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漢王解惑

孔穎達翻了翻手上的《科舉考試流程簡要》,擡眼看了看底下各位聚精會神的大臣,揉了揉太陽穴,衝坐在右手邊的李恪點了點頭。

“漢王殿下,還是你來坐老夫這裡,這次會議由你主持吧!”

孔穎達收拾了一下桌面,毫不留戀的站起身來,將主位讓給李恪。

李恪嚇了一跳,趕緊攔住這位一心想着告老返鄉,渴望鍾情山水的大儒,苦着臉道:“孔師,咱不鬧了行不行?您瞅瞅這底下坐着的都是誰,孤那有資格當這主持啊?”

孔穎達瞪了他一眼:“漢王殿下何必謙虛,學無先後,達者爲師。

這份《科舉考試流程簡要》出自你手,詳盡細節你自然再清楚不過,誰有疑問自然由你解答,誰有好的建義也自然要大家一起商討,還有誰比你更有資格當這主持?

再者說,你小小年紀要尊師重道尊老愛幼啊,老夫都這麼大歲數了,耳鳴眼花的,你好意思自己躲在下面清閒,讓老夫這把老骨頭在前面衝鋒陷陣?

老夫心意已決,你不必多言,這會議就由你來主持!”

李恪見老頭注意已定,便對對面的令狐德棻道:“令狐尚書,要不這會議就由你老來主持?”

“多謝漢王殿下的信任,但老夫主持不了這次會議,雖然老夫不服孔老頭,但他這次的話老夫反駁不了,漢王殿下確實是這次會議的最佳主持人,所以,漢王殿下你就不要推遲了!”令狐德棻一本正經道。

李恪原以爲令狐德棻會欣然接受,沒想到這老頭雖然固執迂腐,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拎得楚輕重的,這不由得讓李恪高看了幾分。

李恪看着孔穎達夾着一份材料,捧着茶杯來到他的身邊,李恪不得不起身給他讓位。

李恪、孔穎達與令狐德棻三人嘀嘀咕咕,早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直到孔穎達和李恪二人互換位置,李恪坐在了主位上,各位才露出驚訝的神情。

事已至此,李恪除了咬牙暗罵孔穎達不負責任外,只得乖乖的坐上了主位。

“得益於孔夫子和令狐尚書的謙讓,小王纔有幸主持這次會議,廢話不多說,諸位請仔細翻閱手中的《科舉考試流程簡要》,大家有何不解之處,亦或有何建議,都可提出來,由小王負責解答。”

雖然底下坐着的都是宰相級別的人物,但李恪並不怯場,前世他當過市長,主持過這樣的會議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坐到主位上的那一刻,便恍然回到了前世,主持市政·府會議的感覺……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

一股捨我其誰的豪情壯志驟然升起!

須臾,各位已基本看完了手中的資料。

房玄齡作爲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後世的政·府一把手,他首先發言道:“對於漢王殿下這份《科舉考試流程簡要》,本人十分欽佩。

這份《科舉考試流程簡要》,條理分明,佈置嚴謹,方方面面幾乎盡善盡美,只是有一點某認爲不妥。

漢王殿下的這份《科舉考試流程簡要》裡,將整個科舉分爲鄉試會試殿試三個階段,唯有取中前一個階段的好名次,纔有資格進行下一個階段的考試…

這很合理,但是也說明這需要極爲細緻的組織籌劃以及充足的時間,但眼下春闈在即,以在下估計,這時間怕是來不及了,不知對於這一點,漢王殿下要如何解決?”

李恪聞言,差點站起來給房玄齡鼓掌,這位不愧是父皇的左膀右臂,官居宰輔,果然是才思敏捷,只是簡單的翻了翻,便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

李恪知道自己這位父皇急於進行科舉考試,想要以此來網絡天下寒門的人才,與世家門閥所對抗,這是初衷,也是符合歷史潮流註定會成功的政策。

但什麼東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善科舉卻是一個必須長期堅持的過程,哪怕有了李恪這位先知的出現,剽竊了明清兩朝已然完備的科舉制度,也不可能生搬硬套,立馬實施。

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而爲枳。

要知道領先半步是先知,領先一步就有可能變成先烈 。

明清兩朝與唐代無論是在政治環境、社會風氣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異,適合於明清兩朝的制度,不見得就適合唐朝,這需要在長期的籌備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去改進、不斷去完善……

而眼下,如何能夠最小的消除世家門閥對於科舉制度的牴觸,纔是重中之重!

毫無疑問,在現階段的大唐,擁有高等知識、能夠達到朝廷官員選拔要求的那一批人,只能是掌握教育資源的世家門閥培育出來的弟子。

這些世家子弟不愁吃不愁穿,自幼經受着高級的教育,無論學識、眼界、亦或是能力,都高人一等。

而那些寒門士子,從小就在爲溫飽而奔波,沒有時間,更沒有書籍,想要在各個方面與世家子弟一爭短長,只能說同志仍須努力,路漫漫而修遠兮……

有鑑於此,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科舉考試,主體仍然是世家子弟,這是誰都無可置疑的現狀,哪怕是心心念念打壓世家子弟扶持寒門士子的李世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狀。

對於房玄齡的疑問,李恪早有早有腹稿,胸有成竹道:“這個問題很簡單,由各級學館薦舉者稱生徒,經州縣薦舉者稱鄉貢。鄉貢名額由中央分配,上州每歲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有才能者不受名額限制;不論門第等級和貧富,均可懷牒自列於州縣參加考試,逐級選拔到京師,會同生徒參加尚書省考試…”

房玄齡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漢王此策極大的照顧了世家門閥的利益,可令那些對於科舉考試極爲牴觸的門閥世家最大限度的接受科舉,其中考生來源的各級學館薦舉者、州縣薦舉者,可以說就是爲世家門閥量身定製……

0131 與民爭利301 賽後影響(二)352 排兵佈陣0058 攜美遊街433 灞橋折柳420 席君買460 拜訪400 藥王620 油鍋洗手265 得理不饒人378 楊政道362 定計0037 獻禮376 兵不厭詐415 未雨綢繆376 兵不厭詐250 初露鋒芒336 洞房花燭夜(二)0143 震驚的李世民302 賽後影響(三)625 太子的拉攏(二)284 大獲全勝230 突厥異動633 漢王解惑555 觀音誕399 勸諫529 三武滅佛311 比賽開始534 迷局(二)541 撥亂反正460 拜訪427 阿史那雲0142 一胖毀所以0197 鹽礦513 晉王大婚497 侯君集的疑惑0091 攤上事了306 運動會260 回驪山414 武則天出現0097 早朝568 《三字經》0042 李孝恭402 出手542 李泰的表演304 天子看球384 回京0073 初唐四名相244 機關算盡366 夜襲266 河間郡王238 李靖出馬0143 震驚的李世民514 李治的心機619 殺鬼見血(二)485 心態失衡0191 火鍋0002 決定奪嫡378 楊政道0131 與民爭利536 太子心灰意冷0154 朝會風雲(下)601 幹仗0199 養豬329 太子大婚371 決戰(三)285 平安無事424 世子秦懷玉0124 炒茶328 古人好馬0018 李恪要捱揍351 刀兵再起531 弱秦之計0041 太極宮241 放手一搏498 高昌易主0152 朔望朝參232 突利二汗519 噩夢639 平衡之道481 蠢蠢欲動591 兵圍長孫府577 牛李黨爭590 幕後黑手515 迎親366 夜襲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51 世家門閥620 油鍋洗手458 分封594 長孫教子0151 謀而後動491 薛仁貴獻計276 蓄勢待發0030 暗潮洶涌644 元家565 李世民的苦惱316 精彩絕倫240 各抒己見
0131 與民爭利301 賽後影響(二)352 排兵佈陣0058 攜美遊街433 灞橋折柳420 席君買460 拜訪400 藥王620 油鍋洗手265 得理不饒人378 楊政道362 定計0037 獻禮376 兵不厭詐415 未雨綢繆376 兵不厭詐250 初露鋒芒336 洞房花燭夜(二)0143 震驚的李世民302 賽後影響(三)625 太子的拉攏(二)284 大獲全勝230 突厥異動633 漢王解惑555 觀音誕399 勸諫529 三武滅佛311 比賽開始534 迷局(二)541 撥亂反正460 拜訪427 阿史那雲0142 一胖毀所以0197 鹽礦513 晉王大婚497 侯君集的疑惑0091 攤上事了306 運動會260 回驪山414 武則天出現0097 早朝568 《三字經》0042 李孝恭402 出手542 李泰的表演304 天子看球384 回京0073 初唐四名相244 機關算盡366 夜襲266 河間郡王238 李靖出馬0143 震驚的李世民514 李治的心機619 殺鬼見血(二)485 心態失衡0191 火鍋0002 決定奪嫡378 楊政道0131 與民爭利536 太子心灰意冷0154 朝會風雲(下)601 幹仗0199 養豬329 太子大婚371 決戰(三)285 平安無事424 世子秦懷玉0124 炒茶328 古人好馬0018 李恪要捱揍351 刀兵再起531 弱秦之計0041 太極宮241 放手一搏498 高昌易主0152 朔望朝參232 突利二汗519 噩夢639 平衡之道481 蠢蠢欲動591 兵圍長孫府577 牛李黨爭590 幕後黑手515 迎親366 夜襲615 憫農詩人不憫農289 大唐第一次足球聯賽的設想251 世家門閥620 油鍋洗手458 分封594 長孫教子0151 謀而後動491 薛仁貴獻計276 蓄勢待發0030 暗潮洶涌644 元家565 李世民的苦惱316 精彩絕倫240 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