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章 指桑

五百八十章 指桑

到了七八月,下雨了。

趙禎差一點在宮中活活被老天氣死。

幾月前祈雨,雨不至。眼看是大好的收穫時季,老天一個勁的下雨。這可是致命的雨。

這時候人們收割很簡單,菜籽成熟了,在地裡曬乾,放在油布上用篾片做的連耙擊打油菜,將籽粒敲打下來,揚幹,再壓成菜油。大小麥與高梁,則在曬穀場用石碾壓,稻穀也要曬乾,然後用一個木製的大谷桶,拖到地裡,抱起稻杆,用力摔打,將穀粒敲打到桶內。總之,需要大太陽照上幾天。這也是廢話,若是沒有大太陽曬上幾天,即便有收割機,也脫不全穀粒。

這個雨下得綿綿不斷,無比的銷魂,特別是大米倉江南,過了黃梅天后,依然還是陰雨綿綿,稻穀很難飽米。就算長了半粒米,也是米,關健不見幾日晴天,稻穀怎麼弄下來?

還不急呢,明年繼續……

所以鄭朗不想進入中書,若是沒有這麼多大佬掣肘,進入中書,安心救災便是,但大佬太多了,一個個心思複雜,進入中書是找罪受的。若不是文彥博有可能與賈昌朝走得近,他明年都不想進入中書。

鄭朗的心思,沒有人知道,以爲他是低調謙遜。

情況也不是很惡劣,經過各個御史清查後,收回來許多糧食,有了糧,諸臣心中底氣也厚了一份。本來是好事,可是中書嚴重分裂,災情看似嚴重,實際很分散,於是各地陸續地出現一些問題。

……

江南。

江南更銷魂,如今江南要遠比史上的好,前後十幾年間,陸續開墾了四萬頃圩田,從江南西路一直到江南東路。覆蓋大片地方。人口也遠比史上此時密集。

變化緩慢的是兩浙,這裡開發更成熟,沒有多少開發的空間,要麼與山爭一爭。與海爭一爭,爭的空間不是很大。在鄭朗帶動下,意識到佔湖的危害,繼續還有豪強在佔湖,不過速度也比史上要緩慢。

一個江東圩,一個兩浙圍(圩與圍的區別是圩相比於河面,要低一點。必須有大量圩堤,多在江寧以西所在。)成了朝廷重要的指望。

可是今年情況很不好。

江東僅是稻子無法收上來,七八月到來,汛期不那麼嚴重。兩浙不但稻子無法收上來,與江東不同,江東是長江水系,入海緩慢,水容量大。汛期主要是在五六月份,但兩浙汛期不一樣,它的水系離海近。水容量小,五六月份汛期不嚴重,相反,到了七八月份,受颱風影響,山洪多有暴發,河流又狹小,再加上這個古怪的天氣,兩浙還要受着秋潦的危害。

艱難的八月過了,九月情況仍沒有變好。昔日的繁華之地杭州都變得慘不忍睹。說田地裡顆粒無收,誇張其詞,但收上來的稻穀很少。原本杭州米價因爲江東圩的衝擊,一石只有三百來文,然後一個勁的猛漲,很快攀上一石一千文。一千五百文。

兩浙一石米若漲到一千五百文,缺糧的北方會漲到什麼地步?

杭州府尹呂向高急切的向朝廷求助,中書幾個大佬也沒有辦法,若是北方缺糧,還能從南方調運,但南方缺糧,從哪裡調運,難道從嶺南調過來?讓呂向高下令,每石米價格控制在五百文內,若超過這個價格,查沒其糧鋪,違者斬首示衆。

這份命令便是出自陳執中之手,與夏竦無關。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應了陳執中缺少變通之能。

陳執中出現失誤,呂向高變通能力更差,沒有想到,接到中書命令後,立即頒發榜文。幾天後,派心腹到各縣巡查,不一會兒屬下回來稟報,知府,不好,街頭到處是餓殍的百姓,有的活活餓死。你快想辦法,向朝廷求援吧。

呂向高不相信,親自出去看。

情況比小吏稟報的還要惡劣,是不錯,用工代賑,杭州也執行這一政策,關健在下雨,想做工都沒辦法做工,只能將災民組織起來,設粥棚。這個做法也似乎沒有問題,可是糧價在一個勁的上漲,普通的市民也想省一省,特別是那些貧困百姓,一起擠到粥棚去排隊。這樣一來,粥棚成了無底洞,根本就沒有辦法,有效的救濟真正需要救濟的災民。

這便是零碎災情的爲難之處。

真要象前幾年那場大災,又是旱災,又能順利的將災民全部組織起來。但還是有辦法的,主要根源依然出在中書,陳夏二人爭鬥越演越烈,這時候即便鄭朗也不敢插手進去。因此不僅是杭州,其他地方陸續出現了不好的情況。

杭州有財力,可是要上交國庫的,呂向高又不象鄭朗、龐籍、韓琦他們有那麼大的魄力,這個財力不敢動用,因此,粥棚時斷時續。這種情況反而使局勢更糟糕。

禁價令下後,沒有糧商敢違反朝廷旨意。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也有辦法。你不讓俺們漲價,俺們不賣米了。這後果更嚴重,原本雖苦一點,那怕米貴一點,半飽不飢的,一天也就熬下來,現在米商聯合起來不售米,有錢都買不到米,百姓日子怎麼過?特別是因爲平安監的出現,杭州城以工謀生的百姓更多,都是“工人”,都是靠買米度日。所有糧店一起關門大吉,難不成組織人手,去哄搶各大米鋪。

於是在整個宋朝最繁華的城市裡,居然餓死了許多百姓。有的百姓一看形勢不妙,向其他地方出逃。呂向高急了,在趙禎朝,比較重視人命的,遇到災年,有老百姓被餓死,會有發生,但不是很多。關健發生在杭州,京城中的大佬如何做想,皇上怎麼想?不顧面子,向京城求急。中書也傻了眼,自宋朝拿下南唐以來,都是南方將糧往北方調運,那有糧食從北方向南方調運?一來一去得多少成本?因此對呂向高說,自去年冬天以來,陝西與整個北方都遭到旱災。糧倉並沒有多少米。

這是不對的,北方各大糧倉有米,不過不多,也怕明年再有災情延續。所以不願意反調向南方。又說,呂向高,江南應當還有糧,你自己兒想辦法。

呂向高苦逼了。

一愁莫展之時,他的一名屬下匆匆忙忙地進來稟報:“知府,大事不好,剡縣出事。”

“剡縣?”呂向高狐疑地問。

無他。此時剡縣有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父喪丁憂後,鄭朗回家丁憂,朝中是賈昌朝,在他的有意打壓下,王安石提撥得很慢,並且有意讓他在江南兩浙轉悠,遠離京師要地。做了變動,此時不是在鄞縣,而是去了剡縣。一個是在明州。一個是在越州。

都知道他在剡縣時間不會很長,隨着鄭朗迴歸,王安石早遲會上位。但比起鄞縣,剡縣情況更糟糕,它後面便是多丘陵地帶,陰雨綿綿,加上秋風殺人,秋潦氾濫,遠比鄞縣更惡劣。

幕僚也感到頭痛,王安石不用擔心。可他身後站着一個龐大的巨人。在呂向高的催促下,他拿出一張蓋有印鑑的官府告示,不顧朝廷限價令,明文公告允許米價上漲,出三千文一石收購大米。

各地在限制米價上揚,聞聽剡縣米價漲到一石三千米。原來是三百幾十文,整漲了九倍,江南各地的米商都瘋掉了,一窩蜂僱傭船隻,順着大運河將米運向杭州,又從杭州順着兩浙運河(杭州到寧波運河)運向上虞,從上虞順着曹娥江運向剡縣。好在曹娥江過了剡縣後,到上游剡溪水才變淺,曹娥江水位還是很深,不影響船隻航行。不但其他地方,連杭州本地的米商也大量地將米價運向剡縣。

呂向高看完榜文,吃驚萬分,說殺頭罪過了,但明着對抗朝廷詔書,這可是犯下重罪的行爲,可王安石是鄭朗的學生,怎能做出這種不理智的事?雖不解,還是小心翼翼,帶着屬下,不顧能不能過界的忌諱,直闖剡縣。人命關天,管它能不能過界。

來到剡縣,王安石聞聽他到來,率着手下迎到城門外。呂向高大怒地問:“王安石,這份榜文可是你書寫的?”

“正是。”

“王安石,你替奸商哄擡價,可知罪?”說着,命人將王安石綁了起來。

就在此時,一名小吏跑過來,看着王安石,面露難色。呂向高看他鬼鬼祟祟的,讓手下將他捉來,喝問:“你家知縣馬上快成朝廷死囚了,有什麼事不敢說的?”

小吏伏於地上不敢作聲。

王安石道:“你照實說無妨。”

“稟知府,自從王知縣發下命令之後,各地米商紛紛涌進剡縣,他們爲了感謝我家知縣,不斷地送我家知縣銀兩。可有一些米商不自覺,裝聾作啞,我家知縣便派我向他們索要,若不給就不讓他們在剡縣售糧。那幾個米商最後答應了。”

呂向高氣瘋了,俺們杭州每天都在餓死人,你幫助這些奸商哄擡米價不算,還要敲詐勒索,收取賄賂,就是你的老師在此,俺們也要講一個道理。咆哮如雷,喝道:“將那幾個米商帶來。”

一會兒幾個肥胖的米商帶了上來,看到這架勢,連縣大老爺都被捆綁了,嚇得面如土色,一個商人說道:“知府,草民有罪,可不全是草民的錯,剡縣公告上明文這裡允許米糧漲價,我是商人,自然逐利而行,至於送禮,更與草民無關,是知縣派人強行勒索,不送厚禮,就不讓俺售糧,還說,按米糧的量收禮,一石最少要給他一千文錢。我們糧食運到這裡,不能再運回去,算算賬,除了一千文,還有利可圖,只好送禮給他們。”

呂向高一聽更氣昏了頭,一石米收禮一千文,這些天剡縣收了多少賄賂。這簡直是大宋立朝以來第一惡劣的貪墨案。看着主薄問:“你們一共收了米商多少賄賂,可有賬目?”

“稟府尹,有賬,全部有賬。”主薄在衙役的押送下,將賬冊拿來,呂向高翻了翻,這可是明確的罪證,即便有鄭朗,也保不了你。壓住心頭的怒氣。將事情原原本本向朝廷稟報。

……

這件事影響深遠,至少讓王安石與張方平都產生一個不大好的思想,不相信商人,認爲商人便是奸詐的。所以在他們經濟思想裡,都贊成國家經濟。因此後來王安石有了均輸,有了市易,這段經歷不可謂不重要。

暫時朝廷還不知道,老天下雨下得太過份,趙禎只好派禮官祈晴。非是祈雨,讓老天弄得仙仙欲死。

其實鄭朗有好幾次想提醒。但此時陳執中與夏竦在中書殺紅了眼,鄭朗也沒有辦法參與,只好將自家一畝三分地管好。九月來臨,鄭朗再次來到特務營。

王嵩讓鄭朗逼得快要跳腳,只好從中間挑選五十個比較機靈的人,不停的開小竈訓練。將這五十人帶來,應鄭朗要求,用藥將他們臉上的刺字抹去。還有一點痕跡。不過已經不是很明顯,再過一段時間便看不出來。

鄭朗看了看這五十人,問道:“你們可做好了準備?”

“屬下已經做好準備。”一齊回答。

“這一去時間會很長。快三兩年內朝廷便將你們召回,慢有可能十年八年,你們不能回國。若不同意,現在離開還來得及。”

這個時間不好確立,有的可能會很快完成使命,返回國內,有的可能還不止十年八年。有的是一次性任務,有的是多次性任務。至於效果如何,鄭朗同樣不敢確定。

沒有一個人答話。

事實這段時間,王嵩與王勇多次提及此事。不講清楚不行的。不然到了敵國,馬上叛變,則成了天大的笑話。

鄭朗看着他們堅定的表情,心中也很滿意。至少現在看上去,讓人放心。將王嵩拉到一邊低語一會,王嵩額首。說完後。王嵩回來,點了二十人出來。這些都是五十人中的佼佼者,不僅人機靈,還識得許多字。後者對於普通的兵士來說,十分難得。其實篩選到了這五十人的地步,沒有一個是差的。說完後,王嵩帶着餘下三十人離開京城,前往陝西。

但還沒有餘下的二十人重要,具體任務鄭朗也沒有多說,而是將他們帶回去,塞進皇宮巡邏的禁衛當中。這是培養他們的氣勢,至少看到尊貴的大人物不會怯場。

然後又讓他們在下值後,進入太學進行一些粗淺的學習。爲了進一步培養其氣勢,讓他們晚上居於鄭朗自家府邸中。至少經常看到皇上,看到鄭朗不怯場,那麼看到沒藏訛龐也不會怯場。

鄭朗還是不大放心,又時常喊一些美妓於家中表演歌舞,也讓這二十名兵士觀看。內幕趙禎也不知道,聽說鄭朗一反常態,經常喊大量美妓在府上表演歌舞,他十分納悶,難道鄭朗也開始墮落了?竟然親自到樞密院詢問情況。

鄭朗答道:“這些人,臣讓他們投奔沒藏訛龐。”

“那個西夏新國相?”

“就是他,臣得到一些消息,元昊昏庸了,於離宮不理政務,挾美作樂,將政務交給此人。其妹原是野利遇乞之妻,爲元昊一時看中,僥倖得子,成爲西夏新皇后。然此時元昊並不寵此婦,專寵那個沒移氏。又因此兄妹排擠,原先的野利皇后被黜廢,太子卻是野利皇后的親生兒子。”

“鄭卿,你是說……”

“所以臣設立特務營,正是爲了此事。私鹽通道一直在保留着,我朝一些百姓不知羞恥,想學習張元,時常逃入西夏,但這些人多象高衙內,沒有才華,不得大用。故臣讓這二十人進行一些訓練,看能不能接近沒藏。陛下,一旦沒藏氏成爲西夏的太后,其夫是我朝用反間計殺死的,對我朝必有惡感。”

“倒也是啊。”趙祉慎重起來。

“陛下,也不用過份擔心,一旦如臣所想的那樣,西夏有變,契丹會藉機撿便宜,然未必能真正撿到便宜。但不管怎麼說,邊境都會有一些小麻煩。就看這些特務們,能否用小博大。現在一個問題是他們一旦爲沒藏重用,面對榮華富貴,美色時,能不能倒下。臣不說,但刻意用這些豔妓表演,看他們的表情,若是能通過美色關,才能讓他們接近沒藏。”

“原來如此,不過動用了卿……”

“陛下,不可小視,例王嵩、王勇、陸陵……且也無妨,士大夫都在挾妓作樂,臣請幾個美妓回家表演,又有何妨?”

一句話說得趙禎啼笑皆非。

事實許多大臣不解,可言臣也不能彈劾。若這個也要彈劾,三分之二的士大夫會中槍。

除了這件事,樞密院靜悄悄,但戰火很快蔓延到鄭朗身上。

張亢因功遷知渭州,主管涇原路事宜。

宋朝南郊賞賜,一是錢,二是物,前線也分了許多。可是京師物價與緣邊物價肯定不同的,有時候物良而估價賤,有時候物下而估價高。這引起前線發生了一些糾紛。

對此,幾個緣邊大臣態度截然不同,三司送特支到慶州,物惡而估高,軍中洶洶,優人因而戲之。孫沔怒喝道:“此朝廷特賜,何敢妄言動衆。”

命人將其拖出去斬首。衆將求情,此戲爾,不足深罪。孫沔呼還,杖脊發配嶺南。因此諸將士於是不敢言。這是孫沔的做法,強制性的壓制將士們不滿。

也不能說不對,三司有三司的難得,那能面面俱到。

張亢做法不同,用估價高的與估價低的互相交易,均其直賜以軍士。這似乎也是一種良策,轉運使將張亢擅減三司所估上奏朝廷。夏竦奏張亢違紀。

夏竦的說法也不能說不對。

涇原路還保持着市易,但不打仗了,鄭朗自動收了回去,僅限於商業性的市易,軍士只有護送權,不得參與。畢竟這樣的市易會產生大量不好的後果。而且保持市易的用意不僅是斂財,還有一些軍事用途,現在還沒有看出來,但針對的是整個河西走廓,鄭朗刻意做了解釋。未必成功,不成功,斂得一筆錢也是好的,又能得到一些大牲畜與戰馬。成功了更好。

張亢做法顯然違反這一條規訂,直接用軍用賞賜進行交易,看似良策,往往也在開一些不好的例端。

夏竦說張亢做錯了,也能說。

不過事情肯定沒有那麼簡單的,趙禎看了看夏竦,又看了看鄭朗。鄭朗沒有作聲,只好宣旨,降張亢知磁州。

事情並沒有甘休,御史宋禧再議,說張亢在代州時,曾用庫銀市易。也有此事,張亢比較愛惜將士,想改善將士的一些生活條件,於是在代州學習鄭朗,做了一些類似市易的事,這些錢沒有裝進口袋,全部賜給了兵士。做得很隱蔽,可想人不知,那是不可能的。宋禧又將張亢在府州的事蹟翻了出來,再彈劾張亢挪用公用錢。

這都是事實。

於是中書出張亢再降爲右領軍衛大將軍知壽州。

聽到壽州二字,鄭朗眼中出現暴怒,盯着夏竦與陳執中。()

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第89章 長嘯第700章 逆轉(上)第160章 八大王第349章 在路上(五)第120章 內定第154章 冤(上)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18章 找朋友(下)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第64章 天堂(下)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221章 處女地(三)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272章 衝動第203章 捉女婿(下)第21章 詩社(四)第274章 老貪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第204章 老匹夫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190章 膽大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312章 逃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92章 爭琴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51章 進京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4章 第一米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106章 求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67章 跪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42章 花會(下)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82章 潮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42章 花會(下)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313章 瘦身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第123章 去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288章 狐威(中)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第276章 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299章 琴瑟第225章 法輪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第307章 鄭體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281章 依(下)第100章 區別(上)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248章 劉郎
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第89章 長嘯第700章 逆轉(上)第160章 八大王第349章 在路上(五)第120章 內定第154章 冤(上)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五百二十五章 高折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218章 找朋友(下)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309章 雞鳴山(下)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第64章 天堂(下)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221章 處女地(三)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七百零八章 惰性第272章 衝動第203章 捉女婿(下)第21章 詩社(四)第274章 老貪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第338章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第214章 古怪的婚禮(上)第204章 老匹夫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190章 膽大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312章 逃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第92章 爭琴第163章 君子黨來了(下)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51章 進京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4章 第一米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106章 求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第67章 跪門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42章 花會(下)六百四十六章 龐太師第282章 潮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第42章 花會(下)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第313章 瘦身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七百二十六章 營救三第123章 去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第288章 狐威(中)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第276章 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第299章 琴瑟第225章 法輪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七百七十三章 太子三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第307章 鄭體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281章 依(下)第100章 區別(上)八百八十三章 蕃候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第248章 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