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風聞奏事

“哦!對了,恪兒,你這長安商會是什麼時候建立起來的?”李世民盯着李恪問道。

“不到半年吧,父王應該還記得去年冬天,兒臣在驪山收留了很多流民,這些流民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兒臣的漢王府也纔剛建立,根本沒有多少錢財,那裡負擔得起這麼海量的消耗呀,兒臣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想辦法去賺取銀兩來填補王府的虧空!”

“還別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被這這麼一逼迫,兒臣的腦子好像開竅了一般,還真搗鼓出不少好東西,比如香水、肥皂、蠟燭、精鹽什麼的,兒臣王府的楊總管說現在的貨物多了不好管理,就建議兒臣乾脆成爲一個商會好統一管理,兒臣聽後覺得不錯,就同意了,並把這一切都交給了他來大理…”李恪娓娓道來。

李世民聞言微笑道:“呵呵,想不到我兒還是一位經商的好手!”

“嘿嘿!不是兒子自誇,即便是陶朱復生、子貢再世,晚輩亦是不遑多讓。”李恪一臉傲嬌道。

“說你胖你還喘上了,你以爲這是好事嗎?最近彈劾你的御史一大堆,說你奇淫技巧、與民爭利!”李世民黑臉道。

“與民爭利,這個民是指平民百姓嗎?兒臣看不見得吧,經營商賈之事的基本上全是門閥世家吧,這些門閥世家全都寡廉鮮恥,表面上看不起商賈之事,暗地裡卻把他們看成自己的禁臠,不允許別人染指分毫,父王,這些御史肯定全都被這些世家收買了,你應該好好治治他們…”李恪怒氣衝衝道。

“混賬…你真是口無遮攔,還好治治他們,你不知道御史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嗎?還處治他們?你是想讓朕關閉言路嗎?”李世民訓斥道。

所謂“風聞奏事”,就是舉報人可以根據傳聞進行舉報,不必拿出真憑實據,也不署名。

南北朝期間,封建監察制度有了一項重大的發展變化,即御史有權“風聞奏事”,又稱“聞風彈事”,“故御史爲風霜之任,彈糾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所謂風聞奏事,即“許風聞言事者,不問其言所從來,又不責言之必實。若他人言不實,即得誣告及上書詐不實之罪。諫官、御史則雖失實,亦不加罪,此是許風聞言事。”

簡而言之,“風聞奏事”即是有御史根據風聞訪知的情況彈劾大臣……

當然,御史風聞奏事,也並不是不加覈對。

有的時候僅是風聞,未述覈實情況,可在彈劾之後由皇帝或者宰輔詢問被彈劾者,以甄別風聞奏事之真僞。亦有的是由御史臺自行覈實後方才奏劾的,這就不是風聞奏事了,其程序相當於御史臺覈實案情之後作爲公訴人向大理寺提起訴訟……

而關於“風聞奏事”是否存留的爭議,卻依然存在。

“風聞奏事”是御史的權利,隨便聽說了什麼皆可奏明上司予以彈劾,無論對錯,毋須承擔責任,這是爲了鼓勵御史“寧枉勿縱”,廣開言路,使得官場更加透明,百官難以欺上瞞下恣意妄爲。

然而“風聞奏事”之立意雖好,但言事者當真便能奉公無私麼?倘若奏事者乃是生事之小人,恃爲可以風聞入告,只是遵循一己之好惡,必然導致擅作威福以行其私。

奏事之人既然並未對所奏之事親眼所見證據確鑿,又怎能讓三法司立案審理,量刑定罪?

“風聞奏事“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許多別有用心之人便利用“風聞奏事”來達到打擊報復政敵的目的,方正“風聞奏事”也不需要負責人,即使達不到目的,也能噁心噁心對方。

所以也有很多人在爭議“風聞奏事”這種體制,到底要不要保留?

在古代,“風聞奏事”或許有這樣那些的缺陷。但到了現在,不會因爲“子虛烏有”問題再彈劾罷免幹部,但是“風聞奏事”對於幹部管理而言,依然有着現實的意義。

穴有空洞,而後來風…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名幹部不會沒來由地被捲入憑空杜撰的“飛短流長”之中,但凡坊間流傳開的,無論是對幹部能力素質“品頭論足”的“街談巷議”,還是對幹部德行操守“含沙射影”的“民謠輿論”,有的可能“言之有據”,有的可能“以訛傳訛”,或真或假,但背後反映出來的都是在羣衆中自覺不自覺地形成的關於幹部的看法和評價,不可不慎重待之。

幹部聲名在民間,加強幹部管理就要多請羣衆“評”,多聽羣衆“議”,注重從鄉語口碑中考察識別幹部。風聞奏事,即“不問其言所從來,又不責言之必實”,要注重鼓勵羣衆善用“挑剔”的眼光、“懷疑”的態度、“審查”的視角監督幹部的思想動態、德行表現和職業操守…

關於幹部涉嫌違紀違法的言論,即使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向組織反映,及時提醒幹部“勿以惡小而爲之”,防止“小錯不改釀成大錯”。

日常工作中,要多到鄉親鄰里、街頭巷底中聽聽閒談,瞭解瞭解幹部人品;多到基層一線、服務對象中問問情況,瞭解瞭解幹部德才;多到家屬子女、朋友同事中拉拉家常,瞭解瞭解幹部表現,從“道”聽“途”說的“風聞”中獲取有利於幹部監督的信息。

風聞“奏”事的同時,還需風聞“察”事。風聞奏事的目的在於從可能性的事件中發現問題,加強幹部日常監督管理,但絕不能“無故枉濫”,被一些企圖謀求私利的“有心之人”亂用,“無中生有”地捏造事實對幹部進行“打擊”“報復”。

行使幹部管理之責,要實事求是、具實以聞,不能附耳射聲、無中生有,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幹部深陷輿論的“泥沼”不能自拔。同時,對於被誣告陷害的幹部,要及時澄清保護,消除影響,還幹部清白,還政治清明,如此方能乾坤朗朗。

0183 貞觀元年0219 裴行儉324 三省吾身0173 燈火闌珊0112 秋意0054 新皇登基244 機關算盡259 塵埃落定0078 袁天罡0032 十二時辰535 迷局(三)356 會面0046 一氣長孫無忌633 漢王解惑623 以不變應萬變0012 長孫無垢493 薛仁貴初戰389 慶功宴(二)0086 東西二市0011 李淵608 井水澆灌486 魏王發怒441 議事596 褚遂良上門0170 上元節0092 政事堂445 密談0237 噩耗0066 鎮定自若560 太子漢王聯手0053 登基大典0106 逍遙居427 阿史那雲452 爭執0103 漢王府0090 闖大禍了0087 神仙居468 漢王納妾489 河東薛氏0150 立威0057 醉臥美人膝627 賓主盡歡0083 第一奸臣270 密談477 塵埃落定0178 少女心思506 結仇480 太子墜馬320 來去如風278 彈劾255 風聞奏事307 陰謀227 果酒547 報復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537 太子黑化542 國之儲君350 鋒芒0210 大功告成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254 合作達成0072 諫臣魏徵336 洞房花燭夜(二)0168 玉液瓊漿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303 決賽495 薛仁貴立功323 暴躁的太子278 彈劾634 徇私舞弊251 世家門閥322 出宮248 謀定而後動0090 闖大禍了625 太子的拉攏(二)0018 李恪要捱揍0146 雪災0052 謀定而後動364 契苾何力495 薛仁貴立功0067 自污400 藥王0062 將近酒274 定計0152 朔望朝參226 甘油0143 震驚的李世民440 早朝572 堆雪人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470 一妻二妾447 蝦夷人0059 舊時玩伴473 太子發怒0109 組建班底642 王霸之道492 騎兵的優勢572 堆雪人422 席君買(三)415 未雨綢繆
0183 貞觀元年0219 裴行儉324 三省吾身0173 燈火闌珊0112 秋意0054 新皇登基244 機關算盡259 塵埃落定0078 袁天罡0032 十二時辰535 迷局(三)356 會面0046 一氣長孫無忌633 漢王解惑623 以不變應萬變0012 長孫無垢493 薛仁貴初戰389 慶功宴(二)0086 東西二市0011 李淵608 井水澆灌486 魏王發怒441 議事596 褚遂良上門0170 上元節0092 政事堂445 密談0237 噩耗0066 鎮定自若560 太子漢王聯手0053 登基大典0106 逍遙居427 阿史那雲452 爭執0103 漢王府0090 闖大禍了0087 神仙居468 漢王納妾489 河東薛氏0150 立威0057 醉臥美人膝627 賓主盡歡0083 第一奸臣270 密談477 塵埃落定0178 少女心思506 結仇480 太子墜馬320 來去如風278 彈劾255 風聞奏事307 陰謀227 果酒547 報復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537 太子黑化542 國之儲君350 鋒芒0210 大功告成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254 合作達成0072 諫臣魏徵336 洞房花燭夜(二)0168 玉液瓊漿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303 決賽495 薛仁貴立功323 暴躁的太子278 彈劾634 徇私舞弊251 世家門閥322 出宮248 謀定而後動0090 闖大禍了625 太子的拉攏(二)0018 李恪要捱揍0146 雪災0052 謀定而後動364 契苾何力495 薛仁貴立功0067 自污400 藥王0062 將近酒274 定計0152 朔望朝參226 甘油0143 震驚的李世民440 早朝572 堆雪人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470 一妻二妾447 蝦夷人0059 舊時玩伴473 太子發怒0109 組建班底642 王霸之道492 騎兵的優勢572 堆雪人422 席君買(三)415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