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組建班底

李恪見逍遙居已步入正軌,便沒有再過多的關注。

現在李恪已經出宮建府,擺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務便是組建自己的漢王班底。

文臣方面李恪已經拜師岑文本,就差向李世民稟報一聲,另外能臣馬周也在全力尋找之中。

有了文臣自然少不了武將,說實話大唐最不差的就是武將。

大唐帝國的歷史,是一部血與劍交織的傳奇,“盛唐”與“強漢”並稱,然而唐代無論在戰爭規模上還是在戰事之頻繁上,都要超漢代。

這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這是一個將星璀璨的時代,他們有的爲大唐的建立征戰四方,有的在維護邊疆安全中戰功累累,有的在維護中央統治,對地方藩鎮的戰爭中屢立戰功。

僅僅在初唐就有不下於二十位名將,像李靖、李孝恭、秦瓊、程咬金、尉遲恭、李績等人已戰功赫赫,名震天下,目前還默默無聞有蘇定方、劉仁軌、裴行儉、薛仁貴、席君買、程務挺、王方翼、王玄策等人。

李恪看了一下,這裡面最適合李恪拉攏的就只有蘇定方和劉仁軌,其餘的不是年齡太小就是還沒有出生。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唐初名將,官拜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

蘇定方蘇驍勇多力,膽氣超羣,十五歲便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河北義軍領袖竇建德帳下。竇建德的大將高雅賢頗爲喜愛蘇定方,收其爲養子。武德四年,竇建德敗亡後,蘇定方又隨高雅賢投奔竇建德舊將劉黑闥,參與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戰功。

武德六年,劉黑闥兵敗被殺,蘇定方便順勢投奔李唐。

後來蘇定方被大唐軍神李靖的軍事才能所折服,甘願拜李靖爲師,李靖同樣認爲蘇定方是一個難得的可造之材,便把自己的軍事才學傾囊相授。

在貞觀四年蘇定方在跟隨李靖攻滅**厥中立下奇功後,卻意外地坐了20多年冷板凳,直到唐高宗年間纔得到重用,此時他已經59歲了。

然而就在蘇定方進入暮年之後,卻立下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奇功:消滅三國,擒三王,並將大唐的疆域拓展到了頂峰。

蘇定方戎馬一生,征戰無數,但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戰役莫過於滅百濟之戰。這場戰役,是中國少有的跨海滅國之戰,堪稱古代版的諾曼底登陸。

蘇定方在滅百濟之戰中身先士卒,置生死於度外,而且還恩威並施,最終成功的撫平百濟。因此有人認爲,蘇定方的戰功高於李廣、霍去病、韓信,勇武強於趙雲、關羽、彭越,乃是智勇雙全的名將。

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有趣的是,這劉仁軌還是歷史上第一位抗日名將。

古代史上,歷代抗倭名將代不乏人,比如明朝的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李如鬆等等。不過,在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成功擊敗日軍的,則是唐朝名將劉仁軌。

但其同其他名將不同,這劉仁軌乃是個文官,而且大器晚成。

唐高宗年間,遠征高麗,劉仁軌以青州刺史的身份負責大軍的後勤工作。劉仁軌做事不講情面,得罪了上級領導李義府。當時海上風浪四起,可是李義府卻以大軍缺糧爲名,催促劉仁軌出行,結果船隊遭遇大風,死傷嚴重。

唐高宗大怒,李義府趁機進言:“不斬殺劉仁軌,不足以平民憤!”幸虧有大臣求情,說海風並非人力能對抗,唐高宗才網開一面,將劉仁軌一擼到底,隨軍聽用。

後來,唐軍將領王文度病死,統率乏人,唐高宗起用劉仁軌率軍出征。

那一年,劉仁軌六十歲,年近花甲的他第一次帶兵出征。

這個任命,李義府又發揮了重要作用,很明顯,此乃李義府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一旦劉仁軌戰敗,那誰也無法救他!

可是,讓李義府大跌眼鏡的是,劉仁軌雖然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卻在熊津江地區和敵軍相遇時,大敗敵軍,敵軍死傷萬餘人。

劉仁軌雖然沒有帶過兵,可是他一生嚴謹,御下有方,軍中將士對這位老人非常佩服。何況,行軍打仗和爲官治民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一樣是講究韜略,講究權謀,在一個又一個的表象中發現本質。

百濟叛軍面臨唐軍的多次打壓,不得已向倭國求救。龍朔三年(663年),倭國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濟爲名,令倭將毛野稚子等傾舉國精銳27000餘人先攻新羅,攻取數城,然後直撲百濟舊地。

唐高宗則命令將領率領一萬人馳援,與劉仁軌在百濟城下會師。

劉仁軌秉持擒賊先擒王的策略,全力進攻叛軍老巢周留城,倭寇急忙救援。當時,劉仁軌有戰艦170艘,總計兵力七千人;倭寇有戰艦1000多艘,總兵力一萬餘人。兩軍在白江口相遇,雙方大戰。

雖然倭寇的兵力多過唐軍,可是,無論是軍隊素質,還是武器裝備,唐朝軍隊都在倭寇之上。

雙方前後經歷四次大戰,劉仁軌四戰連勝,倭寇軍隊幾乎全軍覆滅,敵軍主將倉皇逃走。

“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衆大潰,餘寇脫身而走”。

此戰之後,劉仁軌乘勝追擊,在陸地上也連敗倭寇,劉仁軌之名傳遍天下!

倭寇慘敗之下不得已逃回本國,百濟所有城池,再度歸順大唐。

白江口之戰,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以文化思想爲指導並以文明轉播爲目的的戰爭。這場戰爭開創了人類文明史上全新的戰爭模式,即戰爭的主要發動國和獲勝國並不是以征服、奴役別國和擴張版圖爲目的,而是爲了維持同近鄰長久的和平和傳播自己優越的文化,戰略目的極其明顯。

李恪上大學的時候便是小憤青一枚,在近現代對外戰爭一片陰霾的情形下,白江口之戰是少數可以拿來吹噓的資本,他如何能夠不知道這段往事。

這樣一位出將入相的牛人、名傳千古的民族英雄,李恪表示快到孤碗裡來!

258 選將262 路遇惡奴0062 將近酒264 借題發揮0048 後續影響636 算學的重要性0150 立威249 突厥王帳546 聯合299 足球比賽359 對話軍神0102 宗正寺0029 安內必先攘外0010 茶0093 齊聚政事堂0117 人才濟濟483 李世民的懷疑283 李淵暴怒353 調兵遣將588 漢王遇刺(四)453 不愧名相365 初戰告捷232 突利二汗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67 武媚孃的幸福0139 長樂公主0160 殺雞儆猴0142 一胖毀所以0175 有女名婉544 造反團伙622 桃花朵朵開0159 安置賑民556 太子魏王之爭0125 李泰拜訪0184 衛王府謀劃478 投其所好406 學武0123 軍神李靖644 元家610 軍民一家616 魏徵病重0184 衛王府謀劃547 報復313 比賽繼續479 王謝袁蕭382 班師回朝280 罪狀412 落雕弓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599 西域捷報246 李恪的憂慮0165 瘟疫0154 朝會風雲(下)362 定計592 交鋒612 古人迷信0097 早朝433 灞橋折柳335 洞房花燭夜387 京中局勢532 悲情太子495 薛仁貴立功220 王珪謀劃0151 謀而後動258 選將310 運動會開幕364 契苾何力644 元家457 危機0158 賑災0149 以萬物爲芻狗519 噩夢468 漢王納妾512 逆反心理284 大獲全勝0208 奏章0216 三月桃花520 三國志0237 噩耗626 駙馬0208 奏章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632 議事578 龜茲0162 紛紛入轂559 掙扎的太子0152 朔望朝參521 鵝毛筆277 廢郡爲州0196 面君325 遇刺283 李淵暴怒528 和親陷阱241 放手一搏492 騎兵的優勢644 元家480 太子墜馬337 洞房花燭夜(三)0168 玉液瓊漿0089 滿江紅
258 選將262 路遇惡奴0062 將近酒264 借題發揮0048 後續影響636 算學的重要性0150 立威249 突厥王帳546 聯合299 足球比賽359 對話軍神0102 宗正寺0029 安內必先攘外0010 茶0093 齊聚政事堂0117 人才濟濟483 李世民的懷疑283 李淵暴怒353 調兵遣將588 漢王遇刺(四)453 不愧名相365 初戰告捷232 突利二汗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67 武媚孃的幸福0139 長樂公主0160 殺雞儆猴0142 一胖毀所以0175 有女名婉544 造反團伙622 桃花朵朵開0159 安置賑民556 太子魏王之爭0125 李泰拜訪0184 衛王府謀劃478 投其所好406 學武0123 軍神李靖644 元家610 軍民一家616 魏徵病重0184 衛王府謀劃547 報復313 比賽繼續479 王謝袁蕭382 班師回朝280 罪狀412 落雕弓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599 西域捷報246 李恪的憂慮0165 瘟疫0154 朝會風雲(下)362 定計592 交鋒612 古人迷信0097 早朝433 灞橋折柳335 洞房花燭夜387 京中局勢532 悲情太子495 薛仁貴立功220 王珪謀劃0151 謀而後動258 選將310 運動會開幕364 契苾何力644 元家457 危機0158 賑災0149 以萬物爲芻狗519 噩夢468 漢王納妾512 逆反心理284 大獲全勝0208 奏章0216 三月桃花520 三國志0237 噩耗626 駙馬0208 奏章564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632 議事578 龜茲0162 紛紛入轂559 掙扎的太子0152 朔望朝參521 鵝毛筆277 廢郡爲州0196 面君325 遇刺283 李淵暴怒528 和親陷阱241 放手一搏492 騎兵的優勢644 元家480 太子墜馬337 洞房花燭夜(三)0168 玉液瓊漿0089 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