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 勸告

溫彥博走在石階上,側頭地看了李恪一眼,恍惚間竟彷彿看見了他的幼孫溫翁歸的模樣一般,剎那間,溫彥博看着李恪的眼睛竟有了一種看着自家後輩的溫和與疼愛。

溫彥博看着身旁的李恪,突然開口道:“老臣拿大,仗着年歲比殿下虛長數十,有一句話送於殿下,不知殿下願不願聽?”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對溫彥博道:“溫相但請之言,李恪洗耳恭聽。”

溫彥博對李恪道:“所謂‘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曹魏李康之語殿下可曾聽聞。”

溫彥博之言一出,李恪便立刻明白了溫彥博的意思,溫彥博說的想必就是方纔大殿之事。

李恪問道:“溫相想必是覺得李恪方纔在大殿之中說的差了。”

溫彥博道:“老臣並非此意,方纔殿下所說金詞玉語,一言中的,正是謀國之言,與老臣所想不謀而合。”

李恪接着問道:“那溫相的意思是?”

溫彥博道:“殿下說的不差,但做的卻缺了幾分火候,有殿下方纔所言,恐怕難免朝中大臣猜忌,殿下需得千萬仔細啊。”

溫彥博對李恪說着,彷彿是一個滿經世事的老者,正在循循教導着自己的後輩。

李恪聽着溫彥博的話,自然知道他說的何意。

李恪非是太子,但今日在大殿之內卻做地太過顯眼,把包括太子在內的滿朝文武都給蓋了過去,這樣做固然搶得了一時風頭,但卻開罪了太子一黨,尤其是長孫無忌等人,恐怕得不償失。

李恪淡淡笑道:“溫相是在爲李恪安危擔憂吧。”

溫彥博道:“殿下年少,不知朝堂深淺,殿下之言許是一心爲國,言之無意,但聽在旁人的耳中便有了其他味道,容易爲人所妒啊。”

一個年紀六旬的老人,散朝之後竟還專程趕來同他說這些話,李恪看着溫彥博苦口婆心的樣子,心頭浮起一陣感動。

他對溫彥博有恩不假,但那些並非他有意爲之,可溫彥博卻將恩情記在了心中,把他當作晚輩來照看。

方纔在大殿之上,甚至有一瞬間李恪也不知道自己圖的是什麼,圖名利,圖帝寵,還只是爲了大唐和突厥軍民的安危,抑或兼而有之,李恪說不清的。

不過李恪對方纔大殿所爲終不後悔,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該來的總會來,不會因爲他一時蟄伏而退散。

李恪頓了頓才道:“方纔大殿之事我若不說,又等何人來說,事關大唐社稷,北境安危,雖明知險地,李恪亦不悔矣。”

李恪話放落,一陣涼風拂面,吹動李恪的鬢角的髮梢,也揚起了他飄飄的衣角。

“殿下高義。”溫彥博對李恪讚道。

李恪笑道:“溫相謬讚了,我一介豎子何來的高義,只是這世間事再難,總要有人去做,而我便要做那個做事的人。前路艱難,雖千萬人,吾往矣。”

溫彥博聽着李恪的話,心中一陣震盪。

李恪少年英姿,同他相比,就連原本還算出彩的太子魏王也顯得不過爾爾。

溫彥博心中竟突然生出了一種奇怪的心思:將來若他爲帝,大唐將會是何等模樣?

……

李恪在兩儀殿中所言很快傳了出去,天可汗的名號也漸爲衆人所知曉,緊接着,不過數日之後,突厥、契丹、牂牁、党項,甚至就連南越諸國在京的君長竟紛紛集結,在承天門下叩首跪拜,紛紛上表請李世民稱制天可汗,以示尊榮。

而與此同時,天可汗之名的始作俑者李恪卻未在承天門露臉,而是窩在了他新成的漢王府享受日光浴。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貞觀四年,立夏。

隨着幾場春雨之後,夏日初至,長安城的氣候便突然熱了起來,夏天終於到了。

初夏的午後,李恪坐在在滿滿盛開的紫薇花架下飲茶,嗅着入鼻的紫薇花混合着茶味的香氣,當先想到的便是這麼一句。

現在的李恪倒也頗有幾分名將高駢的心性。

高駢既是唐末名將,手中沾染鮮血無數,又是能言風月的詩人,做得出“山亭夏日”這樣現世安穩的田園詩來。

而此時的李恪也是一般,兩月之前,李恪尚在邊疆爲將,刀尖舔血,在兩軍陣前遊離活命,如今便是安坐長安,當着他的太平王爺,享人間富貴。

“如今蠻夷各部正在承天門叩闕,請陛下稱制天可汗,殿下乃是首提此議之人,殿下爲何不去看看。”在李恪的對面,李恪師父,也是漢王府長史岑文本正與李恪對坐飲茶,問道。

李恪舉杯飲了口茶,笑道:“那些俱是蠻夷之輩所爲,弟子若是去了,與他們同列,豈非自降身份。”

那些胡人蠻夷,爲求大唐庇護極盡溜鬚拍馬之能,望能討的李世民的好感,但李恪不同,李恪乃李世民親子,非是外人,他若是也去了,自與他們格格不入。

而且以李恪如今的身份,如此刻意地溜鬚拍馬已經給不了他什麼東西,李恪想要的光靠拍馬屁是求不來的。

岑文本道:“臣聽聞承天門外聚了不少人,熱鬧地很,這個熱鬧殿下也不湊嗎?”

李恪搖頭道:“孤並非好熱鬧之人,難得偷了閒,倒還不如看看我這府中的景緻,樂得安靜。”

“也是,殿下這處漢王府富麗堂皇,長安城內恐怕再無府邸能與之比擬。”岑文本看着這景緻,對李恪道。

李恪的漢王府乃齊王李元吉的府邸所改,無論是佔地還是裝飾,在長安城內都是首屈一指,長安城內能勝得過他漢王府的恐怕就只有李泰的魏王府了,魏王府是李世民未登基之前的秦王府。

李恪聽得岑文本之言,笑道:“此處華屋千間,弟子如何住的完,弟子已命人在府內空出了一套院子,岑師若是喜歡,可隨時搬進來住,弟子也好就近請教學問。”

555 觀音誕0056 醒掌天下權231 頡利可汗0082 上官儀634 徇私舞弊604 西域事了0154 朝會風雲(下)300 賽後影響338 幷州大都督393 英雄遲暮360 大軍壓境621 落霞寺赴宴637 君子六藝291 體育司0152 朔望朝參631 令狐德棻0136 大雪紛飛0072 諫臣魏徵403 妙手回春450 因爲你無恥0201 陽春三月0183 貞觀元年607 挖井0026 《春曉》439 被彈劾276 蓄勢待發512 逆反心理0207 百姓苦601 幹仗438 後續384 回京0145 聚寶盆310 運動會開幕576 李世民的無奈250 初露鋒芒241 放手一搏628 科舉制0135 高士廉0212 太子府決斷535 迷局(三)606 抗旱609 威名遠播0158 賑災321 入宮645 憤然離席514 李治的心機434 重耳故事0088 再臨天香樓357 軍議537 太子黑化641 儒法並用420 席君買0166 春節373 決戰(五)407 晉陽公主513 晉王大婚223 殺豬菜464 君臣反對576 李世民的無奈601 幹仗428 破局0080 戲耍二道士425 薛仁貴540 羣情激奮0179 五姓七望532 悲情太子430 人禍639 平衡之道274 定計376 兵不厭詐307 陰謀0002 決定奪嫡0137 火爐0215 千牛衛0141 入宮486 魏王發怒499 決策0216 三月桃花0202 放風箏296 準備0155 羣魔亂舞469 喜事426 梟雄老矣298 拔河比賽0187 曲轅犁0132 千夫所指0070 房謀杜斷305 演練賽結束0189 春景0038 玉如意544 造反團伙259 塵埃落定0183 貞觀元年443 懟632 議事526 三國迷618 殺鬼見血345 議事311 比賽開始457 危機
555 觀音誕0056 醒掌天下權231 頡利可汗0082 上官儀634 徇私舞弊604 西域事了0154 朝會風雲(下)300 賽後影響338 幷州大都督393 英雄遲暮360 大軍壓境621 落霞寺赴宴637 君子六藝291 體育司0152 朔望朝參631 令狐德棻0136 大雪紛飛0072 諫臣魏徵403 妙手回春450 因爲你無恥0201 陽春三月0183 貞觀元年607 挖井0026 《春曉》439 被彈劾276 蓄勢待發512 逆反心理0207 百姓苦601 幹仗438 後續384 回京0145 聚寶盆310 運動會開幕576 李世民的無奈250 初露鋒芒241 放手一搏628 科舉制0135 高士廉0212 太子府決斷535 迷局(三)606 抗旱609 威名遠播0158 賑災321 入宮645 憤然離席514 李治的心機434 重耳故事0088 再臨天香樓357 軍議537 太子黑化641 儒法並用420 席君買0166 春節373 決戰(五)407 晉陽公主513 晉王大婚223 殺豬菜464 君臣反對576 李世民的無奈601 幹仗428 破局0080 戲耍二道士425 薛仁貴540 羣情激奮0179 五姓七望532 悲情太子430 人禍639 平衡之道274 定計376 兵不厭詐307 陰謀0002 決定奪嫡0137 火爐0215 千牛衛0141 入宮486 魏王發怒499 決策0216 三月桃花0202 放風箏296 準備0155 羣魔亂舞469 喜事426 梟雄老矣298 拔河比賽0187 曲轅犁0132 千夫所指0070 房謀杜斷305 演練賽結束0189 春景0038 玉如意544 造反團伙259 塵埃落定0183 貞觀元年443 懟632 議事526 三國迷618 殺鬼見血345 議事311 比賽開始457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