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

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

參與談判還有大宋與龐籍、王堯臣,畢竟人家是皇后,拐帶了別國皇后,宋朝好象還是第一次這麼做,趙禎很擔心,又派出三名重臣同時參與。

不過現在看起來不需要了。

面對鄭朗強勢,大宋直皺眉頭,他是老實人,鄭朗這種強勢法,與他性格不符。龐籍一臉深沉,始終一言不發。王堯臣臉上卻綻放起笑容,就差一點撲過去,將鄭朗抱住,老大,就得這麼幹!

好歹咱們宋朝還是當世一大強國,爲什麼對外就那麼軟弱?

一下子掐中西夏命脈,然鄭朗開始做退步了,張馳得有道,還指望西夏好安心與契丹拼命呢。繼續說道:“休說侵耕,還有私鹽,你們西夏一年走私過來的私鹽有多少?當真我朝不知道?”

“那是民間交易,如契丹禁馬通往貴國,然馬可禁否?”

不但契丹禁馬,西夏也在禁馬,沒有禁住,然有效果的,除了戰爭時,這幾年宋朝得到兩國的馬匹數量越來越少。好在鄭朗再三請求下,宋朝於緣邊數路開設馬監,正確的地點飼馬地點,又多用蕃子養馬,頗類唐朝於隴右、河套、西域養馬制度,效果顯著,戰馬數量不缺少了,只是規模小,牧監面積也小,更不能滿足農業耕地牲畜的需求量。

似乎也是一說。

鄭朗冷哼一聲:“行啊,那麼我可以下令,讓陝西各緣邊州府在所有私鹽通道上設立關卡。嚴密盤查如何?”

楊守素又要掉汗,但這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忽然會悟。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問:“貴國是支持……”

“支持什麼!我不懂。”鄭朗喝道。

懂的,西夏與契丹交戰。至少牌面勝面不大,況且有一個寧令哥讓契丹人利用。宋朝也不好公開支持,但可以秘密支持,你們西夏大量走私私鹽吧,等於宋朝支持西夏許多錢帛,讓西夏支持這場戰爭。

宋朝未安好心,意圖讓兩國兩敗俱傷,但知道又如何?至少比亡國強。

楊守素差一點想離去。立即將這條消息送回國內。

可這隻能意會,不能言傳。

鄭朗又說道:“以前,山遇惟亮投奔我朝,我朝爲了兩國和好,將他們一家交給你們西夏。誠意可足否?然你們先主如何對待我朝的?此次沒移父女來投,不可能再送返回去,這是給你們西夏一個教訓。沒移父女來投。是他們自願來投,不是我朝蠱惑,我朝不會主動蠱惑你們西夏各部來投奔我朝,這是我朝給你們唯一的答覆。但若是你們西夏敵意不詭,繼續侵耕。騷擾邊陲,或者入侵,那麼沒移族就是一個榜樣,我朝會大肆吸納你們西夏各族來投。進與退,在你們西夏一念之間。”

又回到這個話題。

天下也不是鄭朗一個聰明人,楊守素也很聰明。

看似這是一次交換,我們宋朝收留沒移族以及沒移父女,也給你們一些補償,放寬私鹽數量,給你們有更充分的經濟與契丹作戰。

可事實是西夏與契丹持續交戰下去,對宋朝十分有利。

短期是得到一些錢帛,可這是在宋朝掌控之中,說禁就禁了。沒移氏卻能活上三四十年,壽命令長說不定能活五六十年,最少在這十幾年內都有號召力。

於是楊守素不作聲。

鄭朗繼續說道:“楊守素,你看到過天上有兩個月亮嗎?”

“沒有。”

“天上沒有兩個月亮,地上一國何來兩個國母?沒移父女爲什麼逃往我朝?無他,你們的太后對他們父女十分忌憚,遲早要加害他們。”

“沒有的事。”

“你相信沒有?”

“沒有,”楊守素又答道,但答得很心虛。

“何必強行替自己遮掩,休說你們西夏不懂禮儀,就是放在我們中原各朝各代,皇上年幼,太后掌政,若是有兩個太后,早遲不容,如今她投奔我朝,也僅是一個平民百姓,我朝主動替你們西夏化解一次嚴重的危機,難道不感恩麼?”

“這是狡辨!”李守貴憤怒地說。

說得中的。

與李元昊一樣,鄭朗偷樑換柱,即便將來因爲沒移氏,導致一次小規模的內亂,也比她投奔到宋朝結果的好。鄭朗只一笑,也沒有想這句話能打過馬虎眼,又說道:“朝廷也備使準備冊封你們年幼的小王子爲國主。”

李守貴不作聲了。

對諒祚政權,契丹沒有承認,但宋朝也沒有承認,只派使弔唁李元昊喪事。一旦得到宋朝承認,無形中有了許多正名。這是看不到的,卻對於如今西夏十分重要要。

楊守素嚅嚅道:“讓我們考慮考慮。”

“好,靜候佳音。”鄭朗帶着龐籍三人告辭。

然後謹見趙禎,將結果說了出來,又說道:“無論沒移氏或者寧令哥,得之有一些作用,不過負面作用更大。寧令哥是太子,有正統之名,作用更大,負面作用也更大。因爲有寧令哥,又有契丹之逼,我朝又做了一些看似的讓步,負面作用會消除很多,特別是冊封國主。”

數月前朝廷就想冊封寧令哥爲國主,讓鄭朗攔了下來。

這是一副好棋,不能當大白菜就扔了出去。直到這時,纔看出它的作用。

“西夏必會默認我朝收留沒移父女,也許他們心中憤恨,不過有寧令哥之逼,縱恨也只能放在心中,然臣擔心最後契丹看到交戰不利,西夏再給他們一些好處,契丹會將寧令哥交出來。故臣以爲,可以派一使前去金肅州,帶五萬匹絹。賀契丹得到寧令哥,張揚正義。”

“爲何?”宋庠莫明其妙。五萬匹絹可不是小數字,價值十萬貫。得救活多少災民?

“伯庠,五萬匹絹看似一筆不菲的數字,然用在戰場上。甚至不能支持一場小的戰役。我朝賀契丹得到寧令哥,將此事放於桌面之上,契丹人再不好意思示弱,主動將寧令哥交給西夏。否則以後有何臉面納我朝歲貢?只要寧令哥在契丹人手中,無論沒藏兄妹,或者這個長大的小王子,必與契丹交惡。若是我朝用私鹽方式,支持西夏經濟。西夏會與契丹進行持久性的戰役,到時,兩虎必皆重傷。這個價值是多少?”

宋庠不能回答,若真取得鄭朗所說的效果,即便是五百萬匹絹也值得的。

這也是必須的。

明朝皇帝朱祁鎮被韃靼人當作奇貨可居擄去,但奇貨作用沒有顯現出來,相反。激起明朝士兵的哀兵之氣。韃靼人一看不妙,殺是不敢殺,怕明朝憤怒之下,與他們魚死網破,勒索人家一個子不給。反而養朱祁鎮花了許多金錢。最後無奈,得,俺們還是將這個皇帝送給你們。

偏偏朱祁鈺置若罔聞,好大哥,你還是乖乖地做草原王子。明朝這種態度讓韃靼人十分苦逼,最後費了許多心血,才讓朱祁鎮返回明朝。至於好處,什麼也沒有得到!

兩者很相似。

若是契丹發覺寧令哥不是他們所想的奇貨,戰爭僵持下去,必將寧令哥送返給西夏。

不能讓他們送。一送兩國便沒有恩怨,不送兩國永遠有恩怨。

趙禎認真的想了一下,說道:“準。”

宋庠又遲疑地問:“我朝一方面賀契丹得到寧令哥,又冊封西夏小國主,會不會……”

“無妨,我朝一慣很軟弱,這種做法也合乎我朝以前的表現。”鄭朗毫不客氣的譏諷一句,也是實情,又說道:“契丹雖有些不滿,但有五萬匹絹,對於貧困的契丹人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怨言自會消失。戰爭僵持下去,契丹也害怕我朝與西夏聯手,如同西夏害怕我朝乘機對西夏用兵一樣。形式與慶曆初顛倒過來,當時擔心的是西夏與我朝,現在擔心的是契丹與西夏。我朝沒有象契丹那樣乘機勒索,他們就要說聲謝謝了。”

趙禎一笑,即便有能力勒索,又能勒索什麼呢?兩個窮鄰居,兩個惡鄰居,想要從他們身上榨出一點油水,還不如將他們殺了。

商議出使人選。

鄭朗再次推薦王素。

論出使的人選,還得用這些君子。

也是想使王素增功,朝堂上自己的知己太少,不爲權利着想,至少得等到六塔河過後,農田水利法完全實施下去,自己纔可以離開首相之職。況且國家未來還得用大筆銀子……

楊守素也在寫信回去。

將大約情況通知沒藏訛龐,宋朝打臉了,但又賞了一粒小紅棗。人是不會交還的,可以冊封諒祚與放寬私鹽做補償。

接着實話實說,宋朝沒有安好心,包括狄青在府麟路完全有能力構築堡寨,將失守的豐州疆域奪回,宋朝卻沒有這麼做。楊守素私下琢磨,宋朝存在着不良之心。

狄青出兵,是讓府州百姓心安,否則在西夏侵耕擄掠下,百姓皆會遠離府州麟州,沒有了百姓,就沒有了折家軍,府麟路荒廢,宋朝失去一個重要的養馬基地,又因爲無百姓耕種,糧食產量減少,必須從中原將糧食運向河東,再從河東運向府州,成本巨大。所以出兵,讓百姓在後方安心耕作。

但又不奪回豐州,讓它成爲閒田地帶,可能是爲以後出兵尋找藉口。故楊守素認爲,必須等到與契丹戰爭結束後,與宋朝談好邊界事宜,再商談不得收留對方叛逃百姓事宜。

兩者必須說清楚,否則後禍無窮。

一個很聰明的人,但信發走後,他十分擔心。屈野河水草豐沃,宜耕宜牧,多爲貪婪沒藏訛龐佔有,從去年元昊在世時,沒藏訛龐便組織人手,在此侵耕,爲自己斂財。

自己雖說了,沒藏訛龐未必聽,說不定這個小宰相留下的一個坑,沒藏訛龐會主動跳下去。認爲不談疆域界線,對他有很大的好處,好繼續侵耕下去。

然他死心不改。宋朝象鄭朗這種強勢,眼光長遠的大臣很少,多是昏庸無能貪婪之輩。並且鄭朗年齡不大,身爲首相,必然有一些大臣心懷不滿,於是暗中派人打聽,還真讓他聽到一個能說得話的大臣。

因爲鄭朗推動,三國關係越來越複雜,宋朝肯定開始笑了,但誰能笑到最後。還要看三國大臣的眼光與能力。

第二天上早朝。

何郯上奏道:“陛下,臣以爲收留沒移族是謂不妥,兩國承平數年,國泰民安,對我朝有利也。沒移氏乃是西夏國母,收納之,後患必無窮也。”

說完退下。

鄭朗也不生氣。當時爲了保密需要,知道這件事的大臣不多,直到西夏使者抵京,言臣才知道沒移父女逃到宋朝了。徐徐問道:“何御史所言,無非是八個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是,”何郯沉聲答道。他對鄭朗也沒有敵意,至少在救災一事上,他對鄭朗的及時反應十分敬佩,就事論事嘛,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是言臣的本職工作。

“何御史,若有人行兇殺人後放下屠刀,說我不殺人了,朝廷要不要按照律法處罰?”

何郯所說的話,表面上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剖開來說,實際就是敵人不招我,我也不招敵人,但敵人打了一個大耳光子,我也要打敵人一個大耳光子,前面是對的,還有後面呢,敵人將耳光子打完了,舉起手說對不起,俺們不打了,以和爲貴。既然敵人不打了,那就聽敵人的話以後爲貴吧。然沒有多久,又打來了,打完了說俺們以和爲貴吧,周而復始。

世上怎麼能有這樣的傻冒呢?

真有,出了無數頂尖人物的三百年宋朝,至少有兩百年就在充當這個傻冒的角色。宋朝亡了,後面繼續。

也不怪何郯,若不是自己在西北表現出色,自己就是將利害關係剖析開來,包括宋庠在內許多兩府大臣依然會反對,即便如此,至今宋庠依然忽信忽疑。

不知道哪裡出現錯誤了,本來趙匡胤不盲目開邊,是想老百姓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但經過文人集團篡改後,內斂得一個個全部成了傻子。即便不讓武人集團得勢,至於內斂到這種懦弱的地步?

何郯聽出鄭朗話外之音,皺眉道:“然邊境安寧。”

“何御史,當真邊境安定?我朝爲求安寧二字,明明是勝利一方,卻一年支付二十萬歲賜,然邊境呢?私鹽、侵耕、擄掠,每年都有一些邊民爲對方殺害。這就是所謂的安定?”

“狄青於西北已經向對方出擊。”

“若出擊失敗呢?或者西夏刻意用侵耕引誘我朝邊軍出擊,卻於半路之中設伏如何?”

“臣有一議,”知諫院吳鼎臣說道。

“奏。”

“鄭朗所言似有三分道理,然沒移氏乃是西夏國母,收留對方國母,有違國體,此例不可開也。”

鄭朗想上去給吳鼎臣一頓狠揍,收留對方國母?若自己不改變這個王朝,幾十年後趙家這些公主、皇后、妃嬪們一個個被女真人輪,輪完了做小妾、婢女、軍妓,還不知道變成什麼。

忽然鄭朗眼睛冒出一絲精光。

吳鼎臣彈劾,讓他察覺到一點不對,他是賈昌朝的人。

是那一個那一個的人,不象YY小說那樣,秘密躲在一個黑暗角落裡聚會,整天到晚商議着如何害人。一在宋朝,特別是北宋中前期,幾乎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二到了這地步,都是人物尖子,不能這樣做,一旦抓住把柄,一輩子仕途也完了。那一方的人,皆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有時未必成了好事,例如范仲淹要去河北,富弼公事公辦,強行拆掉范仲淹的臺。但那時,富弼絕對是范仲淹的人。

可今天賈昌朝遠在洛陽,夏竦貶到南京府,高若訥不久前又被調回樞密院爲樞密副使,實際高若訥到西府就成了打醬油的,在臺臣反而會起更大的作用。這個鄭朗不大去管,宋朝是全能制。大臣能文能武,能吏能商,能做福爾摩斯。還要必須做水利專家,農業專家,不知道多少大臣用錯了地方。新的御史中丞乃是楊察。與自己同榜進士,接手太平州,與自己關係不惡。

況且自己至少在朝堂軍事上,很有權威性的。按理說言臣不至於太反對,即便彈劾也要詢問一下原委。也不象吳鼎臣挑起來的,賈昌朝在洛陽,沒有賈昌朝,吳鼎臣用什麼來與自己鬥?

他感到其中有隱情了。徐徐說道:“吳知諫,其中利害關係我早與幾位相分剖析了,也做了諸多佈置,至於國母,西夏國母乃是沒藏氏,與沒移氏有何關係?難道擁有兩個國母,就是國家制度乎?”

有些大臣竊笑。元昊這廝,不但搶了自己兒媳婦,還弄出三個皇后,自古以來一個後宮之中,能同時擁有三個皇后的嗎?可憐前面一死。兒子逃到契丹,妻子逃到宋朝。

吳鼎臣有些不甘心,但聽到鄭朗說與幾個宰相早就商議過,其他十幾位言臣皆不吭聲了,自己一個人說沒有作用,只好寂默不言。

散了朝,鄭朗刻意去了特務營,秘密對王勇囑咐幾句。

也算是以權謀利,主要是爲了國家。

楊守素在京城等候沒藏兄妹消息,鄭朗沒有再去談判,他手中的事務還多着呢,那有精力全部用在這次談判上?

隔了幾天,又是朝會。

吳鼎臣再次進諫不可,經過數天準備,證據更充分,一說侵耕擄掠,西夏乃是部族制,元昊新喪,約束力很小,與西夏政權無關,況且狄青報復,西夏並沒有用兵。這個說法很有市場,不想打仗的大臣太多了,許多大臣點頭附議。

二又說西夏國主年幼,這時朝廷應當培養關係,使西夏國主對宋朝產生好感,此乃國家長久計也。沒移氏乃是元昊皇后,亦是西夏國主另一母親也。收留沒移氏,必爲諒祚痛恨宋朝,引以爲恥辱,宋夏之間未來必交惡矣。這個似是而非的言論再次獲得許多大臣贊同。

幾個言臣也同時進言,若是收留西夏一個部族,無關緊要,那怕是當年的山遇惟亮,他身份雖貴,終是西夏的臣子。沒移氏卻爲皇后,國母,遠遠超出臣子的範疇。宋朝絕對不能收留此女。

鄭朗閉目養神,等他們說完,才說道:“陛下,臣也有一言。諸位言臣之議,也是爲國家着想。之所以產生這種想法,乃是儒家以仁爲本也。臣曾以爲儒家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平,帶有殺戳討伐之意。又,儒家核心乃是內聖外王,所以王也,乃是恩威並用,有仁之道,有霸之道,因爲儒家自西漢後多爲篡解,故歷代以法家充之。而臣以爲錯矣,儒家之義,就是法家的法。爲何有內聖外王之區別,爲何有治與平的區分?實際還是以仁爲本,以義節之。以恩爲本,以威節之。然區分就在輕重之別也,內聖外王,對內重恩而輕威,對內重威而輕恩,畢竟內纔是國家的根本所在。治國平天下,國內以治爲本,以仁爲本,以撫爲本,殺戳征討輔之。而對外乃平也,殺戳征討,武力震懾爲本,輔以仁、撫,此乃平也。不過這終是臣對夫子儒學的看法,包括吳知諫在內,未必能贊成臣的看法。治國也,儒家爲本也。吳知諫說以仁爲本,以撫爲本,包括外國亦須如此。”

說得多好啊,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不能將我的想法強加到你身上。事實這種對外國也需以仁爲本的神馬狗屁理論,在宋朝許多大臣中頗有市場。

至於古今往來中國養了多少白眼狼,自動疏忽。

繼續說道:“不過西夏自李繼遷以來,一直背信棄義慣了的,本身又是一個強悍難以征服的國家,想要對他們說一些道理,說什麼以仁爲本,恐怕難度極高。然臣卻想起一事,南方交趾多侵佔我國領土,西夏是一頭難以馴服,貪得無厭,狡猾無比的野狼,交趾卻僅能算是一頭可笑的猴子。然在南方交趾野心勃勃,臣擔心遲生會生禍亂,故臣以爲讓吳知諫前去出使交趾,讓他們不得騷擾我朝邊隆百姓,以及嶺南各部族。”

不是要講道理嗎,不需要讓你與西夏人講理,只要你前去交趾,與這些小越南們講講道理去。

說完,退回班列。

他腦海忽然浮現出西門豹的故事,怎麼辦呢,老百姓都相信有河伯一事,那麼女巫,你去與河伯交談吧。RQ

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337章 窟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82章 四君子(下)八百十八章 燦爛八百六十章 鏟佃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243章 號角第56章 鳴天下(五)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73章 進攻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七百六十章 凝望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78章 君子守德第82章 四君子(下)第77章 歉書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47章 狼變羊第92章 爭琴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98章 失信第612章 賢相(上)第296章 韓信第102章 大家(上)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02章 捉女婿(中)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160章 八大王第129章 中(下)第341章 新時代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204章 老匹夫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81章 四君子(上)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43章 花之戰·納蘭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31章 好多老浪花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80章 較勁第149章 算計第206章 大三元(二)第158章 撫琴(上)第211章 大三元(七)第224章 鐵板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第198章 省試(中)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159章 撫琴(下)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335章 小戰(上)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124章 火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五百七十二章 吻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五百七十二章 吻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87章 潔字(上)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247章 春雨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
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337章 窟六百四十八章 殺人島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82章 四君子(下)八百十八章 燦爛八百六十章 鏟佃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第243章 號角第56章 鳴天下(五)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73章 進攻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85章 第一觀(上)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七百五十六章 崑崙黃昏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七百六十章 凝望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78章 君子守德第82章 四君子(下)第77章 歉書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第147章 狼變羊第92章 爭琴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98章 失信第612章 賢相(上)第296章 韓信第102章 大家(上)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02章 捉女婿(中)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160章 八大王第129章 中(下)第341章 新時代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204章 老匹夫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81章 四君子(上)六百八十一章 魔術師上六百六十一章 七天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43章 花之戰·納蘭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第31章 好多老浪花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四百九十章 炮打範歐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第80章 較勁第149章 算計第206章 大三元(二)第158章 撫琴(上)第211章 大三元(七)第224章 鐵板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第198章 省試(中)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159章 撫琴(下)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335章 小戰(上)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124章 火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五百五十八章 時間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八百八十五章 琉璃珠上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五百七十二章 吻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五百七十二章 吻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87章 潔字(上)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五百十七章 請使第247章 春雨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