秋後最真實的寫照。

再怎麼不甘、再怎麼不捨,也只能爲了確保生存,而承受這筆極爲龐大的損失。

與之相比——與根本不敢賭,也根本賭不起的農民相比,手握資本的商人們,顯然就遊刃有餘得多。

他們投入一筆相當不菲的資金成本,建造一間極大概率能確保糧食短期不變質的糧倉;

再以低廉的價格,於秋後收購糧食,將糧食儲存在糧倉中。

隨後,便是投入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確保糧倉裡儲存的糧食不出問題。

到了第二年,再分批次一點點分銷賣還到百姓手中。

在這個過程中,商人有相當充足的抗風險能力。

糧食變質?

沒~關係,反正糧倉還在,明年再來唄;

實在虧的狠了,沒本錢收糧了,那也無妨——大不了把糧倉租出去幾年,回籠一筆資金後,就可以重新收糧了。

糧價下跌?

更沒關係了——不過就是賺得多和賺得少的區別,有得賺就行。

於是,一個極度畸形的市場模式形成。

——農民負責整個生產過程,肩負所有生產成本,最終生產出成品:糧食;

生產當中的所有風險,都由農民獨自承擔,什麼颳風下雨、天災人禍,都沒人幫農民分擔哪怕半點風險。

操勞一整年,終於生產出成品了,定價權偏還不在自己手上;

商人們說多少錢,就得多少錢賣出去,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

甚至不賣都不行——產品他媽的有保質期!

只有商人們纔有能力延長產品保質期;

作爲生產者的農民,根本無法長期儲存自己辛勤勞作,投注無數心血、承擔無數成本和風險,所生產出來的糧食。

這就等於說是生產成本投入及風險,完全由農民承擔,但與高投入、高風險對應的,卻是少得可憐的極低回報。

反觀商人們,低價買糧,妥善儲存,再高價賣出——同樣高成本,卻是低風險,最終所得的卻是可觀的高回報。

用劉榮的話來說,這,就是封建時代極爲典型的剝削模型。

通過掌握某一關鍵環節——如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又或是銷售渠道等,來達成對上游生產環節的無下限剝削。

這套模型即便在後世新時代的商業界,也依舊存在;

但顯而易見,這套模型在封建時代的‘威力’,絕非後世那些扭扭捏捏,瞻前顧後,想吃不敢吃、想拿不敢拿,頭頂上還有暴力機器盯着的‘企業家’們所能比擬。

——封建時代,是吃人的。

封建時代吃人的方式、手段,除了物理層面上,不會真把你的肉體切碎、煮熟,並放在嘴裡咀嚼外,便幾乎百無禁忌……

於是,劉榮出手,官營糧米,讓少府內帑這個漢家特有的‘史前國企’對糧食市場發起宏觀調控。

而且用的方式,還是最簡單粗暴的國企壟斷模式。

在糧食上,劉榮之所以選擇這麼做、之所以能做得到,就是因爲上文所言:糧食這個‘商品’的生產者,並不是掌握這門生意的糧商羣體,而是如今漢室天下的廣大底層農戶。

將僅僅只具備‘倉儲’效能的糧商羣體,從整個糧食市場的產業鏈當中剔除,直接由少府內帑赤膊下場取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貨’還是那個‘貨’,以前什麼樣,以後也還是什麼樣;

上游生產者還是農民,下游消費者,也依舊是農民。

唯一的區別,是接頭取‘貨’的中間商,換成了更有良心、更在意底層民衆的少府內帑。

而鹽鐵,與糧食之間的不同——準確的說,是鹽鐵官營和糧米官營二者的區別,也恰恰就在於此。

——糧商們不負責生產,只負責分銷,而鹽、鐵商人們,是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負責到底的。

劉榮官營糧米,直接讓關中的糧商們消失,並由少府搞壟斷,僅僅只是在產業鏈中端進行取締,對上游生產者和下游消費者,都沒有造成絲毫影響。

但鹽、鐵,並不是農民從地裡種出來的。

鹽,以如今漢室普行的工藝,是滷製。

這是門毋庸置疑的生產技術。

至於鐵,哪怕在後世都被成爲‘工業的血液’,自更與生產技術脫不開干係。

所以此番官營鹽鐵,若劉榮還是按老套路來——先把鹽鐵商人搞滅絕,然後讓少府下場搞壟斷,那就會出大問題。

首先,少府雖足夠龐大,其職權卻也足夠冗雜。

雖然少府名下,有數以十萬計的官奴作爲免費勞動力,但同樣的,也有成百上千個基建項目,需要者數十萬免費勞動力去支撐。

大到劉榮的皇陵、陵邑,水利工程的挖掘、施工,城池道路的建造、維護;

小到少府日常生產當中的人力需求——如搬運等。

換而言之:少府不可能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鹽鐵之上。

而鹽、鐵兩個產業,卻是龐大到哪怕少府真的全力去做,也未必能完全肩負起重擔的程度。

或許在漫長的經營、適應過後,少府能分出一個龐大無比的部門,專門負責,併成功肩負起漢家所有的鹽、鐵產業。

但這需要時間。

從鹽鐵商人被劉榮消滅,到少府最終肩負起全天下的鹽、鐵,這需要一段極爲漫長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漢家怎麼辦?

百姓不吃鹽了?

軍隊不用鐵了?

顯然都不現實。

——人類不能不攝入鹽分,就像後世的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所以,相較於先消滅鹽鐵商人,然後粗暴的壟斷市場,劉榮所提出的這個方案,顯然是更爲柔和、穩妥,同時也是更爲妥當的。

鹽、鐵商人們,過去怎麼樣,以後也還是怎麼樣;

該生產生產,該銷售銷售。

唯一的區別在於:過去可以到處去賣的鹽鐵,以後都只能賣給少府,經少府過一遍手,再分銷出去。

都不用劉榮開口提,劉舍就已經想好這麼做的依據了——對於任何管制類貨品,少府都能以《漢律·均輸律》爲依據,進行合法監管!

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糧食,鹽,鐵,銅,茶,書等所有可能造成社會動盪,又或是可能爲外族帶來利益的物品。

有了固定的買家,尤其還是無限量不現實收購的大客戶,鹽鐵商人們甚至未必會有多少抵抗情緒。

如此一來,鹽、鐵供應就不會斷,市場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動盪。

與此同時,少府一邊收購商人們手中的鹽鐵,一邊也會自產優質鹽鐵,來作爲‘壟斷市場’的底氣。

隨着時間的推移,少府的優質鹽鐵,逐漸取代商人們手中的劣質鹽鐵,逐步蠶食,並最終徹底壟斷市場。

到了那時,劉榮完全可以指着鹽鐵商人們的鼻子,恨鐵不成鋼的馬上一句: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啊!

這造的什麼狗屁東西?

活該被市場淘汰!

想到這裡,劉舍似是有些口乾舌燥的擡起頭,下意識嚥了一口唾沫。

望向劉榮的目光,也帶上了一抹本能的灼熱。

——在劉榮上述這個計劃當中,唯一還無法確定能達成的點,便是少府產出明顯更爲優質的產品,以完成良幣驅逐劣幣。

而更優質的產品,可以是同質量下更便宜的,可以是同價格下更精美的;

只不過,根據劉舍對當今這位的瞭解,既然這個計劃已經被提出,已經被擺上了檯面,那這個問題,恐怕已經得到了完美解決。

——未來的少府,很可能有能力生產出即精美,又廉價的鹽、鐵產品,來對市面上的私製鹽、鐵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這樣的‘技術’,饒是劉舍已經不再擔任少府,也還是不免一陣眼熱……

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557章 行吧第426章 歲末第426章 歲末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585章 別鬧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373章 統籌會?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81章 天下皆反?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06章 傻了吧?第294章 五月已過!調整一下狀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81章 洗牌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381章 洗牌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466章 點將!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40章 冬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69章 詭寂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22章 漲工資!第376章 無題第401章 大魄力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36章 下一步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1章 故安侯留步晚點更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4章 真打呀?!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52章 博望苑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3章 好劇本第50章 有樣學樣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435章 稅第142章 啊這?啊???第208章 太上皇?第393章 新的秩序
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557章 行吧第426章 歲末第426章 歲末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585章 別鬧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373章 統籌會?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81章 天下皆反?第54章 表叔,慎言第406章 傻了吧?第294章 五月已過!調整一下狀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381章 洗牌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381章 洗牌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466章 點將!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8章 命可真好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540章 冬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69章 詭寂第567章 滄海桑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22章 漲工資!第376章 無題第401章 大魄力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36章 下一步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1章 故安侯留步晚點更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4章 真打呀?!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52章 博望苑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573章 遙想當年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4章 坑兒的爹!第23章 好劇本第50章 有樣學樣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435章 稅第142章 啊這?啊???第208章 太上皇?第393章 新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