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

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

鄭朗又轉到鄆州,鄆州下面便是梁山濼。

這次治河,使得梁山濼變得如此重要,不是因爲水滸那羣好漢,而是它的位置。梁山濼東北有濟水,西有西濟河(五丈河),東北汶水自淄州而來,南有桓溝直達南清河、徐州,直通淮河,現在又有了一條新運河。

新運河非是藉助桓溝擴建的,自壽張穿梁山抵梁山濼,達任城,與元朝大運河位置很相近,略略有不同。諸河依然保留着,作爲灌溉系統與通航系統,與新運河構成一個複雜的水上網絡。

梁山泊重要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因爲人煙稠密,南方都與山與海爭空間了,況且若大的梁山泊,許多百姓開始填湖圍田,讓鄭朗一一掘開,反正債多人不爛,空頭支票狂開,僅是補償佔用的耕地與房屋債務,鄭朗就支付了九百萬緡契股款項。

然後將梁山泊挖深,湖堤加高,湖邊所有蘆葦蓴菜菰花之類的經濟作物,一起砍去。

似乎是起保護水土作用,可它們同樣會造成大量的淤泥形成,淤塞湖澤。

兩年下來,梁山泊終於成了光淨的湖面,看不到萬里蘆葦,綠意森陰的景象,若是再有宋江之流的英雄豪傑們,肯定不大好藏山水泊梁山了。

引黃入濟與黃河更有不同,後來黃河雖與濟水相會,但那時濟水消失了的,河道也是自南邊臨濮開始,經濮州甄城,會於東阿濟水。但現在黃河所有故道皆不在這一線上,因此自範縣城北開始,幾乎沿着一條直線拉到東阿。若走近道,兩水之隔只有幾十里路,但河向變得陡峭,拐彎處會產生積沙,河水也會變得很急,衝擊河堤。

再三考證下。取了這條道,利在平直,對束水衝沙與通航,河堤安全皆有了保障,不利之處。變得很長。長達兩百多裡,會產生更多的工程與耕地糾紛,用的錢帛也會更多。

鄭朗索性轉到鄆州。

沒有人用楚州韓信做文章。

鄭朗自己說過,趙禎下過詔書。再做文章,純找無趣。不過想做文章,太容易了。

一切以治河爲主,還沒有到清算的時候。

但鄭朗自己心中感到忌諱,實際住在楚州時間很短。去年一年幾乎就呆在齊州,挪了一個窩兒。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件,鄭朗也不用看朝廷的邸報,早就得知。

鄭朗在鄆州正準備爲四個學生送行。

因治河有功,朝廷再遷王安石爲知制誥,司馬光知諫院,這兩個職位已經屬於宋朝第一層官職,再前面,就那麼二三十個頂尖官員了。二人再拒。龐籍委婉地寫了一封信,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能上就上吧,再不上。拖下去,到治河結束,未必能盼來一個好結果。

寫給鄭朗的。

鄭朗呵呵一笑,聽從龐籍意見。在他規勸下,二人才訕訕受詔。

順便帶着大小蘇進京參加制科考試。

臨行前。王安石問道:“鄭公,爲何這數州不納?”

他一問,司馬光也豎起耳朵聽,身爲知諫院,管的就是進奏彈劾,西北更是一件大事,本能地關注。

“此數州乃是西夏根本所在,若收下來,西夏必與我朝魚死網破。”

第一條就不能通過了,一旦兩國大戰,錢帛不足,只能再次苛剝百姓,不僅治河會成爲麻煩,可能最終結果比慶曆戰爭更悲慘。

“狄青順利拿下數州,是打着扶助西夏王室旗號,所行仁義,若不是打着這個旗號,強行進攻此數州,就算此地沒有駐軍,都會變得十分艱難。”鄭朗說這句話時忽然想到永樂城,宋在夏、銀、宥三州界築永樂城,西夏派三十萬軍隊前往攻擊,種諤認爲永樂距銀州故城不遠,三面絕崖而無水泉,力諫說在永樂築城必然失敗。徐禧怒斥種諤,並上奏朝廷,彈劾種諤驕橫。又把種諤調往延州,種諤由是怨懟。後來西夏兵至,種諤不救,二十多萬軍士民夫盡沒。

似乎種諤與徐禧的錯誤。

實行認真分析,不僅如此,還有當地的民風與環境。

“西夏內戰,西夏人不知何去何從,一旦轉向外敵,協手同心,可能就會導致幾十萬軍隊而來,甚至契丹人也會參與。此次內戰,西夏國內民不聊生,許多部族會對李夏王朝產生怨言痛恨。但我朝佔據六州不放,正好讓西夏將矛盾轉移,無形中替西夏化解壓力。這是第三個原因。”

“供給漫長,多數地方缺水,風沙又多,佔據下風。此時得數城不合適。若想進攻西夏,契丹最好從北河套進攻,先於北河套經營好幾個據點,橫跨賀蘭山,西夏危矣。遼興宗當年從南河套進攻西夏,不但他不懂軍事,又輕敵,急於求成,本身地形的選擇就出現了錯誤。若是我朝要進攻西夏,古今往來,如東漢時,非是從銀夏發起進攻,多是從涇原路。”

“原來如此,鄭公爲何不說?”

“不用我說,大捷之下,是有人會心動,不過我朝與契丹一樣,和平已久,安於享樂,主戰派聲音很小,想要佔據六城,最終不會得到通過。不過,龐醇之危機倒是暫時渡過去。”

先是富弼因母喪辭去官職,回家守喪。

接着唐介彈劾樞密副使陳旭陰結宦官史志聰與王世寧,陳旭自辨,兩相爭執,出陳旭知定州,唐介知洪州,參與的言臣趙抃知虔州,範師道知福州,呂誨知江州。以包拯爲樞密副使,蔡襄爲三司使。

若加上進朝任職的司馬光與王安石,對鄭朗漸漸有利。

包拯與蔡襄肯定算是鄭朗的人,但鄭朗心中清楚,擔任三司使以來,包拯盡心盡職,又困於財政壓力,定是活不過今年。

百日過後,趙禎奪情,五次下詔,富弼拒受。於是用龐籍替代富弼爲首相。諸言臣彈劾不休。

正好狄青大捷,給龐籍舒緩了壓力。

也是一個有手腕的人,不然呆在這個位置上,又遭到許多言臣輪番攻擊,換作他人。早就倒下去。

司馬光相視一笑。

鄭朗怕他參與到龐韓之爭裡。說道:“君實,爲何彈劾龐醇之的人多?”

“昔日他與賈昌朝、晏殊走得近,而與君子黨們又多有不合。”

“中的,不僅如此。你再看朝堂兩府,有幾人沒有擔任過言臣?”

司馬光仔細回味,果是如此,問道:“有何不妥?”

“也沒有什麼不妥,自言臣起家。就知道言臣的內幕。那麼爲了保住不讓言臣彈劾,最高法門是什麼?”

“不做不爲也。”

“又中的了,龐醇之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不但你,就是我也護不住。諸宰相皆從言臣出身,他們各自抱成了一團,對龐醇之更不利。”

司馬光惆悵萬分,常聽鄭朗說如今宋朝有兩臣最爲得力。狄青乃是西北長城,龐籍乃是朝堂砥柱中流。爲什麼會如此?

鄭朗還有的沒有說。

當然,他也感到心動,不過理智戰勝了慾望。

其實自始至終有一樣武器沒有拿出來,火炮。經過數年開發。火炮技術成熟。火炮技術成熟,不僅意味着一樣威力強大武器的誕生,無論火藥,或者炮彈。或者炮身,意味着許多技術難關被攻克。最終這些技術。只要良性指導,就會化爲民用,化爲科技力量,化爲生產量。現在時恆率領下,正在攻克另兩樣更大的火炮,短管加農炮,它還有一個名字,佛朗機炮,長達三米,重達六百多斤,母銃有九個子銃,發射速度更快。但有一個嚴重的難關,炮身長,打開花彈十分危險,十之二三會出現炸膛現象,不用十之二三,百之二三,這個火炮也沒有實用價值。隨後鄭朗又讓時恆在裡面加一個活塞密封圈,來解決這個難題。還是不行,於是又縮短炮身,卻影響了發射。

第二個便是紅衣大炮,紅衣大炮優點更顯著,射程遠,炮彈大,可是缺點更顯著,太重了,不易移動,雖然炮膛厚,不易炸膛,但銅質炮管終是一個缺陷,一旦發射,遇燙炮管會易走形發軟,影響射程與精確度。

鄭朗不由又想到了鋼,不知道現在這種百鍊鋼算是鋼,還是一種最上等的熟鐵。

他只會粗粗的理論,其他人是瞎子摸象,所以進展速度一直很慢。

不過虎蹲炮能勉強派上用場。

但沒有用,就是不想驚醒西夏。

時到今日,還有許多大臣抱着以和爲貴的內斂思想。如果看到這種威力強大武器的出現,李諒祚一直做乖兒子,任何人想出兵西夏,都會遭到無窮的反對。

因此將它藏拙。

如鄭朗所說的,宋朝最大的敵人不是契丹,甚至不是未來的女真與元蒙,而是自己,自己內部的內斂懦弱內鬥精神。

想要鬥爭,得分清對象。

四個學生離開鄆州。

隨後爭議聲停了下來,從前線傳出一個消息,狄青病重了。開始鄭朗以爲是假的,沒有在意。確實是病重了,多年的積傷,還有背疽之病,加上年老體衰,這次北上,狄青多次親自上陣殺敵,導致舊傷復發,在洪州城病倒下去。

沒有狄青,誰來守這個六個城池?

朝堂終於安靜下去。

但現在還是一個爛攤子,狄青抱病,逐一將事務做好。嵬名浪遇派人與狄青交涉,狄青也不知道朝廷動態,將使者拖着。連李諒祚帶着梁氏也來到前線。

隨着西夏開始聚集大軍,但沒有一個人敢動手。國破家殘,這時候與宋朝硬來,得不償失的。又再次派使者與狄青央求,再派使快馬去宋朝京城,俺們是大宋的好子民,不是沒藏訛龐,陛下,你要分清對象,況且當初說好了的。

狄青這時候也倒了下去,寫奏摺到京城,說我病重了,監軍石全彬可以做證。而西夏又聚集了十幾萬軍隊,不還,必會爆發大型戰役。因此君臣最終同意將六城交還給西夏。

沒有立即交。

先於屈野河再築九堡寨。原來宋朝被西夏曆歷數數侵佔的地方,九成以上籠於十幾個堡寨當中。然後數千兵士一一進駐,這樣包括豐州在內,一起屏障在後方。

又調五千鄉兵進駐,儘管十幾個堡寨就象巨人一樣森立於屈野河之西。百姓仍然不敢耕種。調鄉兵過去。多勞多得,是自己的,由鄉兵來自耕自收。糧食還是麟府路重心,若從中原調過去。一斗糧食運費加上浪費損耗,價會達到五六百文,六七百文,幾乎是京城的十倍價。

將六州州庫全部打開,用來收買人心。當然。鎮壓了一些不服的部族,特別是沒藏訛龐的餘孽,但天知道是不是沒藏訛龐的餘孽。有的部族乃是李夏王朝的死忠,被斥候偵知後,狄青果決命令諸將將這幾個部族一一找了藉口鎮壓。

沒藏訛龐帶來的混亂,確實也不容易分清楚。

嵬名浪遇多次提出抗議不聽。

又用糧食與布帛茶葉,幾乎將六州的所有牲畜全部換走。

宋朝仍差牲畜,就包括北方,如今大牲畜仍有許多缺口。宋朝禁榷,導致差價懸殊很大。例如一頭牛,在南方帶動下,北方牛價也在上漲,一頭上好的黃牛價五緡錢以上。幾乎相當於三匹絹。

但在西夏境內,絹價上揚,牛價下跌,一度一匹絹能換走四五頭牛。好牛也能換走三頭。如今,用一匹絹換走一頭牛。各部族也樂得喜笑顏開。其他牲畜亦是如此,包括良馬。

宋朝最好的馬出自府州,地形與水土之故也。但最好的馬不但在府州,包括河套地區,也包括現在被宋朝臨時佔據的六州,這裡的西夏馬後來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河套馬。契丹馬,也就是蒙古馬更吃苦耐勞,但河套馬更高大,爆發力強,速度快。磨蹭了四五個月,讓宋朝得到四萬多匹良馬。雖是交易,乃是宋朝建國以來,最划算的交易。一頭上等的牛到了宋境,價僅是一匹絹的錢,兩緡錢,但與契丹那個大單上,價是六七緡錢,還不是好牛。相差了四五倍。

Wωω✿ тTk ān✿ c○

得了便宜,還收買了民心。

西夏君臣急得跳腳,又發作不得。因爲狄青開始準備撤兵了,先是自夏州撤離,將夏州交接給了李諒祚。

王者之師,仁義之師,不燒不搶不掠,又替各州帶來那麼多緊缺的物資,好意思用兵戈相向麼?一度許多部族在宋軍的感化下,想隨宋軍一道南下。這也是禁止的,爲什麼感化,就是讓你們留在西夏境內,以後宋朝出兵時,讓你們配合。

狄青帶着諸將將這些部族一一打發,說道:“沒藏訛龐謀反亂政,夏國既然臣服於我朝,我朝自當出兵相助,扶助王室。但是將你們收留,又何謂王者之師?如今沒藏訛龐餘孽逐一剷除,你們好好生活吧。”

大多數人還就當真了,至少宋朝是這麼做的,於是夾道相送,依依惜別。接下來又讓出石州,一部分軍隊從橫山撤出洪州與龍州。但是橫山一帶地形,已讓狄青派人繪製了一幅詳細地圖。

相送的百姓越來越多,有的部族淚流滿面,終於看到和平的曙光了,這一切,大多數是宋朝帶來的。嵬名浪遇看到這些情況連皺眉頭,然發作不得,還得笑臉相迎。

直到九月,麟州屈野河以西諸堡寨修好,兵士入駐後,宋朝才逐一將銀州與綏州交還給了西夏。持續一年多的西夏內戰結束,但西夏滿目蒼荑,自相殘殺的,以及宋軍擊殺的,導致近十萬壯丁死於這場莫明的戰爭。宋軍交接後,因爲缺衣少食,許多部族又持續爆發了起義,進一步將西夏推到懸崖的邊緣。

兩年後西夏才逐步恢復了一些元氣。但那時,軍民死於這場動亂裡,足足有二十多萬人數。某種意義,已圓滿實現了鄭朗與狄青事前商議的戰略計劃。

還及時阻止契丹人的進入。接到沒藏訛龐的求救信後,契丹君臣爲此產生爭執。主要是契丹元氣也大傷了,許多權貴不想再開戰。然後是宋軍出兵,看到宋朝出兵,耶律洪基也想撿便宜,聚集數萬軍隊,準備橫渡陰山,兵伐西南。可隨後接到宋軍開始撤離的消息,契丹不得不又將軍隊撤回來。

朝堂還有人反對,不過河工再度施工,反對的聲音很弱了。

大臣又盯着西北。

發現一件事,不對啊,此時狄青非是彼時狄青,在西北從一個小小犯罪行伍出身的小卒子,大小近三十戰,漸漸上位。特別於定川寨戰役中,鄭朗幾乎將指揮權全部交給他。然後迅速平定衡陽蠻,奇渡崑崙關,歸仁鋪大捷,兵出特磨道,攻下闡鄯城,就連鄭朗交趾大捷還是狄青獻計獻策的。這次連下西夏老巢六州,更將狄青名聲推向一個無法達到的高峰。

然後細細一琢磨,就是當年的太祖趙匡胤也不過如此。不行,不能讓他呆在延州,呆在西北。不過大捷之下怎麼辦呢?歐陽修等人陸續上書,狄青建此奇功,能讓他回朝堂擔任樞密使。

先將人從西北撈回來,以後再說。

龐籍有些暈,調回朝堂做什麼,再讓你們折騰啊?

他自己也自顧不暇,作聲不得,只好寫信給鄭朗。然而也不用折騰了,狄青聽到朝堂爭執後,雖然也明白了,不用看旁人,就看鄭朗,但心中屈,病勢加重。

十月初,狄青昏迷,醒後讓夫人將石全彬喊來,用微弱的聲音說道:“石監軍。”

“在。”

“請替臣帶一句話給皇上。”

“好。”

“對皇上說,臣乃是出自一個行伍小卒,承蒙陛下不棄,對臣器重萬分,臣無以回報,又不會寫什麼好文章,只能用一身粗力,爲陛下肝腦塗地。但不能懷疑臣,臣對陛下很忠心的。”

“狄將軍,不用說了,我知道狄將軍對大宋忠心耿耿,對陛下忠心耿耿。那都是宵小做的祟。狄將軍,好生養病。”

狄青呆呆地看着西方,說道:“我自己的身體自己心中有數,不行了,非是貪生,只恨沒有替陛下馬踏賀蘭……賀蘭山。”

還沒有說完,大眼圓瞪,但眼睛卻停止了轉動。

七百六十章 凝望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194章 送(下)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55章 鳴天下(四)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128章 中(中)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7章 坐禪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五百七十五章 理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91章 爲官大道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13章 刻絲(下)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313章 瘦身八百三十章 水貨第98章 講仁(六)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356章 猙獰第99章 講仁(七)第342章 相公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130章 解元(上)第313章 瘦身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348章 在路上(四)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八百二十七章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第264章 悲絲(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299章 琴瑟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九百零六章 資敵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九十七章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235章 割(四)第155章 冤(下)第147章 狼變羊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40章 難第110章 閉門羹(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312章 刎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193章 送(上)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276章 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五百六十章 魔術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
七百六十章 凝望四百八十九章 人類慾望史第194章 送(下)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55章 鳴天下(四)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第128章 中(中)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7章 坐禪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五百七十五章 理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第91章 爲官大道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四百零一章 大戲·成下第350章 在路上(六)第13章 刻絲(下)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第313章 瘦身八百三十章 水貨第98章 講仁(六)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第356章 猙獰第99章 講仁(七)第342章 相公第223章 湖上,小露鋒芒四百七十章 河上浪下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二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130章 解元(上)第313章 瘦身四百七十八章 放上第348章 在路上(四)七百六十七章 秋實上七百二十三章 漏洞八百二十七章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第264章 悲絲(下)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299章 琴瑟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九百零六章 資敵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七百九十七章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第235章 割(四)第155章 冤(下)第147章 狼變羊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四百九十五章 推手上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40章 難第110章 閉門羹(上)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第312章 刎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第11章 小鳥小飛(下)第193章 送(上)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二十一章 很冷很暖三第276章 請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五百六十章 魔術五百八十二章 糖衣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五百七十章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