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

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

說着鄭朗捧出一個錦盒,打開錦盒,取出一本厚厚的書籍,說道:“這是臣所著的方略。”

趙禎接過來,打開書冊翻看。

開始便是講瘴氣,想治理南方,繞不過去的坎。

產生瘴氣的原因主要是動植物,特別是動物死後的屍體,加上熱帶氣溫過高,地多雨水,氣候潮溼,有毒的腐氣不能揮發,沉澱於地表,人從上面經過,吸入毒氣致病或死亡。

還有一種情況,南方多蚊蟲,生活在這種惡毒的環境中,攜帶着大量惡性瘧疾病菌,往往一大團飛過後就象帶着一團死氣,人們被其叮咬,發生大規模的瘧疾,因爲認識落後,人們也稱它爲瘴氣。甚至一度將吐蕃的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反應也稱爲瘴氣。

後者居多數,郭逵南伐交趾,雖將交趾打得老實了,多有兵士死亡,正是中了後來的瘴氣,也就是蚊蟲叮咬產生的瘧疾而死。但也不可以忽視前者,除了瘧疾瘴外,確實存在着各種古古怪怪的氣瘴。按季節分,春爲青草瘴,夏爲黃梅瘴,秋爲新禾瘴,冬爲黃茅瘴,按症狀分,又有冷瘴、熱瘴、啞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動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鴨蟲瘴、黃蜂瘴等,還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瘴氣發作時又有形與無形兩狀,有的燦如雲霞,有的如濃霧,無形的多有異味,或腥風四起,或異香襲人,這些不正常的情況皆是瘴氣。最可怕的是瘴母,初起時在林間燦爛如金光,射入半空,復墜下來,作小彈丸狀,漸漸飄散若車輪狀迸裂。五色遍野,香氣逼人,這種瘴氣裡多含有巨毒,人受之輕則重病。重則死亡。

鄭朗將這些瘴氣分佈區域以及各種形狀一一整理,匯成地圖,一些不明的地區加以標註,主要是來自官員的報告,還有前一段時間將治療瘴氣的大夫神棍巫醫們一起集中得到的情報,部分有特務營斥候傳回的消息。有的分佈能確認,有的分佈還不能確認。太廣泛了。從福建到江西到川南,往南去皆有之。

當地百姓防備的手段,是飽食行路,飲酒,一爲身體健康能抗得住,二爲怯寒,其次夜息時儘量居於高處,不解開衣服。閉緊門戶,有種種傳說,實際有科學道理的。減少蚊蟲叮咬,杜絕瘧疾來源。

要麼多喝涼茶,大約不是王老吉的配方,性質差不多,滋養腸胃,多服薏苡仁,輕身闢瘴,或者多嚼檳榔子,也可以怯瘴。或者多燒雄黃蒼朮之類,薰除空氣中有毒的毒氣比例。後來明清時士兵多抽菸,道理是一個性質,用菸葉燃燒的氣體驅逐周邊有害的氣體,闢除瘴氣侵害。

瘴氣產生的原因,是因爲南方潮溼悶熱氣候產生的,但有一點很奇怪。多瘴地區。所在山嶺差不多是純石組成,樹木稀少,又多腐敗物,一些毒蛇與毒物的痰涎與矢糞灑布其間,連河流溪水也不是正常的顏色,多是豔綠或者腥紅,偶散發出腥穢氣味。因此鄭朗在此書裡刻意寫到樹木吸納毒氣的能力。

標註了,但不可能在所有瘴氣分佈區一一綠化。

主要是後來的治理方法,一是焚燒,嚴重地區將泥土避過瘴氣發作時間,翻耕後用蒼朮等物覆於地表焚燒,或者根據酸鹼度,灑上石灰,或者不惜成本灑上硫酸,改變土壤性質,減弱瘴氣。

二是闢蚊。後者危害更嚴重。

鄭朗未去嶺南,雖標註大片瘴氣區域,僅少數寫了治理辦法。

其實還是人類活動範圍與醫療技術落後,人活動範圍擴大,腐敗物下降,瘴氣自動消除,例如陽朔南部地區,乃是後來中國最有名的風景區,此時卻是宋朝有名的大殺場。

還有其他種種治療瘴毒的方法,經桂州官員整理後,送到中書,鄭朗再根據後來的知識面,一一整理,將其中糟粕的治療方法一一去除,留下一些精萃,重新整理了一遍,放在這本冊子裡面。

可以說這本冊子前半部分集中了宋朝對瘴氣的認識,到分佈再到治理、治療的大成。

第二部分是寫各州的特產,以及如何利用,不僅是兩廣,包括荊湖兩路西部,夔州到川南,峽州等朝廷鞭長莫及的地方。但也寫了,諸多疑問,因爲鄭朗未親自前去調查,無法確認。

第三部分便是未來的構想,主治還是潭州地區與鬱水流域,再者便是重新興修靈渠。

朝廷對兩廣不感興趣,太遠了,不得利。雖海船技術成熟,然海船依季風而行,一年一次,或者強行用大櫓,必然僱用許多水手,主要用來運輸糧食,不划算。但可以換一個思路,若是運送金銀布帛呢?休要小看南方蠻人的紡織技術,左右江的緂布(壯錦),還有勝於中原的棉布幔吉貝,海南黎族的綺、綵花卉之豔麗,連京城的貴婦與仕女都爲之心動,瑤人的藍靚印花布,等等,其精美並不比中原的名牌紡織品遜色半份。只是因爲沒有人組織,各部族零星分散,未成規模,使其名不顯。

這僅是紡織品,瓷器、香、蠟、米等,各地區都有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拳頭產品。

再者,就是靈渠,一旦擴大,來往必然密切,那麼嶺南不會再孤懸於嶺外。夔州地區亦是如此,雖沒有靈渠與大海,但有了黑火藥,只可惜黃火藥依然是試驗室產品,就算沒有黃火藥,黑火藥正確使用,會減少開鑿道路的難度。

趙禎慢慢翻閱着這本不知是百科全書,還是一篇超長的奏摺,心中五味雜陳。

言臣說鄭朗不言不行,趙禎心中清楚,最簡單的一條,呈獻上來不能決斷的奏摺最少比以前減少三分之二以上,這是兩府大臣的功勞。況且國家如此大治,得要鄭朗分去多少精力。居然抽空撰寫這篇超長的六路開發計劃,是何其的不易?

不過接着又苦笑起來。

計劃是計劃,若真如鄭朗所寫的這樣,宋朝超過三分之一面積落後地區舉頭並進。宋朝將會出現何等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這個龐大的計劃,似乎除了鄭朗下去能執行外,真找不到其他任何一個大臣得以實現。

翻看許久,得慢慢看。暫時看不完了,將冊子合上,說道:“鄭卿,如此,必須得大用兵了。”

簡單的道理,想開發潭州,首先必須對梅山蠻動兵。否則梅山蠻時常下山爲匪,如何開發?想開發夔州路,必須將各大蠻酋權利收回,也必須得用兵。

鄭朗徐徐說道:“陛下,特務營一名斥候以行商名義進入夔州路,卻讓當地一豪蠻當成綿羊,將其貨物全部搶走,不顧官府印信。將其人又抓去爲奴。臣得到消息後,託其官府用重金方纔將其贖回,數月勞役。其刺探身受折磨,奄奄一息,差一點喪命。這些蠻酋對朝廷輕視如此,故這些年諸蠻時常叛亂。不爲開發夔州計,臣以爲也要適當地用兵對其震懾。但陛下不用擔心,臣前往後會抓大放小,對一些窮兇極惡的蠻酋進行武力鎮壓,其他豪酋一一放過。不用太多的軍隊,其實當地蠻人組織鬆散,武器落後。僅是依據複雜的地形,若是刺探將情況一一刺探清楚,想要征剿並不難。”

“鄭卿,南方太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就是看到這本百科全書,趙禎還是不捨。雖說人命不分貴踐。當真不分?王猛前面一死,後面前秦就亂了套,最終符堅身死,強大的前秦被肢解。國家死一個張忠心痛一會,不關痛癢,若死一個鄭朗,亂了,整個都亂了。而且那麼多地區皆是瘴氣區域,還有許多未明地帶,剛纔趙禎看了後,觸目驚心。鄭朗這些年爲了宋朝,出生入死,足夠了,足夠了,想到鄭朗的種種,趙禎心中感激之下,緊緊握住鄭朗的手。

但趙禎犯了一個錯誤,以鄭朗的心性,你越這樣對待他,他越是要回報。不是在勸說,而是在攆鄭朗去南方,鄭朗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少年時,志向很小,僅是想考中一個功名,收集一些古玩字畫,過上一個富貴安逸的生活足矣。直到太平州、杭州,臣志向還不是很遠大,能幫助陛下就竭力幫助,幫助不了,臣也不強求。隨後進入西北,看到那麼多將士爲陛下,爲這個國家前赴後繼,不辭犧牲,報效陛下,報效這個天下,臣才感到自顯慚愧。臣年數不高,就讓臣替陛下做一些事吧。雖夫子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沒有必要將自己置於險地,但又說君子殺身取義。爲國家,爲了陛下,臣怎敢刻意憐惜這一條殘半的生命?”

其實若不改變歷史,史上還有一番類似的對答,也是宋朝理學的一條公案。章惇與蘇東坡青年是好友,遊玩於鳳翔府仙遊潭,仙遊潭下是萬仞絕壁,僅有一根橫木通向對岸,章惇伸手說,子瞻先後,蘇東坡說珍愛生命,這事兒算了。章惇哈哈一笑,徑自走了過去,題下一行大字,章惇蘇軾到此一遊。兩人又經過一處山林,聞聽前面有人喊虎來了,在宋朝老虎還是很多的,兩人藉着酒勁迎上前,但真遇到老虎了,蘇東坡撥馬就逃,章惇又哈哈一笑,借來一面銅鑼,在山石上咣咣地敲。結果跑的不是人,而是老虎。

蘇東坡便說了一句,你自己的命都不愛惜,如何愛別人的命?兩人前後成爲大人物,這段歷史翻將出來,成爲怦擊章惇的證據。

現在不需要再爭執了,鄭朗的中庸與仁義裡多說了類似的事,愛己不是不對,但有度,過份愛己,愛到象宋朝大多數文官那樣,敵人一來,要麼棄城逃跑,要麼投降,國家如何了得?當然,過份的不顧自己安危也不大好。這纔是夫子的本義。

鄭朗說得很溫和,而且十分真誠,俺從小隻想過好日子,志氣是長大以後纔有的,一般大臣會不會說出這句話。也是謙虛的話,若真不胸懷大志,就不會有修儒學,江南種種變革之舉,但鄭朗那時的志向肯定不及這時的志向。

趙禎只是嘆息。

其實鄭朗也很感謝,還是章惇。梅山蠻內亂,一部投降宋朝,章惇前去受降,但倆個使者沒做好。順便慰問了蠻族的婦女,結果受降未成,送來兩顆人頭。章惇大怒,北宋民風還算開放的,人們對貞操觀念遠不及後來看重,即便不當慰問婦人,也不至於死。他是什麼人物?一怒之下,對梅山蠻用兵。這一戰因爲種種原因,還沒有打好,但打出了一個太平湘水。然而戰爭開始,無論王安石或是宋神宗,全部愕然,不相信章惇居然開打。

真的不好打,打不好打。打輸了國家吃不消,蠻人風頭更盛,打勝了。蠻人往山中一逃,現在說是軍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不可能做到的,岳家軍就算好的了,大軍所過,難免會有些燒殺搶掠的事發生,頂多約束部下不殺戳婦孺老幼,那個軍紀已很不錯了,於是蠻人更加窮困。報復起來也更加瘋狂。

都知道這些羈糜地區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因爲這一點,朝廷君臣一直很猶豫。趙禎不是一個很勇敢的皇帝,僅是關心自己安危,而沒有質疑徵蠻的可行性,這付出多大的信任?

鄭朗用工夫用到如此地步。趙禎沒再阻攔。於是將兩府宰執召集,將這篇奏摺遞給諸相公觀閱。

實際也不可能一一看完。

太長了,一共二十多萬字,相關的地圖以及設計圖共有三十多張,就是粗看,一邊看一邊想,最少得用一天時間。

趙禎給大家看的用意僅是讓諸臣學習鄭朗這種精神。

消息傳了出去,再加上南方惡噩不斷傳來,鄭朗南方一行幾乎無人擋得住。

包拯於河北上了一奏,奏摺彈劾王舉正的。說王舉正也曾爲兩府副職,但因爲不稱職而貶職外放,時任御史中丞,一味吹毛求庇,河北災害乃水土破壞之緣故,南方蠻族叛亂乃朝廷駐兵少,政策失誤有關,與中書有何關係,妄將災害加於中書,先使文彥博貶出中書,後使鄭朗放於嶺南,兩個首相盡是兢兢業業之宰執,王舉正安何心乎?

之所以上此奏,一是包王的恩怨,二是鄭朗對包拯一直愛護有加,三包拯也是爲國家着想。嶺南是什麼地方,一個堂堂的首相無錯,怎能去嶺南?因爲他不在朝堂,內幕並不知道,全部將責任往王舉正身上推。

王舉正還不能作聲。

其他一些大臣也紛紛反對,富弼、王堯臣、張方平包括龐籍等人,也先後上書言事,說鄭朗不可去嶺南。

這個例子開得可不好,以後動不動就將一名兩府大佬放到嶺南,嶺南是什麼地方?殺場,大殺場,小殺場,難道想恢復真宗末寇準、李迪等名相的故事?

張堯佐知洛陽,他在三司,鄭朗與文彥博替他打理三司,沒有出錯,到了洛陽,洛陽太大了,能力有限,出了許多問題,於是趙禎將吳育調到洛陽擔任二把手,替他打理。張堯佐也自覺,對吳育很尊敬,老吳,你有本事,能者多勞,麻煩你了。吳育怎麼辦呢?在吳育治理下,洛陽再次政通人和。總之,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貪圖富貴不冤枉他,但說他有多少危害,至於嗎?

心中還是很感謝鄭朗的,上書說道嶺南僅是一個小蠻人叛亂,派一偏將前去,即可鎮壓,何必動用堂堂的首相?

好心有了,但說錯了話,蔣偕、楊畋、餘靖、孫沔等人,可不是小小的偏將。

少數大臣緘默不作聲外,大多數大臣皆上書反對,要求朝廷將鄭朗留下。張方平直接說了,即便按例,首相之職不可權任時間過長,按例可以去三京(西京、南京、北京)出知,即便有錯,也是青州等大州知州,怎能出行嶺南?

鄭朗看到這麼多奏摺,苦笑。實際若是利用得當,便是一個很好的反思,無論是宋朝或者明朝,在文臣的哄擡下,幾乎出現一種僞民主制度。似乎很不錯,但莫要忘記這是封建時代。

看似有了監督系統,實際國家在文臣相互攻擊下,一直無法實行一個穩定的政策。就象鄭朗在少年時打的比喻,從鄭州到開封,最好能走直線,執行中不可能走直線的,必定會走一些彎路,有可能繞到孟州。有可能繞到蔡州,可是隻要走下去,必定會到達開封城。就怕的到了孟州,有人又將車子拉到蔡州。到了蔡州,又被拉回孟州,什麼堅固的馬車拉來拉去,最後也會被拉壞。

高明的執政者,例如趙匡胤與李世民之流,根本就不會出現問題,再次之。趙禎雍正乾隆之流,將矛盾化爲一個個小集團,而不是大集團。慶曆新政失敗,後人嘆息,卻沒有注意到范仲淹政策的空洞,對帝王位置的危害。但再次之,便是宋神宗之流,化爲兩個集團。糟糕了。末流,晚年的李隆基與宋徽宗,將政權交於一人。

後兩者。都不是用人之道。可是文臣不知進退,只要看你不順眼,肆無忌憚的枉加罪名,因趙禎善待大臣,發展得越來越嚴重,趙禎用了手腕,使其不惡化。一旦趙禎死,後任者缺少趙禎的手腕,這些問題會一一浮上水面,嚴重性遠遠超過宋朝的三冗!

但在這些奏摺中。有多少文臣反思過?

秋收結束。

鄭朗下了值,他的家離皇宮不太遠,多是步行回去,權當鍛鍊身體的。

迎面一個美婦將他攔住,沒移氏。

來到京城數年時間,起初百姓喜歡指指點點。於是出門多戴着羃羅,呆得長了,百姓習以爲常,慢慢地將那個羅簾子拿下。估計是沒移皆山焦急了,女兒來到宋朝京城,一直沒有好人家上門提親,索性讓女兒以真面容視人。可不得功,能讓沒移皆山看得上的好人家,那一家沒有顧忌?二婚在北宋沒有人顧忌,可能不能顧忌她頭上的那頂皇后之冠?

輕薄登徒子有不少,因其美豔追逐者更多,可沒移皆山父女皆看不上眼,依然耗着。況且李元昊再不是,也是一個梟雄,有幾個少年能與李元昊相比?一般俗子能落入沒移氏眼中?

兩人見過幾次面,鄭朗皆含蓄地婉拒。正常人家不敢將她迎娶回家爲妻,自己敢將她納到家中爲妾?估計自己前面一做,數位好友能到自己家中與自己促膝談心,反對的人以車載,以斗量。

看到沒移氏迎過來,鄭朗想躲,沒移氏不管,徑直將他堵住,然後低聲說道:“妾身來到京城好幾年了。”

有百姓在遠處好奇的盯着他們,鄭朗只好打着哈哈,道:“是啊。”

“是你將我們父女弄到貴國的,妾身年齡不小了。”實際歲數並不大,才二十出頭,誰叫現在百姓成親早呢,沒移氏又說道:“難道你不管妾身?”

怎麼管?當初計劃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沒移氏能不能成親。鄭朗一攤手說:“讓我怎麼辦?”

“只有你來管。”

沒移氏憊懶,鄭朗無可奈何,而且此時說話也不大方便。

“你要去嶺南?”

“有可能。”

“多長時間?”

“可能會有好幾年時間。”

“這是妾身繡的羅帕。”沒移氏知趣,飛快地將羅帕遞到鄭朗手中,鄭朗不敢回拒,怕百姓看到,以更快的動作將方帕籠在袖中。沒移氏隨着離去,百姓沒有看到他們這個小動作,看到兩人簡短的對答,並沒有懷疑,又將視線放在其他地方。走了一會兒,鄭朗將繡帕打開,上面繡着一隻孤零零的大雁,幽怨地望着天空。這是有含義的,雁最忠貞,所以古人聘禮中多用大雁作爲重要的聘禮之一,若沒有,往往用鵝代替。然後是一行小字,乃是李煜的《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不能根據原文的意思去理解,鄭朗看後,搖頭,不行哪,看看能不能替此女想一個辦法,找一個好人家,不能讓她將一腔感情往自己身上傾訴,早晚得出問題。

鄭朗看了多少有些感動。

但在遠處,沒移氏嘴角忽然露出狡猾的笑意。

鄭朗南方一行,註定會很精彩。沒移氏讓他頭痛,還有人更讓他頭痛。RQ

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八百二十七章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五百七十二章 吻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125章 笑場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64章 天堂(下)第312章 逃第327章 等待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350章 在路上(六)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266章 淨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77章 歉書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52章 鳴天下(一)第218章 找朋友(下)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54章 鳴天下(三)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159章 撫琴(下)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282章 潮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272章 衝動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164章 君子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24章 三疊陽春第79章 擋箭牌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第283章 宋詩第336章 小戰(中)九百十五章 賣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317章 祗園精舍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01章 拼爹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170章 走鋼絲(上)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351章 在路上(七)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70章 香閨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125章 笑場第62章 召見第19章 詩社(二)第313章 瘦身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42章 花會(下)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
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八百二十七章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五百七十二章 吻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第125章 笑場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170章 走鋼絲(上)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64章 天堂(下)第312章 逃第327章 等待八百九十一章 大會戰三第350章 在路上(六)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第266章 淨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第77章 歉書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52章 鳴天下(一)第218章 找朋友(下)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54章 鳴天下(三)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159章 撫琴(下)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282章 潮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272章 衝動第263章 悲絲(上)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164章 君子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24章 三疊陽春第79章 擋箭牌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第283章 宋詩第336章 小戰(中)九百十五章 賣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第101章 區別(下)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五百四十八章 小妾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317章 祗園精舍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01章 拼爹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170章 走鋼絲(上)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九百十七章 臘梅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351章 在路上(七)六百九十一章 動員令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22章 三疊陽春(上)第70章 香閨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125章 笑場第62章 召見第19章 詩社(二)第313章 瘦身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42章 花會(下)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