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和平分手

“自先帝四年,桃侯爲相至今,雖不足五載;”

“然桃侯執相府,朝堂內外,政令無有不通,公卿無有不滿。”

“——自朕太子監國,主關中糧價平抑事,後又官營糧米以安民;”

“及先帝駕崩,朕未冠而立,主少國疑……”

“又北蠻匈奴欺朕年幼、欺我漢家無有長君,而悍起刀戈於北地。”

“再,便是朕少年熱血,以河套-馬邑之戰,施北蠻匈奴於當頭棒喝!”

“及至今日,朕又‘不甘寂寞’——不滿於現狀,而於公、卿有司行改制之法……”

確認劉舍是打定主意,而且是第無數次打定主意,決定藉着這次公、卿改制,朝堂洗牌的機會徹底退休,劉榮也隨之發出一聲長嘆。

由衷表達過自己對劉舍——對這位‘幸佞丞相’的不捨,劉榮接下來,自然是列舉出了劉舍的整個丞相生涯,漢室都經歷了些什麼。

還是那句話;

劉舍的丞相任期,和劉榮太子監國開始至今這將近五年的時間,可謂是高度重合。

雙方不說是配合默契,也起碼是君臣相得。

從個人情感上,劉榮捨不得這個用着無比順手的‘幸佞丞相’;

站在國家、站在漢天子的角度,劉榮也明白:劉舍無論是年紀、精力還是身體狀況,都已經到了再不退,就要終老任上的極限。

尤其劉舍選擇急流勇退的時間節點,還是如此合適、妥當。

但無論如何——無論情感上有多不捨、理智上有多認可,有些話,劉榮都是必須要說的。

世人皆知:無論是對帝王、諸侯還是臣子而言,諡號,都是總結一生功過的蓋棺定論。

而在一位臣子——尤其還是丞相這種超重量級的臣子,在十分恰當的時機主動提出告老退休時,皇帝挽留不成後的發言,便是對這位臣子在任期間的‘蓋棺定論’。

比如酇侯蕭何、蕭相國,其離世之時,孝惠皇帝就曾說:沒有了蕭相國,國家的頂樑柱就塌了一半;

平陽侯曹參、曹相國離世時,孝惠皇帝則說:平陽侯追隨高皇帝而去,於朕、於天下蒼生何其薄也?

這種,無疑就是頂好的評價。

再比如後來,第三任漢相王陵離世時,呂太后連默認給丞相的冥器、賞賜,以及諸侯王級別的喪葬規格都沒給。

顯然是被早些年,王陵堅決反對呂太后遍封諸呂一事而懷恨在心,通過這種負面評價的方式,來表達對王陵的不滿。

再後來的幾任丞相,得到的評價也都耐人尋味,非常值得細咂麼。

——曲逆侯陳平亡故,太宗孝文皇帝給足了體面,又是賜金縷玉衣、黃腸題奏,又是於朝議之上垂淚嘆息。

那是就差沒有親扶靈柩,許陳平以‘天子禮’下葬了。

但到了給陳平蓋棺定論、議定諡號時,卻悄摸給陳平定了個‘獻’字!

曲逆獻侯!

《諡法》雲:聰明叡哲曰獻——有通知之聰;

知質有聖曰獻——有所通而無蔽。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聰明睿智、啥都知道,什麼都懂點兒,誰都欺瞞不了他的意思。

乍一聽,好像還不錯?

別急。

還沒完。

——惠無內德曰獻!

——無內德,惠不成也!

翻譯過來的意思,直接就是:有點小聰明,但純純就是個道德敗壞的小人!

完全沒有德行,以至於那點小聰明都用不到正道上!

你就猜吧。

猜猜被這個時代捧爲‘在世聖人’的漢太宗孝文皇帝,究竟是在說陳平睿智、聰明,還是在說他‘惠無內德’吧。

反正咋說都行。

朝堂內外有意見,太宗皇帝就可以說:咋了?

獻字兒不好嗎?

說他聰明還不行?!

但劉榮更傾向於後者——即太宗孝文皇帝,礙於當時還尚未完全坐穩皇位,所以在表面上,只能對亡故的陳平禮敬有加。

但畢竟陳平也算半個權臣,都和周勃合力,把太宗皇帝架空成泥塑雕像了;

要說太宗皇帝沒點怨氣——沒想過用‘獻’字的貶義釋解噁心一下陳平,順帶震懾一下剩下的周勃,那也是個極小概率事件。

——太宗皇帝是在世聖人、千古聖君沒錯;

但別忘了:太宗孝文皇帝劉恆,那也是極其典型的劉氏天子!

而要說老劉家的天子,有什麼共同特點的話,那也無非就是普遍上不得檯面的特殊癖好,以及千篇一律的睚眥必報了。

說白了,就是心眼兒小,愛記仇……

陳平往後更有趣。

——闢陽侯審食其!

作爲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在皇宮外的大街上、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被皇室子弟、在位諸侯當場用錘子砸腦袋砸死的丞相,審食其死後的待遇,可謂是悽慘至極。

當然了;

太宗皇帝,那可是‘在世聖人’,自然不可能因爲怨恨,以及審食其‘呂氏餘孽’的政治成分,而對死後的審食其做什麼不好的事。

但光從一件事,就能看出當時的太宗皇帝,對淮南王劉長當街錘死審食其一事的態度。

——作爲諸侯王,劉長把前任丞相當街砸死,一命嗚呼!

結果太宗孝文皇帝,僅僅只是罵了劉長兩句‘魯莽行事’,便原諒了淚流滿面的弟弟劉長。

太宗皇帝怒斥劉長:怎這般魯莽?簡直無法無天!

劉長哭着說:當年呂太后殺我母親時,審食其這廝就在邊兒上,卻愣是沒爲我母親求情;

今棰殺之,不過是爲死去的母親報仇雪恨而已。

太宗皇帝:啊……

那好吧……

也是難爲你了……

只能說,這件事從頭到尾——從當事人的舉動,到太宗皇帝后續的處置,都由內而外透着抽象。

劉長錘殺闢陽侯,最終得到的懲罰是:念其爲母報仇雪恨,情有可原,罰金四兩。

四兩!

四分之一斤!!

六十克出頭!!!

劉長隨便一件配飾,含金量都不止四兩!

未央宮內,四兩黃金,更是連一個尋常寺人都賄賂不動!

只能說這‘罰金四兩’,與其說是對淮南王劉長的懲罰,倒不如說,是對闢陽侯審食其的殺人誅心。

——吶;

——賠你四兩黃金;

——你這條賤命,也就值這個價了……

……

最終,平陽侯審食其,爲太宗皇帝諡爲:幽侯。

這‘幽’字,都不用去翻《諡法》,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褒是貶。

再往後,便是絳侯周勃了。

這就更沒什麼好說的了。

單一個‘獄卒之貴’的典故,就足以說明太宗皇帝對周勃的態度。

倒是諡號,周勃撈到了一個相當客觀公正的‘武’字。

這就說明,即便對周勃擅權的行爲有再多不滿,太宗皇帝也依舊認可週勃,在漢室建立過程中立下的豐功偉績。

爲了讓周勃的諡號,儘可能貼合周勃在開國過程中立下的功績,太宗皇帝甚至願意將周勃在諸呂之亂後的所作所爲,排除在蓋棺定論、議定諡號時的考慮因素之外!

只能說,對老周家,老劉家的皇帝那真是仁至義盡……

再後來是灌嬰。

這個就比較正常了。

畢竟也算是誅呂功臣,尤其還是平定誅呂過程中,將齊王劉襄擋在函谷關外,間接促成太宗皇帝順利入繼大統的從龍功臣。

再加上太宗皇帝入繼大統之後,灌嬰也沒和陳平、周勃二人把持朝政,架空太宗皇帝;

所以,對灌嬰這個本分人,太宗皇帝十分大方的給了個‘懿’的諡號。

《諡法》雲……

也別雲不雲的了;

就看‘懿’這個字兒,字面上的意思就直接是:美好!

而且這裡的美好,往往專指德行!

給臣下定一個釋意爲‘德行美好’的諡號,太宗皇帝對灌嬰這個丞相的滿意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當然,太宗皇帝對灌嬰感到滿意,卻並非因爲灌嬰在丞相任上做的有多出色。

——歸根結底,灌嬰還是一個相對純粹的武人;

對於內部治理,灌嬰雖然不至於一竅不通,卻也頂多只是合格、勉強夠看。

太宗皇帝對灌嬰感到滿意,原因大致和眼下,劉榮認可劉舍在丞相任上的表現相似。

——足夠恭順,足夠穩重,能給天子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而不是被丞相所掣肘……

事實上,漢家的皇帝評價丞相,往往都是在其離世後。

而且基本都是通過蓋棺定論、議定諡號的方式來表達。

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因爲過去這幾十年,漢家由內而外,都一致認爲丞相這個東西,要麼因爲犯了錯而被罷免;

要麼,就得在任上一直幹到老死。

能終老任上,甚至是一種榮耀!

說明你丞相做得很出色,直到你死,皇帝都不捨得換一個丞相!

所以,丞相離任=丞相離世,漢天子對丞相的評價,自然就只能通過蓋棺定論了。

而這次的情況則顯然有些特殊。

準確的說,這,是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以來,丞相首次真正意義上的非過失性告老辭官。

在這之前——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先後終老任上;

安國侯王陵,因反對遍封諸呂,而被呂太后明升暗貶爲皇帝太傅,不久後便告病辭了官。

闢陽侯審食其,因‘呂黨餘孽’的成份,而在太宗皇帝入繼大統後被動離任;

曲逆侯陳平,終老任上。

絳侯周勃,被太宗皇帝罷免。

潁陰侯灌嬰,終老任上。

北平侯張蒼,被太宗皇帝罷免。

故安侯申屠嘉,基本等於終老任上。

條侯周亞夫,明面上是辭官,實際上卻是被粗暴罷相!

再然後,便如如今的劉舍了。

自蕭何開始,一直到劉舍——不包含劉舍在內的整整前十任漢相,五位終老任上,五位被罷免。

在劉舍之前,還從來沒有哪一任漢相,是在沒有過錯的前提下,完全主動、心甘情願,且合情合理的正常退休。

而今,劉舍便要開這個先例了。

準確的說,是劉榮要借這次的機會,給未來的漢家開先例。

什麼先例?

——就算沒有錯,丞相也未必就非得終老任上!

再進一步來說:終老任上,對漢家而言未必就是好事!

定期迭代——最好是固定任期,定期換屆,才能保證丞相的位置上,始終坐着一個精力充沛,有能力應對天下政務的丞相;

而不是一個垂垂老矣,牙都沒剩幾顆,連塊肉都無法獨自嚼碎嚥下去的耄耋老人。

再者,如今漢室的權力結構,雖然大體上呈現金字塔結構——從最高的天子、太后,到次一級的丞相、太尉,再到底下的三公、九卿、郡國二千石;

但這座金字塔內部的同一層,也是有先後順序鄙視鏈的。

比如九卿,明明同爲中二千石,但少府、內史的主官,在其他九卿面前永遠都搞人一等!

過去,內史甚至是‘準三公’的身份,進一步就是亞相御史大夫!

反觀其他九卿,除了少府劉舍這個特例外,任何九卿想要往上升、展望一下三公,都得先去做內史。

毫不誇張的說:在過去的漢室,尋常九卿平級調任內史,那就是妥妥的升官!

而這種普通九卿<太僕<少府≈內史<御史大夫<丞相的鏈狀結構,又造成了一個十分操蛋的問題。

——上面的人不退,底下的人就上不去!

就好比丞相,要麼老死病死,要麼犯錯被罷免;

否則,御史大夫永遠都做不成丞相。

御史大夫無法‘亞相轉正’,內史就做不成御史大夫,其他九卿也就無法得到出任內史、證明自己的機會。

繼續往下——九卿不出卻,賦閒功侯、地方郡守也就沒機會入朝,更底下的官員,也就沒機會頂替出缺的郡守一職……

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丞相下臺,整個公卿都要往前挪一步;

然若丞相長命些,那整個朝堂,都要數十年如一日,宛如一潭死水。

這,也正是劉榮即便不捨,意義就強迫自己接受現實,接受劉舍乞骸骨之請求的原因。

——劉舍不動,朝堂內的其他位置就很難動!

反之,一旦劉舍退了,那整個朝堂往前挪一步的同時,也能給劉榮插手操作的機會和空間。

只是相較於那些或終老任上,得到天子蓋棺定論,或因罪被免,得到天子破口大罵的前輩,劉舍這情況實在特殊。

所以,劉榮必須通過這樣的方式——通過毫不吝嗇讚美之詞,與劉舍超高評價的方式來告訴天下人:劉舍無法終老任上,不是因爲犯了錯。

朕即沒有逼劉舍退位,也沒有因劉舍乞骸骨而感到不滿。

我們是和平分手的!

一切,都是基於國家利益,以及宗廟、社稷的未來考慮!

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66章 點將!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00章 真有意思剛落腳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71章 鹽鐵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371章 鹽鐵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51章 毒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章 左膀右臂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41章 迭代!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54章 故年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31章 面聖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51章 毒蛇!第221章 老兵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08章 誓師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61章 陛下!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81章 洗牌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7章 且瞧着吧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
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66章 點將!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00章 真有意思剛落腳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71章 鹽鐵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371章 鹽鐵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51章 毒蛇!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章 左膀右臂第282章 雲中魏尚!第441章 迭代!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454章 故年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31章 面聖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251章 毒蛇!第221章 老兵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08章 誓師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61章 陛下!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81章 洗牌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7章 且瞧着吧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