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瘦身

看了一眼全明,眼光收回來,平視着韓琦,說:“請稚圭兄指教。”

爲這件事,鄭朗煩惱了很久,所以親切的用了韓琦的字,又加上一個兄,場合也不對,雖是家宴,有幾位官員,還有歌舞妓在此,特別是歌舞妓,她們能赴此宴,也是一種榮譽,回去後會將席間所發生的種種,各人的談話當作資本說出。韓琦今天若想出辦法,證明他比鄭朗智高一籌,傳出去,韓琦也很有臉面。

鄭朗越對他尊敬,韓琦越有臉面。已經感到臉面,韓琦一張長臉綻出笑容,說道:“想知道關係,請鄭行知授我寬嚴之法。”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大家相互請教,沒有彼高此低。

富弼又鬆了一口氣。

鄭朗從富弼臉上掃過,說執着,富弼內心執着比自己比韓琦皆厚了幾份,所以在出使契丹時有了驚豔的表現,也因爲這份執着,纔有後來的種種,不但富弼,范仲淹執着更厚。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他們……。

丟下這個想法,徐徐說道:“稚圭兄,唐朝鹽價最低時一斗才十文二十文錢,酒之利要麼缺少糧食不準釀酒,要麼聽任天下人釀酒。但如今呢?私鹽幾十個私曲者五十到一百斤者一律處死,這是太平盛世的律法嗎?”

王拱辰道:“鄭知府,我朝鹽酒之政,都是在唐朝基礎上改良過來的。”

“也,但是君貺兄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鹽酒之政是我朝從唐法上進行改良過來的,然而唐朝什麼時候出現了在鹽酒上謀利,用之於國的?晚唐時期!唐朝開始走向末落,不得不從百姓身上進行漁利。老百姓開門數件事,柴米油鹽,還有酒茶礬,朝廷從這幾件事上進行苛剝,是不是在向百姓進行苛政?是不是變相的加稅?”

“非也內治之功,我朝當數第一。”

“這話我也說過,比起其他朝代,我朝勝也就勝在內治上外交昏暗,軍事軟弱,若沒有這個內治遮一下羞,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宋朝人了。也因爲這個內治,雖苛剝於民,民怨之心不重。沒有內治,被契丹人欺侮,馬上黨項人又要欺侮了。你還以爲這個國家會堅持多久?”

“行知不用多說我已經明白但我怕失去警戒井用。”

“無妨,此案中除鹽案外,還有多起命案,鹽,是國家從百姓身上謀利所造成的弊端,但命案不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關律法也要進行處執。這是我的看法,何去何從,還由三位欽差作主。”

沒有那麼簡單這一案牽動天下人的矚目,無論怎麼判,以後必然會被各地官員當作法例依準,輕判有輕判的後遺症,重判有重判的後遺症。鄭朗提供的僅是一個諫議。必須要輕判,要錯最大錯誤是朝廷,這是民生,卻讓朝廷當成了斂財工具,但也怕造成不好的後果,有些人牽扯到命案,必須重判,用他們以示警戒的。

具體怎麼做,是功是過,鄭朗不想參與,更不想與韓琦與爭這個處執權。又道:“請稚圭兄教我,爲什麼中庸與遷民有什麼關係?”

“你著中庸,寫的是調濟之道,其中包括天下,故有天下篇。雖你是杭州知府,也要胸懷天下,平安監暫時由杭州兼管,可它終於朝廷的監,陛下的監。

“尼”鄭朗正襟兔坐。

全明卻喝了一杯悶酒,鄭朗服氣,他不大服氣,這一切全是鄭朗帶來的。說句不好聽的話,是鄭朗胸懷天下,讓利於朝廷,否則蔗糖作坊,與海外的礦藏,私心重一重,不交給朝廷經營,自己經營,朝廷也無可奈何。

想法有些偏佐,不交給朝廷經營也行,麻煩多,見效慢,特別是海外的礦藏,任何一家一戶,都沒有辦法將一處礦藏經營好,能找出來,但未必能守得住。能守得住,利太厚,朝廷會有人眼紅,最終也保不住。

富可敵國是美詞,換那一個國家,如果國內有一個人財富比國家財富還多,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宋代也不行,會坐視你擁有幾百萬貫財產,但能坐視你擁有幾千萬、上億的財產麼?

再說,擁有這麼多財富做什麼?

總之,鄭朗的態度暫時讓韓琦很滿意,包括在公堂上引起的不快,韓琦暫時忘卻了,說道:“杭州沒有人力,然而此監乃是國家之監,事關國家的大量財富,不一定從杭州撥出人力。全國各地,有許多禁兵、廂兵還有浮戶。”

“是啊,我怎麼沒有想到呢,最好是禁兵,朝廷數冗當中,以冗兵危害最大,其實移一移,有了收入,又適應了當地天氣,等於是在替朝廷解決一部分冗兵,而且禁兵好啊,他們本身就有一定的戰鬥力,對國家忠心耿耿,到了海外,若有原住民來犯,可以隨時拿起武器進行反抗,拱衛供給點安全。稚圭兄,回到京城,一定替我多多美言。”

“爲了國家,是當然耳,但是行知,南方必須有準信,我才能在陛下面前替你進諫,否則也不能輕易興師動衆。”

“放心吧,不久後自會有消息傳來。”鄭朗說道。

元蒙兩次遠征僂國,讓鄭朗心中留下一層厚厚的陰影,到了杭州後,仔細地盤問,有海只沉沒的事件發生。畢竟這是在宋代,但也不是他想的那麼嚴重。如果隔三岔五就會有船沉沒,怎能有人出海?不要說宋代船舶技術發達,就是在唐朝時,大食那種船也沒有發生過多少起沉船事件。後世打撈沉船,那是多少年,甚至一千多年積攢下來的。就是這樣,也沒有發掘多少宋朝大型船隻,無他,不是沉沒壽終正寢,而是到了報廢的年齡拆卸壽終正寢的,所以後人很少發現大型宋朝沉士兵外,還有大量國內各礦最頂尖的礦工,一直沒有回來。是在找礦,不可能全部出事的。

說完拍了拍掌,讓歌妓唱歌,舞妓跳舞。

盡興而散,全明留了下來,慚愧地說:“鄭知府,我不及韓知諫遠矣。”

鄭朗搖頭笑了一笑。

不要說你,我帶着無數金乎指,許多地方也遠遠不及韓琦。但全明今天的表現讓鄭朗略有些失望。

今天鄭朗謙讓,是鄭朗龐大計劃中的第一步,有的對富弼說了,還聽了富弼的建議,有的沒有說。這個計劃就是瘦身計劃。

爲遷民的事,鄭朗困惑了好長時間,韓琦所說,鄭朗很早之前就想過了,但不是韓琦所講的那麼簡單。國家三冗不是鄭朗先提出來的,很早之前陸續就有先見的大臣提了出來,包括范仲淹在內。

冗官之弊,沒有人敢動彈,這牽扯到官員本身的利益,包括冗政在內。唯一敢動的是冗兵,他們疏忽了重要的一點,皇帝的意願。北宋自宋真宗以後,皇帝漸漸變得弱勢,將權利一一放給了大臣。

不談好壞,有益有弊,但越是這樣,幾任皇帝會在心中產生不安全感。因此,始終不願意裁兵,這纔是本質。鄭朗過了很長時間,才漸漸參悟此節。這纔是最困難的地方。

再談趙禎的心路,一開始主政時,象一個莽撞的小青年,橫衝直撞,這肯定不行的,要麼成爲嘉靖皇帝藉助乎腕與朝堂大臣爭鬥一生,要麼成爲隆慶皇帝,將軍國大權交給權臣,做一外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但趙禎兩者都不是,無論是那一者,都不會成爲歷史上有名的仁宗。

他也在成長之中,成長速度很快,先是心灰意冷,差一點象隆慶妾帝進軍了,可“君子”“小人”們的爭鬥,給了趙禎一次楔機,重新把握了朝政。

然而這時候趙禎還是不成熟的,爲了怕麻煩,又選了幾個長者爲宰相,後果讓趙禎十分失望,但沒有重新啓用呂夷簡與范仲淹口不過章得象等人使朝堂太安靜了,讓趙禎有些不放心。

站在局內,很難看出一個人好與壞,就是鄭朗帶着史書,又能看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於是趙禎對韓琦的進諫言聽計從,因爲趙禎直覺到也需要一個敢說話的人站在朝堂上,吏治才能清明。不是鄭朗寫的那本中庸,而是趙禎已經成長到這境界。到了范仲淹等人主持軍國大事發動慶曆新政時,趙禎已經完全成熟了。所以這時韓琦說話比較管用。

鄭朗計劃正是直指這個冗兵。

爲什麼出現廂兵,是爲了收養流民的,將流民與浮客供養起來,不會有大批無家可歸的百姓,而這些流民則是每一次起義的主力軍隊,包括黃巢與張順王小波,全部以流民爲主力軍隊。

再者就是禁兵,宋代懲唐朝之弊,將大批禁兵駐紮在京畿要地,幹強枝弱,不會有軍閥藩鎮割據,然而北有契丹,西有党項,不得不駐紮大量軍隊。邊軍越多,京城的軍隊也隨之更多。土地兼併嚴重,又造成大量流民產生,廂兵也隨之越多。也就是冗兵越往後越多,已經失去軍隊的本來作用。

鄭朗看到韓琦,便想出一個辦法,看能不能借用韓琦的力量與自己聯乎說服趙禎,向海外派駐廂兵或者禁兵,做爲供給點的開拓者,再加上原來的派駐軍隊,這等手是替國家的冗兵進行小小的瘦身計劃。

若成功了,以後帶回大量金屬,海葬礦藏在君臣眼中地位更高,還能找其他的理由,這裡可以種植果蔬,水稻,還有一些珍貴的木材,香料,西夏戰役打響,國家經濟會越來越緊張,那麼斂財手段更多。爲了斂財,會進一步派出更多的士兵前去開墾,不是爲了殖民地,而是開墾斂財。人多了後,可以就地調動,相互聯手拱衛安全。

若鋪得好,一路鋪到大洋洲,能得到大量空曠的大草原放牧,帶回優良的戰馬與牛羊,到時候朝廷想放都捨不得放手了,這些人手,就會漸漸將冗兵減去。

主要還是趙禎的想法。

自己呆在杭州,不是六年前,兩人可以隨便談談心,進行一些說服。只能靠韓琦了。

因此示弱,韓琦很好臉面的,自己不如他,會調動韓琦的積極性。

然而全明表現略讓鄭朗感到失望。

主持軍務的人,他想推選祖仲孺,另外主持政務的人,在朝堂上選臣子不約不能了,嶺南都不願意去,誰會願意去海外。或者再喊一名太監?他想推選全明去,對海外的土著人不能學習朝中的那些大臣,仁義禮信,應當要,陰“一點。不過全明出的主意太糟糕了,擔任此職還沒有那個資格。

看來只好交給朝廷,自己不插手這件事務了,儘管眼下這是他份內的事。

但沒有多少天,南方的船隻就回來了。

必然沒有那麼順利,在地圖上畫一畫,多方便哪,但是到了實際當中,是多廣大的地域,找了很久,只找到三處礦藏。可這個結果讓鄭朗十分滿意,人手多,又知道了準確的地點,不然盲目地去找,十年也找不出這三個銅礦。另外還有銅礦還在繼續尋找之中,藉着南方的信風,先派人回來尊報,這三礦可以開採。

不但找到三座銅礦!還找到鐵礦,周圍雨林諸多,無論火法治銅或者水法治銅,都創造了條件。所謂火法治銅就是以木炭作爲燃料與還原劑,也是〖中〗國古老的治銅方法。水法治銅要晚一些,取膽水,即硫酸銅溶液,放於石槽,將碎鐵片或者廢鐵條放於石槽裡,經過化學反應,鐵取代了銅,銅從溶液裡遊離出來,稍經冶煉,就得到純銅了。這一法以前一直在民間流傳,還是幾年前東頭供奉官錢遜將這技術上報朝廷的。朝廷已驗證,沒有正式推廣,然信州得此技術,一年可冶銅三十八萬斤。這種方法冶銅成本最低,後世都在延用。但水有窮,土無窮,膽水畢景是少的,多是固體礦石,幹是以火法冶銅與水法冶銅的基礎上,民間又發明了膽土淋銅的技術。

朝廷沒有推廣,但在鄭朗的要求下,象這些擁有先進找礦冶金技術的工匠,先後被帶了出來。

因此,想要冶銅,必須附近要有鐵礦,不可能從國內帶廢鐵條過去,雖然廢鐵條不值錢,但越了海,黃土也變成了黃金。要有樹木。技術的落後,必須要有更多的勞力。

三者全部具備,不過也有不好的地方。附近是有原住民,以後可以強行擄來做礦工,是勞力資源,不過言語不通,風俗不同,一路過去,已經發生了五次大小不一的小型戰役。

有銅,比想像的要好,甚至有的銅礦找到大量的膽水,也比較容易開採出來。但當地的原住民諸多,想要平安開採,也必須要進駐大量軍隊進行拱衛。而且銅礦雖大,乃是最貧的斑岩礦,僥倖面積大,可以多處同時進行開採,彌補礦藏的貧瘡。所以想要產量高,必須要進駐更多的勞力。

鄭朗哭笑不得。

貧?

除非將整個現成的銅山堆放在哪裡,不然就象永興場、岑水場一樣,有礦了,轟,涌過去幾千幾萬百姓,要不了多少年,就採“完”了,其實沒采完,是將膽水利用完了,剩下的固質礦石,淋銅法成本高,百姓不樂願繼續開採下去,於是礦山報廢。

反正最後這幾個大型銅礦會讓各礦工糟蹋成什麼樣子,鄭朗不敢想像。好在幾礦很大,雖是所謂的貧礦,那一礦也是信州銅礦的幾百倍儲藏量,即便讓他們糟,也能糟上好些年。真不行,往裡面去,大洋洲礦藏分佈更豐富。

喊來三個欽差與兩個轉運使,將情況說了一遍。

韓琦瞪着兩隻眼睛,問:“真有礦?”

鄭朗不由地翻眼睛。

“行知,你誤會我意思,對國家是好事啊,你馬上寫奏摺稟報陛下。”

“好。”在沒有利益衝突下,韓琦對國家這片忠心也不們懷疑。

也不用這麼急,一旦正式派人過去開礦,去的人多,帶的輜重供給也會很多,這不象去僂國,當年可以從僂國交易來獲得大量的糧食物資。有一個準備時間,各契股也要安排。還要等朝廷的旨意,要朝廷提供士兵與武器、火藥。也要等,七八九月臺風多,航行不是很安全,又多是南風,船速慢,不是載貨船,有的船裝着許多人,更要注意安全,迅速到達目的地最佳,所以要等到九月末。

然而是一個好消息,終於給陰霾的杭州帶來一份喜氣。

因此主要是送行,不能等僂奴國的使者回來了,馬隨先帶着各種物資向僂奴國航行。

再隨着赦書下達,一個個人犯被先後從輕處理,杭州漸漸恢復平靜。就在這時候,又出了事情。於潛城北有一山寺,名曰燕尾寺,其寺立於燕尾嶺故名也。

這個寺香火很盛,是杭州城治內一個大寺廟之一,寺下多有田產。有一處田產侵佔了天目溪河道,不但佔了河道,又就着溪邊一個小湖治圈圍起來,成爲良田的。

鄭朗沒有指望遠些大和尚們有這個自覺,會主動配合官府,還田於湖於河,以暢水道。富弼與其他的一些官員做了卓試,有的成功,有的沒有成功。

鄭朗沒有過問,只是畫了一幅圖,標明那些田產是非法的,但沒有做什麼行動,強行拆除。

直到辨論佛法的事傳開後,有的大和尚們開始鬆動。因爲鄭朗做得不過份,是用田換田,不是真正去強行拆田。但鄭朗還是一直沒有表態。實際上經過去年與今年春天的治理,許多地方大戶侵佔的良田逐一退還於湖於河或者於民,水道比去年暢通的情況好得多了。包括今年梅雨時季,西湖一直平安無事,都是水利之功。

可這些侵佔的田地,依然形成局部的威脅,燕尾寺這塊田產就造成了危害。

七月開始,一場颱風到來,帶來了傾盆大雨,因爲這個圍田,天目溪上游水不得泄,從旁邊氾濫起來,淹沒了兩千多畝良田,包括三個百姓讓洪水淹死。

颱風過去,山洪停了,左側卻是一片狼籍,換以前,自認倒黴,老百姓哭一哭,遇到好心腸的官員免去稅務,就算不錯了。不過有的人看到鄭朗意欲對這些寺院侵田動乎,於是蠱惑了一下,三個訟鬼找到這些苦主,包括三個被洪水淹死的家屬,替他們打官司告狀,狀成給他們錢,不成不收費用。

一百來戶苦主聽信了三個訟鬼的話,來到於潛縣打官司告狀。司馬光接案後,做出判決,判燕尾寺立即將那塊圍田拆除,同時賠償受害家屬一千貫錢,以補償與撫卹。

判決下,雙方皆不服,苦主認爲所賠少,燕尾寺根本就不想賠償,更不要提無償拆田。

於是又鬧到杭州府。

鄭朗接案後,再次做了判決,立即拆除,不是判,而是立即強拆,不顧裡面有沒有即將成熟的莊稼,讓州里官吏帶着一羣衙役將這個圍田掘開。不但如此,又重判讓燕尾寺賠償百姓損失三千貫。

這一來,苦主願意了,燕尾寺的大和尚們不樂意了。正好三個欽差還在逐一判決人犯,沒有離開,幾個和尚在主持的帶領下,將楊安國攔佞,強行告狀。

楊安國將鄭朗喊來,不知如何說,過了大半天,才說道:“即便拆,也要等他們將莊稼收割,你這一來,不但害了這些僧侶,也害了種植的僧戶。”“楊學士,此案一了,我就要清理這些寺院的侵田。九月中旬,我想杭州真正恢復平靜。”鄭朗答道。

楊安國不能作聲,他總算聽出來,不是判決此案,是鄭朗又吹響另一件大事的號角。(

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212章 大三元(八)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71章 告密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七百三十章 姓李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47章 花之戰·筆筒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317章 祗園精舍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第201章 捉女婿(上)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252章 鬥法(二)第612章 賢相(上)第267章 草棉子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257章 菜刀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339章 放巴士第286章 白蛇傳(下)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319章 最神奇(下)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五百九十章 破趙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49章 在路上(五)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九百零四章 春天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357章 撫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第148章 銅錢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241章 黎明第217章 找朋友(上)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五百七十章 平衡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9章 小鳥小飛(上)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346章 在路上(二)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七百三十一章 心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第76章 最要得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194章 送(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300章 打雞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128章 中(中)九百零九章 拜將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148章 銅錢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57章 道(一)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九百二十四章 踏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77章 歉書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第339章 放巴士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第42章 花會(下)第247章 春雨第306章 保護
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212章 大三元(八)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71章 告密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七百三十章 姓李四百六十五章 大計劃七第47章 花之戰·筆筒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五百二十八章 救駕來遲上第317章 祗園精舍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第201章 捉女婿(上)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第252章 鬥法(二)第612章 賢相(上)第267章 草棉子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七百九十五章 浮沉第257章 菜刀八百五十七章 剋星上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第339章 放巴士第286章 白蛇傳(下)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319章 最神奇(下)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第314章 一荷渡湖五百九十章 破趙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49章 在路上(五)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五百七十五章 理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九百零四章 春天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357章 撫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第148章 銅錢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241章 黎明第217章 找朋友(上)五百八十八章 思念五百七十章 平衡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9章 小鳥小飛(上)七百四十二章 權利三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七百十二章 親事三六百六十九章 春風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八百九十三章 大會戰五第346章 在路上(二)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七百三十一章 心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第76章 最要得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第194章 送(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第300章 打雞五百三十一章 救駕來遲四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第128章 中(中)九百零九章 拜將六百七十二章 強勢第148章 銅錢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57章 道(一)四百七十七章 放下九百二十四章 踏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第77章 歉書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第339章 放巴士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第42章 花會(下)第247章 春雨第306章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