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章 歸

五百六十二章 歸

山上派人下來,說:“我們家首領說過,山上風輕雪潔,可以眺望北國雪野蒼茫,可以臨巖觀鬆,可以看白雲悠悠,此乃佳地也,故不願意下山。只是缺少一樣東西。”

蕭惠啼笑皆非,這樣一說,這個小矮山還成契丹的勝地了,問:“什麼東西?”

“瑤琴。”

前幾天出逃,匆匆忙忙,鄭朗沒有將隨身帶的古琴攜手帶走。這把古琴是衛中正親手替他打造的,因爲其名揚,衛中正制的琴價也揚,如今在京城一把衛氏琴真正能達到價達千金。

蕭惠說道:“好,我派人騎快馬回去將它取給你家首領。”

怎麼辦呢,此山雖不高,北面卻有一截懸崖,十餘丈,怕將鄭朗逼得太緊,往崖下一跳,大羅神仙也救不活。好在此時遼興宗已經率軍直抵混同縣城(今吉林扶余縣東石頭城子)。這是一個很微妙的所在,一般契丹皇帝如混同江,多指鴨子河(北松花江),然混同卻是在南混同江的南岸,四周部族組成複雜。南有黃龍府部、乙典部(四平一帶),北有完顏部(哈爾濱南部)、達盧古部(南北松花江交際口以東)、涅刺拏古部(大慶南部),這幾部皆不頭痛,最頭痛的是東方,兀惹部(通河到牡丹江一帶)!這是指大的部族,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小部族,即便是這些大部族,亦分成若干部族,例如在漸漸壯大的完顏部。天知道有多少完顏部族。好在這些部族都不齊心,互相仇殺,例如完顏部本身內部各個完顏同樣殺得熱火朝天。因此對契丹危害不大。

正常情況,契丹皇帝來到混同縣以東地區,除了率領大軍前來示威或者討伐外。絕不會來此捺鉢。

遼興宗的心情,蕭惠能理解,鄭朗逃不回去還好些,一旦逃回去,其損失無法估量。就是這一年多來,鄭朗行遍契丹無數地方,僅是得到的情報,想想就會讓人感到心寒。

皇上急了。

又看了看這個女真人。爲什麼女真人會降宋,蕭惠未問,這段歷史後人不會注意的,但作爲兩國來說,卻是很苦逼的一段歷史。

女真人施了一禮,重新上山。

耶律義先打趣道:“你這個女婿很憊懶。”

“這不叫憊懶,而叫雅騷。”

“騷人。不錯,不錯。”

兩人開着玩笑,沒有忘記正事,將幾個部酋召過來問:“他們這一行一共有多少人?”

“七十八人。”

兩人點頭,那就對了。鄭朗手下一共來了七十七個人,外加上鄭朗,正好是七十八人。只要人數不少,說明鄭朗就在此地。下令三軍佈陣,將這座矮山圍得水泄不通。要琴,給你琴,但以防萬一,怕鄭朗又不知用什麼神秘方法逃走。

蕭惠又讓人擡了一隻烤好的山羊,擡到山腰,這可是未來的女婿,怎麼辦,那個身體差得連蕭惠都看不下去,本來就不好,再狂奔到這裡,還不知成了什麼。得補一補。

鄭朗也不客氣,派人下山,來人對蕭惠說道:“我們家首領說謝過魏國公。”

唱了一個肥諾,兩人將山羊擡到山頂上打牙祭。休息一夜,山上很安靜。第二天起來,時光迎來三月,雖還有些寒峭,不過能嗅到春天醉人的氣息。蕭惠朝山上看,山上很正常。但一會兒,又有人下來,對蕭惠說道:“山上沒有馬草料了,魏國公能否借一些馬草料給我們。”

所有將領一起低下頭竊笑。

敵意不濃,樑王耶律洪基對鄭朗感情,大家多是明白的,此人不降契丹則罷,一降,未來前程不可限量,不但是遼興宗這一代,下一代還會是一個重臣。再加上鄭朗做人低調,待人溫和而客氣,誰願意自找沒趣。追上了,依然將鄭朗當成自己人,認爲這是一種氣度。蕭惠一邊笑,一邊撓頭,然後努嘴示意,身邊侍衛擡來馬草料,幾個女真人說了聲:“謝。”

擡着馬草料上山餵馬。

蕭阿剌也帶着兵士跟上來,看着眼前的辰光,問:“五叔,爲什麼按兵不動?”

“動什麼,在等一把琴。”蕭惠道。

蕭阿剌同樣啼笑皆非,只好等琴到來。不過從這裡到混同縣並不遠,二更時分,那把瑤琴運來,蕭惠撫着琴絃說道:“好牛的琴。”

夜色暗下來,也不急,第二天,也就是第六天,大好的天氣,太陽亮得刺眼,已看到一些山雪融化,成了叮咚作響的溪流,向山下流去。蕭惠向山上喊道:“讓你們首領下山,琴已到。”

幾個人走下山,蕭惠一個人也不認識,問:“你們首領呢?”

“我就是,”其中一人答道,然後捧過來一封信,說道:“鄭相公給你們的信。”

蕭惠臉上立即失色,將信拆開。

這次逃跑,集中了鄭朗、郭逵與張亢三人智慧。在答應出使契丹時,鄭朗就在做準備。但不是在幽州一帶做準備的,那是不可能逃走的,離宋朝近,契丹必會對自己看守嚴密。況且這裡兩國集中了大量兵力,隨時就能調動若干軍隊堵截。也不可能在中京附近逃走,離宋境遠,多是契丹族人、奚族人,即便是漢人,他也沒有抱多大信心。所以自開始起,眼光就放在遼東春捺鉢上。

東北去過,但是前世,這一世未去過。那時候人口很多了,可是看着蒼茫的大山黑水,依然讓人望而生畏。以致俄日作戰時,不得不拉攏當地的鬍子做爲重要幫手。

道路是關健,於是讓楊八望察看道路,足跡北至鐵驪(鐵力伊春一帶),突呂不室韋(齊齊哈爾南部)。南到回跋,西到黃龍府。不敢再向西,怕打草驚蛇。也不是交易與買女真奴隸。動都不敢動,主要是道路,以及一些部族的分佈。

楊八望帶着幾十名手下。爲此花費數年時間,幾乎將這一地區主要道路瞭如指掌。再到前年,開始秘密準備一個基地,然後將所有來到宋朝的女真人家屬接回來。

不然這些女真人會產生其他想法。先將他們的心安定。再到去年,準備一些馬匹,這個很重要,沒有契丹馬,就沒有辦法逃到海邊。張亢來到此地。開始謀劃,他帶了三百餘手下,還有楊八望一百幾十名手下,其中的陌生人便多是楊八望買來的一些女真奴隸,還有兩個打算舉族投靠宋朝的東海小部族,其實就是兩個小村莊,人口不多。只有一百八十幾戶。部族裡選了一批壯士。總共五百人,向東出發。過了混同江,臨近黃龍府,找了一個密林躲了進去。張亢親自挑選了七十幾人,冒充長白山處的一些小部族。朝貢遼興宗。

這些小部族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他們不可能跋涉一千多里路,來長春州進行什麼朝拜。得用一個藉口接近大帳,雙方便能見到面。這都是鄭朗事前的安排。

丟掉車子後,一路狂奔。鄭朗與張亢也不知道後面有追兵,鄭朗僅是一個直覺,讓他覺得很危險。原因說不上來。不過張亢卻慎重萬分,有可能發生一些事,讓鄭朗產生這種直覺。過了黃龍府,天色黑下來,前面便是藏身大部隊的密林,張亢想到一條計策。

是七十八人,還是七十八人,不過讓楊八望率領,換了一些人,裡面還有鄭朗兩個嫡系女真將領,鄭肅和鄭黠,讓他們急促地向東南奔去。鄭朗爲了保證他們安全,還搶時間,用草書寫了一封信,便是蕭惠手中看的信。

他們離開,鄭朗與張亢也隨着離開。不過與楊八望一行不同,一起下了馬,帶上必備的物資外,所有糧草車輛,一起推到河邊,鑿開冰塊,推進河裡。但離開時,還是下馬走的,一路走,一路用雪將他們所過的痕跡毀去,一直走了二十多裡地,這才正式上馬,向東馳去。還是不同,楊八望他們是匆匆忙忙行軍,鄭朗這一行也是急馳,可遇到一些部族時,又刻意將馬勒住,徐徐緩行,人數不對,行的又不匆忙,有人看到了,可沒有人懷疑。

信上大約將前後經過坦白從寬,然後又說道,我是宋臣,只能事宋朝,即便我逃不掉,也會以死表示對宋朝的忠誠。兩國也不能因爲發生這件事,從此交惡。這些人都是我的手下,特別是楊八望,我少年爲官,第一個收的謙客只有兩人,便是楊八望與楊九斤兄弟,雖是謙客,待之如同家人,你們契丹看着辦。

從黃龍府向東便是四百多里長的馬紀嶺(黑龍江與吉林東邊的老爺嶺),馬紀嶺山高林密,但不是主要問題,即便是更高大的長白山,也有道路通向東方,況且馬紀嶺。而是此地有一部族,便是兀惹部。

後世的海上之盟,並不是宋朝第一次與女真人聯手。其實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宋朝扶持女真人成功了,很成功,最終滅了契丹,也將自己逼到淮河以南。契丹扶持党項成功,也很成功了,河曲慘敗。

契丹將渤海國滅亡後,改爲東丹,遷四十七萬人於遼東半島。對於人口稀少的女真人來說,這次遷移幾乎是毀滅性的。於是渤海故地遺民紛紛反抗,其中一支遺民建立了定安國。宋朝崛起,包括定安國在內的諸生女真人,紛紛自鴨綠江到保州(丹東)入海,泛海至登州,向宋朝朝貢,請求支援。不僅有安定國,一共有七十二支生女真大部族,以至宋朝官員以爲生女真是七十二部落,無大君長,實際錯誤的,若以部落分,有可能有幾千部落。但能跨海,不遠幾千裡到宋朝朝貢,這七十二部族都是頗有實力的女真大部。這些女真分佈範圍也廣大,東到大海,西到鐵離(呼蘭河)、兀惹(拉林河),北抵混同江東流段兩岸,南及高麗北端。

七十年前,契丹黃龍府將軍燕頗殺都監張琚反叛,將黃龍府掃成廢城。帶着大量遺民投奔安定國兀惹城(通河縣附近)。由是安定國一度很壯大,北到混同江中下游,南到鴨綠江。太平年間。宋太宗約定安國聯手伐遼,小小安定國,那時便有了這麼大的野心。

契丹對這些小國家並不是很在意。雖佔地極廣,然人口稀少,不僅有定安國,還有烏舍國、阿里瑪國、博和羅等女真小國,每國僅有一萬來戶,即便一戶一丁,也不過一萬兵士,又能如何?確實是不能如何。因爲他們還沒有變得野蠻。當文明的氣息被契丹抹殺,黑暗的陰影罩上這片土地,即便是一萬人……那也成了一萬魔神。

最初渤海國散落的女真各部戰鬥力還不是很強大,契丹擊敗遼太宗的北伐後,也動怒了,契丹剿滅得宋太宗詔書大喜的定安國王烈萬華,渤海右姓烏氏乘機取代烈氏。

烏玄明害怕定安國最大的朋友生氣。於是向宋太宗上表,安國王臣烏玄明言:伏遇聖主洽天地之恩,撫夷貊之俗,臣玄明誠喜誠忭,頓首頓首。臣本以高麗舊壤,渤海遺黎,保據方隅,涉歷星紀,仰覆露鴻鈞之德,被浸漬無外之澤,各得其所,以遂本性。而頃歲契丹恃其強暴,入冠境土,攻破城砦,俘略人民,臣祖考守節不降,與衆避地,僅存生聚,以迄於今。而又扶余府昨背契丹,並歸本國,災禍將至,無大於此,所宜受天朝之密畫,率勝兵而助討,必欲報敵,不敢違命,臣玄明誠懇誠願,頓首頓首。

此表用了一半文字自我表白,渴望宋朝承認他的王權正統性。宋太宗管你是怎麼上位的,只要你能反抗契丹,就會對大宋有利。立即給予承認。雙方書信來往不斷,定安國由是膽子壯,雖敗,在契丹遼東小動作搞個不停。遼聖宗征伐高麗,因爲土河(東遼河上游北大河)突然漲水,軍事行動受阻。遼聖宗想了想,順便調頭將這個定安國弄掉吧。然還沒有滅掉定安國。直到十年後,契丹忍無可忍,派大將蕭恆德駐於鐵驪,準備數月時間,直伐兀惹城,城中投降,蕭恆德不許,於是城中百姓皆死戰。蕭恆德知不能克,掠地東南,循高麗北界而還。

可是在契丹多次討伐下,烏氏政權垂垂將息,燕頗勢力擡頭。雙方產生分裂,這次分裂使得定安國勢力大減,又過了二十年,也就是在三十二年前,契丹終於好不容易擊敗燕頗。陸續用了五年時間,才於此地建立龍州,遷一千漢戶於此,重置黃龍府。不過反抗勢力並沒有完全消滅,殘部遷於東方馬紀嶺與牡丹江一帶,其中就包括兀惹部。

此次蕭惠多徵調各部族配合,然沒有徵調兀惹部,很自覺,不徵調還好,一徵調這個部族說不定派兵配合鄭朗逃竄。所以蕭惠看到宋朝用女真人,沒有感到奇怪。不說用奴隸,就沒有奴隸,有的部族對契丹仍然很不滿,只是在契丹強勢打壓下,加上澶淵盟後,宋真宗不願意多事,女真人才與宋朝聯繫減少。這一減少,女真人,特別是生女真便處於一種封閉的狀態。加上契丹重壓,生活貧困,其實不知不覺,一支強大的種族正是在這種落後封閉的環境裡生成。

這個危險,除了鄭朗外,還沒有人察覺。

蕭惠盯着信,然後又看着楊八望。若是一開始就追,即便是兀惹部,也不敢阻擋自己三千鐵騎,但追錯了方向,最可恨的是這個楊八望還用了什麼琴,使自己耽擱一天多時間。

差錯了五天,若是步兵,五天縱使再快,在這個冰雪的環境下,也走不出五百里路。但是騎兵,騎的又都是優良耐寒的契丹馬,過了五天,鄭朗逃到什麼地方?

他恨不能一腳將楊八望踩死。

與耶律義先商議一下,讓蕭阿剌率一千兵馬,先去鴨綠江的下游保州、宣州、定州(丹東一帶),於此再徵調部分兵馬,防止鄭朗自鴨綠江逃走。這也是以前女真人與宋朝勾勾搭搭來往的路線。蕭惠也希望鄭朗自這一條路線逃跑。那樣時間還來得及。又讓耶律義先率領兩千騎,帶着盧毛朵歸服的一些部族戰士,向東而行。防止鄭朗翻過馬紀嶺,逃向高麗。這個國家與宋朝也是擰不清。

又派出一百名斥候前往馬紀嶺打探消息,然後押着楊八望等人返回混同縣。

隨着斥候消息不斷反饋。都不是好消息,打探到鄭朗一行的下落,先是翻過馬紀嶺。然後到達靺鞨池(牡丹江西南的大湖),但沒有南下,而是繼續向東,向率賓府出發。這個府是渤海國置立的,契丹滅掉渤海國後,繼續保留其編制,可管轄能力很弱,名義上管着率賓水(綏花河)附近的地區。治所還是在原來的治所(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實際契丹都沒有在此地派過駐兵。名有制,實乃廢。

這裡百姓更稀少,契丹也不會產生什麼興趣。然而想到地形,契丹君臣全部色變。因爲過了率賓府,便是大海,還有一個優良的海灣。偏偏在此。因爲離契丹遠,更沒有駐紮任何駐兵。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立下令,讓耶律義先率軍前去阻攔。

耶律義先還未到,斥候再次傳來消息。鄭朗一行已經上了船。一共是七艘大船,不但有鄭朗一行,還有相助的兩個小部族百姓,一起遷向宋朝內地。

魔術翻轉成功!

……

鄭朗放下了筆。

仁義篇寫完,沒有中庸長,共分十篇文章,講人性善惡,不僅是論證人性善惡那麼簡單,着重是包容與複雜性,還有後天的教育,成長環境,牽涉到一些心理學,講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這更復雜,講仁與義的對立互生互存關係,講一。在這篇文章中,着重因勢利導,而將善惡模糊化。總之,第一次讀的時候,會很頭痛,感覺非常繞。特別是一,善惡仁義是能轉換的,善中有惡,惡中有善,仁中有義,義中有仁。不能絕對性的一分爲二。就象慶曆黨爭,君子黨好名,陽氣太重,帶來了戾氣。小人黨手腕太黑暗,陰氣太重,更不好。但事實呢,天地一開,乾坤分二,陰陽交會,形成萬物。已經再沒有絕對的純陰與純陽。後面六十二卦,無論那一卦陽氣多重,也有陰卦,無論陰氣多重,也有陽卦,這纔是萬物生存的至理。治國做人不是將陰陽分開,而是學會調和這個陰陽。但不止這些,這是一的主題。

某些方面也結合了他的中庸,刻意還寫了仁義不同環境的分配,對國內百姓以仁爲主,以義爲節,不要內戰動輒出現上百萬軍團作戰,對外時,看不到軍隊影子了。對內殘酷,但對外呢,寧肯自己老百姓活活餓死,也死要臉,活受罪,進行什麼無償支援的啥。沒有內部的團結富裕強大,靠這個支援能換來什麼友誼?

比如漢唐,不用支援,相反對外手段殘酷,也有國家從遙遠的地方趕來臣服,但象宋朝,即便拉攏,西夏人還會叛亂。所以仁與義的調節,對內必須以仁爲主。

щщщ ▪ttКan ▪¢O

但對外呢,必須以削弱,虛與委蛇爲主,以戰爭爲主,也就是以義爲主,以仁節之。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不是一國的人,不可能對中國長久保證一條心。比如吐蕃,李世民對他們很不錯的,最後呢。所以僅能相互利用,別當真。

這個仁義很重要。

自宋朝以後,統治者都出現失誤。

就沒有改正過,老百姓成了豬狗,外國人不論敵我,皆成了活大爺。

統治者這麼做,老百姓能不出漢奸麼?所以中國的漢奸特別多,而且越來越不團結,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便成了一條蟲。想想就讓人無語。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平均智商第二高的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自宋以後,卻越活越窩囊……

這個仁義在契丹就想好了,一直沒有動筆。因爲對外國敵意太濃厚,一旦契丹君臣看到,對自己必然改變態度,那麼休想逃回來。

到了船上將草稿子搶出來,這也重要。宋朝儒學創新,一是特定的寬鬆政治氣氛,只要不謀反,那怕直指皇帝做得不好,都不會有事,更不會出現什麼河蟹,所以文人敢寫敢想。

但創新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而是爲了政治服務的。看到宋朝羸弱的局面,許多士大夫想國家更好更強,而治理國家各有各的想法,想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承認,必須有一套理論支持。俺是從孔夫子裡學來的治國理論,如何如何的,從輿論上換取更多的人對自己進行配合。於是王安石創造了新學,司馬光創造了朔學,二程創造了洛學,還有陳亮、朱熹等人。用意是好的,最後效果……又讓人無語。

自己一回去,便要接受樞密使之職。

自己年齡還是稍輕了一些,可資歷與功績來說,擔任伴相,也能爲之。首相還是不行,太小了。

也歡喜。

首相何必?下面人會不服啊。做樞密使也不錯,宋朝諸多弊端中,唯有軍隊利益牽連得最少,或者可以從軍隊着手,進行一些進一步的改良。故先創造一種理論,進行輿論上的支持。

用筆洗將毛筆洗乾淨,放在筆筒裡,走到甲板上。

進入渤海,風浪漸漸小下來,前面隱隱地能看到陸地。自浮陽水靠岸,入滄州,從滄州到霸州,還要喊關,對契丹人通知一聲,鄭朗也害怕契丹人一怒之下,將郭逵與楊八望等人扣押,不放回來。

喊一喊,增加釋放的機率。

張亢說道:“鄭相公,終於要回家啦。”

這一行,驚心動魄。雖返回來時,沒有遇到什麼危險。然至今楊八望一行人音信全無,多半遇險。這也證明了鄭朗的直覺。若沒有那一分,即便逃出契丹大營,多半也會被捉回去。

“是啊,終於回家啦。”鄭朗說道。

海鷗陣陣,浪花輕簇,地平線越來越清晰,甲板上傳來無數歡呼聲。一會兒,船隻到了浮陽水的入海口。但船速慢了下來。

本來浮陽水十分清澈,可是黃河改道,與浮陽水會成一體,同樣給浮陽水帶來大量的泥沙。於是在入海口處積澱了許多泥沙,以至海岸線緩慢地向大海延伸。

鄭朗爲了搶速度,幾艘大船於登州登陸,他自己這艘船卻是一艘小船,上面有諸多將領,還有一百餘名甲士,十幾匹馬,載重量不大。可也時不時地擱淺。

這是來路,去的時候,兵士與馬卸下船,船載重輕,會好些。

經過一段艱難的航行,終於進入河口,不能再往裡去了,用木筏載着大家靠岸。

鄭朗與張亢也上了岸,岸邊長滿蘆葦,開始冒出青意,岸上開着大團大團的野花,花香襲人。遠處有百姓在耕種,鄭朗狠狠地呼吸了空氣,說道:“春天來了。”

PS:本來想注一章水,但想到這是元旦,吊大家胃口,有點缺德,於是結束這一卷。

自從四個多月前換了新編輯,大約纔來,要不到多少推薦,這本書要麼裸奔,要麼小推,影響了成績。不提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僥倖穩住。訂閱不及前面好,但是很穩定。有可能也是這本書註定的結果。主角不狠不兇,內容不太YY,受衆面小。不過還有許多書友也認同了我這種認真的態度。至少如此全面的寫宋朝各方面的書,在起點除了新宋外,就到了我這本,宋風雖文筆比俺的好,也沒我寫的細緻。然到了北國行後,日訂掉了五到七十個,與前段時間訂閱穩定相比,很不正常的,所以我感到這一段傳奇,與整本書的嚴謹有些不符,於是草草寫完。畢竟要靠訂閱混一口飯吃。

但是無奈,必須寫,這爲後面佈下一些有趣的伏筆,包括另一個女主角,還有未來鄭朗與耶律洪基之間複雜有趣的關係埋下的坑。

說了一些廢話,解釋一下,還希望大家用訂閱與月票支持。前面是飯碗,後者是認可的標誌。再祝大家元旦快樂,心想事成。晚上進入下一卷,首相路。()

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36章 小戰(中)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243章 號角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282章 魚鱗塘第36章 蛇書第273章 進攻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293章 點將(中)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十五章 惡化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67章 草棉子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126章 十段文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九百零八章 殿下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267章 草棉子第286章 白蛇傳(下)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308章 雞鳴山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114章 粉琴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295章 排陣(下)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303章 殺雞(中)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249章 母訓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第264章 悲絲(下)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第121章 喜訊第130章 解元(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54章 鳴天下(三)第308章 雞鳴山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第208章 大三元(四)九百零三章 融合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83章 狐威(上)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138章 大案子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36章 蛇書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第347章 在路上(上)九百十二章 後背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四百七十一章 怒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348章 在路上(四)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七百九十章 強橫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
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336章 小戰(中)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243章 號角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282章 魚鱗塘第36章 蛇書第273章 進攻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293章 點將(中)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十五章 惡化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267章 草棉子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第126章 十段文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九百零八章 殿下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267章 草棉子第286章 白蛇傳(下)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308章 雞鳴山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第114章 粉琴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九十八章 前夕第295章 排陣(下)七百零八章 惰性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303章 殺雞(中)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249章 母訓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第264章 悲絲(下)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第121章 喜訊第130章 解元(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第54章 鳴天下(三)第308章 雞鳴山七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雪第208章 大三元(四)九百零三章 融合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83章 狐威(上)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138章 大案子第269章 特區·奇蹟之城(上)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36章 蛇書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第347章 在路上(上)九百十二章 後背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四百七十一章 怒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31章 好多老浪花第348章 在路上(四)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七百九十章 強橫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