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曉之以利

蕭瑀已是宋國公,官拜少傅,可謂位極人臣,無論將來是李承乾爲帝,李恪爲帝,還是李泰爲帝,都於他助益不大,他又何必冒着得罪太子的風險,在這個節骨眼上幫着李恪。

蕭瑀所想,李恪亦知,蕭瑀不貪財,不念權,以權位金銀相惑自然動不得他的心,李恪要蕭瑀出手,爲他所用,他就絕不會寄望於這些身外之物。

李恪對蕭瑀道:“蕭相行事端方公允,我自是清楚,只是蕭相既爲蕭家子弟,既爲江南官吏之首,又總該爲蕭家,爲整個江南世家做些什麼吧。眼下天下大勢,關隴門閥居首,其次山東世家,江南名門早已漸趨沒落,若是在無法力挽狂瀾,恐怕不出三十年,以蘭陵蕭氏爲首的江南世家便該泯然衆人了。”

李恪的話傳入蕭瑀的耳中,蕭瑀一下子頓住了。

蕭瑀出自蘭陵蕭氏,爲官數十載,多少沉浮,他真正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家業,不是自己的官職權位,他真正關心的正是李恪口中的蘭陵蕭氏。

如今的蘭陵蕭氏雖仍是天下世家翹楚,論聲望甚至不在七宗五姓之下,但身爲蕭家人的蕭瑀卻很清楚,如今朝中局勢已多爲關隴和山東世家所把,蘭陵蕭氏身爲南族已後繼乏力,若是待蕭瑀故去,蘭陵蕭氏朝中再無話事之人,蘭陵蕭氏將面臨的是何等的危機。

李恪看着蕭瑀的模樣,似乎已有意動之色,於是接着道:“諸位皇子中,太子心向隴右,魏王心向關東,能助蘭陵蕭氏,能助南族的唯本王一人而已,蕭相何不給本王一個機會,給蕭氏一個機會,也給整個南族一個機會。”

……

一百年前,南北朝時,天下三分,東魏坐擁中原、西魏虎踞關隴、而南樑則劃江而治,本是三足鼎立之勢,相互間雖多有徵戰,但也是各有長短勝負,難定強弱。

可隨着東魏叛將、羯人侯景復叛南樑,八千叛軍南下,勢如破竹,破粱都建康城,而後劫掠三吳,亂江南之地四載,使死傷無數。

侯景之亂,付出慘痛代價的不只是狂妄而不知兵的梁武帝蕭衍及其宗室,還有南朝子民和那些盤踞江南的世家門閥。

侯景本就爲胡人,與世家門閥不和,侯景破建康,得三吳後,便命麾下將士大肆屠殺南朝世家子弟,原爲天下世家之冠的王謝袁蕭四姓中除了蘭陵蕭氏底子尚存外,餘者三家都已元氣大傷,死於屠刀之下十之八九,不復輝煌。

可以說,如今的天下世家名門,早已是北族的天下,名傳天下的七宗五姓更是無一南族在列,若是蕭瑀死後,蕭氏再衰,南族便真的徹底成了北族的陪襯了,李恪的話正好便刺到了蕭瑀心中最痛的地方。

蕭瑀不爭權位,不爭名望,但他爭的卻是一口氣,蕭瑀不得不承認,他被李恪說動了。

蕭瑀和李恪交道不多,但他和岑文本卻很是熟稔。

蕭瑀早先爲中書令,岑文本爲中書舍人,岑文本是幹臣,賢臣,他的眼光與才幹,蕭瑀自是信得過的。

於是乎,次日清早,蕭瑀的一封奏疏入宮,便彷彿一顆丟人平靜湖面的一塊石子,整個大唐官場都爲之漣漪四起。

午後,太極宮,甘露殿,書房。

李世民正在書房中問政,而在書房中答政的正是輪值中書舍人岑文本。

“去歲刑部奉朕之命,準各地犯案之死囚返家探視,一載後赴京行刑,如今一載之期已到,他們可曾如期抵京?”李世民手中拿着奏本,突然想起了此事,對案前的岑文本問道。

岑文本做事向來滴水不流,既知今日是他輪值答政,便早已問詢清楚。

岑文本回道:“去歲依陛下之名放還探親之人合計三百九十人整,其間無人督領,今歲返京三百九十人整,無一人擅離。”

李世民聽了岑文本的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這些放還鄉探親的都是犯了事的死囚,此番回鄉探親之後竟又能依約回京受刑,可見今日大唐之民治,已遠勝過往。

李世民道:“傳旨刑部,這些返鄉回京的死囚俱有悔過之心,亦是善事,可命刑部重新量刑,罪輕一等。”

“諾。”岑文呢應了一聲,拱手領命。

李世民問道:“今日午間可有各省、部、寺、監可有新上的奏本?”

岑文本想了想回道:“今日午時京中各部院共有新上奏本三十七道。”

李世民接着問道:“可有加急之事?”

岑文本如實回道:“少傅蕭瑀的奏疏特加了紅批,想必是緊要之事。”

李世民笑道:“哦?時文(蕭瑀表字)才被朕罷相,便對朕生了埋怨,已經少有奏本遞上,怎的今日竟怎的還上了紅本,快將時文的奏疏拿來。”

“諾。”岑文本應了一聲,從堆在一旁的奏疏最上拿出了那本系了紅綢的奏疏,遞到了李世民的手邊。

李世民自岑文呢手中接過結果蕭瑀的奏疏,不過簡單地掃視了幾眼,臉上先是一陣凝重,緊接着便露出了滿臉笑意。

“陛下聖啓,臣蕭瑀敬奏:臣觀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長久者,類封建諸侯以爲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今大唐立國未久,天下雖安,然爲保無虞,當效兩漢故事,循昨日楚王之先例,冊諸王於天下,分封而治...”

這大唐君臣上下,有兩個人是最倡分封制的,一個是蕭瑀,而另一個便是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看着蕭瑀的奏疏,說的正是他心中之事,豈能不悅。

而因李恪外鎮幷州之事政事堂和朝中已然廷議通過,百官已開其首例,眼下正是下詔分封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蕭瑀一封奏疏進宮,豈非正中李世民下懷。

“所見略同,所見略同,果然還是時文知我。”李世民揚着手中的奏疏,對岑文本笑道。

岑文本早知蕭瑀所奏何事,但還是故作出一副不解之色,對李世民問道:“不知蕭少傅所言何事,竟使陛下如此欣悅。”

529 三武滅佛0007 一羣小蘿莉226 甘油0190 李世民的震驚620 油鍋洗手469 喜事232 突利二汗0105 鬥志昂揚0032 十二時辰0167 獻禮0128 標點符號0060 大唐第一才子0099 漢王0014 母子談心436 晉陽公主493 薛仁貴初戰412 落雕弓319 追蹤232 突利二汗351 刀兵再起0058 攜美遊街481 蠢蠢欲動495 薛仁貴立功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0172 孔明燈398 房謀杜斷0102 宗正寺0189 春景278 彈劾605 貞觀十五年0128 標點符號235 聲東擊西598 翻臉0087 神仙居330 除夕宴261 豆腐腦563 早婚早育378 楊政道558 近親不能結婚0100 大都督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0069 程咬金0168 玉液瓊漿331 元宵0083 第一奸臣0200 驪山別院0124 炒茶256 羅藝反唐336 洞房花燭夜(二)411 偶遇0175 有女名婉0007 一羣小蘿莉497 侯君集的疑惑255 風聞奏事428 破局0081 岑文本570 狄仁傑0027 初露鋒芒386 彈劾0164 驪山565 李世民的苦惱479 王謝袁蕭418 狩獵(二)370 決戰(二)280 罪狀346 大都督520 三國志371 決戰(三)583 龜茲國王0021 釣魚403 妙手回春389 慶功宴(二)402 出手235 聲東擊西505 寸步不讓569 士族壟斷教育562 孫神醫開講啦224 大功告成0143 震驚的李世民0128 標點符號0207 百姓苦0116 府兵制0089 滿江紅0013 被李淵暴揍459 蕭美娘0119 太子黨0173 燈火闌珊555 觀音誕632 議事337 洞房花燭夜(三)0200 驪山別院407 晉陽公主0077 王珪249 突厥王帳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268 叔侄349 掌控都督府416 禍兮福所倚0130 父子爭鋒0165 瘟疫
529 三武滅佛0007 一羣小蘿莉226 甘油0190 李世民的震驚620 油鍋洗手469 喜事232 突利二汗0105 鬥志昂揚0032 十二時辰0167 獻禮0128 標點符號0060 大唐第一才子0099 漢王0014 母子談心436 晉陽公主493 薛仁貴初戰412 落雕弓319 追蹤232 突利二汗351 刀兵再起0058 攜美遊街481 蠢蠢欲動495 薛仁貴立功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0172 孔明燈398 房謀杜斷0102 宗正寺0189 春景278 彈劾605 貞觀十五年0128 標點符號235 聲東擊西598 翻臉0087 神仙居330 除夕宴261 豆腐腦563 早婚早育378 楊政道558 近親不能結婚0100 大都督340 都督府與刺史府0069 程咬金0168 玉液瓊漿331 元宵0083 第一奸臣0200 驪山別院0124 炒茶256 羅藝反唐336 洞房花燭夜(二)411 偶遇0175 有女名婉0007 一羣小蘿莉497 侯君集的疑惑255 風聞奏事428 破局0081 岑文本570 狄仁傑0027 初露鋒芒386 彈劾0164 驪山565 李世民的苦惱479 王謝袁蕭418 狩獵(二)370 決戰(二)280 罪狀346 大都督520 三國志371 決戰(三)583 龜茲國王0021 釣魚403 妙手回春389 慶功宴(二)402 出手235 聲東擊西505 寸步不讓569 士族壟斷教育562 孫神醫開講啦224 大功告成0143 震驚的李世民0128 標點符號0207 百姓苦0116 府兵制0089 滿江紅0013 被李淵暴揍459 蕭美娘0119 太子黨0173 燈火闌珊555 觀音誕632 議事337 洞房花燭夜(三)0200 驪山別院407 晉陽公主0077 王珪249 突厥王帳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268 叔侄349 掌控都督府416 禍兮福所倚0130 父子爭鋒0165 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