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二虎相爭

“三哥,既然寫這《三國演義》這麼痛苦,何不就此放棄,再說現在還被御史瘋狂彈劾,何必這樣吃力不討好…”李泰微笑道。

“你以爲孤不想嗎?但父皇不允,孤有什麼辦法?”李恪沉聲道。

“三弟,別說父皇不允,連本宮也不允,這麼偉大的作品怎麼能說不寫就不寫呢?不要在意幾個賣弄嘴巴子,唯恐天下不亂之人的狺狺狂吠…”李承乾道。

“大哥,莫非你也喜歡看臣弟寫的《三國演義》?”李恪問道。

“然也,本宮最喜歡三弟在小說裡品論袁紹的話,‘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李承乾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還特意看了李泰一眼,彷彿不是在說袁紹,而是在說李泰一般。

李泰臉色立馬就黑了下來,幸好這時太極殿開門了,不然他們倆還真有可能當場吵起來。

“入大殿!”此刻,站在太極殿大門口的太監,大聲的喊着。

接着太子領頭,往前面走去,李恪他們緊接着進入大殿,進入了大殿以後,所以人齊呼萬歲,然後坐下,大唐可不比後世,後世的大臣上朝,都是跪着,不過,大唐,是坐着。

“嗯,今日可有事情上奏?”陛下坐在上面開口說着。

李世民話音剛落,李泰第一個站了出來,“啓稟父皇,兒臣聽聞吐蕃國相一直希望我大唐能夠下嫁公主前往吐蕃,兒臣以爲應該促成此事!”

“哦,爲何?”陛下聞言有些不悅,擡頭看着李泰問着,同時示意他坐下說。

“父皇,和吐蕃和親,有三個好處!”李泰繼續說着,李世民點了點頭,沒有打斷,示意他繼續說。

“第一,能夠永葆我大唐的西北的安寧,邊疆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第二個,能夠彰顯我大唐的大國風度,使周邊小國仰慕我大唐,最終達到萬國來朝的盛況;

第三,能夠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同時,吐蕃那邊非常仰慕我大唐的文化,如果和他們和親,我大唐的文化,就能夠在全世界面前展現!”

李泰坐下來,對着李世民繼續說着理由,陛下聽到了,點了點頭,這個誰都知道,大臣們也這麼說,甚至祿東贊也是這麼說。

“父皇,和親有這麼多好處,兒臣以爲父皇該答應此事!”李泰看着陛下勸說着。

“嗯!”李世民還是點了點頭,沒有正面回答,接着看着李泰問道:“你要知道,宮中未出嫁的公主,就是麗仙最大,如果要和親,那就是讓麗仙嫁過去了!”

“是,兒臣知道,我想麗仙也想要爲父皇,爲了我大唐分憂解難!”李泰拱手說着,這個他當然清楚,

誰嫁過去,他壓根就不關心,他就關心這個事情能夠成,能否給他帶來名望與利益。

李世民雖然心裡不喜,不過也未表現出來,從大義上來說,李泰說是對的,可是,嫁的是自己的閨女,而且還是自己和長孫皇后的閨女,也是他李泰一母同胞的親妹妹。

當然,李世民也不可能因爲李泰一個人同意他就答應此事,於是便向羣臣問道:“諸位,可有不同意見?”

“啓稟父皇,兒臣反對!”李承乾大聲道。

李泰和李承乾之間的鬥爭已進入了白熱化,凡事李泰同意的李承乾必反對,凡事李承乾反對的,李泰必同意。

李世民聞言,臉色變得更加陰沉了,李世民是想李承乾和李泰斗一斗,但他想的是二人良性競爭,不像現在這樣水火不容,爲反對而反對。

李世民冷聲道:“說說你反對的理由,最好是言之有物,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啓稟父皇,兒臣以爲用女人換和平,那不是真正的和平,非但丟掉了大唐武人一貫的傲骨,讓整個國家蒙羞,更會助長鬍虜蠻夷的囂張氣焰…

況且,用女人根本就換不來和平,吐蕃人跟突厥人沒有任何區別,他們不講仁義,不通教化,他們只信奉弱肉強食,當你強勢時,他們會搖尾乞憐裝可憐,當你虛弱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撲過來,狠狠的咬上幾口。

最重要的是,如今我大唐國富民強,兵強馬壯,何必再委曲求全,去用女人換和平…”李承乾大義凜然道。

“太子哥哥之言大謬,國雖大,好戰必亡…”李泰反駁道。

“呵呵…四弟,後面還有一句,天下雖平,忘戰必危,我大唐可以不招惹他人,但只要別人欺負到我們頭上,我大唐勇士必將誓死反抗…”李承乾霸氣外露道。

太子和魏王各有支持者,羣臣分成兩派加入了戰團,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服誰,誰也說不服誰。

當然這裡面有一人例外,他便是李恪,李恪站在那裡如老僧入定一般巋然不動。

這是李恪的既定策略,低調發展,所以全場摸魚。

李恪想法雖好,但有人卻不想讓他如願,這個人便是龍椅上的李世民。

“漢王,你有何意見?”李世民突然開口道。

李恪立馬就愣住了,心中大喊道,“我只是來摸魚的,你問我幹什麼?”

但大佬既然發話,李恪再不願開口,也得拜服其淫威之下。

“啓稟父皇,大哥和四弟說得都有道理,兒臣一時間難以判斷誰是誰非…”李恪開口道。

“混賬,你之前不是一直反對和親嗎?還曾經大言不慚說什麼,‘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你的氣節呢?你的不可一世呢?怎麼現在變得如此唯唯諾諾,舉棋不定呢?”李世民勃然大怒道。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生氣,是因爲他當年想和突厥和親,暫時穩住突厥,好遠征高句麗,以成全他千古一帝的霸業,卻被李恪以這幾句話頂得無可奈何,最終導致民怨沸騰,遠征高句麗的願望自然就無疾而終了。

現在同樣是和親,李恪卻舉棋不定,說什麼不知孰是孰非,這叫李世民如何不怒?

“父皇,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是突厥人強迫我大唐和親,現在是吐蕃人乞求我們大唐和親,豈可同日而語…”李恪從容道。

465 塵埃落定542 李泰的表演0202 放風箏297 演練賽0171 猜燈謎493 薛仁貴初戰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329 太子大婚0015 宋體字0132 千夫所指583 龜茲國王0211 陌刀247 鐵骨錚錚0005 中央官制304 天子看球0106 逍遙居0179 五姓七望0119 太子黨0036 改良技術372 決戰(四)0047 李恪又被揍353 調兵遣將598 翻臉373 決戰(五)425 薛仁貴504 秦懷玉發飆367 斬將442 李恪發飆494 生擒0131 與民爭利0198 精鹽0088 再臨天香樓586 漢王遇刺(二)0134 廷杖541 撥亂反正528 和親陷阱252 嶺南馮家562 孫神醫開講啦0036 改良技術0145 聚寶盆288 比賽372 決戰(四)519 噩夢432 梟雄亡(二)265 得理不饒人432 梟雄亡(二)0154 朝會風雲(下)0100 大都督480 太子墜馬590 幕後黑手260 回驪山447 蝦夷人0116 府兵制285 平安無事0180 世家的興衰0053 登基大典304 天子看球0060 大唐第一才子524 信鴿0096 三喜臨門0043 怒髮衝冠569 士族壟斷教育0092 政事堂249 突厥王帳0139 長樂公主411 偶遇0214 蘇定方0075 鋒芒畢露354 雲州城下316 精彩絕倫0079 神人594 長孫教子0132 千夫所指248 謀定而後動0187 曲轅犁570 狄仁傑363 大戰590 幕後黑手242 被迫和談0045 真相大白465 塵埃落定520 三國志516 太原王氏364 契苾何力482 李泰在行動562 孫神醫開講啦0017 李世民暴怒0204 漁者樂水604 西域事了638 儒學441 議事405 診治秦瓊0209 馬蹄鐵0059 舊時玩伴588 漢王遇刺(四)391 揚眉吐氣248 謀定而後動617 上朝385 回京(二)0159 安置賑民
465 塵埃落定542 李泰的表演0202 放風箏297 演練賽0171 猜燈謎493 薛仁貴初戰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329 太子大婚0015 宋體字0132 千夫所指583 龜茲國王0211 陌刀247 鐵骨錚錚0005 中央官制304 天子看球0106 逍遙居0179 五姓七望0119 太子黨0036 改良技術372 決戰(四)0047 李恪又被揍353 調兵遣將598 翻臉373 決戰(五)425 薛仁貴504 秦懷玉發飆367 斬將442 李恪發飆494 生擒0131 與民爭利0198 精鹽0088 再臨天香樓586 漢王遇刺(二)0134 廷杖541 撥亂反正528 和親陷阱252 嶺南馮家562 孫神醫開講啦0036 改良技術0145 聚寶盆288 比賽372 決戰(四)519 噩夢432 梟雄亡(二)265 得理不饒人432 梟雄亡(二)0154 朝會風雲(下)0100 大都督480 太子墜馬590 幕後黑手260 回驪山447 蝦夷人0116 府兵制285 平安無事0180 世家的興衰0053 登基大典304 天子看球0060 大唐第一才子524 信鴿0096 三喜臨門0043 怒髮衝冠569 士族壟斷教育0092 政事堂249 突厥王帳0139 長樂公主411 偶遇0214 蘇定方0075 鋒芒畢露354 雲州城下316 精彩絕倫0079 神人594 長孫教子0132 千夫所指248 謀定而後動0187 曲轅犁570 狄仁傑363 大戰590 幕後黑手242 被迫和談0045 真相大白465 塵埃落定520 三國志516 太原王氏364 契苾何力482 李泰在行動562 孫神醫開講啦0017 李世民暴怒0204 漁者樂水604 西域事了638 儒學441 議事405 診治秦瓊0209 馬蹄鐵0059 舊時玩伴588 漢王遇刺(四)391 揚眉吐氣248 謀定而後動617 上朝385 回京(二)0159 安置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