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

雖然暫時沒有給郅都明確答覆,但高闕之戰的先鋒,卻也在劉榮的乾坤獨斷下,就此秘密定了下來。

與此同時,高闕之戰的參戰兵力,也有了一個大致的範圍區間。

——先鋒部隊,由郅都率領的五萬兵馬組成,並要有至少三萬人北涉大河,抵達高闕之外。

至於中軍主力,以及負責掩護、保障的側翼,按照漢家過往的慣例,則大致爲:左、右側翼人數不超過先鋒,且各不低於先鋒部隊的三分之二;

中軍主力,則爲先鋒部隊的一點五至兩倍之間。

高闕之戰很特殊。

戰場在河對岸,且上了岸就是沿岸延綿數十里的關牆,所以不需要設左、右側翼軍。

如此一來,漢家於高闕之戰的參展總人數,便來到了先鋒五萬人,外加中軍主力八萬人左右。

總共十三萬人的戰鬥編制。

乍一眼,似乎不算多。

畢竟當年,吳楚七國之亂,單是吳王劉濞一人,便號稱從吳國拉出了六十萬大軍!

外加楚王劉戊的儲君二十萬,以及嶺南閩越、南越等國兵馬——吳楚之亂,吳王劉濞掌控下的偏軍主力,號稱有百萬之衆!

當然了,‘號稱’二字,本就耐人尋味。

但實際上,根據漢室朝堂官方的戰後統計,吳王劉濞麾下的叛軍主力,光是在樑都睢陽城外,便丟下了數萬具屍首!

再算上後來,吳王劉濞窮途末路之下,不得已強攻周亞夫駐守的下邳,以及東逃路上潰逃、走散、傷亡的兵馬。

最終,漢室戰後統計出來的結果是: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的叛軍主力,兵力達到了至少二十萬人。

雖然只有‘號稱’的百萬之衆的兩成,但這個數字也依舊誇張。

而在當時,漢室朝堂中央爲了平亂,而從長安派出的軍隊,兵力就務實許多,沒怎麼謊報‘號稱’了。

大將軍竇嬰,將兵二十萬,駐守滎陽,以監齊、趙之兵!

太尉條侯周亞夫,同樣將兵二十萬,奔赴睢陽鎮壓叛亂。

前後加在一起,這就是四十萬兵馬了——比吳楚叛軍主力的正式兵力,高出了足足一倍。

只是漢家這四十萬平叛大軍,雖然沒有多少水分,卻並非是戰鬥編制四十萬。

就說竇嬰那一路,說是二十萬大軍,人數也確實有二十萬;

但實際上,竇嬰從長安出發時,卻只帶走了北軍中壘、巨盾二校。

即便是作爲禁軍,天然具備超編資格,北軍的校尉部,也不過是每二千人一校的編制。

換而言之,大將軍竇嬰當年,從長安帶走的中央軍、正兒八經的精銳部隊,其實就這兩部校尉,滿共不過四千兵馬。

而這四千兵馬,之所以能變成駐守滎陽的二十萬大軍,則是因爲這一路上,竇嬰都在‘奉旨擴軍’。

無論後世還是當今漢室,當兵的苦,總歸是絕大多數人不願承受的。

但當戰爭到來時,建功立業的誘惑力,卻又使得這些不願成爲常備軍、不願成爲職業軍人的壯年男子,前仆後繼的撲向行軍途中的參戰部隊。

每一次戰爭,都不例外。

便如當年,郅都帶着四千北軍卒出長安,向東纔剛走了一天、纔剛抵達新豐,麾下兵馬就已經迅速膨脹到了三萬人!

再一路往東,沿途一路擴軍,一直到大軍抵達函谷關,竇嬰麾下,就已經有十好幾萬人了。

出了函谷關,又是一波暴漲。

——函谷關以東、睢陽城以西的地區,凡有意參軍報效國家,或者說是平亂建功的大好兒郎,都等在了函谷關外。

大軍前腳剛出函谷關,竇嬰麾下大軍便再度膨脹,畢竟了長安朝堂詔允的‘二十萬人’編制上限。

若不是竇嬰守住了底線,在兵力達到二十萬人後,便堅定不移的將繼續源源不斷前來,想要入夥平亂的青壯們,擋在滎陽大營之外;

那吳楚平亂之前,竇嬰麾下大軍,兵力必然會超過三十萬、大概率能達到四十萬,甚至,未必完全沒有超過五十萬人的可能。

那麼,是否就可能說竇嬰,在滎陽手握二十萬‘可戰之兵’?

不盡然。

最開始,被竇嬰帶出長安的那四千北軍卒,自然是在大軍擴編之後,各自擔任了不同級別的將官、指揮官,成爲了這支軍隊的骨幹。

但有一個問題,卻是無法避免的。

——自發來投軍的青壯,之所以來‘自發投軍’,正是因爲他們本身,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進入平叛大軍。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那些有戰鬥素養、有戰鬥經驗,組織起來就能上戰場的合格兵源,多半已經在漢家的軍隊體系當中了。

即便有些漏忘之餘,也會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就被層層選拔徵召走。

也就是說,能在戰爭已經爆發,中央朝堂也已經完成軍隊組織,並正式派出參戰大軍後,依舊只能通過‘自發投軍’加入大軍的,多半都是有些欠缺的兵源。

要麼年紀大些,三十好幾;

要麼年紀太小,才十六、七。

要麼家世不夠好——太窮,夠不上‘良家子’的合格線;

要麼家底不乾淨——或是商賈子弟,或是遊俠地痞。

這些人,實可謂魚龍混雜,人員組成極爲複雜,技戰術水平參差不齊,且呈現極度兩極分化。

有服從命令,卻沒啥戰力的預備役,以及窮苦人家的瘦猴兒;

有具備戰鬥經驗,然而身體素質卻不過關的老大叔,甚至是輕度傷殘的退役老兵。

有戰力不錯,但組織紀律極度渙散的遊俠地痞。

自然,也有要戰力沒戰力、要經驗沒經驗,卻礙於家世,你還非得帶上他不可的純累贅。

於是,你手下的二十萬大軍,自然就有了很多不同類型的編制。

比如,按照漢室軍隊正式的編制規則,歸爲甲、乙校尉,甲、乙司馬的部分,便是具備戰力,且真的要上戰場的戰鬥編制。

也有因各種原因,而導致其不適合正面參戰,只能負責各類輔助工作的‘別部校尉’‘別部司馬’。

比如遊俠出身的兵力,多半會安排爲嚮導、引路者,以及後勤通道的保衛力量。

遊俠嘛!

多半是地頭蛇。

認路,也有點逞兇鬥狠的力氣。

若讓他們上戰場,那組織性、紀律性,是要出大問題的。

讓他們負責後勤運輸道路就很好。

反正後勤工作,向來就是不問過程,只要結果的。

我管你在護送運糧隊的時候,組織紀律做沒做到位——把糧食給我送來就行了!

而窮人家出身的瘦猴兒,則多半會被賦予往來送信、跑腿的差使。

窮人家的孩子嘛,多半從小就沒吃飽過,瘦弱、矮小,上戰場等於是送死。但能來投軍的窮人子弟,也不至於弱小到路走走不動。

甚至於,恰恰是因爲這些人身材矮、瘦,反而使得他們具備了更靈活的移動能力,以及更小的受創面積。

讓這些人去送信、跑腿,效率沒的說,安全性,以及情報輸送成功的機率,也明顯會更高。

——至於那些各方面都沒問題,也接受過漢室的冬訓,具備一定戰鬥素養,單純只是年紀太小的預備役;

他們,會被安排在敵人佯攻的‘非要害’位置,負責搬運箭矢、送傷員下城牆,以及收斂屍體等工作。

算是在儘可能保護他們的前提下,讓他們見見血,熟悉熟悉戰場氛圍,爲將來真正成爲‘戰卒’做準備。

商賈子弟、罪臣之後等政治成分有問題的人,自然會被安排去最不容易撈到軍功、最不可能影響大軍戰鬥的地方,去做最苦、最累活。

比如戰鬥間隙,雙方各自休整的時間段,或出城、或出營收斂屍體,並運回傷員的工作,便往往是由這些‘成分不好’的人負責。

因爲這些人‘成分不好’,等同於說是他們不可信任。

同時,也同樣因爲他們成分不好,所以即不能給他們立功的機會,也不能讓他們過的太輕鬆了。

如此說來,打掃戰場,就是最適合他們的工作了。

夠累;

沒有立功機會。

同時,也不會給他們任何背叛我方,從而嚴重傷害我方的機會。

——打掃戰場的輔兵,你就算背叛,又能幹點啥?

大不了,你就在打掃戰場的時候跑嘛~

跑到對面去,你多半也是個打掃戰場的命……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是讓你最頭疼,又偏偏拒絕不了的。

——你到了某地,某個大族熱情的貼上來,說自己帶了百八十號人,非但自備乾糧、軍械,甚至還額外帶了點糧食支援大軍!

人家大義凜然,共襄國難,你總不能拒絕吧?

又或者,你父親的舊相識、老朋友,或是你上官的故人、朝中某位大官或貴戚的故舊,同樣的自備糧草軍械,同樣給你帶來了‘見面禮’。

你能拒絕嗎?

好,人收下了,你的麻煩開始了。

這些人,特麼不是同鄉就是同族,得單獨編制不說,還多半沒什麼戰力!

指揮官得是這波人本來的頭,說不定弓馬齊備,甚至還有合法渠道獲得的甲冑!

但也就是後世,差生文具多的那種類型。

這羣人,你讓他乾點啥吧?

人家也不跟你急眼,只是或搬出後臺,或扛着大義,話裡話外都透着‘建功立業’的意思——也就是要上戰場。

可真到了要打仗,你讓這些人上戰場,他們又無法承擔起正常戰鬥部隊的作用。

其他人打的熱火朝天,他們多半躲在後面或側面看。

眼瞧着要打贏了,一羣人烏泱泱上去搶人頭,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啥也不是。

一旦戰事不利,這些人更是毫不遲疑,撒丫就跑。

你偏偏還不能把人家怎麼樣——人家畢竟不是真正的官方軍隊,你根本無法因爲‘臨陣脫逃’之類的原因,而用軍法懲治他們。

計算你真要這麼做,人家也是有一套成熟的話術應對你的。

——什麼怯戰逃跑,我這是在戰略迂迴!

——什麼臨陣脫逃,我這是去支援另外一個戰場了!

說白了,這些人,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那是再合適不過。

勝則如鷲鷹聚,敗則如鳥獸散。

丫就是來搶人頭的!

你還不能把他怎麼着!

至此,你這‘二十萬’兵馬的軍隊,終於組建完成。

——能正面作戰的,大約有個五六萬;

負責送信跑腿、搬運物資和傷員、保護糧道等雜物的輔兵,也有個五六萬。

再去掉三五萬機動預備部隊,以及至少數千人的斥候,剩下的,便是那一兩萬來搶人頭的累贅。

那麼,問題來了。

你有二十萬兵馬嗎?

還真有。

但真要打起仗來,你判斷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戰力差距時,能按照‘我方兵力二十萬’來算嗎?

顯然不能。

二十萬‘人’你有,但戰鬥編制,你只會算能正面投入戰場,隨時進入殺戮模式的那五六萬人。

這樣一來,事實就非常明顯了。

——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過程中,竇嬰所部大軍二十萬,真正的有效兵力,大致在五到六萬。

周亞夫所部,同樣是二十萬平叛大軍,且分了三十六路將軍,但有效兵力,也不過超過十萬人。

加在一起,也就是十五萬人左右。

反觀吳楚,那更沒法看了。

——吳楚叛軍主力號稱百萬,實際兵力二十萬,可就算這二十萬人,也有至少十二三萬,是吳王劉濞盡發其國,十四歲至六十二歲的男丁,砸鍋賣鐵湊出來的!

吳王劉濞尚且如此,更別提楚王劉戊了。

這麼算下來,去掉老弱婦孺,必要的伏兵,以及超長後勤糧道,所不得不投入的後勤部隊力量。

算下來,吳楚叛軍主力的‘有效兵力’,絕不可能超過十萬!

而且,這十萬有效兵力,和竇嬰麾下的五六萬、周亞夫麾下的十來萬,那也不是一回事兒。

畢竟再怎麼說,周亞夫所部,那可都是正兒八經關中良家子組成的中央武裝。

竇嬰所部稍差些,卻也基本都是接受過冬訓、具備一定戰鬥素養的‘準戰卒’。

反觀吳楚叛軍,一路上連威逼利誘帶裹挾,指不定有多少年過花甲的老翁、剛過十歲的娃娃,以及不情不願,隨時打算逃跑的受裹挾者了。

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54章 故年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48章 墨家?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71章 鹽鐵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63章 人心啊第340章 驗金石第9章 執棋者第448章 墨家?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4章 真打呀?!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回家晚了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53章 竇王孫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53章 竇王孫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38章 意外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48章 墨家?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41章 處置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57章 行吧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剛落腳第431章 面聖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81章 洗牌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08章 太上皇?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80章 有母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章 長安侯第208章 太上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15章 活該!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6章 困獸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
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54章 故年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48章 墨家?第575章 還有時間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71章 鹽鐵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579章 戰略藍圖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263章 人心啊第340章 驗金石第9章 執棋者第448章 墨家?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4章 真打呀?!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回家晚了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53章 竇王孫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53章 竇王孫第574章 朕給你,纔是你的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38章 意外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48章 墨家?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41章 處置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57章 行吧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剛落腳第431章 面聖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81章 洗牌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72章 開什麼玩笑?!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208章 太上皇?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577章 總結歸納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593章 兩手準備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80章 有母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章 長安侯第208章 太上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15章 活該!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6章 困獸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