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

鄭朗又繼續想。(

不推出各人的心思,就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這也是他成功執掌兩府四年多時間的法寶。當然,一部分是國家多災多難,自己變災爲弊,國家收支不僅不出現虧空,逐年出現積餘,換其他人來做,做不到。於是一起隱忍,直到皇祐四年,國家情況良好,王舉正開始找自己麻煩了。幸好儂智高發作,自己主動請命南下,否則也會落得高若訥、文彥博那樣的下場。

仔細地回想着史上這段時間發生的事。

從那一段發生的事情中就能推敲着各人的心思。

又想到一件事,趙禎對狄青的保護,龐籍下去後,王舉正彈劾狄青,甚至威脅趙禎,若狄青在西府,自己這個御史中丞就不做了。趙禎說你不做就不做吧,王舉正下去了。還不能阻止文臣的攻擊,前撲後繼,再度將王德用提撥爲樞密使,兩個樞密使,分擔狄青的被攻擊。而且兩人皆是武將出身,王德用能做樞密使,爲什麼狄青不能做樞密使。西府兩首相,又各自分了權,勉強再度將攻擊聲音壓下去。

還有一個用意,讓狄青學習王德用的進退有道,不知道進退之術,也無法勝任西府首相。王德用雖不及狄青功勞大,但人家是宋朝開國功勳家族,還是太宗開國功臣家族(宋朝開國功臣若分,分爲兩系,第一是趙匡胤系,如石守信、王全斌、慕容延釗,包括一些文臣,例皇袍加身之時識時務的太原王家的王溥,第二乃是趙匡義系,潘美算半個,曹彬、高瓊、王超,以及楊家等,所以楊業慘死,潘美貶官。王侁處死,楊業嚴格說也是趙匡義系的武將。前者功更大,但沒有後者忠誠,於是後者家族更貴。多是武將。記載很少,也能看到他們尊貴之處的蛛絲馬跡,包括潘高曹等家族多女爲皇后、太后,或者多娶公主,例如王溥的孫子王貽永不但娶公主,擔任了十幾年宰相,在西府穩如泰山。或者相互聯親,如王德用的妹妹嫁給葛懷敏。或者許多大將皆來自這些家族,他們不可小視的,算是宋朝的頂尖豪門。王安石變法急於求成,趙頊年青毛燥,兩人不顧後果,得罪少數豪強無所謂,改革必然的結果。但兩人卻不顧後果,得罪了這些頂尖豪門,於是曹太后。高滔滔強烈反對。不僅是這兩個女人反對,她們身後的力量非同小可,也是王安石變法失敗重要原因之一)。

兩人相處,讓狄青親自看,親自學習。

這是張貴妃未死之前發生的事,張貴妃一死,趙禎悲傷之心,心情低落,智慧下降,再也沒有看到用什麼睿智的手段保護狄青了。只是粗暴地拒絕文臣。這些文臣天不怕地不怕,用粗暴手段不行的,越拒絕反擊越厲害,狄青悲催開始。

理清楚後,鄭朗回了一封信,一句未提狄青。

自己開導狄青。那可是噴幹了唾沫,若狄青遇到文臣攻擊後,還想不開,那是無藥可醫了。

問龐籍如今國家需不需要再有人繼續執掌兩府?

高若訥推薦大臣不當問題不嚴重,手下開道將百姓打死,也交給開封府嚴加查辦,當然高若訥多少有管教無方的職責。但鄭朗卻問龐籍能保證自己不犯下錯誤,可能保證家人不犯錯誤,能保證家人不犯錯誤,可能保證所有親戚不犯錯誤,能保證所有家戚不犯錯誤,可能保證所有手下與門客不犯錯誤,能保證所有門客手下不犯錯誤,可能保證族人不犯錯誤?

最後隱晦地說要相信皇上的智慧。

不要與樑適爭,也許樑適眼下會得逞,可時間不會長久,陛下必然會意過來,只要一兩個言臣怦擊,馬上就能倒臺,再無東山再起之時。這句話信上未說,龐籍的智慧,也不需去說。

信很快到了龐籍手中。

龐籍看到後,很快冷汗就流了下來,他也想到一件事。

齊州學究皇甫淵抓了幾名盜賊,按法當得賞錢,皇甫淵卻上書說我不要賞錢,用此功換取一官。龐籍有一外甥道士趙清貺,與堂吏共受淵之賄賂,寫信給龐籍替皇甫淵說好話。龐籍沒有當作一回事,現在國家已經官兵氾濫成災,怎麼濫賞官員呢。於是皇甫淵從齊州跑到京城,混進待漏院私下找到龐籍論理。龐籍氣憤地說,誰受你的賄賂,你去找誰去,將他打發回到齊州。但皇甫淵不服,到處張揚,一個膽大的小吏便上奏,揭發趙清噦受賄一案。龐籍無奈了,將趙清貺與那名齊州堂吏一起抓到開封府審問。招供確有此事,按法將趙清貺與堂吏以坐贓罪刺配嶺外。諫官韓絳言龐籍暗中授使開封府杖殺趙清貺滅口,又因爲親戚關係當付樞密院處執,而非是中書自行。這件事也驚動了趙禎,詢問開封府,開封府官員的答覆很簡單,原來是趙清貺仗着龐籍是自己的舅舅,在公堂上口出不遜,大放狂言,不得不杖責。這是不畏權貴的表現,打了後趙清貺才老實的。估計他與堂吏二人受到杖責,又刺面,再流配,一傷一驚之下,死於半路。況且這點小案子,何須要殺人滅口。

此事就揭了過去。

但真揭過去?高若訥牽連的案子也過去很久,也揭過去,但翻過來,高若訥尋刻罷相了。

坐在中書省,手中把柄着相印,苦笑良久。

讓自己怎麼做,鄭朗什麼也未說,但什麼都說了,想到這裡嘆息一聲,找到趙禎,說道:“陛下,韓琦調回京城,西北無重臣坐鎮,契丹平滅北阻卜之亂,西北局勢會產生一些變化。允臣前去西北,以便靈機應變。”

“你是首相……”

“爲國者,何談首相?盡忠職守,報效陛下,纔是一個大臣應做的事。”

“這……真如此,朕就準了,讓你以同平章事的身份前去知延州,主持陝西事務。”

“謝陛下。”龐籍背上冒出一身冷汗,果如鄭朗所料啊。不然皇上不會這麼快答應的,幸好幸好,這樣到地方,不但實職爵位無損。還撈得一身清名。不然可能折騰下去,是一身臭名到地方去了。

此事傳出去,許多大臣訝然。

樑適大半天未反應過來,他已經準備好了,蓄勢待發,卻沒有想到自己一招還未用,龐籍自己主動退了下去。

成功得償心願。按資是樞密使更替首相,不過狄青是武將,那是不可能的。接下來就到樑適了,詔書隨後下達,以判大名府陳執中爲吏部尚書、平章事,給事中、參知政事樑適爲吏部侍郎、平章事。

僅成功一半,是做了首相,不過是兩個首相。陳執中再度調回京城爲首相,依然班於樑適之上,早朝時。西邊狄青站在第一位,東邊陳執中是第一位,樑適還是第二位!

富弼與王堯臣等人看着樑適站位,一起默契地一笑。

至於樑適……

樑適的感受無人去管,管的人多在心中嘲笑之。

接着京城又發生一件大事,張貴妃薨。

對於這個美妹,許多大臣心中痛恨萬分,包括包拯在內,都恨不能將她也拖出皇宮,象尚楊二位美人那樣。強行讓其出家爲女道士。

於是史書對張氏評價是:妃寵愛日盛,出入車御華楚,頗侵後飾。嘗議用紅傘,增兵衛數;有司以一品青蓋奏,兵衛準常儀。帝守法度,事無大小。悉付外延議,凡宮禁幹請,雖已賜可,或輒中卻;妃嬖倖少比,然終不得紊政。

還好,說了一句講良心的話,未曾亂政。

實際不是這樣的,這些年北宋內憂外患,災害連連。作爲一個平庸的皇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作爲一個明君,看到這種種現象,壓力會有多大。

並且朝中大臣多不得力,讓他們勾心鬥角可以,讓他們耍嘴皮子動筆桿子,那一朝一代都不及趙禎朝,但讓他們怎樣使宋朝更富強,卻很少有得力的人。一個得力的大臣,呂夷簡讓士大夫們弄得名聲掃地,半個得力的大臣,龐籍,在首相位不久,便弄下臺。

趙禎本人三子先後早亡,先後屈辱於契丹、西夏,開心的時光並不多。張氏不僅美麗,而且善解人意,正是張氏的出現,給了趙禎難得的一段快樂時光,也是趙禎巔峰時刻,使國家連連大災,儂智高反叛這些不好的事接連出現,宋朝卻安然渡過。這是張氏給了趙禎動力的源泉。

許多大臣在心中說張貴妃死得好,死得妙,趙禎卻悲痛萬分,對左右說了一句話:“昔日殿廬徼衛卒夜入宮,妃聞訊自別宮前來,挺身衛朕。朕嘗禱雨宮中,妃刺臂血書祝詞。而這些,中外皆不得聞……”

都說張貴妃不好,可她做的這些,外面大臣知道嗎?

說完抽泣。

從這時起,趙禎漸漸走下坡路了。趙念奴得失心瘋後,趙祉完全走了下坡路,執政不是微調,而是得過且過,聽任士大夫們來回折騰,外表看起來宋朝還是十分光鮮,但在士大夫們折騰下,最終留下一個爛攤子,給了後人。

宋朝第一聖人開始迷失。

入內押班石全彬猜測帝意,請用皇儀於皇儀殿治喪,能讓趙禎喜愛,物以類聚,實際張貴妃平時也不惡,對待內宮的太監與宮婢們平易近人,聞聽石全彬議,諸太監一起想到張貴妃平時的好處,有的落淚,有的舉臂贊成,紛紛請命。入內都知張惟吉還是很清醒的,說我們這些太監說的不算,必須問宰相。

石全彬找到諸位大臣,將趙禎的痛惜說了,王拱辰與王洙等人大臣一想,反正人死了,何必吝嗇一個諡號,皆附石全彬議。陳執中心中不同意,可是孤掌難鳴,只好點頭,此議得以通過。遂詔近臣、宗室皆入奠於皇儀殿,移班慰上於殿東楹。特輟視朝七日,命參知政事劉沆爲監護使,全彬及句當御藥院劉保信爲監護都監。禮儀皆是石全彬與劉沆合謀處置,王洙奏行。先有司請依荊王薨禮綴朝五日,又有人說更增日,請上裁,乃增置七日。侍御史呂景初說,貴妃一品,當輟朝三日。禮官希旨。使恩禮過荊王,不可示天下。

不報。

趙禎賜諡號爲恭德,孫沔進奏說:“太守四後皆諡德,從廟諡也。今恭德之諡,其法何從?(指不能與祖輩一樣諡德,否則就亂了輩份)且張郭二後不聞有諡,此雖禮官之罪,實貽譏於陛下,不可不改。”

抃及侍御史毋湜、殿中侍御史俞希孟等皆求補外,知雜事郭申錫請長告。皆以言不用故。於是改諡號爲溫成。

詔孫沔讀哀冊,孫沔奏道:“章穆皇后喪,比葬,行事皆是兩制官員,今溫成乃是追諡(一個非正式的皇后),反詔二府大臣行事,不可。”

執哀冊立趙禎前講以前規矩禮儀,又說:“若以臣讀冊可以。但讓臣以樞密副使身份讀冊不可。”

老孫突然強硬,趙禎只好翻白眼,無奈讓陳執中讀冊。

孫沔惱了。我一個樞密副使都不能讀冊,違禮也,你一個堂堂的首相怎能讀一個追諡皇后的哀冊,氣憤地說:“此乃佞臣贊茲過舉。”

略有些誇張,不過陳執中變了。

在宦海里浮浮沉沉,都在變。鄭朗在變,可以說鄭朗變得思考周密,也可以說是鄭朗變得怕麻煩。

富弼在變,變得沉默寡言,少了銳氣。但不象以前那樣想當然,這兩者變化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

龐籍變得最好,老辣彌姜,越老越火辣,越有作爲。

但許多大臣變得怕事。略有些諂媚,包括陳執中,歐陽修,文彥博,韓琦,越老德性越差。

孫沔也不是好官,仍然看不慣陳執中、王拱辰這些人的所作所爲,特別讀冊的舉動,於是讓陳執中等人痛恨。孫沔一看不妙,俺們也學習龐籍吧,省得你們來搞我,我主動下去,還能帶一身清名而走,力求解職。授資政殿學士知杭州。鄭朗在杭州排佛,是爲了打壓寺院佔地。

但還有一項弊端沒有處理,那就是浙俗貴僧,許多婦女喜歡與僧侶交合,孫沔性暴,來到杭州聽聞後,派人密查,只要抓住了,將這些淫和尚與婦女當場捉姦,拿到公堂上狠揍一頓,婦人遊街,僧人流配。帶着怒氣去的,許多僧人倒在他的槍口下,一時間杭州的大和尚們一起老實了,身體難受啊,只好對着菩薩打飛機,自己兒解決生理需要。

兩個大佬自己請求下臺,趙禎以三司使田況爲樞密副使,又看到王舉正率言臣彈劾狄青,以王德用爲樞密使,替狄青護駕,不過此時趙禎興趣怏怏,想問題不喜歡深想了。

想了想,又看到廣南東路水利工程快要結束,調楊察回京擔任三司使。

鄭朗不能擋楊察的升遷之路,向趙禎提出一個請求,調燕度來南方,此人德操不是很好,不過無論吏治或者水利,都頗有一手。鄭朗又接到范仲淹的一封信。

自入春以來,范仲淹病得很厲害,完全不能處理政務,這封信小兒子範純粹,也就是范仲淹與那位如夫人生下的兒子,執筆代寫的。才八九歲,但字寫得十分可觀,至少比鄭朗初來到宋朝那個字寫得好上十倍。

在范仲淹四子當中,此子最差,爲政還可,清靜無爲,但做了一件錯事,知慶州時,將宋朝佔領的西夏諸堡寨一些丟棄不要,說這些深在夏境,難守易攻,不可不棄。似乎說得有道理,實際這些堡寨是扎進西夏的一個個釘子,一旦反擊,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丟棄後,西夏沒有這些釘子,進可攻,退可守,少了一大後顧之憂。不過相比於其他官員,算是一個很好的好官了。

信上說了一件事。

趙禎朝有兩個聖人,一是趙禎,一個皇帝做到這種地步,委實不容易了。第二個便是范仲淹,一生一塵不染,有始有終。這兩人都有欠缺,趙禎短於軍事,范仲淹過於迂闊,但在德操上無可挑剔的。

范仲淹很早就迷失了。

慶曆新政失敗後,與呂夷簡一番交談,讓他感悟良深,但越想越不明白,也不完全認可呂夷簡,自己做的肯定也不對,那麼該如何治理國家?不是鄭朗那條道路,原來也認爲似乎鄭朗走的又是一條出路,細細觀察思考,不是,鄭朗雖說了四句真言,包容調劑,與時俱進,直而溫之,簡而無傲。然而不是治國的標準。

隨後鄭朗執政時他又要認真注意,鄭朗着重的是一個調字。

與標準更無關係,而且這個調字很難,非有大才者不能掌控,普通官員根本無法做到。

也許鄭朗在世時,能使宋朝日益富強,可他一死,許多弊端會陸續產生,一旦宰執德操欠佳,皇上不及當今陛下,國家依然迅速走向衰落。

並且他還發現一個真相,至今鄭朗身在局,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僅管很累,很辛苦,東一榔頭西一棒,在給宋朝做救火隊員。

因爲這個迷失,范仲淹自西北改判鄧州後,再也沒有看到他呈什麼奏摺了。這一過不是一年兩年時間,而是過了好幾年。可惜無人注意到這一現象。

寫這封信時,也不指望鄭朗給一個答案,是一個善意的提醒。

因爲病重,思路不是很清晰,範純粹年幼,只能負責記錄,這封信說得有些亂。

鄭朗看着信,卻深思起來,范仲淹這個出路指的是什麼?

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280章 依(上)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第250章 謝第239章 出手(中)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456章 不能答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57章 道(一)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4章 第一米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九百十八章 扯皮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七百零八章 惰性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71章 告密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76章 最要得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39章 授筒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五百七十五章 理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五百七十八章 並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第241章 黎明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第278章 無敵(下)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五百七十七章 窗七百五十七章 拜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328章 光榮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99章 講仁(七)第41章 花會(中)第196章 折第312章 刎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第340章 難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59章 道(三)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第296章 韓信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第207章 大三元(三)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第304章 殺雞(下)第356章 猙獰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124章 火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294章 排陣(上)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196章 折第218章 找朋友(下)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138章 大案子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236章 割(五)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69章 王老虎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
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280章 依(上)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第250章 謝第239章 出手(中)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第456章 不能答第50章 小妻子,小心眼(下)四百二十六章 讀孟嘗君傳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335章 小戰(上)第57章 道(一)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4章 第一米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九百十八章 扯皮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七百零八章 惰性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314章 一荷渡湖第71章 告密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76章 最要得五百六十九章 修正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第173章 走鋼絲(下)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39章 授筒四百四十五章 地獄之門上五百七十五章 理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五百七十八章 並三百八十八章 阿干城三四百九十六章 推手中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第241章 黎明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第278章 無敵(下)第319章 最神奇(下)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第29章 大家一起來洗腳五百七十七章 窗七百五十七章 拜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328章 光榮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99章 講仁(七)第41章 花會(中)第196章 折第312章 刎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第340章 難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第59章 道(三)六百零七章 首相五第296章 韓信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第207章 大三元(三)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三百七十七章 太子絞肉機六第304章 殺雞(下)第356章 猙獰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八十三章 小重山一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124章 火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七百三十四章 預言帝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325章 小魔女(下)第294章 排陣(上)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第196章 折第218章 找朋友(下)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五百零一章 老大二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138章 大案子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第236章 割(五)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69章 王老虎七百零六章 飛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