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黑土地

呼延且當的反應,略微出乎了劉榮的預料,卻也還在情理之中。

——河套戰役,匈奴固然是敗了個徹徹底底。

但真要說雙方發生了慘烈、焦灼的白刃戰,又或是某一方損失慘重,卻也還不至於。

從戰役開始,一直到戰爭結束,無論是河套主戰場,還是作爲‘僞主戰場’的馬邑,都沒有對匈奴人造成太過重大的殺傷。

在馬邑,匈奴人遭受的,是攻城戰不可避免的正常傷亡。

至於河套,更是都沒打起一場像樣的戰鬥,河套便迅速被漢軍所掌控;

等軍臣率領單于庭主力折返回援,匈奴大軍更是被堵在了大河以北的高闕,有心南望,卻又無力渡河。

如此算下來,一場河套戰役,匈奴人主要的損失,還是河套地區這片塞外沃土,以及留守河套地區的部族。

至於匈奴人的根基:草原百蠻各部,卻並沒有遭受傷筋動骨級別的創傷。

換而言之,匈奴人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影響。

過去的匈奴人有多強大,如今的匈奴人,也依舊還是那麼強大。

非要說出現了什麼變化,也就是漢家的武器裝備在迭代,戰鬥力有了些許提高;

並且在得到河套之後,漢家很快就會擁有相當數量的騎兵部隊,從而不再被匈奴騎兵集羣在兵種層面剋制。

總計而言就是:眼下,漢室軍隊有了一個小的增強,未來幾年還會有一波大的增強;

而匈奴人的軍隊卻並沒有遭受削弱,依舊維持着過去的戰鬥力。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無論是華夏史還是外族史,能被稱爲‘帝國’的政權或文明,從來就沒有哪個是好相與的。

而如今的匈奴帝國,雖然已經來到了歷史的拐點,即將開啓衰弱週期,但這也恰恰意味着如今的匈奴人,正處在整個文明、政權的巔峰。

一場河套戰役,固然能讓漢家上下君臣、軍民軍心大漲,讓草原人心惶惶;

但也絕對還沒到漢家自此無敵於天下,匈奴人就此一瀉千里,一觸即潰的程度。

眼下,匈奴人想要將戰略重心西移,這就使得未來幾年的匈奴人,需要一個安定的東南方。

爲了這個戰略需求,匈奴人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讓步,以換取漢家‘我安生幾年,不去招惹你’的承諾。

但這並不意味着如今的匈奴人,真的淪落到過去,漢室寧願委曲求全、屈辱和親,也得求得和平的地步。

——未來這幾年,漢匈之間是否會爆發大戰,漢家固然是無所屌謂,打也行,不打也行。

但匈奴人對未來幾年,漢匈是否爆發大戰的態度,也絕非‘千萬不能打,無論如何都要求漢人別打’,而是僅限於:儘量和漢人商量商量,能不打就儘量別打;

可若是商量不出結果,實在非打不可,那也不是不能打。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匈奴人做出‘割讓河西’這種匪夷所思的舉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只不過,正如劉榮先前所言:在某些時候,外交,和行商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一方漫天要價,一方坐地還錢,兩方溫文爾雅的問候一下彼此的祖宗十八代,然後達成一個雙方都不滿意,但都勉強能接受的結果——這纔是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外交商措,所普遍存在的常態。

就如此番,匈奴人拿已經被漢家佔據的河套,以及漢家永遠無法真正掌控的北海來作爲籌碼,這和空手套白狼沒什麼區別;

而劉榮張口就是河西,閉口又加上個東海——即草原與朝鮮半島的連接處,顯然也是在獅子大開口。

雖然最終,雙反都不可能得償所願,但也並不意味着這件事,真就沒的談了。

至少在匈奴人有這個需求,劉榮也並不曾表露‘沒得談,非打不可’的意圖,雙方都對商籌持開放態度的前提下,這件事,其實還是有的談的……

“割土——尤其還是割河西之土,是萬萬不可能的。”

“若是旁的事,外使即便無權決斷,尚且還能遣人迴轉,請示我主。”

“但河西,卻是根本不用請示,就能確定根本沒有商量餘地的事。”

“皇帝陛下若當真有心促成和平,便請換一個條件吧。”

不多時,呼延且當便做出了第一次讓步。 шшш• тt kǎn• ¢Ο

——河西絕對沒得談!

——割土,原則上也沒得談。

如果可以,就提其他和割讓土地無關的要求;

實在要割土,也別提河西這種敏感的地方,而且即便最終真的割了某塊土地,官方層面也不能是‘割土’的名義。

對方做出了讓步,劉榮自也沒有再死咬着不放。

故作思慮之狀,以指腹摩擦着脣下,沉吟許久,方開口喃喃道:“既然河西沒得談,那就等過幾年,派軍隊打下來吧。”

“倒是那東海……”

“也不算是什麼好地方啊?”

“那般酷寒、偏僻之地,我漢家得之,也不過是流放囚徒之用。”

“當真割不得?”

看上去,雙方都是在表明立場和底線,但二人心裡其實都清楚:這件事,基本已經商量出結果了。

——匈奴人本意割讓河套和北海,劉榮原本想要河西和東海,也就是後世的東北三省一帶;

雙方各退一步:匈奴人不提河套、北海了,劉榮也不提河西了。

剩下的,便是尋個像樣點的由頭,讓匈奴人站着,把東海割讓給漢室。

這就不是劉榮需要頭疼的問題了。

讓匈奴人自己想去吧;

反正無論是什麼名頭——贈與也好,陪嫁也罷,劉榮都不在乎。

只要能把那片冰封的黑土地收入囊中,劉榮根本不在乎名頭是什麼。

“既然沒得談,貴使便下去好生思量一番吧。”

“——和平,朕自然是希望促成的。”

“但自有漢以來,我漢家歷經四代先皇、五十餘載,所學到的最深刻的道理,便是:和平,從來都不是可以平白無故得來的。”

“和平,是需要付出代價,才能換來的。”

“誰需要和平,就應該由誰付出這個代價。”

“代價越重,和平就越會被珍惜。”

如是一番話,看似是劉榮下了逐客令,實則卻是第一次談判基本達成了一致。

——劉榮要東海!

什麼河西,什麼耕牛之類,劉榮都絕口不提——就要東海!

如果給得了,那就下去想辦法,看怎麼合理合法,又不傷尊嚴的把北海割讓給漢家;

給不了,那也沒得談了。

——退讓也是有限度的!

河西河西給不了,耕牛耕牛給不起,最後連個最不要緊的東海都捨不得給?

真就舔着個ac臉,空手套白狼啊?

是你軍臣腦子進水了,還是朕腦子裡的水氾濫成災了?

作爲使節,呼延且當也明白了劉榮的潛臺詞,便也沒過多糾纏,當即便拱手拜別,退出了大殿。

臨走前,聽出劉榮最後那番話,是在提醒自己‘別想空手套白狼’的呼延且當,也沒忘反過來隱晦的提醒劉榮:東海能不能談妥,不好說,但我儘量;

但哪怕能談妥,一個東海,也已經是極限、是我大匈奴的底線了。

除了東海,我大匈奴連一根牛毛、一顆羊糞蛋都不會多給!

劉榮也只是淡淡一擺手,就此結束了這場自河套戰役後,漢匈雙方首次正式會面接洽。

只是匈奴使團退下,卻並不意味着這場會面,真的就此結束。

或者應該說:會面結束了,但漢家朝堂內部,還有一場關於這場會晤的總結、歸納會議。

——使團退下了,漢家上下君臣,卻絲毫沒有完事兒下班的輕鬆。

反倒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在使團退下之後纔打起精神,真正進入到了工作狀態之中。

而後,便是一場漫長而又焦灼,且相當激烈的商議。

至於議題焦灼的核心,也不外乎劉榮那隨口一提的河西之地。

原本沒人想到河西;

更沒人敢想‘匈奴人割讓河西’這種異想天開的條件!

但劉榮提了一嘴,大家夥兒心底的饞蟲就被勾出來了,就很難按捺住再爭取一下的衝動。

好在最終的結果,也還算在劉榮的掌握之中。

經過這場漫長的商議,漢家朝堂中央總算是統一了思想:要燕國正北及東北方向,以鮮卑、烏恆二山爲中心的方圓千里土地,來作爲匈奴人‘求和’所付出的代價。

至於這個代價能否真的換回和平,這就看漢家的心情了。

過去這幾十年,漢家堅持不懈的和親,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如果和親有用,約定有用,那過去這幾十年的漢家,就該是和匈奴人只打了一場,然後只和親了一次;

然而事實卻是:反覆被匈奴人入侵,戰後又周而復始的和親。

看似每次和親都能換來三兩年安穩,實際上,卻不過是和親送過去的陪嫁,夠匈奴人踏踏實實吃上個兩三年。

等吃完了,匈奴人自然就又來了。

現在雙方角色互換,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結盟,當然是要結的;

說不定還要反過來,讓匈奴人送個攣鞮氏公主過來,和漢家反向和親呢!

且無論和親與否,和親所需的陪嫁,匈奴人也是一定要給的。

至於結了盟、收下陪嫁,並承諾‘不主動挑事’之後,漢家是否遵守承諾,就完全取決於漢家自身的利益需求,以及現實考量了。

如果有一天,劉榮覺得是時候幹一仗了,那就打,沒說的!

——反正盟約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因爲上廁所的紙不夠用,才誕生在人世間的。

若劉榮覺得不打更好、更賺一點,那就不打,對外就美其名曰:哎呀~

和匈奴人簽了條約~

咱得遵守承諾呀~

主打的就是一個進退自如,怎麼說都是漢家有理。

對此,匈奴人當然也是心中有數。

畢竟這種拿和親盟約當廁紙的舉動,匈奴人才是個中行家。

但有些時候,國家大事就是這樣的。

——選擇a:不做,百分百不會成功;

——選擇b:做,或多或少,有那麼一點成功的機會。

這樣的情況擺在個人、個體身上,顯然是a更正確一些——反正b也不是一定成功,甚至成功與否,還得看對方會不會犯傻;

但到了國家層面,正確答案卻永遠都是:b,搏一把!

就搏一手對方傻逼!

過去這些年,漢家也是在搏。

卻不是在搏匈奴人犯傻,而是在搏匈奴人要臉。

很顯然,對於遊牧民族而言,‘要臉’二字不能吃不能喝,一點意義都沒有。

現在,反倒是匈奴人,來搏漢家要臉了。

對此,劉榮只能表示:哎呀~

臉這個東西啊~

可要可不要,唾手可得的時候,朕自然是要的~

但若是要了面子,就會傷了裡子,那朕即便是喊上一聲‘朕蠻夷也’,又有何不可?

“嗯……”

“東海……”

“東北黑土地啊~”

“得了這片土地,朝鮮半島,也得好生盤算一下了……”

事實上,對於如今的漢家而言,內部真正的問題,並非土地兼併所導致的耕地稀缺,亦或是土地無法承載人口。

——事實上,華夏文明發展到如今,眼下的漢室版圖,依舊有近半區域沒有得到開發。

東北方向,別說是後世的東北三省了,就連後世河北、天津一代的燕地,都沒有完全開發成適宜居住的區域;

南方就更別提了——以長沙爲基準點的後世兩湖、兩廣,乃至於更靠北、更靠近中原的荊吳之地,都至今還被稱之爲‘溼瘴遍佈,沼池遍地’的不毛之地。

而這片不毛之地,在大約千兒八百年後,被華夏文明稱之爲:江南。

若是能把這塊地方開發出來,別說是如今漢室這三千萬人口——便是再翻個兩番甚至三番,人口達到大幾千萬甚至破億,漢家也絕對負擔得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內部開發程度不夠的情況下,再去圖謀外部擴張,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對於後世的大東北,以及與那片區域接壤的朝鮮半島,劉榮,卻也有着自己的長遠考量……

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74章 拍板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1章 故安侯留步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27章 開戰!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08章 太上皇?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36章 下一步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沒寫完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9章 十日?!第221章 老兵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6章 莢錢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睡一覺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42章 平城往事我再改改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93章 兒,斗膽第401章 大魄力第205章 羽林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65章 物論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31章 序幕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05章 羽林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38章 宗祠第430章 人才啊第5章 登門賠禮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41章 處置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50章 單于庭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30章 人才啊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31章 序幕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
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374章 拍板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1章 故安侯留步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27章 開戰!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08章 太上皇?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36章 下一步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沒寫完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9章 十日?!第221章 老兵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46章 莢錢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睡一覺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42章 平城往事我再改改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93章 兒,斗膽第401章 大魄力第205章 羽林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65章 物論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31章 序幕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05章 羽林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38章 宗祠第430章 人才啊第5章 登門賠禮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241章 處置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50章 單于庭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30章 人才啊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131章 序幕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