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

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

“有沒有好辦法?”曾公亮問道。湖州那個茶商案好解決,將沿途交納的苛稅退回,那個小民就會歡天喜地。但問題是不能整天到晚爲這些小案子,讓中書處理。這段時間不但鄭朗忙碌,中書也忙得快喘不過氣。

“有,我以前說過,爲政之道乃是中庸之道,但想把握中,太難了,想到另一個字,簡!簡化政令,例如商稅,進行新的舉措,不徵過稅,只徵出稅與往稅。出稅就在出產地由商務徵收,根據路程遠近,制訂往稅比例,商戶帶着商品由當地商務覈查,交納出稅,攜商品到達交易地點後,再由商務覈算路程,與朝廷核訂的比例,徵收往稅,商品才能交易。沿途商務只有盤查商品種類與數量是否與出稅報表上如一權,沒有任何徵稅權,盤查時間不得超過半天,大宗交易不得超過一天。若過這個期限,商人有權利自由攜帶商品過關過務。避免貪吏有意扣押商品勒索。再者,爲防到達交易地後逃漏出稅,商人需帶出稅清單返回,交給出稅商務存檔。若半途出事者,必須請當地官吏做證明。僅在當地交易,只能徵一次稅務,出稅與往稅一起交納。那麼所有弊端會弱化。”

是弱化,不可能有完美無缺的政策。

政策越繁瑣,下面的官吏就越容易鑽空檔子,巧立名目。

還有很多缺陷之處的,比如出稅所在地與往稅所在地非是以貨比例納稅,而是進行沽價後納稅。沽價過程中就會有空子鑽。不可能不沽價的,比如市上的魚,難道稱一稱有多少魚,一百斤,官吏徵其二斤,再拿出去賣?就算徵二斤,還有大魚與小魚的區別。

但是弊端肯定比原來小了很多。

首先各地商務徵不到過稅與翻稅,一些商務成立也就沒有多大意思。會自發地逐一減少,減少了商務,也就減少了小吏數量。

加快了商品流通時間,商稅變成出稅與往稅,想要增加地區收入,只能鼓勵當地商業擴大,有所出,纔能有所得。要麼鼓勵當地交易量增加,只有增加交易量,才能得到往稅,會進一步地利於商業發展。

還有許多不公平現象,可手續減少,不公平現象會進一步地下降。一些有遠見官員爲了長遠打算。使其地有所出或有所交,會主動約束下面的小吏產生更多的不公平現象,以誘惑商人前來投資或者前來交易。

這便是簡政之道。

鄭朗這些年薰陶作用還是有一些的,許多官員低下頭沉思,一連串地就想到許多好處。

好處不僅是這些,簡便之後,監察司盤查起來也變得容易,進出商品價格有空子可鑽,但不可能一斤黃金只值一緡錢。同樣的,今天以一斤大米五文錢徵了甲家,不可能明天會以一斤大米一文錢徵乙家。雖有空子,空子並不大。

稅務報表存檔制也減少了豪強仗勢欺人機會。

連帶着還有其他一系列的便處。

富弼先是額首,然後是迷惑,問:“行知,難道這次清查,就沒有好辦法了嗎?”

如今弄得天下洶洶,不是你鄭行知的風格。

“繁就是簡。天道幽遠而無情。但若有心,還能追尋一二。諸位再看,”鄭朗說完,遞了一份手卷,先遞給趙頊。古代沒有氣象具體溫度的記載,若有心找,還能找出來的,比如說今年無雪,那必然是一場暖冬。

手卷上就是一些漢唐宋的天氣與災害記載,大家看過後,鄭朗說道:“與前朝相比,我朝這幾十年間氣溫皆比較溫暖,並且溫暖得頗不正常。諸位再看札子上的記載,無論過暖或者過寒,都會有大災出現。這幾年猶爲突出,冬天時多次京城無雪,再看災害,也頻繁發生,今年看樣子又是一個暖冬了。暖冬次數遠勝於史上任何有記載之年,我擔心未來會有更大的災害發生。不僅有水災,若是水災到來,河工雖花費大量錢帛,還能抵消一二。我就怕更大的旱災到來,是比嘉祐初更大規模的旱災,降臨到我朝大地上。”

鄭朗說法在宋朝不妖異。

並且似乎他在天氣上略有那麼一點兒權威,多次成了先知。

僅一句,大家一起正色。

本來財政就不健康,若如鄭朗所說,會發生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旱,會對宋朝會產生多大的衝擊力。

“是否能度過未來難關,全在於眼下。此次盤查,下面波濤洶涌,諸位不想,我更不想。可不經過此次動盪,國家就無法脫離種種弊端,進入大治辰光。我建議官員分流,是官員專業化,不易出現差錯,也是對官員數量的牽就,減少更多矛盾。諸位再看京官,以前四千名京官,政務冗沓。如今多事之秋,京官僅一千五百人,政務可出現了冗沓現象?”

一問,無一人回答。

也是鄭朗刻意如此,用來做比較,既然一千五百官京官將政事就做好了,爲什麼要養四千名官員?多養兩千五百京官,一年國家得多花多少錢帛下去?

“但牽就了,此次重振祖宗真正家法,政令會變得更通暢,因爲重疊少,分工明確,冗政就會減少,冗政減少,就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浮費與浪費,遠不止裁減官員那麼簡單。重症之下,不得不用虎狼之藥。三年,大家只要支持我三年時間,若沒有成效,不用諸位反對,我會自動辭職回家,以懲陛下對臣的重望。”

實際不止三年,一直吵了四五年,才漸漸平息下來。

不過兩年後,爭吵聲變得越來越小。

又說道:“並且我也持着中之道的。”

大家一起感到懷疑。

弊端皆承認,可這次鄭朗做事風格迥然不同,中之道也就是一個平衡調和之道,多數人喜歡,不過鄭朗此次算是中之道嗎?有聰明的人,看到更多的陰謀利誘之道,權術之道,法家之道,雜家之道。唯獨看不到這個中之道。

鄭朗搖頭,道:“我一直未點破,但諸公皆反對,諸公身爲兩府兩制三司三衙臺諫重臣,若諸位反對,下面反對聲音更大。但我希望今天我所說的,最好大家勿要泄露出去。治病有兩種方法,一是以溫藥慢慢調養。弊端太多,還有西夏,我還擔心會有重災,國家又困窘如此,若是用溫和的調節之道,不要說十年。三十年也未必解決危機。相反的,舊的危機未解決,新的弊端又有可能生成。其次就是虎狼之藥強行醫治,雖痛,雖傷,可勝在效果快。時間等不及了,我只能用虎狼之藥。不過這種方法我終是不喜,儘管最終使國家種種政策重新走上軌道,吏政簡化暢通。實施過程裡必會引起強烈的反對聲。故我未出鄭州時,便刊文於報紙,讓陛下與天下臣民做好這個傷痛的準備。”

倒是不假的。

“可我在執行過程中,然不欲爭執過多。故由範純仁主持,有做爲,性格溫和中平。不敢做爲的不行,若是性格激烈,固然對國家對陛下忠心耿耿,可必會生起更多的事端。下面遞上來的紛爭。到範純仁手中是如何處理的?或者到了我手中如何處理的?”

這纔是重點!

“我與純仁皆用牽就方法判決。但不能張揚出去,一旦張揚。下面巡查官員皆不想作爲,這一劑虎狼之藥引起許多騷動,又治不了病。故下面刻意讓他們緊,我與範純仁在上面鬆。這就是中之道。良苦用心,誰人知?”

還能說什麼?

在這裡,鄭朗又使了一個小心眼子,戒告這些人不說,當真不說?但戒告過了,不敢公開說。只能引發一起難分真假的謠傳下去,該執行的還會執行,因爲有期盼,一起人必然上書朝廷。拖一拖,數月時光就下來了,巡查結束,大功告成。

“爲了國家,爲了百姓,爲了後世的子孫,大家再苦一苦吧,不用多,熬三兩年時間。”鄭朗衝諸位大佬深深的鞠了一躬。不強勢,強人太多了,即便鄭朗強勢,也會引起更多的反彈,十之五六會再次出現王安石那樣悲催的下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一個個終於不作聲。

趙頊鬆了一口氣,種種利害關係,鄭朗借侍講之即,對他全部說了,最難的不是未來三兩年,而是未來半年時間。熬過去,海闊天空,熬不過去,將會無人能阻止整個宋朝走向下坡路。

但還是不夠的,鄭朗又說道:“既然如此,大家不妨稍等一下。”

說着讓太監到鄭家去取一些東西過來。

也就是一些鋼製品,包括生產用具與武器盔甲。

對於宋朝鋼鐵產量有多少,後世人眼中乃是一個謎面。倭國學者說五千噸到四萬噸之間,居然只有五千噸?宋朝一年的銅產量與鉛產量也不止五千噸!

美國學者則高估,說七萬五千噸到十五萬噸,也就是與十八世界整個歐洲的鐵產量相當。

國內有的學者認爲是在三萬五千噸到七萬噸之間。

究竟有多少,鄭朗也不知道。但知道課稅的情況,太宗時稅課一年銀子是十四萬五千兩,金只有一萬兩多一點,銅是四百多萬斤,鉛是七十九萬斤,錫是二十萬斤。

不是指產量,有一個二八抽或者三七抽,還有一部分無法統計的,因此實際產量應當最少乘以十。

治平年間國內金子在萎縮,只有五千幾百兩,銀是三十一萬兩,銅是六百九十萬斤,鉛是二百一十萬斤,錫是一百三十三萬斤,鐵是八百二十四萬斤。

也就是此時國內鐵產量大約四五萬噸上下浮動,具體的即便身在宋朝也無法統計。

這纔是宋朝真實的鐵產量。

又有人說在宋朝造鐵路,鄭朗也想,但只是想,從來不去努力做,無他,一個種種技術難題不能攻克,第二個就是這個鐵產量。後世大肆建設,乃是國家一年鋼產量達到七八億噸,是現在的一萬倍。

一個京滬高速就用鐵五百萬噸,若打通滄州到嶺南或者密州到渭州的十字鐵路,對宋朝會產生無可擬代的作用。但那樣,得用多少鋼鐵,一千萬噸或者兩千萬噸?

整個宋朝不用鐵了,慢慢等吧,等上一百年兩百年後,鐵夠了纔去修鐵路。

這僅是指國內,因爲平安監的開採,與國內不同。國內多是可憐巴巴的貧鐵礦,海外去有許多富鐵礦。海外的大約能統計出來,去年一年向宋朝提供了五千萬斤鐵,並且產量一直在上漲之中。不然鈔行也不會將平安監的契股炒作那麼高的天價。

現在整個宋朝鐵產量包括平安監的大約有近七萬噸。

再就是鐵的價格與用途,價格不是那麼穩定,正常相當於銅的價格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用途有幾條。原來用來做鐵錢,便宜,如今一一廢去,還有用來作爲生產銅膽的原料。

兩項用途用鐵量比較少,大頭其一是用來做兵器與盔甲,特別是鐵,容易氧化生鏽,必須持續性的生產。最後才留作民間用途。因此向吐蕃或者其他外國提供的鐵製品並不多。

即便是有海外的鐵礦補助,如今宋朝鐵仍供不應求。

一噸銅價僅相當於六百緡到八百緡之間。一噸鐵更少,僅相當於三十緡到五十緡之間。也就是整個宋朝一年出產的鐵價僅在兩百萬到四百萬緡錢。

鐵是不值錢,但是鐵製品值錢。一副盔甲用鐵五十斤,包括錘鍊的損耗在內,也不過三緡錢成本,可實際成本需四十緡錢。

這就是鋼監的利潤所在。

一旦大肆發展起來,因爲鐵的產量掣肘,肯定不及銀行監利潤,但最少能達到平安監利潤的一半。

太監將一些刻意打造的武器盔甲帶了上來。放在庭中。鄭朗叫來幾個侍衛,用它們與原來的宋朝盔甲武器比較。

僅是一會兒。便看到效果。

即便鄭朗刻意從鄭州選來的產品,質量肯定不及土辦法的百鍊鋼。但有幾個人奢侈地用百鍊鋼,況且那個百鍊鋼成本昂貴到什麼地步?

皇宮侍衛所用武器盔甲算是好的,一比較,硬度相彷彿,有可能看上去略弱一些,但韌性遠遠超過侍衛自己佩戴的武器與盔甲。這種鋼也會生鏽,但鏽化的程度比鐵製武器肯定要慢,也就是使用壽命會更長。

暫時大家未想到其他,李端願久在軍旅,對武器熟悉,看着它們問:“鄭公,可否量產?”

一旦能量產,這種更鋒利的武器,堅韌性更好的盔甲,不但能進一步有效保護兵士,也能更有效的殺傷敵人,增加軍隊戰鬥力。並且鄭朗還說了一個重要的事,若全部採用這種鋼製盔甲,重量會減少十斤左右。這會使得兵士承負減輕,無論步兵或者騎兵,進一步地提高速度。

“帶來了,肯定能量產,不僅能量產,比如這副盔甲,若大肆生產,成本會僅有二十五緡到三十緡之間。其他武器若用新方法生產,成本節約不了一半,但會節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

僅一句,一起明白其意義,不要說民間使用,就是一年宋朝生產武器,若節約四分之一成本,也是一筆驚人的數字。

趙頊深情的撫摸着這些盔甲道:“這些,原本是父皇能看到的。”

鄭朗不作聲,若你父親活五年,五年看不到,活十年,十年看不到。

但有的鄭朗未說,想要實現鄭朗的話,必須將鍊鋼技術加速度,提高到清朝中期,才能實現。暫時還有一些難關未攻克,可也不急,從上馬,到大規模的投入生產,最少還有幾年時間。有幾年時間,大肆投入研發,或者先前大肆生產帶來的經驗,足以將這些技術難關一一攻破。

曾公亮說道:“行知,將此消息放出去吧。”

利好消息,放出去,能鬆緩眼下的壓力與爭議聲。

鄭朗額首。

趙頊立即命王珪草下兩道詔書,第一道就是商稅的重新改制。第二道就是鋼監。採納了鄭朗意見,於鄭家莊旁邊的蔡水河畔建造第一個鋼廠,成功後還於滑州、杭州建造第二第三鋼廠,第一次作契股五十,有些肉痛,不但鄭朗肉痛,許多官員皆感到肉痛,爲了平息爭議聲與反對聲,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讓步。朝廷出資源與技術、人力,商人僅出建造鋼廠的成本,這個相比於收益來說,並不大。至於鐵礦石的採購與產品銷售,那屬於流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無關。

契股不需向朝廷交納購股金,但有一個前提,必須是善戶,以前有過許多善舉,或者配合此次朝廷清查,主動交出隱田漏稅的大戶人家,才能參加。

又派小吏請一些權貴與富賈於相國寺,親自展示一些鋼製武器與產品。

宋朝兼併還沒有惡化崩潰之前,擁有十幾萬畝耕地與幾萬畝耕地的頂級大戶終是很少的,一般擁有兩三千畝耕地便是第一流的大戶人家了。但若自己沒有更好的方法經營,全部交給佃農,一年租子收入也不過六七百緡,象北方以麥粟爲主,收益還會更少。

消息傳出去,爭議聲稍稍小了一些。

明年春天會再度惡化,那麼鄭朗會拋出第二監。

累得半死不活,鄭朗還在心中暗叫僥倖,若沒有帶着硬盤來穿,弄出許多產業進行牽就,憑藉智慧,鄭朗懷疑是否真的有辦法,將宋朝這場困境化解。

冬天深了。

就在他暗喘一口氣的時候,種諤大捷消息到來。

種諤擊敗了西夏軍隊,開始着手帶着當地百姓重新修葺綏州城。

陸詵得知後氣得跳腳,要派人抓捕種諤治罪。這是陸詵奏摺上寫的話,但他有沒有這個膽量,讓人懷疑。此次讓陸詵很苦逼,功是有了,得到綏州,以及十幾萬降民。但這麼大的事,沒有詔書,種諤就善自行動,過錯更大,連帶着他也有過錯。不過此時郭逵前來交接,來得有些晚,莫明其妙地上位,又莫明其妙地下去,又上位,再下去,先是貶放到鄆州。剛到鄆州還沒交接,又貶到延州。

郭逵心口憋着氣,在京城賴着不走,鄭朗知道,此時無法爲他分心,並且也不知道郭逵內心真實的想法,鄭朗略有些忌憚與不高興。拖了一段日子,郭逵看到沒有希望,只好去延州。所以來延州時間有些晚,看到郭逵到來,陸詵不知道朝廷對種諤發兵有何動向,立即與郭逵交接,然後將事情經過寫了一封奏摺,遞向朝廷,自己去秦州赴任。

種諤做對做錯不管他,但肯定與宋朝制度不合。

諸言臣聽到此事後,眼睛一起紅了。

趙頊用眼睛瞟着鄭朗,種諤這事兒做得……想到鄭朗說過的話,宋朝不缺士大夫,缺的是良將,慶曆戰爭磨練出一些良將,皆先後凋零,如今良將皆青黃不接,拿不出手。

種諤似乎很不錯,只有幾千青澗城兵士,居然大敗四萬西夏鐵騎。想到這裡,趙頊說道:“此乃朕向種卿下的密旨。”

對種諤進行保護。

但大家相信不相信?

就是你下密旨也不對,改制是你與鄭朗帶頭興起,非是皇傢俬務,或者一些小事情,無所謂。此乃國家大事,政事必須交給中書審議後,再由兩制詔書,軍事必須由西府審議,兩制詔書,才能稱爲聖旨。那怕是密旨,關係到兩國交戰,最起碼的手續,西府一二首相得知,兩制一二翰林批閱。不然連你做皇帝的,也犯了嚴重錯誤!

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第131章 解元(下)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265章 大星第283章 宋詩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93章 講仁(一)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307章 鄭體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七百五十七章 拜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305章 疑問品第306章 保護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五百七十章 平衡第238章 出手(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75章 幽蘭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75章 幽蘭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五百六十章 魔術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120章 內定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311章 色賴有一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63章 悲絲(上)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三十章 姓李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77章 歉書九百零九章 拜將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158章 撫琴(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五百十一章 逆天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27章 中(上)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299章 琴瑟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219章 處女地(一)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
第303章 殺雞(中)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七百三十二章 攤上事了五百零十章 太監的反攻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第131章 解元(下)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265章 大星第283章 宋詩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93章 講仁(一)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第307章 鄭體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七百五十七章 拜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八百八十章 高原雄風二八百八十四章 速度是關健第363章 最強折家軍(五)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第329章 陽光普照第330章 最強的聲音(上)第305章 疑問品第306章 保護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五百七十章 平衡第238章 出手(上)第198章 陰差陽錯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75章 幽蘭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75章 幽蘭八百六十五章 兩個瘋子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六百零五章 首相三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五百六十章 魔術六百六十六章 戰後中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第120章 內定六百零四章 首相二第311章 色賴有一五百零六章 渾沌上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第263章 悲絲(上)第185章 第二抓·誤七百三十章 姓李八百六十六章 打手第331章 最強的聲音(下)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第9章 小鳥小飛(上)第77章 歉書九百零九章 拜將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158章 撫琴(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五百十一章 逆天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七百五十九章 少年派的美麗背後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七百六十一章 學生六百四十一章 五瘴說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27章 中(上)五百十四章 糖果第299章 琴瑟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219章 處女地(一)五百八十一章 帝王心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六百五十六章 遠來客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