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

同一時間,漢室版圖西北方向,河西。

程不識發往長安的軍報,自然是振奮人心。

——休屠部,沒了!

整個部族從上到下,不分男女老幼,盡數死絕!

爲了‘內附’,或者說是某些別的目的,混邪部,徹底把事做絕,完全沒有遵守草原遊牧民族‘老、弱、婦,及身高低於車輪者不殺’的潛規則。

可以說,混邪部沒給自己留半點退路。

從今往後,混邪部的名聲,將在整個草原臭大街。

再也不會有任何一個遊牧部族,相信混邪部同樣是個遊牧部族。

他們是魔鬼!

而在混邪部屠滅休屠部後,所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也是極其耐人尋味。

便如此刻,程不識所身處的地方,確實是河套以西、大河以西;

卻也並沒有走出去多遠,而是在大河以西不足百里的一片窪地暫時紮營。

程不識,在思考。

先前,得知混邪部滅掉休屠部,佔據了休屠澤,並派人來請求內附漢室,還將休屠澤雙手奉上,程不識自然是遵循本能,第一時間召集人馬拔營,西渡大河朝休屠澤進發。

不能怪程不識沉不住氣。

實在是休屠澤的戰略重要性,根本不可能讓任何一位將軍,生出哪怕半點拒絕的心思。

——澤!

能用上這個‘澤’字的地方,在華夏中原或許沒什麼大不了。

不就一片水灘子嘛;

又不是湖、河、江。

說不定,還是一片沒多少水,甚至讓人舉步維艱的溼地、沼澤呢。

但在草原上,能用上‘澤’這個字眼的地方,卻足以讓每一個對草原有想法的將軍,都攙的直流口水。

因爲在匈奴人的語言體系中,是沒有湖、河、江等字眼的。

那他們,是怎麼形容水源地的呢?

答案是:除池、澤二字外,再無其他。

如南池、鹽池,亦或是休屠澤、居廷澤等,不外如是。

而這些地方,匈奴人稱其爲池、澤,漢家又沒什麼人去過這些地方,壓根兒不知道這些地方,究竟是池、澤,還是湖、河;

自然就只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譯過來,稱其爲:池、澤了。

可實際上呢?

——匈奴人所謂的‘池’,實際上就是湖!

而且必須是鹽含量高的鹹水湖!

南池——幕南的鹹水湖!

鹽池——鹽分格外高的鹹水湖!

而澤,則多指有活水連通的淡水湖。

明白了這些,再來看休屠澤、居廷澤,也就不難發現這兩個地方,爲什麼對漢家的將軍們,有如此之大的誘惑力了。

——能在草原上,被匈奴人稱之爲‘澤’,那就是妥妥的行軍水源地啊!

而且不同於草原上,其他一望無垠、無險可守,佔據也無法固守的區域——水源地,就意味着那地方可以定居,可以鑄城啊!

所以,總結而言便是:草原上,每一個帶有‘澤’字的地名,都屬於漢家出塞作戰時,不得不考慮的戰略重心。

這些地方掌握在匈奴人手裡,那他們無論是部衆、兵丁,還是牛羊牧畜、胯下馬匹,就都不會缺水。

反觀漢軍將士,本來就對草原人生地不熟,一旦失去地標就是兩眼一碼黑,東南西北都得根據日頭來判斷。

這就好比說,漢軍將士直接出塞作戰,就像是獨自飛出國境,到鄰國執行任務的戰鬥機。

能飛多遠、打多遠,到了什麼地方就必須回來,都是實打實的侷限性。

更何況如今漢室的將士們塞外作戰,可沒有後世戰鬥機的定位系統,又或是衛星導航。

走丟了,那就是真丟了!

碰上匈奴人,那多半就真的回不來了!

可若是佔據了這些名字裡帶‘澤’字的水源地,那情況就大有不同了。

有水的地方,那就可以駐紮修整啊!

再不濟,也能補充一下體力、淡水。

如此說來,這些散步在草原上的水源地,就好比一座座航空母艦。

漢家的‘戰鬥機’飛出邊塞,不再是兩眼一碼黑,不再是出去多遠就必須回來,卻還不一定回得來。

——有了這些‘航空母艦’,漢軍將士完全可以不回來,而是直接就去找這些‘航空母艦’。

到了地方,該加油加油,該休息休息。

養精蓄銳之後,再次起飛,那時候的作戰半徑,可就不是從漢室的邊塞往外畫了。

而是以那一座座‘航空母艦’爲中心,向四周擴散!

程不識當然不知道什麼是戰鬥機、什麼是航空母艦。

但作戰半徑這個東西,程不識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的。

在程不識的認知當裡,發生在勢均力敵的兩方之間的戰爭,必定是雙方各自佔據一片區域,而後正面對峙。

而漢軍將士出塞作戰,則意味着主動出擊,在敵佔區向敵人主動發起攻擊。

這很危險。

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層層包圍,陷入孤立無援的絕望處境。

但戰爭,從來都是世界上,風險與收回最成正比的範疇。

孤軍深入,踏足敵佔區,並主動發起攻擊,確實每一個字眼,都由內而外透露着危險氣息。

可一旦成功!

一旦順利在敵佔區,對敵方發起一場成功、有效的進攻,那對敵人造成的傷害,堪稱含量!

就拿過完這數十年,發生在漢匈雙方之間的邊境戰爭距離。

爲什麼匈奴人一直在佔便宜,漢家卻一直在吃虧?

因爲戰爭發生的地方,始終是漢室邊境。

無論勝敗,都是漢家的邊境糜爛,都是漢家的百姓顛沛流離,家破人亡,都是漢家的城池、道路遭到破壞。

反觀匈奴人,卻僅僅只是丟下了幾條人命,但也擄掠走了成倍的青壯人口。

尤其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那場差點在長安一帶爆發的戰爭,更是差點讓漢家宗廟顛覆,社稷無存。

究其原因,不外乎老上單于所率領的匈奴軍隊,非但踏足‘敵佔區’,也就是漢家的領土,而且還深入漢家府邸,並對漢家的絕對政治中心,造成了巨大的軍事威脅。

那麼,從匈奴人的角度上來講,深入漢家腹地,讓漢家損失慘重的方式,是否就只有‘兵峰直指長安’這一條路徑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帝都長安,確實是漢家最重要、最要命的戰略政治重心。

但除了長安,漢室境內,也依舊有無數戰略要點,是隻要匈奴人攻佔——甚至僅僅只是發動進攻,就要讓漢家損失慘重的。

那匈奴人入侵漢地時,爲什麼不需要像漢軍將士出塞那般,重點留意水源地呢?

答案是:漢家境內,任何一處有民衆聚居的地方,無論是城池、鄉鎮,又或是村落,都可以作爲匈奴人的戰略資源補充點。

無論打下的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亦或是不起眼的村落,匈奴人都能搶到足夠的糧食,找到足夠的水源,甚至還能擄掠人口青壯,來補充後勤人手。

草原很窮。

草原上,無論是水還是食物,無論是水源地還是宜居區、合適的駐紮地,都是非常搶手的稀缺資源。

所以,漢軍將士在本土作戰時,僅僅只需要重視糧道在內的後勤補給線,卻並不需要太過於追求水源地。

神州華夏,哪裡能沒條水流?

但到了草原上,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對於後世人而言,這個時代的漢軍將士出塞作戰,在草原行軍,完全可以理解爲是在徒步橫穿沙漠。

水要找,駐營地要找,後勤補給線更是想都別想。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塊穩定的——至少穩定存在了數十上百年的水源,無論其實用價值還是戰略價值,都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說,匈奴人入侵漢室,目的是搶掠資源、人口,漢室要做的則是保護城池,降低損失;

那漢軍出塞作戰,目的便是開疆拓土,匈奴人要做的則是保存有生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一塊軍事位置不查,且能供十萬數量級軍隊長期駐紮的水源地附近,就成了雙方必須爭奪的焦點。

就拿眼下,漢家即將到手的休屠澤來說。

——只要休屠澤到手,那就等於休屠澤方圓至少五百里的區域,以及這片區域與漢室版圖之間的區域,都將被正式納入漢室版圖!

因爲只要掌握了居廷澤,那漢軍將士便算是在河西腹地,擁有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支點。

經過三到五年的鞏固、建設,原本還只是一片水源地的居廷澤,完全可以被建設成軍事重鎮、戰略要地,以及橋頭堡。

不用說別的:雲中城的存在,爲什麼讓匈奴人那麼難受?

明明只是一座孤城,尤其還是孤懸塞外,位於漢室版圖以外上百里處的孤城;

匈奴人對雲中城,又爲什麼會深惡痛疾,卻無可奈何,以至於如芒在背、如鯁在喉呢?

正是因爲雲中城,便是漢家插入草原的一根釘子,一個前哨站、戰略支點。

從北方邊牆出塞的漢軍將士,並不用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防備,而是可以安心的前往雲中方向。

至不濟,就算無法直接退回漢邊,也好歹還有云中城可以暫且容身。

而云中城本身,又能輻射方圓上百里區域,是這片區域變成漢、匈雙方都無法完全掌控的‘緩衝區’。

河西的情況則更復雜。

——雲中方圓百里,之所以是‘緩衝區’而非漢室領土,是因爲雲中,幾乎位於幕南草原正中心。

除非幕南大半淪陷,否則,匈奴人不會允許雲中城,將控制力輻射出雲中城牆。

但河西,卻是另外一種狀況。

簡單而言,只要漢室控制住居廷澤,並以點延伸出面,於居廷澤附近修建一座三里長寬的城池,再伸展出一片五十里方圓的軍事管制區;

那從漢室版圖邊界——即河套地區,一直到居廷澤的這一片區域,便都將成爲漢室的實際控制區域。

幕南的匈奴人,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兵力,威脅這塊因‘居廷要塞’的存在,而被漢室所掌控的區域。

從這些方面來看,漢室掌控居廷澤,似乎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程不識知道——準確的說,是在率軍出發之後,程不識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居廷澤,還真不是一塊無刺的玫瑰。

居廷澤本身沒問題,佔據居廷澤就是好事,這毋庸置疑。

但時間、時機是關鍵。

佔據方式,也同樣重要。

看看眼下,是什麼時間?

居廷澤,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即將爲漢家所有?

——現在,是九月末!

草原漠北地區,已經開始下雪了!

這個時間節點,漢家即便佔據了居廷澤,也不可能在冬天,對居廷一帶進行基礎建設。

換而言之,即便是派了軍隊接管居廷澤,也不過是一羣暴露在野外的步兵,守着一片數十里方圓的湖。

再有,便是漢家得到居廷澤,並不是自己一刀一槍打下來的;

而是突然發難的混邪部,憑藉爲草原民族所不恥的偷襲、屠殺所佔據,並‘無條件’送給漢家的。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河西一帶的遊牧民族,絕對不服!

不服偷襲、屠殺休屠部的混邪部,更不服沒出半點力氣,就白得了休屠澤的漢家。

——草原上的一切,都是要真刀真槍去爭的!

平白獲得的東西,在草原上是不屬於‘合法擁有’的。

那在草原上,什麼是法?

拳頭就是法!

你打贏別人搶來的東西,才叫合法持有!

你偷來的、騙來的,又或是別人送給你的,則都是你不應得的,不配得的。

所以,眼下的狀況是:看樣子,漢家要得到休屠澤了,皆大歡喜。

但這臨近冬天的時間節點,以及河西地區其他部族的憤恨,使得漢家在今年冬天,根本就無法對休屠澤達成實際掌控。

唯一現實的選擇,是讓混邪部暫駐休屠澤,待來年開春,漢家再派出軍隊前往休屠澤,並抓緊開始鞏固、建設。

可問題是:一個冬天過後,混邪部,還願意自願獻出休屠澤嗎?

程不識當然不認爲草原上,有‘道德’‘信用’這幾個字存在的土壤。

按照遊牧民族固有的腦回路,對混邪部而言最賺的操作方式,無疑是:今年冬天,獨自佔據休屠澤,並直接開始兼併周邊部族,順勢擴大掌控區域、勢力範圍!

同時,藉着‘內附’的名頭,爭取得到漢家的支持——包括但不限於物資、軍械,以及面對匈奴單于庭時的外交戰略支持。

至於開春過後,已經在休屠澤紮下腳跟的混邪部,還是否會內附漢室?

什麼混邪部?

這不就是換了一批人,外加換了個名字的‘新休屠部’嗎?

什麼內附不內附的,我好端端守着休屠澤,內附你漢人作甚?

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63章 黑土地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69章 詭寂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20章 衛青第369章 詭寂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76章 無題第380章 魔改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3章 竇王孫回家晚了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49章 戰鼓擂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5章 登門賠禮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95章 女人心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11章 人才庫?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35章 漢少府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32章 策問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73章 統籌會?第81章 天下皆反?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6章 下一步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26章 朕!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52章 博望苑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47章 好小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9章 做大哥的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48章 墨家?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65章 物論第23章 好劇本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27章 今非昔比
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63章 黑土地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69章 詭寂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20章 衛青第369章 詭寂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76章 無題第380章 魔改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53章 竇王孫回家晚了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449章 戰鼓擂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5章 登門賠禮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295章 女人心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99章 學着點兒,混小子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11章 人才庫?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35章 漢少府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32章 策問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73章 統籌會?第81章 天下皆反?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336章 下一步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226章 朕!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52章 博望苑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47章 好小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9章 做大哥的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48章 墨家?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65章 物論第23章 好劇本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327章 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