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2 朔望朝參

“天子重德,而萬民敬服。我們可以請奏陛下遣使一位皇子,負責主持救治災民,視察民情、整治貪鄙,以安萬民之心。”

“這件事最好讓衛王的人開口,把矛頭指向太子!誰都知道此次賑災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長孫無忌等人自然不願讓太子領這份苦差事!”

“長孫無忌和殿下有仇,相信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把這份苦差事推給殿下。有了太子一方的推薦,微臣相信衛王一方也會順水推舟把這份差事往殿下身上推…”岑文本徐徐道來。

“爲何老四也會和孤過不去?”李恪詫異道。

“主要還是殿下這段時間的表現太過於優秀,鋒芒畢露,已經讓衛王產生了忌憚,他肯定會趁機打壓王爺的!”岑文本臉色有些沉重道。

“哎,本王已經足夠低調了,但是金子就會發光,這麼隱藏都隱藏不住的!”李恪一臉煩惱道。

“咳咳…”三人沒想到李恪竟然如此不要臉,都被雷得不行,只得轉移話題道:“那怎樣才能讓衛王一方的人上奏呢?”

“這件事某來想辦法!”李恪一臉自信道。

岑文本三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也都沒有多問。

翌日便是十一月一日,恰好是朔日朝參的日子。

大唐一般有三種朝會:大朝會、朔望朝參、常參。

大朝會是每年元日和冬至日舉辦,最爲隆重,需要有“大陳設”,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到時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羣臣客使朝參禮賀。

大朝會參加者最多,有王公諸親、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蕃國客使等,朝賀結束後並有宴會。

每月初一,十五兩日的朝會,名曰“朔望朝參”,三省六部內的九品以上官員必須都要參加的。

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

清晨,寅時將過,百官上朝。

唐朝早朝的時間是七點到八點左右,所以李恪打着哈欠走出王府,此時天還矇矇亮。

作爲皇子,也是需要參加朔望朝參的,更何況他今天還有重要任務,自然必須參加。

李恪抵達皇城時,暮鼓纔剛剛敲響,明德門剛剛開啓,等他抵達太極宮外時,黎明曙光漸漸降臨,太極宮中的蒼蒼春色依稀可見。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士兵,黃色大旗、各種儀仗遍佈整個皇宮。

上朝的官員們排在宮門外,等待宮門開啓。

這時李恪的熟絡的人紛紛上前打招呼,李恪也一一回禮。

半晌過後,承天宮門緩緩開啓,卯時二刻,百官入宮朝參。

入承天門,進嘉德門。太極門,入太極殿。

百官入宮後魚貫而行,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

主角總是壓軸出場的,等了一炷香時辰,李世民終於姍姍來遲。

百官跪拜後,便開始了早會。

大唐的禮儀不繁瑣,君臣都很務實,虛頭巴腦的禮節能省則省。哪怕是大朝會的日子,也只是匆匆行了君臣之禮,然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文臣出班,開始稟奏國事。

李世民時期的朝會進行得很有效率,沒有太多假大空的口號和思想辯論,朝臣提出事情,旁人說出解決方法。若是方法不合宜,很快便有人出來反對,然後說出反對的理由。以及自己覺得正確的方法,兩方若爭執不下時,纔有人拿出孔孟語錄作爲武器反擊,爭執到最後無法解決時,李世民作爲裁判便出聲干預,然後一言而決最後的處理方法,接着進行下一個議題。

大唐貞觀時期的吏治還算清明,也都勤勞國事,朝堂之上從一國宰相到小小的御史。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就事論事,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而且氣氛很活躍,李世民對君臣之間的氣氛拿捏得非常精妙,氣氛緊張之時,他會適時地開一兩句開一兩句玩笑,這時朝堂上無論想笑不想笑,都很給面子地笑兩聲,笑完後頓時找回了彬彬有禮的狀態,一派儒雅地繼續討論……

大唐立國短短二十年便奠定了盛世的基礎,不是沒有原因的,只從朝會上君臣的表現便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爲了創下盛世,君與臣都很用心,這是他們親手打下的江山,所以比誰都懂得珍惜,因爲珍惜,所以希望它能更強大,走得更遠。

國事商議了兩個時辰,此時已近中午了,終於輪到賑災事宜了。

“各位愛卿,關中災情已是極爲嚴重,每一天都有百姓凍死餓斃。然則由於運輸困難,江南運來的救災錢糧卻不能及時抵達長安,針對這種情況,各位有什麼好的辦法沒有?”李世民一臉凝重道。

“渭水冰封,黃河塞川,現如今運輸錢糧之餘陸路一途,縱然大雪封道,也請陛下下旨,敦促各路府道不畏艱險,早日將錢糧運抵關中……咳咳咳……同時派出御史監督,若有畏難不前、貽誤災情者,重懲不貸!”房玄齡出班奏道。

“房相所言甚是,然情況如此,即便再是敦促,救災錢糧一時半刻也無法到達關中。眼下最急之事,乃是儘快安撫關中日漸不平的民意,否則一旦民心不忿,社稷危矣……”杜如晦出班奏道。

“先如今賑災的主要的難點便是缺少糧食,微臣提議組織人手到大戶人家去,讓她們捐款捐糧,以解燃眉之急…”魏徵出班奏道。

魏徵話音剛落,王珪便高舉手中勿板,說道:“臣聞天子重德,而萬民敬服。陛下乃九五至尊,不可立危牆之下,何不遣使一位皇子來主持此事,籌備災糧,視察民情、整治貪鄙,已體現天子之德,安萬民之心。”

此言一出,滿堂皆靜,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都差事,所以大家的目光唰的一下都集中到李世民這個皇帝臉上。

597 褚遂良上門(二)0182 唐人好詩504 秦懷玉發飆365 初戰告捷0072 諫臣魏徵298 拔河比賽296 準備542 李泰的表演224 大功告成398 房謀杜斷325 遇刺374 決戰(六)284 大獲全勝485 心態失衡0140 羽絨服0021 釣魚404 見好就收268 叔侄0087 神仙居227 果酒0061 冤家路窄0022 《詠鵝》322 出宮0138 棉衣438 後續0093 齊聚政事堂266 河間郡王0124 炒茶569 士族壟斷教育0116 府兵制426 梟雄老矣0167 獻禮487 高昌王0022 《詠鵝》0144 世家469 喜事293 又見朝會0081 岑文本251 世家門閥378 楊政道641 儒法並用411 偶遇0002 決定奪嫡258 選將0182 唐人好詩0097 早朝365 初戰告捷0002 決定奪嫡286 苛政猛於虎0027 初露鋒芒519 噩夢319 追蹤257 剿?撫?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387 京中局勢0171 猜燈謎0050 封德彝563 早婚早育0144 世家603 游擊戰術610 軍民一家640 據理力爭390 慶功宴(三)370 決戰(二)240 各抒己見0063 羣毆事件490 襲擾後軍329 太子大婚0195 上達天聽309 準備645 憤然離席420 席君買422 席君買(三)221 香水313 比賽繼續0190 李世民的震驚599 西域捷報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85 漢王遇刺277 廢郡爲州613 盡得關中民心0218 大唐軍神550 呼之欲出0156 楚王李佑0090 闖大禍了0049 各有算計0010 茶0084 拜師0216 三月桃花377 傳國玉璽489 河東薛氏0182 唐人好詩624 太子的拉攏346 大都督529 三武滅佛243 各方反應271 韓王307 陰謀424 世子秦懷玉476 針鋒相對
597 褚遂良上門(二)0182 唐人好詩504 秦懷玉發飆365 初戰告捷0072 諫臣魏徵298 拔河比賽296 準備542 李泰的表演224 大功告成398 房謀杜斷325 遇刺374 決戰(六)284 大獲全勝485 心態失衡0140 羽絨服0021 釣魚404 見好就收268 叔侄0087 神仙居227 果酒0061 冤家路窄0022 《詠鵝》322 出宮0138 棉衣438 後續0093 齊聚政事堂266 河間郡王0124 炒茶569 士族壟斷教育0116 府兵制426 梟雄老矣0167 獻禮487 高昌王0022 《詠鵝》0144 世家469 喜事293 又見朝會0081 岑文本251 世家門閥378 楊政道641 儒法並用411 偶遇0002 決定奪嫡258 選將0182 唐人好詩0097 早朝365 初戰告捷0002 決定奪嫡286 苛政猛於虎0027 初露鋒芒519 噩夢319 追蹤257 剿?撫?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387 京中局勢0171 猜燈謎0050 封德彝563 早婚早育0144 世家603 游擊戰術610 軍民一家640 據理力爭390 慶功宴(三)370 決戰(二)240 各抒己見0063 羣毆事件490 襲擾後軍329 太子大婚0195 上達天聽309 準備645 憤然離席420 席君買422 席君買(三)221 香水313 比賽繼續0190 李世民的震驚599 西域捷報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585 漢王遇刺277 廢郡爲州613 盡得關中民心0218 大唐軍神550 呼之欲出0156 楚王李佑0090 闖大禍了0049 各有算計0010 茶0084 拜師0216 三月桃花377 傳國玉璽489 河東薛氏0182 唐人好詩624 太子的拉攏346 大都督529 三武滅佛243 各方反應271 韓王307 陰謀424 世子秦懷玉476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