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

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

“鄭公,天都山非同昔日,西夏駐有重兵,若是孤兵深入,恐危矣,”司馬光道,不能說他沒有道理,鄭朗燒了一回,但那時不同,元昊帶着西夏主力在攻打麟府二州,鄭朗這才取得石門堡大捷,火燒天都行宮。現在還能複製麼?

“君實,且聽我說,慶曆之時,西夏可以揚長直入到陝西內腹,甚至張元獻策,一度建議元昊兵指京兆府,但現在可否?”

范仲淹的築堡寨辦法是一個笨辦法,未必很管用,大道小道那麼多,能一一守住嗎?即便鄭朗在懷德軍蠶網式的防禦,西夏還能從小道潛入,騷動百姓。堡寨越多,駐守的兵士必然增加,陝西元氣一直沒有恢復,固然與用兵有關,也與這麼多堡寨有關。但有利就有弊,自府州到秦州,漫長的邊境線上分散着密密麻麻幾百個堡寨,西夏可以騷擾,想揚長直入那是不可能了。

怕司馬光一時想不明白,鄭朗索性進一步的解釋:“自從西北諸多堡寨一一矗立後,西夏依然屢屢入侵,卻不敢深入,對我朝傷害就不會很大,只是疥癬之痛,雖痛雖讓人氣憤,不能運搖我們宋朝,那怕是陝西的根本。雖用費驚人,然主動權漸漸向我朝傾斜。出兵天都山,西夏必然會報復,但反過來想,我朝就是求安,西夏能給我朝一個安嗎?只能動用下策,以殺止殺,互比傷害,看那個國家人口多。那個國家經濟發達,錢帛充足。物資豐富!”

司馬光想反駁,但也茫然。不可能與老師進行狡辨的,那麼得說一個道理,國家對梁氏母子並不薄,要歲賜,重新給歲賜,說一年二十幾萬,乃是銀子。乃是絹,何止二十幾萬,再說宋朝自己兒經濟也困難呢。要冊封國主,馬上冊封國主,要綏州,馬上同意以最小的代價交換綏州。中間雖有鄭朗一些謀略,至少放在桌面講道理。宋朝做到仁至義盡。劉溝堡事件,宋朝還容受着,若一二再,再二三,除了以殺止殺,還能怎麼辦呢?

鄭朗一笑。若說苟和派,司馬光也算是一個。將他安撫好了,苟和派所帶來的危害,會減少三分之一。

司馬光迷茫的眼神看在鄭朗眼中,放在心裡。未說,繼續道:“其二。沒移族投奔我朝後,一些親近沒移族的兜嶺北部諸族陸續遭到沒藏氏與李諒祚打壓,生活困窘,多次派人潛入我朝要求投奔,因顧忌,我朝再三拒絕。這些部族自折姜會開始,一直散落到天都山一帶,既然梁氏不給我朝臉面,撕破了臉,還要顧忌什麼?這些部族就可以利用。”

司馬光低聲問:“沒移氏……”

鄭朗有些惆悵,道:“算是我欠虧了她……若此次立功,我在陛下面前保舉她的家人,當成補償吧。”

這是明智的做法,但司馬光想到那個女子對鄭朗的情義,也有些悵然若失。

鄭朗呆了呆,繼續說正事,道:“第三,我劃分了各部司職責,仍因爲改制,兼領了西府半年多,對西府事務眼下還比較熟悉,並且西府有晦叔,有子華,他們不會對我掣肘。”

“暘叔也不會,”王安石插了一句,暫時他與陳昇之還是共穿一條褲子的。當然,呂公著與韓絳不用說了,至於富弼因病多半不能來西府處理事務,就是來,富弼大半還會支持鄭朗的,相反,鄭朗自己所在的東府因爲文彥博,還有趙抃,他是獨行俠,也未必全力支持鄭朗,幸好唐介死了,不然鄭朗在東府做事實際很困難。

不過隨着呂公著任樞密使後,也許趙頊不認爲有什麼,高滔滔對趙頊說趙禎小看了她,真要沒有趙念奴這個把柄在高滔滔手中抓着,師徒數人,皆名列高位,高滔滔一點不忌憚,那是不可能的。

至少西府這邊沒有問題,難的就怕三司。

三司使是吳充,他是歐陽修的兒女親家,這個親家也沒有多大關係,例歐陽修與王供辰,後面的呂嘉問與呂公弼,呂公弼暴怒之下,將呂嘉問逐出呂氏家族,王安石兄弟等。況且吳充在鄭朗知杭州時,有過提攜之恩,他仕途第一桶金就是在杭州挖來的,後來鄭朗與吳育關係默契,也能算是好朋友,即便對歐陽修,鄭朗後來做得也不薄。吳充默然主要原因還是蔣之奇與彭思永,這兩人用他女兒與歐陽修扒灰的事攻擊歐陽修,偏偏又有才華,下放後吏治突出,鄭朗因愛才再度提攜,未將兩人調回京城,但做了一些調動,給予重用。就事論事嘛,這就疏忽了吳充的感情。對此吳充有些小不快,見到鄭朗的面,十分冷淡。

過了很久吳充才化解開心結,趙頊也在成長,直到來年,隱隱看到吳充對鄭朗那種冷淡,才說了一句,朕問過有首相之資,鄭公推薦過你。意思你連這個坎都邁不過去,如何做首相。

那時吳充才感到慚愧,由此以後,對鄭朗心悅誠服,亦被傳爲美談,王旦如何保舉寇準的,兩者做法十分類似。

現在還不行,一旦大規模用兵,三司必調動物資,這就是不美的地方。

鄭朗也未說,出兵天都山,再燒西夏天都行宮,必須從長計議,不到冬天是不行了。又說道:“第四,莫要小視了這三人組合,若組合得當,可抵慶曆四大將巔峰時期(指老種、狄張王四人),王章二人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種諤可以彌補,最擔心的就是種諤傲氣太盛,這個問題也不大緊,我寫一封信慎重囑咐,種諤不敢不聽。”

“這個章楶非是王韶,缺少磨勘……“王安石有些遲疑,說王韶。能理解,鄭朗推薦後。王韶履歷逐一查出來,就是一個文弱書生,遍覽陝西大部分地區,甚至跑到河湟吐蕃諸部招搖撞騙,端的是一個猛人。有沒有軍事天賦看不出來,但這個磨練有了。章楶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不能怪王安石。

就包括鄭朗對狄青印象太好了,實際王韶父子,章楶與狄青相比較。有可能狄青僅能與王韶的兒子王厚相當,比起前二人,恐怕稍稍欠缺。特別是這個章楶,那是集宋朝所有名將於一身的超級怪胎,不要說狄青,就是潘美、王全彬,那怕是楊業。都未必是其對手。鄭朗將狄青與章王相比,公平地說,略有些擡高狄青,儘管狄青比後兩者名氣更大。

章楶不但軍事上是怪胎,科考官場上同樣是怪胎。爺爺章頻反對劉娥,趕回老家。章楶只好做爲平民來科考。這個連富弼都倒下去的科考,對於章家人來說,差一點成了走過場。章惇不用講了,人家一考不提,再來一考。兩考皆名列前茅。章楶亦是如此,他來到京城參加省試考。報了名,卻傳出父親在魏州吃了官司,天大地大,孝道最大,得到魏州替父親打官司,只好向禮部請假,俺替父親打官司去了,大約不能來參加考試,還請諸位大人原諒。禮部諸官只能放行。

章楶去了魏州短短不到一月時間,不但打贏了官司,將父親救了出來,還將父親帶到京城,及時趕上省試考。這麼匆匆忙忙的,居然還考了一個省試考第一。京城一干知道內情的大佬瞠目結舌,這種成績雖沒有取得殿試前三,也註定前途光明一片,因此放到陳留縣做了知縣,與鄭朗一樣,連勘磨期都省了。

然後在史上一路通暢,一直順利地做到轉運使,吏部員外郎,結果有些悲催,遇到高滔滔,一腳踢到西北,高滔滔也沒想到,因她這一踢,一個偉大的傳奇開始。

王安石肯定不知道這些的,至少眼下章楶絕對不會放在王安石眼中。

地位懸差太大。

就象史上邵雍肆意地往王安石身上潑污,說大程與王安石談話,訓斥王雱,方與參政論國事,子弟不可預,姑退。然後王雱象一個小癟三樣乖乖退下。真是奇怪來哉,雖說宋朝比以前情況好,仍然是一個階級層次很森嚴的國度,不要說大程,就是五位先生一起來,面對王氏父子,也不敢怎麼樣。休要說訓斥了,估計前面訓出口,後面王雱未必敢用打狗棒將大程打得滿嘴找牙,至少一杯茶水潑上,將大程掃地出門,還指望性格張揚的王雱學乖孫子?難道太陽要從西邊出來?

地位的原因,王安石記性好,記住了這個名字,但對章楶仍不大瞭解。

“介甫,放心吧,”鄭朗一笑,章楶是少了官場上的磨練,但與軍事有何干系,此人就是一個百年難見的軍事天才,到了西北,馬上就建功立業,與王韶的磨練無半點關係,雖在仕途上初露頭角,但今年四十歲了,智慧已經成熟,能派上用場。又道:“此人我看好了,就象當初看好你們一樣。”

“鄭公,你當初對介甫有些偏心。”王安石不服氣地說。少年時想不到,後來與司馬光意見相左,想到鄭朗收留自己的條件是將司馬光請來,心中多少有些耿耿於懷。

鄭朗哈哈一樂,道:“介甫,你吵架那麼厲害,若不找一個伴兒,我如何能受得了?”

三人同時大笑,至少在這一刻,三人再無芥蒂。

鄭朗又道:“正好,陪我一道去狀元樓。”

“去哪裡做什麼?”王安石臉色古怪,狀元樓附近乃是京城有名的紅燈區,這師徒三人一生很少去妓院,故不解地問道。

“拜訪一個人。”

“誰?”

“江佐餘。”

“那個京畿晚報的主管?”

“就是他。”

“好,”王安石道。報紙的輿論作用越來越大,均輸法是自己發起來的,也要輿論支持。

三人走在路上,鄭朗又道:“介甫,君實常勸我,欲速則不達,你也要切記啊。有的不能急,最好與我商議。”

“國家如此,我怎不急嗎?”

“不對。夫子說少年可懼,不怕少年窮。就怕少年不努力。國家也是如此,不怕國家困窘,就怕君臣不努力。我來京城,分爲兩手準備。一爲短時迅速救急,乘勢將一些弊端改正,二爲做長期打算。實際以前就一直在努力了,比如培育良種,大肆開墾。糧食產量就會增加。民以食爲天,糧食必須要解決。”

司馬光額首,道:“這是我對鄭公最敬重的地方。”

“僅是其一,新商稅執行了,大家看到一些好處,雖糾紛也是值得的,但有沒有想過。一旦工商業更發達,對國家經濟會產生多大的良性督進作用?此其二。數家報紙發行,言臣機制恢復,二次保薦制度,自民間到朝堂,皆產生有效的監督機制。官場風氣會不會轉變?這都是隱形的,看不到的,但長遠發展下去,量變產生更大的質變,必對我大宋產生很深遠的影響。”鄭朗不是表功。也不需要在兩個學生面前表功。司馬光說他做得激進,王安石抱怨他保守。說一說,三樣變化皆是很長遠,一是糧食,二是財政,三是官員風氣。而且做得很隱蔽,能說保守或者激進?

主要各自太忙碌了,事務多,兩制權利加大,司馬光同時還要兼管着修通志,王安石是鄭朗在中書重的臂膀,平時缺少交流。碰面次數多,但相聚在一起交流時間卻很少。因此每次交流,鄭朗皆耐心地做他們工作,又道:“介甫,君實,你們知道的,因爲有那件事,所以短時朝廷敢用我。終有是一個限度,功勞越大,陛下不忌憚,羣臣也會說話,我早遲要退去相職。那麼政務交給誰?實際在我心中最理想的模式,就是你們二人團結起來配合,互補長短,即便呂夷簡在世,也未必及你們二人聯手之功。可你們常常爭執,讓我如何放得下這顆心?”

王安石與司馬光對視一眼,無言。

鄭朗也不急,至少這幾年內自己不會下去,慢慢來,只要他們二人明白自己良苦用心就行了。還有那個惡夢,黨爭,多半也不會發生,有爭,但不能稱爲黨爭。

過了一會,王安石問道:“那麼第二個安排呢?”

鄭朗答道:“第二個安排乃是一些思想指導,慶曆四年戰爭,涌現許多表現突出的兵士,許多兵士因上了年齡,退出行伍,我打算請一些老兵,將他們散到各個團指揮裡,傳授一些實戰經驗,以及自己的體得。”

“這個好,”王安石道。慶曆戰爭已過去二十多年,要麼南方有些戰爭,西北也有,可是規模很小,如今軍中多以新兵居多,老兵很少了,上了戰場未必靠勇力,還有經驗,其重要性不亞於勇力。

“介甫,還有呢,雖這些兵士退出行伍,國家安置倒也妥善,他們對朝廷比較忠心,順便讓他們鼓勵兵士保家衛國,明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士氣也會提高上來。有了士氣,有了改制所帶來的強化訓練,有了一些前輩的經驗,軍隊戰鬥力必會提高。”鄭朗道。軍隊改制出臺了許多措施,不僅是針對裁兵的,主要還是重組,以及選撥制度,團指揮使要來西府考覈,指揮使也要考覈,就連軍國的十將也要考覈,每年由各自的指揮使監督,各小隊兵士比拼弓馬箭術格鬥術,最勇猛者方可擔任十將。逼迫大多數兵士爲了上位,強化自己訓練。

王安石與司馬光額首。

這個爭議不是很大,但兩人有些疏忽其中政治教育的意義。

來到江佐餘家中。

乃是一名舉子,省試考中,可兩次殿試考皆未中,後來成立京畿晚報,因其文章寫得好,又有些組織能力,讓晚報的幾十家主人找了出來,領手晚報的主編工作。

鄭朗來,與他做一次交流,不能確定,通過交流確定一下。那就是採訪制度,允許十幾家報紙的編輯向各個官員採訪。似乎有些難度,等級社會,這些編輯地位低,朝廷給了他們刊登士子稿子的權利,但面對面時,對官員有沒有畏懼感,不得而知。若畏懼感不重,鄭朗就擬一道詔書,向天下頒發。實際等於是加大報紙的輿論監督權。也就是說,如江佐餘面對自己,不但敢交流,也要敢於發問,對自己回答不滿意的地方,還要敢於詰問。

鄭朗將來意一說,司馬光與王安石有點兒當機,誠惶誠恐的江佐餘更是直接傻眼,大半天道:“鄭公,鄭公,我,我那敢哪。”

“你先試一試,就從我與介甫、君實開始。”鄭朗安慰道。

江佐餘依然在發呆。

“喝口茶,冷靜一下,”鄭朗再次安慰。

江佐餘大着膽子說道:“那小的能否問鄭公關於西夏殘害劉溝堡,以及那個均輸法的事?”

京城消息靈通,劉溝堡殘變也傳到江佐餘耳朵裡。

“行啊。”當然,鄭朗不可能全部講真話的,有的半遮半掩做了回答,這也讓江佐餘喜出望外了。

幾天後,報紙將這次問答刊登,引起轟動。但朝中有些大臣反對,認爲這樣破壞了制度。鄭朗輕描淡寫說了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諸位擔心什麼?”

還是有反對聲音。

連曾公亮都產生懷疑:“行知,你著儒學,講名份尊卑,若是推廣開來,是否失去了尊卑體制?”

曾公亮說得很委婉,看似是小事一樁,性質與阿雲案類似,關健是背後的東西,不是怕自己見不得光,而是擔心失去士大夫高高在上的身份與地位。

鄭朗答道:“明仲,何爲父母官,乃是百姓之父母也,若子女的遇到不解地方,難道不能向父母提問嗎?”

“還是不同的,”曾公亮道。有時候官員與百姓交談,也可以提問,但那是賞賜,我愛民了,與百姓進行了一兩回平易近人的交談!現在正式讓報紙的編輯向官員提問,終有些不同之處。

有爭議,就得妥讓,連趙頊也產生了興趣,加入進來。作爲人主,可不會管士大夫是否高高在上,當初趙匡胤兄弟無限的放大士大夫的地位,如今已隱隱形成一些危害,更多監督只是好事,爭執到最後,同意了鄭朗提議,但一家報紙只得有五位採稿人員,不然每一個人都來問,大臣們也不要做事了。而且其採稿人員必須有舉子以上的功名,以免沾污了士大夫的身份。同時士大夫有權拒絕採稿,也有權不回答採稿人員刁難問題。發稿後,更不得對採訪的官員進行攻擊。等等,作了一系列的限制。

不過就是如此,在宋朝出現類似的記者制度,已經破了天荒。

就在大家爲這件新奇事物爭議不休時,王章種三人的調動不知不覺地完成。

章楶來到京城中書報到,讓鄭朗喊了過去,密語良久。

當然,章楶提前一點風聲也沒得到。聽到鄭朗完整的計劃後,目瞪口呆。鄭朗道:“質夫,你怕了嗎?”

“沒有,還有王知軍與種將軍。”

“就是,也未必會執行,若執行,我會刻意抹殺你與王知軍的功勞,將功勞歸於種諤身上。”

章楶再次目瞪口呆。

鄭朗看着他的表情,微微一笑,心裡道,暫時不能給你們太多太多的軍功,不然你們一輩子就釘在武臣的恥辱柱上啦。未解釋,但下面一句話章楶就聽明白了,鄭朗又說道:“質夫,去了懷德軍後,替我代一封口信給王韶,讓他這段時間除了備戰,處理州務外,還要抽出一些空暇,多讀書,你也是。若功成,我會替你們保薦,讓你們回京參加制科試,然後將你們調入館閣擔任一年半載的館閣職位。”

章楶還聽不明白,那就不是後來的妖人了。深施了一個大禮,說道:“鄭公,我豈敢負鄭公重望。”

“去吧。”

“喏。”

鄭朗目送着章楶離開,然後看着天上的雲朵,夏天到來,秋實還遠麼?這個黑夜太漫長了,整整快六年時光,終於快到了天色拂曉時刻。

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第66章 法度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第207章 大三元(三)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313章 瘦身第36章 蛇書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77章 歉書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326章 兼霞第124章 火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281章 依(下)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72章 糊塗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38章 謝絕五百章 老大一九百零八章 殿下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296章 韓信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172章 走鋼絲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75章 留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66章 法度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九百十章 排名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114章 粉琴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61章 道(五)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172章 走鋼絲第141章 問一(三)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第53章 鳴天下(二)第61章 道(五)第253章 鬥法(三)第102章 大家(上)第36章 蛇書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52章 鳴天下(一)第250章 謝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193章 送(上)第79章 擋箭牌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90章 三家祖五百四十章 太傅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60章 道(四)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26章 十段文八百章 光暗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第66章 法度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第175章 興趣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319章 最神奇(下)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
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六百三十五章 皇佑之治七第66章 法度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第207章 大三元(三)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313章 瘦身第36章 蛇書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77章 歉書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326章 兼霞第124章 火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281章 依(下)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72章 糊塗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第38章 謝絕五百章 老大一九百零八章 殿下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296章 韓信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172章 走鋼絲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75章 留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66章 法度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九百十章 排名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第114章 粉琴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第61章 道(五)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五百六十四章 從此江湖各陌路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第321章 金剛經的秘密(上)第172章 走鋼絲第141章 問一(三)六百零二章 宮變下第53章 鳴天下(二)第61章 道(五)第253章 鬥法(三)第102章 大家(上)第36章 蛇書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52章 鳴天下(一)第250章 謝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第193章 送(上)第79章 擋箭牌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220章 處女地(二)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第90章 三家祖五百四十章 太傅四百二十八章 替罪羊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第60章 道(四)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26章 十段文八百章 光暗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第66章 法度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第175章 興趣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九百零六章 資敵第319章 最神奇(下)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