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阿史那雲

頡利病重,自打李世民命李恪開了頭,來往頡利府上探病的人便漸漸多了起來,朝中權貴,甚至諸多宗室子弟也都紛紛前往,只不過他們前去的目的卻各不相同。

來的諸人中,有的盼着頡利生,有的則盼着頡利死,還有的則是兩不相干。

如今的頡利雖已不掌權,但他畢竟是突厥最後一個掌權的可汗,仍是許多突厥百姓心中的王。

頡利若活,哪怕他在長安紋絲不動,每日只知飲酒作樂,同樣可以穩定突厥人心,可頡利若死,突厥人連名義上的首領都失去了,誰都不知道未來的突厥將會走向何處。

但世事也總是這樣,危機便是與機會共存,就當整個突厥的危機緩緩降臨的時候,卻有人嗅到了其中藏着的機會,動了心思。

長安城,東宮。

“各位,現在老三深受父王寵愛,其勢力越來越大,和老四一起成了孤的心頭大患,有什麼辦法能夠打擊一下老三的囂張氣焰呢?”李承乾皺眉道。

“殿下,微臣倒有一計…”太子舍人崔知機開口道。

“崔舍人快快道來…”李承乾急切道。

“聽說頡利快不行了,如今陛下正在頭疼該如何安撫突厥諸部,太子殿下何不趁機上書讓突厥之女和漢王聯姻,這樣一來可以爲陛下解決麻煩,讓陛下對殿下另眼相看,二來可以讓漢王離開長安,分封外地,一舉兩得…”崔知機面帶微笑道。

“漢王心高氣傲,區區一個突厥之女,他能看得上?”另一位太子舍人王仁表質疑道。

“王大人有所不知,那頡利之女名爲阿史那雲,與粗狂的頡利不同,阿史那雲生地很是俏麗,更爲難得是阿史那雲比起尋常的中原女子,眉宇間更多了幾分英氣,這是極爲難得的…”

“阿史那雲被喚作草原明珠,自不同於尋常突厥女子,不只是草原上的男子,甚至就連漢人男子,也同樣爲之神迷,而且下官還聽說漢王與阿史那雲關係極好,殿下上書讓他們聯姻,也算是成人之美,相信漢王不會拒接的…”崔知機胸有成竹道。

“崔大人似乎忘記了一個問題,漢王已經結婚了,你讓一位草原明珠爲妾似乎不妥吧…”王仁表道。

“呵呵,這有爲難?讓父王賜婚爲平妻不就行了,相信父王爲了草原的安定,是不會吝嗇一道聖旨的…”李承乾微笑道。

“殿下英明!”催知機拱手道。

當即,李承乾便命人備紙研墨。一封奏章便自東宮送進了立政殿。

“父皇親閱,兒臣承乾敬奏:父皇神武,北伐突厥,生擒頡利,乃有今日北線之安,然今頡利病重,恐命難久。頡利若去,突厥人心勢必動盪,故當下之要當爲施恩突厥,安撫人心。兒臣竊以,或可擇一宗室子,娶頡利嫡女阿史那雲,冊襄王,封定襄大都督,世鎮北地。一可安突厥之心,二可壯北地之勢,望父皇聖裁。”

李承乾的奏章中並未提及李恪,但這封奏章卻無異於一把利刃,一下子插進了李恪的心窩。

李承乾的信中雖未提及何人迎娶阿史那雲,但長安城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唐宗室子弟中,沒有任何人比李恪更加合適了。

李恪常年待在邊疆,本就與阿史那雲走的極近,再加上李恪又與突厥衆多首領相熟,若是李恪迎娶了草原明珠阿史那雲,再由李恪出面安撫,自然事半功倍。

而且如此看來對李恪也極爲有利,李恪既能抱得美人歸,又能收攏突厥之勢,自然是一舉兩得。

可這僅僅只是表面而言,因爲李恪若當真娶了阿史那雲,那他付出的代價將會是易爵襄王,出任定襄,至此李恪一脈爲大唐守備北線,永鎮漠南,不得再返長安。

自打頡利被擒,突厥國滅,頡利漠南故地便被分爲六州,分屬定襄、雲中兩大都督府,而定襄便掌漠南半壁。

若是對尋常皇子而言,襄王、定襄大都督、世鎮北地,這樣的官爵在漠南幾乎是說一不二的人物,自然算得上是極大的恩遇,但對於李恪而言,卻並非如此。

李恪要的不是橫行一方,高官厚祿,他若是爲了這些,大可請旨外放,去往幷州封地便是,又何必留在長安,他要的是太極宮中的那張龍椅,手握傳國玉璽的無上權力,他要稱帝,而一個世鎮北地,回不來長安的皇子是不可能成爲儲君,成爲皇帝的。

用半個漠南換整個大唐江山,於李承乾而言自然很是划算。

李世成對李承乾寵愛非常,當李承乾的奏摺進京,第一時間便直抵李世民的案頭,而李承乾奏摺中所言正中李世民之心。

李世民太需要這樣一個人了,頡利若死,突厥人便沒了名義上的首領,李世民同樣擔心生亂,李承乾奏摺中所言,恰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若當真能有宗室子弟迎娶阿史那雲,既能穩定漠南及突厥人,使李世民對突厥人放心,也能籠絡突厥人心,使突厥人對大唐放心,對朝堂而言自是極大的助益。

故而李世民方一看到李承乾的奏章,當即大悅,雖未直接指婚,但也命宗正寺查閱皇室譜牒,擇選適齡宗親。

一下子,一個艱難的選擇便擺在了李恪的眼前。

上疏請求聯姻,娶阿史那雲,出鎮定襄,至此退出奪嫡之爭,與皇位無緣,抑或是對此事不聞不問,老老實實地縮在他的漢王府中稱病不出。

李恪若是稱病不出,固然保住了自己奪嫡的最後一絲機會,但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阿史那雲嫁於旁人,甚至還會引起李世民對他的猜忌。

“本王這個皇兄好本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一招聯姻計,實在叫本王進退兩難。”李恪剛回府,還未坐定,便自席君買手中得到了從宮中傳出的消息,咬牙道。

在此之前,一直都是長孫無忌在同李恪爲難,而這一次,卻是李承乾同他的交鋒,李恪着實是被他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513 晉王大婚243 各方反應424 世子秦懷玉381 《六軍鏡》0080 戲耍二道士253 長安商會363 大戰0184 衛王府謀劃569 士族壟斷教育429 貞觀七年0095 儲君之位420 席君買632 議事0015 宋體字0099 漢王254 合作達成0166 春節0107 酒樓開業416 禍兮福所倚0074 簡在帝心0019 被李世民暴揍234 突厥犯闕278 彈劾433 灞橋折柳633 漢王解惑430 人禍474 寸步不讓0008 跳繩0150 立威0141 入宮391 揚眉吐氣442 李恪發飆282 外戚452 爭執352 排兵佈陣0130 父子爭鋒299 足球比賽251 世家門閥399 勸諫465 塵埃落定0150 立威0133 再揍長孫無忌351 刀兵再起309 準備425 薛仁貴0062 將近酒512 逆反心理645 憤然離席0133 再揍長孫無忌326 脫險0042 李孝恭291 體育司493 薛仁貴初戰403 妙手回春575 儒法之爭623 以不變應萬變500 兵臨城下630 孔穎達的埋怨275 夕陽斜照335 洞房花燭夜630 孔穎達的埋怨0065 狄知遜487 高昌王377 傳國玉璽0128 標點符號0022 《詠鵝》596 褚遂良上門321 入宮0098 塵埃落定0180 世家的興衰0033 練劍437 行刺0162 紛紛入轂325 遇刺455 文成公主0200 驪山別院366 夜襲344 算計0185 楚王府謀劃272 李唐皇室474 寸步不讓392 秦瓊病重396 勸告469 喜事0208 奏章482 李泰在行動339 都督府晚宴595 利益之爭540 羣情激奮464 君臣反對0078 袁天罡0155 羣魔亂舞417 狩獵365 初戰告捷0096 三喜臨門608 井水澆灌326 脫險497 侯君集的疑惑568 《三字經》618 殺鬼見血
513 晉王大婚243 各方反應424 世子秦懷玉381 《六軍鏡》0080 戲耍二道士253 長安商會363 大戰0184 衛王府謀劃569 士族壟斷教育429 貞觀七年0095 儲君之位420 席君買632 議事0015 宋體字0099 漢王254 合作達成0166 春節0107 酒樓開業416 禍兮福所倚0074 簡在帝心0019 被李世民暴揍234 突厥犯闕278 彈劾433 灞橋折柳633 漢王解惑430 人禍474 寸步不讓0008 跳繩0150 立威0141 入宮391 揚眉吐氣442 李恪發飆282 外戚452 爭執352 排兵佈陣0130 父子爭鋒299 足球比賽251 世家門閥399 勸諫465 塵埃落定0150 立威0133 再揍長孫無忌351 刀兵再起309 準備425 薛仁貴0062 將近酒512 逆反心理645 憤然離席0133 再揍長孫無忌326 脫險0042 李孝恭291 體育司493 薛仁貴初戰403 妙手回春575 儒法之爭623 以不變應萬變500 兵臨城下630 孔穎達的埋怨275 夕陽斜照335 洞房花燭夜630 孔穎達的埋怨0065 狄知遜487 高昌王377 傳國玉璽0128 標點符號0022 《詠鵝》596 褚遂良上門321 入宮0098 塵埃落定0180 世家的興衰0033 練劍437 行刺0162 紛紛入轂325 遇刺455 文成公主0200 驪山別院366 夜襲344 算計0185 楚王府謀劃272 李唐皇室474 寸步不讓392 秦瓊病重396 勸告469 喜事0208 奏章482 李泰在行動339 都督府晚宴595 利益之爭540 羣情激奮464 君臣反對0078 袁天罡0155 羣魔亂舞417 狩獵365 初戰告捷0096 三喜臨門608 井水澆灌326 脫險497 侯君集的疑惑568 《三字經》618 殺鬼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