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

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

對燕度,鄭朗當然不存在任何好感,倒是對他父親,十分佩服,一個達芬奇的人物, 又授過鄭朗的畫藝。然用人之道,不能因好惡而用人,想要實施農田水利法,必須要有許多懂水利的人才。

щщщ ¤ттκan ¤¢Ο

懂水利人才的官吏會有很多,可鄭朗不可能有金手指,知道所有懂水利的人才,只能等到實施後一一發掘。記得的僅只有數人,第一范仲淹,范仲淹老啦,況且趙禎也不可能再度將范仲淹提撥到廟堂之上。

非是對范仲淹不信任,而是其他人。范仲淹在地方上太平無事,一旦回到朝堂,君子們會不會再次凝聚成黨?就是鄭朗自己都不敢打保票。

其次是葉清臣,葉清臣倒是可以用上,然現在葉清臣是三司使,暫時不可能會去地方上主持水利事務。

剛纔所說的程師孟是一個,燕度也算是一個。但不能這麼說,鄭朗徐徐說道:“燕度昔爲陳留知縣,正是大旱,度勸鄉豪出粟六萬石,活濟饑民無數,又行保伍法察盜,臣提出保甲法,便是在燕度保伍防盜法基礎上改良出來的。”

“卿用心了,”趙禎表揚了一句。

除格物學外,鄭朗這些改革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都是有前人實施的一些法令,再進行改進,才得出來的新法。事實不是如此,鄭朗所站的肩膀遠遠超過這個時代,可不能說,太妖異,故說保甲法靈感來自燕度,淤田法靈感來自程師孟,束水衝沙法靈感來自張戎,等等。

繼續說道:“又,前年三司請榷河北鹽,欲改河北鹽法通商爲專榷,以增國家收益,唯度與張方平言。川峽不榷酒。河北不禁鹽,此祖宗順民俗,不易之制也(指梓州路與夔州路本身朝廷管轄不力,民風嗜酒,一旦榷酒,會引起動亂。河北臨近契丹,走私發達,一旦榷鹽,大量契丹鹽流入河北。民苦之,朝廷反不得利,讓契丹得利)。前者爲度,爲變通,後者爲法。雖德操欠之,然知法度,便是良吏也。水災浩大,正是需要這樣的官員前去視察。朝廷才能得知真實的災情。”

原因說出來了。趙禎一聲嘆息,還能說什麼呢,道:“準。”

快!

在鄭朗帶動下,速度全部快起來,立下詔書,讓燕度前去視察災區。

太監端上來早餐,一人一碗小米粥,一個煮熟的雞子。兩塊餅,幾碟鹹菜。

草草將早餐吃完,鄭朗又說道:“次之災民安置,一爲以工賑災,二爲以後安治。以前數年災害,朝廷以工代賑,興修了一些水利與道路。雖有收效,然十分零散,故臣有一議。”

這次災民數量巨大,具體的數字還沒上來,然而河水北流之地經過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靜軍數州,不是這幾州府百姓全部會被淹沒,但是黃河水位正是最高峰,北流經過這數州,僅是指的是新河道,河北多是平原地帶,一衝,豈止是這數州百姓,其他鄰近各州百姓同樣遭到波連。大名府戶部在冊近十二萬戶,四十萬人,實際人口會達到七八十萬人,恩州四萬多戶,冀州五戶多戶,深州七萬戶,瀛州兩萬餘戶,永靜軍兩萬餘戶,總戶數將會達到三十五萬戶,沒有景祐年間的大旱受災戶數多,那是旱災,家還在,家裡面的農具還在,然這次經過洪水衝泄,什麼都沒有了,真正的赤貧!包括部分地主。

波及的百姓將會達到兩百萬之巨,並且是造就兩百萬赤貧百姓。

還有更惡劣的後果,旱災過後,田還是田,家還是家,可是決堤之後,形成一條長達一千多裡的新河道,河道堤岸寬度最少會有一千多米,有可能近兩百萬畝良田變成了河道湖泊!

家沒有了,地也消失了!

這必須考慮的。

繼續說道:“先說以工代賑。”

趙禎額首,安治不急,要看衝出河道所經的地點,有的雖經水淹沒,水退後依然能返回家園。當務之急,必須將這些一無所有的災民組織起來,否則又會形成前幾年全國到處起義的現象。

“重心治理漳河,再看災民情況,修浚滹沱河與御河。”

“行知,漳河不在東邊決口,就在西邊決口,何必勞動民力與財力浚修?”文彥博說道。

宋朝水災最嚴重乃是黃河,其他的還有汴河,汴河也經常氾濫成災,兩浙過度的圍田湖田造成秋潦越來越嚴重,還有淮河之害,特別是黃河多次侵淮,這時候黃河水流量很大的,一入到淮河,就象四百斤的巨漢壓在六十斤的苗條少女身上,少女會很不快樂,有可能立即被壓得窒息,不入淮淮河都時常氾濫成災,一入淮淮河百分之百的出現大洪災。

還有一個地點,便是漳河,這條河發源於太行山,經磁州、洺州,入冀州與胡盧河匯合,乃是河北路一條大河。此河危害也不小,十年有五年決口,密度遠勝過黃河,只是不及黃河流量,但因爲時常決口,沿河一帶本來是沃野千里,現在多成了荒地,百姓不敢耕種。官府也曾治理過,收效不大,如文彥博所說的,治好了東邊,又在西邊出事。治好了西邊,東邊復出事。

鄭朗搖頭:“寬夫,之所以出事,乃是漳河與大河一樣,是地上河,以前治河乃是堵法,加高堤防堵水,然上游樹林遭到嚴重破壞,多夾雜泥沙而下,加高一尺,泥沙沉澱一尺,久而久之,成爲懸河,故決堤次數越來越密集。此次治理,一是從源頭抓起,保護植被,對一些人煙稀少的山林進行封山制度,不得砍伐,二是開一條新河。陛下,可有地圖?”

趙禎讓太監拿來河北路的地圖。

鄭朗畫了一條路線,也就是重開一條長達三百多裡的新漳水。畫完後說道:“重開新河,使之從地上河變成地下河,所需民夫雖衆,正常年份朝廷無法實施,今年卻會有上百萬的災民。重修新河勞力足矣。朝廷雖花費一些錢帛。然新漳河興修得功,數州百姓受益,荒地變成沃田,數年後僅是稅務就可以將朝廷投入的錢帛彌補回來,何樂而不爲?”

文彥博又說道:“行知,雖淤田之策能改良土壤,然泥層太薄,我怕不會產生你所說的收效,反而傷民。”

史上文彥博也曾用這個藉口反對過王安石。鄭朗以爲文彥博是黨爭,刻意爲了反對而反對。看來不是,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大臣,不喜興師動衆。耐心說道:“寬夫兄,水土破壞已經很嚴重,往後十年當中,必有一到三次大水之年,我說的前者治河之策。朝廷沒有這麼多錢帛實施。只能用我之第二策,大面積的放水入田入圍,緩解水勢。淤田之策一是用水勢沖刷鹽滷,二是積肥沃的淤泥於土壤表層。一年沉澱固然是薄,若是四次五次呢?”

文彥博對王安石變法很反感,但對鄭朗不反感,便沒有再爭辨。

“陛下,臣推薦程師孟主持此項工程。另外就是災民的安治。北方多妖教信徒,雖受王則蠱惑,朝廷亦寬大處理,以防萬一,必須將他們摘取出來,抽調到南方治理御河,水勢消退以後。可以仿效太祖太宗將晉雲朔之民遷於京西之策,將他們也藉機遷入京西,一是開發京西,以厚京師,二也是以防妖教死灰復燃。”

趙匡胤兄弟遷民之舉,不是爲了以厚京師,征伐後漢時,沒有拿下來,但擄獲了大批百姓,只有京西路人口最少,所以安屯在京西。征伐幽雲十六州時,雖敗,但從雲朔遷來大批漢人,也安扎在京西。

性質不同。

但這次因爲鄭朗,殺的人不多,活民無數,可鄭朗卻是很擔心,人心這個東西不大好說的,恩將仇報的事蹟太多了,所以獻了此策。一到京西,人地生疏,就是想造反也失去造反的條件,同時又解決新河道淹沒大量耕地,百姓無家可回,無地可耕的問題。

趙禎欣然道:“準。”

鄭朗又說道:“此次受災百姓之廣,難以想像,組織發放救災物資,必須以一良吏前去承擔,臣推薦包拯爲河北轉運使兼臨時河北發運使。”

“河北發運使?”陳執中疑惑地問。

“非如此,不能攏權集中處理賑災事宜。”

宋朝路線最大的官員是緣邊四路時所設的臨時官職,安撫經略征討使,不常設。常設最高的長官是轉運使,主要權利有三,組織監督本路各州府按規定向中央輸送財賦;根據三司安排調整各州府輸送中央物品與地點,因此有了賦稅折變、支移與科率的權利;在申報三司得準前提下,在本路各州府之間調劑財賦餘缺,監督本路各州府財務開支以及理財官員行爲。附屬的權利也就是監督一些冤案,但只有監督權,沒有審理權。

可與唐朝的節度使,後來的總督不同,權利很小,無權在本路增加稅目,無權擅自增減稅率,遇到災荒年未得朝廷批准沒有賑災免稅之權,各路也不設路庫。

將唐朝的道,後來的省,這個二級編制權利兩極分化,一分給中央,二分給各州府。州府權利集中,這個不怕,再謀反,僅是一州一府謀反,不會顛覆國家。

所以鄭朗又疊加一個發運使之職。

發運使在唐朝掌管漕運,宋初主管糧食購買調度,兼製茶鹽事,但在宋朝又設了一個度支司,下面有八案(八個下屬機構),其中第五案便是發運案,掌汴河廣濟蔡河漕運、橋樑、折斛、三稅,分化了發運使的權利。這個官職於是越來越成爲雞肋,先有京畿東西水陸發運使,江、淮、兩浙發運使兼制置茶鹽事,後有三門白波發運使、陝府三門發運使。但因爲雞肋之職,最後多保留江淮發運使,也就是許元擔任的職位,還有一個三門白波發運使,後者掌管京畿與陝西的貨物調度。到了南宋,進一步弱化,只負責購買糧食。

兩個職位看似大,實際權利皆不大。

不過疊加起來,實權會增加,也利於便宜處理救災事務。可是在宋朝史上還沒有出現河北發運使之職,故陳執中有些疑惑。

鄭朗答道:“臨時而。”

就這幾個月時間。過去了。就象緣邊四路那個古怪的安撫經略征討使一樣,不再設了。

陳執中於是不吭聲。

不這樣,調運分配物資,在宋朝種種分權政策下,確實少了速度與機動性。

忽然王堯臣會意過來,讚道:“行知乃有古風也。”

推薦了三人,一人乃是鄭朗不喜的燕度,一人乃是與鄭朗毫無瓜葛的程師孟,一人乃是鄭朗一再力保的包拯。孔子讚揚祁黃羊舉賢不避親仇。也不過如此。

“豈敢,臣深蒙陛下寵愛,大災到來,豈敢有私心乎。”平時罷了,不用斤斤計較,這時候必須將適當的人選放在適當位置上,故讓善長變通、對水利精通的燕度前去察看災情,程師孟主持興修水利。至於包拯更不用說了。陳州放糧是故事,但老包還是一個比較剛直的大臣。這次賑災,再加上興修水利、安撫災民,糧食物資總價值會達到一千多萬甚至兩千萬貫之巨,讓其他大臣前去,鄭朗真的不放心。若是一個官員手長一長,國家損失就會有千萬貫之巨。

“準,”趙禎又說道。

速度之快。難以想像。

決堤後幾乎不到十個時辰,救災民,後續的安置全部落實,甚至還有淤田之策,農田水利法之議。趙禎看着鄭朗,眼中欣賞的神色越來越濃厚。

再召諸位相關的大臣前來議事,從三司官員到兩府兩制言臣。所有重要的官員全部召到都堂來議事。

鄭朗說的只是各項總條款,想要落實,還要劃分一條條細瑣的詔令,必須將相關的官員一起召集商議。

天早就亮了,各部官員也入值,很快幾十個重要的相關官員一起到達。

等他們坐下後,趙禎讓太監將剛纔記錄的君臣對答傳遞下去,其實主要就是鄭朗說的話,略有些長,讓大家先觀看,再議事。

到了開封府尹張堯佐時,他將這份記錄看完,說道:“臣有一奏。”

“張卿,說,”趙禎帶着鼓勵的笑意道。

趙禎提撥張堯佐,主要是張修媛在後面吹枕頭風的,但張堯佐本身處世小心謹慎,通曉吏治,熟悉律法,算是一個能吏,兩相結合,這才迅速上位。可是自提撥張堯佐時,就遭到許多大臣反對,趙禎也希望張堯佐提出好的意見,以正其名。

張堯佐說道:“鄭相公兩策治河,前策興修一條新的運河,通達淮泗河濟,臣估計至少長達一千多裡,沿途又有京東大片山區,實施不宜,此策乃是疏水之舉。澶州河決,出現新的北流是謂必然,爲何不將北流修葺,讓大河分數支入海。古代大禹治理黃河,將黃河分九支入海,由是天下乃安。若僅修葺新的北流入海,勞費小,用工省,又能有一條新的主流分卸水勢,何必耗費巨大,興修一條大運河南北分擔水勢?”

似乎是一個好的辦法。

許多大臣擡起頭,不解地看着鄭朗。

但不是所有大臣不懂的,葉清臣盯着張堯佐,忽然伏下去,大笑起來。張大人,你太好玩了,這樣的餿主意居然還能一本正經的說出!

PS:繼續墨唧,讓大家嘔吐中,但這本書依然還是YY小說,只是合理的YY,再試圖注入一點兒靈魂,個人對人、社會、家國、國粹的反思,螳臂當車地想超出普通YY小說的層次。

若真正分卷,北國行結束是上半部,自首相路這一卷是下半部開始,但是爲了合理化,必須有首相路這一卷的種種變革做鋪墊。直到下面一卷崑崙關纔有**,請一些看吐了的大大們耐心等一等。然而這樣寫,已經超過我手中任何一本對宋朝研究的大部頭資料書籍,很汗顏自己是不是在做蛇吞象的事。好在訂閱不降而漲,難道各位大大也喜歡這種墨唧?再次鞠躬謝謝大家賞賜給我的衣食飯碗。

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36章 蛇書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318章 最神奇(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五百四十章 太傅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四百三十六章 和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238章 出手(上)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五百七十七章 窗四百章 大戲·成上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176章 幸福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93章 講仁(一)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225章 割(三)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201章 捉女婿(上)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151章 抓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146章 恭賀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65章 對眼第242章 揚帆第156章 交接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257章 菜刀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119章 解試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42章 花會(下)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87章 潔字(上)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284章 東風第177章 平靜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四百十五章 惡化第95章 講仁(三)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235章 割(四)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60章 天網五百十一章 逆天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46章 嫁衣神功第327章 等待第90章 三家祖第156章 交接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106章 求第796章 二更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3章 選書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55章 鳴天下(四)
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36章 蛇書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318章 最神奇(上)四百三十六章 和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五百九十一章 父子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五百四十章 太傅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四百三十六章 和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六百十六七章 戰後下第238章 出手(上)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五百七十七章 窗四百章 大戲·成上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176章 幸福八百四十六章 士大夫第93章 講仁(一)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245章 希望的田野第225章 割(三)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201章 捉女婿(上)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八百三十六章 少一塊不能說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第151章 抓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五百零四章 老大五第146章 恭賀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65章 對眼第242章 揚帆第156章 交接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257章 菜刀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第119章 解試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42章 花會(下)六百九十八章 三關五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第87章 潔字(上)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284章 東風第177章 平靜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四百十五章 惡化第95章 講仁(三)九百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235章 割(四)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第271章 特區·奇蹟之城(下)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60章 天網五百十一章 逆天四百二十五章 天人合一九百二十二章 來了第246章 嫁衣神功第327章 等待第90章 三家祖第156章 交接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第106章 求第796章 二更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第3章 選書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八百四十七章 聖人第185章 第二抓·誤第55章 鳴天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