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無彈窗 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 頂點

一秒記住

事後趙頊憂心仲仲,對鄭朗說道:“鄭卿,若是再有地震,當如何?”

不能用是否地震,來賭改革有沒有得到所謂的“天道”。在鄭朗影響下,趙頊對這個什麼天道也不大相信了。學孔夫子吧,俺們敬重你,可也主動遠離你。

難道這是老師被文彥博相激,出現的失誤?

鄭朗向趙頊解釋了地震原理,然後畫了一幅十分不標準的草圖,對趙頊說道:“陛下,你看,我朝東部地區的地震帶乃是福州、泉州以及對海的大琉球一帶,其次乃是無爲軍經徐州一直到京東東路、契丹的遼東一線,次之自京城到鄭州,再從鄭州到河北、幽州一線,再次之乃是契丹西京到幷州到河中府一線。”

一解釋,趙頊明白了,說道:“鄭公,你是指原先京城河北以及契丹幽州多次地震,乃是在同一地震帶上,現在莫州的地震卻是在遼國西京到河中府這一線上,地震已經轉移了,故以後發生地震的機率很小?”

“不錯。”

“萬一幷州到河中府這一地震帶再陸續地震呢?”說完,趙頊自動閉嘴。一個水災,一個地震,讓他也苦逼了,僅是救災的錢帛,今年就花了七百多萬緡。難道還要再來?

“一般持續性地震,必在地震後不久會發生一次餘震,莫州地震後一直平安無事,因此發生復震的可能性極小。當然,就是臣的猜想也未必全是對的,這有待後人技術發展後,有明確證據考證,才能做驗證。若再地震,臣也無法。不過臣內心還是希望蒼天長長眼睛吧。”

趙頊也無語地看着老天。

事實不是這樣。更讓文彥博失望,與科學更無半點關係,那永遠是一個秘密。

君臣這璺簡短的對答,還造成一個後果,來年趙頊對格物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強行下詔,隨着沈括從河北迴到京城,將學格物學的學子增加到三百多人。

趙頊內心惴惴不安中,富弼、司馬光等人再次找到鄭朗。富弼勸道:“行知,未免過於騷動矣。”

去年折騰,今年再折騰。

每次皆是如此大規模的出手,反對的人會更多。

實際詔書頒發後,已經有許多人上書。向朝廷提出抗議,包括一些權貴之家,特別是武將世家,一旦詔書成爲制度,他們的子弟以後只能蔭補爲軍營副將,升遷機會嚴重下降。實際不然,比如軍中考覈。或者進入西府考覈,作爲這些武將世家子弟,無疑會佔據優勢。就象比賽騎術,普通騎兵跨下會是什麼馬。他們家中子弟會騎着什麼馬。一個馬的高下已經決定了優劣。再比如射箭,所用的弓不同,射擊結果也會不同。再比如考官的判斷,能沒有偏向?

但人心終是滿足不了的。

爲什麼鄭朗有的州至今不敢查。就包括兩查壽州,對呂家皆暗中向相關的官員打過招呼。照顧一點,又寫信給呂家,你們也主動意思意思吧,讓俺們好交待。

若是一個個知足常樂,象鄭朗這樣,不用鄭朗與趙頊傷腦筋,宋朝早就進入和諧社會。

“彥國,你們說我做得太急,介甫他們又向我抱怨,我做的讓步太大了,以致改革成果嚴重削弱,難道將我撕成兩半?”

“王介甫是大才,可也喜躁進。”

“彥國,難道你也學子方?”鄭朗忽然不悅起來。

子方就是唐介,此人乃是一個吵架王,先是認爲王安石好大喜功,誇誇其談,後來與自己吵。第一波改革未趕得上,但第二波改革來到京城,與王安石,又與自己吵。

鄭朗有時候讓他氣得無語。

不是王安石拘古不化,而是唐介頑固不化。承認唐介清直,可有時候爲滿足他吵架的**,十分不顧大局。不過鄭朗並沒有與他爭辨,有人,唐介吵架厲害,但王安石每每出手,唐介吵一次,王安石就打壓一次,唐介更氣憤,俺出名時你小子在哪兒?於是更吵,但每次吵又吵不贏,結果導致唐介吵一次,鬱悶得都快吐血一次。

若不是顧忌太多,鄭朗很想上書,參知政事乃是首相最重要的幫手,如今兩大參知政事不和,中書如何了得。不過揭開後,唐介必然走人,王安石留下,又會給一些對自己不滿的人更多借口。

但唐介這樣下去,結果會很悲催,用不了多長時間了……

“行知,我身體不大好,哪敢學子方?”

“彥國,我也知道我做得急,可國家積重太多,不改國家必然走向衰落,一改,又會牽連到許多人的利益。我也讓使大家兼顧,並且也認真地思考了,是否?”

富弼默然,幾監創立,難道不是嗎?這幾監創立,是貧困人家得利,還是豪門大戶得利?

“想兼顧所有人,可不可能?若是國家沒有危機之時,若改,必然天下洶洶。此次國家危機到來,乘勢而爲,雖反對的人多,但支持的人也會不少。若錯過此次危機,還能不能改下去?要麼做微調,學習呂夷簡,學習我在皇祐之時,國家是變好了,可換了一相,國家又再次積重起來。國家以後也許會有仁宗太宗這樣的英主,彥國,你能保證每一代主君都能與仁宗相彷彿?先帝當真差了,僅差一遜,國家就立即變得如此之糟,以後象先帝的中上君主更多。若再無賢相執掌朝政,治平僅不到四年辰光,若是十年下來,國家會走向什麼光景?”

都是血淋淋的事實,富弼又不能回答。

以前鄭朗抱怨王安石做得急,主要還是斂財斂得急。

兩人同樣幾乎面對千夫所指,強行發起的改革,可性質不同。

王安石改革之初,威望不高,沒有基礎。斂財的方向不對,斂得又急,確實包括富戶與百姓一起遭到剝削,國家是有了錢,但嚴重憂民。

鄭朗起點遠比王安石高,幾乎帶着一層層光環,再度回到京城的。

改革之始,實際以前打下了良好基礎,包括數法的推廣。此時僅是矯正它們就可以了。而民間經濟基礎也遠比史上的好。

斂財的方向也不同,幾乎沒有實施任何一個剝民的斂財政策,要麼就是節流,將國家三冗帶來的種種冗費節省下去。若說斂財,只能說新商稅法。以及清量隱田,使許多權貴利益受到侵犯,但絕對沒有傷害到多少中貧困階層。

做得急,一是機會難得,二是時間來不及。

沒有多久,河湟開邊開始,大旱到來。鄭朗可不想揹着幾億緡錢的債務,迎接這兩大難題。況且未來還有一個西夏。

做得有些急,一些保守的人多少有些意見。但一些謙讓確實也使另外一批人產生不滿。特別是兩個學生,王安石替趙頊講《禮記》。對王安石說道:“朕想聽聽你的議論。”

又說:“唐太宗必得魏徵,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後可以有爲。”

王安石說道:“若陛下一心想做堯舜,必然有皋、夔、稷、契。若想做商高宗,則必有傅說。魏徵與諸葛亮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非是沒有人才,而是人主不賢,人才無人可助。若陛下擇術未明,雖有皋、夔、稷、契、傅說之賢,亦將爲小人所蔽,卷懷而去耳。”

趙頊默然了大半天。

俺們那敢學習堯舜,能做一個唐太宗,既富民又強國,那就不錯啦。

不過又默想了一下,朝廷中就有一人,已經接近諸葛亮與魏徵的高度,若改革成功,必將超越二人。能不能超越,就看三次改革後的結果。當然,王安石有他的意思,一是朝堂中有人超過了魏徵與諸葛亮,二是自喻自己師徒二人,不是將諸葛亮與魏徵放在眼中的。

但他不知道,他老師心中的偶像,第一個就是諸葛亮,第二個就是岳飛。

目標定高一點也沒有錯,但鄭朗未必會多看重堯舜禹湯,上古社會,能有多好?再好也不過是一個奴隸制國家。況且那些記載能當真?十成中未必有一成是真的,不能全部相信,更不能照抄一個傳說,一個神話。

過了一會,趙頊有點不同意,說道:“何世無上人,就是堯時有共工、讙兜、三苗、鯀四凶,舜也有渾沌、窮奇、檮杌、饕餮四大凶人(是帝鴻氏、少皞氏、顓頊氏、縉雲氏四個不孝子孫,人們將他們比喻成上古四大凶獸)。”

王安石答道:“正是堯舜看出四凶,或誅殺或果斷流放,所以爲堯舜也。若讓四凶隨意妄爲,進獻讒言,就是有皋、夔、稷、契,他們能安心替人主治理天下嗎?”

趙頊又不大同意,鄭朗也說過一句話,人無完人,物無完物,真正上古良臣很少很少的,大多數大臣有好有壞,用得好就是忠臣,用得不好就是奸臣媚臣,用其長就是良臣,用其短就會成爲庸臣。

就是李林甫之流,若碰到開元初期的李隆基,未必會重用,就是用了李林甫也沒有那麼大膽子敢弄權。這纔是用人的真相。

趙頊又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如何治理天下?”

“擇術爲先。”

方法是很重要的,趙頊未反對,又問:“唐太宗何如?”

別談什麼堯舜,還是來點實在的吧。

“陛下當法堯舜,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只是後來者沒有學會,才覺得高深莫測。”

若沒有鄭朗,趙頊就讓王安石忽悠了,做皇帝的誰不想學習傳說中的堯舜?

但是趙頊覺得不踏實,又將鄭朗另一個學生喊來,問富民之術。

司馬光答道:“富民之本在得人,縣令最爲親民,欲知縣令是否,莫若知州,欲知知州能否,莫若轉運使。陛下但能擇轉運使,轉運使能案知州,知州能案縣令,何憂民不富?”

趙頊聽到兩種不同的議論,又將鄭朗喊來。

鄭朗同樣大半天未說話,最後道:“強國富民之道。一爲術,二爲人。沒有好的術略,就不知如何用人。”

如踢球一樣,巴塞羅那成就了梅西,若梅西轉會到其他俱樂部,戰術體系不對,多半會淪得象舍甫琴科到了切爾西的下場。又道:“若沒有用好人,任何良術,最終也會成爲擾民之舉。”

“若那樣太難了。”

“想治好國家。本身就很困難,非抱着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心態,根本無法實現。至於介甫說的堯舜時簡要易,只能說做得好。能理論上接近傳說中的簡要易,實際簡就是繁,要就是迂,易就是難,越簡越繁,越要越迂,越易越難。”怕趙頊不理解。又說道:“越無爲必須有爲,不要說達到傳說中道家無爲而治,儒家的大同境界,就是達到仁宗時的無爲而治。需要付出多少智慧?”

趙頊額首。

聽來聽去,只有鄭朗的話最中他的心。想治好一個國家,那有那麼容易的。

實際上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心態,王安石認爲以術爲先。得有一些好的改革方案,給國家弊端不停地來雷霆之擊。國家大治就來了。但司馬光以人爲先,先用好官員,使吏治清明,慢慢調節,國家就是有弊端,不久後也會陸續將傷口撫平,即不傷筋動骨,引起不必要的騷動,又能使國家變好。然而兩者都有些理想主義。

鄭朗不得不將二人喊到家中,對他們的話進行剖析。

有分岐,但現在並不嚴重。當然,有他們兩人,也給鄭朗許多幫助,只能說鄭朗痛並快樂着。

富弼過了一會才說:“行知,你不知道,西府積壓了諸多事務,都處理不了。”

富弼本身抱病在身,這段時間苦逼的,不得己才找鄭朗的。

“這樣吧,我向陛下請求,先行兼管西府一段時間。”鄭朗能理解,這個輕重處理不當,造成的弊端更多。

“那是最好不過。”

隨後鄭朗向趙頊提出三個請求,第一個請求乃是用三人去河北。河北水災,恩冀深瀛四州皆有輕重不等的災情,既然以工代賑,都水監丞李立之,請以四州災民重修御河。

朝廷准奏,不過如何修御河,朝中大臣發生了一些爭執。有的還建議說如今國家財政吃緊,再修御河,更傷民力財力。於是鄭朗進諫,調程師孟與田瑜二人去河北視察。並且又推薦了一人,沈括。在鄭家莊學習了數年之後,鄭朗未至京,先行讓趙頊詔回京城,如今仍是一個不起眼的中層官員。此人對科學領悟能力,非常人所想像。只學了三年多時間,如今對物理化學與數學上的領悟,已不亞於時恆了。

一旦將這些學問應用到實際當中,會發揮無可想像的作用。

第二個請求是請趙頊將陳昇之調回樞密院。當初李諒祚誘楊定到邊境洽談商榷,文彥博等人同意,陳昇之竭力反對,趙頊不聽,由是楊定被殺。隨後許多人反對收綏州,陳昇之又力爭綏州不可棄。鄭朗用此理由,向趙頊推薦將陳昇之召回來。

其實又是一次退讓。

陳昇之與文彥博關係不怎麼的,但與韓琦關係默契。至少理論上,如今鄭朗主動在東西二府以及臺諫與兩制裡皆樹立了一些政敵。

不要說我幾個學生同爲廟堂高官,這是他們有能力,只要有能力,是我學生好,還是政敵好,皆必須要用。

趙頊看着鄭朗,最後笑了笑說道:“準。”

鄭朗又說道:“陛下,國家軍隊裁兵改制,事務繁重,西府宰相處理起來十分吃力,因此臣懇請陛下讓臣兼樞密使一職,暫且代領樞密院。數月後事務水落石出,臣再交出樞密使一職。”

對樞密院的一些情況,趙頊也聽說了,沒有猶豫,說道:“準。”

其他人也沒有多反對,事情是鄭朗惹出來的,現在鄭朗主動兜下來,沒有什麼不對的,況且只是暫帶,與專權並沒關係。就是鄭朗象皇祐時那樣,身兼東西二府首相,又能怎的?

鄭朗到了西府,西府諸事務終於流暢起來。裁兵主要還是陝西,治平時,陝西戰兵四十五萬,十萬蕃兵,十三萬保捷軍,二十二萬禁軍,還有大量的義勇,各種各樣的鄉兵,司馬光說陝西三分之一丁在軍中,一點也不爲過,韓琦後來又加了十六七萬義勇,陝西百姓苦逼了。十幾萬義勇增加,幾乎一半以上的壯丁直接或間接進入軍中,耽擱了陝西的農事生產。去年鄭朗進入東府第一件事就是將這些義勇裁去,然而至今陝西元氣未恢復過來。但對陝西鄭朗無比的熟悉。

但事務太沉重了。

東府改制未進入平穩狀態,西府的改制又來了,鄭朗不得不將被子再次抱到西府,白天處理東府的事,晚上處理西府的事務。

一個大臣做到這種地步,無論外面反對聲音如何強烈,也不得不承認鄭朗爲了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但鄭朗也等,等一篇極其重要的文章。

等來了。

臘月,邵亢在樞密院一年多時間,一點作爲也沒有,這個倒不怕,最可怕的他不管事罷,一管事反而更添亂子。其實這就是對軍務不懂導致的,趙頊反感。邵亢也自覺,以病求去,於是詔其知越州。

就在邵亢前面離開的時候,鄭朗等的那篇文章終於送到樞密院。王韶考中進士後,初任新安主簿,後爲建昌軍司理參軍。試製科不中,帶着一頂閒職客遊陝西,又跑到吐蕃“招搖撞騙”,興起了許多事端,只是因爲對蕃人不在意,連朝廷也沒有幾人注意到王韶。幾年遊歷下來,王韶對邊事瞭如指掌,終於上書萬言書《平戎策》三篇。

鄭朗終於等來了,爲了這三篇《平戎策》,鄭朗等了近十年時光!

等的實際不是這篇策子,策子大部分鄭朗都能“默寫”出來,等的實際是一個人,一個名將的長成!終於看到這篇策子,鄭朗心中驚喜無比。史上王韶都達到那樣的高度,若是在自己“包庇”下,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PS:曾向一個蜜蜂軍大大做過承諾,這個月完成六十更,結果只有五十六更。太累了,有時候就想休息。雖未完成承諾,但這個月五十六更,包括三萬多餘尾字數,也有三十三萬多字,大家原諒則個。

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231章 黃河五百十六章 問邊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九百章 逆轉中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42章 揚帆第164章 君子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100章 區別(上)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197章 省試(上)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225章 割(三)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283章 宋詩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189章 第二抓·詩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252章 鬥法(二)第54章 鳴天下(三)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231章 黃河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200章 放榜(中)第333章 西風烈(上)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341章 新時代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第69章 王老虎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335章 小戰(上)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60章 道(四)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241章 黎明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68章 戲法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94章 講仁(二)第120章 內定第267章 草棉子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89章 狐威(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312章 刎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236章 割(五)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253章 鬥法(三)第296章 韓信第60章 道(四)第332章 拉手四百零四章 大炮四百三十六章 和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125章 笑場第256章 呂夷簡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第328章 光榮第297章 走隊
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231章 黃河五百十六章 問邊六百七十六章 復北歸上九百章 逆轉中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169章 最牛的學生(五)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42章 揚帆第164章 君子第31章 好多老浪花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100章 區別(上)八百二十四章 簡中上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197章 省試(上)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225章 割(三)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283章 宋詩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48章 在路上(四)第189章 第二抓·詩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七百十三章 親事四第252章 鬥法(二)第54章 鳴天下(三)七百五十八章 不怕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四百九十七章 推手下第231章 黃河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200章 放榜(中)第333章 西風烈(上)九百零四章 春天第341章 新時代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第69章 王老虎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335章 小戰(上)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第60章 道(四)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241章 黎明四百十八章 鳳凰第268章 戲法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五百零八章 渾沌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94章 講仁(二)第120章 內定第267章 草棉子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89章 狐威(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312章 刎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第236章 割(五)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290章 十面埋伏之列營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354章 從瞎氈開始(二)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253章 鬥法(三)第296章 韓信第60章 道(四)第332章 拉手四百零四章 大炮四百三十六章 和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125章 笑場第256章 呂夷簡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第328章 光榮第297章 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