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

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

前後數戰大捷,所獲牛羊糧草不可勝數,王韶所帶的兵力並不多,只有一萬多人,至少數月之內,都不需要後方提供供給了。王韶暫且停了下來,自熙州城開始,修了康樂寨、當川堡、珂諾城、香子城,先保護好後方的道路安全,以免糧食被劫。又在北關堡的北方修了結河堡,一是防止西夏人由東谷路入侵熙州,二是由北方對河州遙指。

又派兵渡過洮河,掃蕩山南,同時派大將王君萬突然自古渭城南下,輕騎襲取岷州東北天險摩宗城(鐵城子,鐵城堡,在岷縣)。

木徵心魂未定返回河州,但他並不急,宋軍兵力少,自北結河堡,到南摩宗城皆在用兵,兵力更分散,而且此時他留的空間仍然巨大,足可以從容地與宋軍展開游擊戰。

至於正面衝突,木徵想都未想過,甚至結河堡有小路直抵河州,宋軍修堡的將士並不多,他都不敢派人前去襲擊阻攔。但問題就來了,正是因爲結河堡有這條小道,眼看宋軍將結河堡修好,王韶命景思立率輕騎猛撲踏白城(河州西側),不但阻斷了河州與湟州的聯繫,並且真正對河州形成了包圍。

木徵殺破了膽,看到宋軍佔領踏白城,居然束手無策。

但是王韶接下來沒有再動,他腦海裡還有一個更大膽的計劃。

消息傳到京城,羣臣拜賀。

一度君臣都以爲王韶戰死了。香子城被數萬吐蕃軍隊圍困,糧道被切,不知道從哪兒傳出來的風聲,說是王韶在河州全軍覆沒。負責後勤的官員蔡延慶急切之下,派守在甘谷堡的張守約留千兵守甘谷通渭二堡,以三千人救援王韶。張守約說道。僅留守千人駐防二堡。二堡必不能守。且王韶以精兵萬人尚爲賊所扼。臣率三千人前往必恐敗事。若不顧二堡,想臣前往,至少讓臣率五千人前去。

戰後捷報傳來,蔡挺與王安石爲張守約產生爭執。蔡挺認爲張守約懦弱,才見賊便尋找理由逗留避事,當處罰。王安石說情有可願,若王韶一萬多精兵全軍覆沒。張守約三千兵馬交去,也是必敗。

趙頊則在疑問,明明沒有大敗,大敗的消息從何而來,於是懷疑高遵裕。不過消息傳出去後,趙頊爲田瓊壯烈犧牲,感到很悲傷。這纔是鄭朗最擔心的,那有戰爭不死人的。

大捷傳來,舉國歡騰,鄭朗喜上添花。提前將去年一年財務報表公佈出來。熙寧五年西夏那邊稍稍平靜,只是讓西夏騙去了二十多萬歲賜。價值近四十萬緡錢,讓趙頊感到很不開心。

但兩場戰役用度皆不大,章惇經營峽區蠻,幾乎未用兵,看到朝廷兵馬過來,諸酋望風投降。王韶用兵極少,平武勝軍城時用兵不足一萬,香子城戰役,用兵才一萬幾千人,傷亡也不嚴重,並且許多糧食後勤,乃是秦鳳路營田市易所得。甚至還提供了一些錢糧,用來興修道路。主要的用費便是用來興修道路水利上,包括峽州蠻那邊也是如此。改善了百姓生活,並且數條大道修通後,自江陵府開始,能在十天之內,將兵力投放到峽州蠻任何一個地方。大道修通,商業便能繁榮,文明氣息也會吹進這片落後的山區。朝廷只要小心經營,這一片土地百姓漸漸歸化與漢化,朝廷就會少了一個憂患。當然,還有稅務,一管理就有成本的,還得要徵稅,但只徵一個秋稅,沒有夏稅,稅務減半,以示優待。總之,這些稅務僅是能免強維持管理與駐軍費用,朝廷依然得不到任何利潤。也不會求得到什麼利潤,只求這裡太平無事,那就阿彌陀佛了。

朝廷卻實打實地花了許多錢帛,兩片土地軍費不多,用於建設的費用去高達一千萬緡,包括軍費在內,達到了一千四百餘萬緡。不過這是在朝廷可以接受的範圍。

其他最大的開支,便是儲備糧食,雖後期出倍五百萬石糧,收回來兩百萬緡成本,前期卻支出了一千五百萬緡。又挪用兩千萬於銀行作爲本金,若不是提前鄭朗暗暗便宜準備金銀,本金成本還要增加四五百萬緡。這使得去年支出依然居高不下,達到一億七千九百萬。

至此,幾乎所有大臣無語。

說反對鄭朗斂敗,財務一公開,不斂財這個國家就是沒有欠負,日子也沒法過了。

但去年收入也很可觀,達到一億九千六百多萬。

主要是銀行增加的收入,以及兩稅增加的收入。

今年就未必有這麼樂觀了。

首先河北蝗災嚴重,對災區下詔免其兩稅,這一免就減少了許多收入。但今年並沒有結束。

這個先不管,又從今年春天稅務裡撥出四百餘萬,將荊湖北路欠負償還。欠負遲早能償還的,可拖得越久,雖利息輕,也是國家沉重的負擔。以荊湖北路優先,一是這裡欠負要少一點,二是配合章惇的平蠻工作。接下來便是京東路,不過在償還京東路龐大欠負之前,鄭朗準備在夏收上來時,撥款七到八百萬緡,購買大批的麥子。

這個數額遠比去年要高。

但麥子很便宜,因爲脫殼技術的落後,無論是麥還是粟,都有很多麩子,鄭朗纔來宋朝時吃各種麪食很不習慣。然而稻穀不同,雖脫殼技術落後,脫稻殼還是比較容易的。因此米價一直居高不下,麥粟價格卻是很便宜,並且還容易讓人造成一種誤會,認爲漢唐糧食便宜,唐朝一斗糧食低時僅五文,高時也不過二三十文,若是漲到幾百文錢,那就會餓殍遍野了。這是不對的,唐朝糧價是指粟價,米價同樣很貴。

然而大災到來,連樹皮草根觀音土都吃掉了,還管什麼麩子。不管是粟,還是麥,與口味無關。而是數量。數量越多越好。這個得在夏收就得準備好。否則到了秋收,那些奸商們必然會看出一些徵兆。相反的,朝廷儲備糧食越多,奸商們就越不敢動彈。秋收上來,那麼還能準備一批糧食。這是以最飽滿的狀態迎接明年的大災!

而且有可能明年,鄭朗也要去……河湟!

科闈開始。

殿試前夕,鄭朗刻意回家。家裡麪人不少。兩個女兒回來了,回孃家看一看很正常,但她們不是僅回孃家看一看,而是看兩個弟弟殿試如何。於是帶着幾個孩子返回京城。

崔嫺爲此笑罵鄭朗,鄭家果然人丁不旺,看看兩個孩子一個嫁到種家,一個嫁到王家,馬上人丁興旺。另外就是趙念奴與李貴,趙念奴這些年很少回宮,儘管趙頊對苗貴妃與趙念奴不薄。李貴時常來鄭家跟隨鄭朗後面學習。李貴現在不知道自己真正身份,不過有可能是血緣的關係。有可能是鄭家上下對他十分親熱,加上兩家挨在一起,跑得勤快。

省試到來,以曾布權知貢舉,呂惠卿、鄧綰、鄧潤甫同知貢舉,去年鄭濡鄭晏參加鎖廳試,獲得舉子資格,李貴在太學也獲得了舉子資格。於是參加了今年省試。

對此,大家一起感到很好奇。

李貴身份知道的人不多,不過知道他一直跟在鄭朗身邊學習,還有鄭朗兩個寶貝養子,究竟如何,大家皆不清楚。曾布乃是鄭朗一手提撥上來的,但鄭朗也不會詢問曾佈會出什麼試題,不過鑽了一個小小的空檔。

這一年科舉肯定不會象史上那樣,以王安石、呂惠卿、王雱三人詮釋的三經新義,作爲學生必讀教材與考試依據。這纔是王安石最失策的地方,自古以來,作爲臣子,死後封聖封王,比如鄭朗死後,以他的功績,封爲亞聖,封什麼王都可以,但生前能成麼?那麼皇帝如何自居。這種行爲,無疑是將王安石置於當朝首聖、呂惠卿與王雱爲亞聖的境地。

本來天下洶洶,又鬧出一個下馬案,居然王安石都錯會了對象,就是錯會認爲是高滔滔所授,已經危機重重了。再來一個以新義爲科考範本,天下士子如何作想?大旱來臨,能不下臺麼?

現在沒有,儘管鄭朗修儒學,前後幾十萬言,但鄭朗只是撰寫,不會利用朝廷的力量強行推廣。不過鄭朗仍然能鑽到空門,隱晦地對兩個養子與兒子說了一句:“四人多喜激進,言論激進,必喜。”

足夠了。

結果省試榜下放,錄進士四百八十人,鄭濡名列第二百四十六位,鄭晏列於第三百七十九位,名次不是很好,而且經鄭朗提議,逐年殿試名額皆漸漸減少,以這個名次參加殿試,凶多吉少。但兩人資質不是很好,能中省試,已經是不易了。另一邊李貴真的不簡單,高中第九名。這有可能是整個北宋外戚子弟省試最高的名次。

殿試前夕,鄭朗又將三個孩子聚集。

想走後門,鄭朗都能弄到試題,那就不大好了。

鄭朗也不屑之。

但可以教導一些考試的技巧,這一點很重要的,就象一些孩子,考試時,喜歡鑽難題,那是不對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先將容易的題目答出來,將該拿到的分拿到手中,然後再鑽難題,使成績更好。現在科舉亦是如此,除非是官員的制試科,就那麼一道策子,與時間無關,是看策子裡表達的思想。還有就是打草稿,不能在試卷上亂圖亂畫,在草稿上想好了,再謄抄到試卷上,那麼主題思想表達清晰,試卷看得也清爽。雖然還有官吏謄抄,試卷不一定要求字寫得有多漂亮,可必須要工整,否則小吏氣惱之下,稍做篡改,又會影響成績。等等。

以及心態。

考試前家長所做最多的事乃是鼓勵,又是錯誤的,往往鼓勵後的結果就是增加壓力。相反的,不能增加壓力,而是要鬆壓,保持一顆平常心。所以有許多士子平時學問真的很好,鄭朗也見得多,比如富弼,能說他學問不好嗎?還有丁氏兄弟,但就是屢考不中。然而有的學子平時成績不好,科考時卻能一鳴驚人。除了碰對了試題外,就是這個心態問題。

鄭朗先說兩個養子。你們這個名次想殿試考中。那是不大可能。聽得兩個兒媳婦直皺眉頭。不過鄭朗話音一轉。又說,但沒有關係,你們已經考中了省試,以後我就能正大光明的讓你們蔭補。努力吧。能考好更好,考不好,中了省試,已經讓我感到有面子了。

崔嫺與杏兒氣得擰鄭朗胳膊。

其實就是鬆壓。

鄭朗這纔看着李貴。說你更不錯,但就是考中了狀元,作爲外戚,你又能如何?因此呢,殿試時不要想太多。

趙念奴也在翻眼睛。

李貴忽然說道:“鄭公,若我能考好,能不能求你替我辦一件事?”

李貴不知道的他真正身份,但這麼多年,一直亦父亦師相處下來,心中隱隱地將鄭朗當成自己父親。也沒有太拘束。

“什麼事?”

“鄭公,我想在殿試後迎娶狄詠家的娘子。”李貴說完,飛快地跑到鄭蘋與鄭航身後,怕母親揍他。

“不行,”崔嫺第一個喝道。

自己女兒已經嫁給種家,鄭朗的唯一親生兒子再迎取武將女兒,這一家子與武將再也扯不清。而且鄭朗與狄青親若兄弟,狄詠之女比李貴則晚了一輩,輩份不合。雖輩份不重要,但前面纔是很重要的。

鄭朗略一失神。

狄青之英俊,天下聞名,其數子女個個清秀,最有名者就是狄青之子狄詠。趙頊的姐姐要嫁人,宋英宗替女兒尋找駙馬,皆不如意,最後英宗問女兒要找什麼樣的人,他女兒指着狄詠說道,就要找象他這樣的。英宗將狄詠喊到身邊,看了半天,最後道:“你果然是人樣子。”也就是論皮囊之好,狄詠之長相,無幾男人能敵。人樣子,在京城廣爲流傳。不過這個小公主不能如願,非是狄詠的身份不行,宋朝駙馬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是狄詠早就成親,都有了子女,難道堂堂的公主去狄家做小妾?鄭朗也不行啊。

因此這個小公主只能黯然神傷。

那時他僅是皇宮中的一個侍衛,居然都讓公主得了相思病,可見帥到什麼地步,鄭朗也認識,至少在相貌上,連狄青也不及。還有一件事,後來狄詠小妾生的女兒因爲長得太漂亮,譽爲京城第一美女子,差一點被選爲皇后,可是被高滔滔拒絕。不是狄家門第不附,宋朝選皇后皆是從武將家選,至少狄家並不比向家弱。而是此女媽媽太多,狄詠小妾是她的媽媽,按照傳統,狄詠正牌夫人也是她的媽媽,狄氏當然不是傳聞中那個清河郡主,就是郡馬也休想納妾的。但因爲是庶出的,在家中地位不大好,正好大哥家無女兒,狄詠又將此女送給大哥狄諮作爲女兒,也就是狄諮夫人又成了她的媽媽,整三個媽媽,再加上是庶出女兒,太亂了。這一大家子作爲外戚,後禍無窮,高滔滔不顧兒子暗戀,果然地沒有將狄小娘子選到皇宮。

狄詠正牌夫人的女兒,鄭朗一次未看到,但想來肯定不差的。

這時候還很小,才十四五歲,具體的鄭朗也不清楚。

不知道怎麼的讓自己的兒子看到,暗戀上了。

趙念奴則追着李貴打,李貴在兩個姐姐後面躲貓貓。

鄭朗想了想,說道:“若你考得好,我就同意了。”

“官人。”

“鄭公。”

幾個女人一起驚詫地看着鄭朗。

鄭朗徐徐說道:“李貴乃是仁宗之孫,慈善會多有善名,還有我……雖姓李,若說沒有忌憚那是不可能的。狄家漸漸沒落,又是武將,並且還是那種無法掌多少兵權的小武將。雖娶了狄家女,制約李貴以後前程,但正是因爲如此,少了忌憚,足以保障他的安全,平平安安纔是真。”

司馬光時常替鄭朗出謀劃策,鄭朗不會變得腹黑,但多少受了一點兒影響,馬上看出其中的利害關係。

李貴跳起來,拉着鄭朗胳膊肘兒,說道:“我就知道鄭公對我最好了。”

鄭朗有些發苦,我是你父親,不對你好,那麼誰能對你好?

一家人笑笑鬧鬧,席間都在拿李貴開玩笑,因此殿試前夕。氣氛很是放鬆的。

殿試開始。

御集英殿唱榜。一共錄取進士、明經諸科及第、出身、同出身、同學究出身四百八十七人。

裁減官員。科舉名額同樣壓得很低。

狀元是餘中。

但接下來的名單讓人頗感意外,非是鄭濡與鄭晏,兩人考得很不錯,雖幾乎排到末尾了。可都獲得了同進士出身。這個雖不及進士榮耀,但兩個孩子才氣不足,這一輩子估計都難中進士了。是另外一個人,李貴。居然考中第五名。有幾個老臣對趙禎還有感情的,例如富弼,聽到唱名,老眼中出現幾滴淚花,喃喃道:“仁宗有後矣。”

鄭朗卻懷疑地看着趙頊,李貴中進士不是太難,但是這個名次,難道是趙頊弄了手腳?

一家三人全部中榜,全家人喜笑顏開。

隨後鄭家代李貴向狄家求親,狄家應允。但不能馬上成親,因爲還有三個小姑姑未嫁人。先是魯國公主嫁人。嫁給了錢家的錢景臻。對這個小姑娘鄭朗教導也很嚴厲的。她是宋朝有名的長壽公主,平安公主,可能因爲母親周氏比較市儈,沒有教導好。金人南下時聽到她是仁宗的女兒,馬上釋放。南宋建立,錢家在杭州一帶有許多產業,因此錢家多次捐出財產給朝廷當軍費。趙構對錢家與魯國公主同樣十分尊重。可是魯國公主慾壑難填,上書道,妾雖近於飢窘,不敢妄所幹求,但以年老多病,瘴癘之餘,得一望清光,雖死不恨。我家窮啊,餓肚子。天知道她家有多窮。因此皇上,你得再加點封賞吧。

但趙構居然答應了,每次給她兒子錢忱加官進爵,總是對外臣說:“這是特例,別人不要想(上以忱爲滬川節度使,仍詔戚里不得援例)”

加到最後,使錢忱的頭銜變成秦延芑諸州團練防禦使、寧武瀘州二軍觀察留後承宣節度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少師、榮國公,累贈太師、漢國豫國公。

這些官職,就是現在鄭朗想求都未必能求到的。

老太太仍然不能滿足,八十多歲了,仍柱着柺杖進宮替兒子求賞,將趙構逼得喊她老祖宗,老祖宗,該知足了,就放過朕吧。

如今再加上那個作監契股,錢家的勢力,小魯國一生肯定是無憂了。下嫁那天,趙念奴捧着自己父親靈牌,放聲大哭。高滔滔與趙頊唏噓不己,與鄭朗身份不能曝光,這些年帶兒拖女的,趙念奴實際過得很苦。還有兩個小公主因未到及笄之年,未能出嫁,可兩個小公主找的夫婿也不差,永壽公主訂的親事乃是曹家的曹詩,寶壽公主訂的親事乃是郭家的郭獻卿。郭家的力量也不可小視。三個公主所選的對象非是將門,就是功勳之後,並且還是三大權貴家族最嫡系的子弟。

這與作監沒有多大關係了,三大家族那一家皆不會缺錢用,只要宋朝一天不倒,三大家不出不孝子弟,錢只能會越來越多。因此鄭朗侍講時,對屏風後高滔滔說了一句:“謝過太后。”

高滔滔有心了。

可以說在整個宋朝未婚排行榜上,這三個子弟足足能進入前五十名,不要說迎娶仁宗三個失勢的女兒,就是迎娶嫡親公主,也是綽綽有餘。

四個孩子親事一訂,無論是趙念奴,或者是鄭朗一家,都長鬆了一口氣。

鄭朗開始籌備夏糧。

但此次不同,撥出三百萬緡錢,讓東南發運使薛向于丹水中游建設糧倉儲藏。

趙頊感到不解。

鄭朗做了解釋,不解釋災害,而是說軍事。

丹水道十分重要,仍因爲隔着莽蒼的商山山脈,道路隔絕,武則天時曾經修葺過,不是很成功。後來安史之亂髮生,唐朝又修葺了丹水道,正是因爲有此道的存在,東南漕運源源不斷而來,雖成本高昂,但因爲得到江南的供給,唐朝終於擊敗了安祿山與史思明。歐陽修也曾建議從此道將漕運發向關中,但被仁宗拒絕。

因爲時隔多年,道路廢蕪,當年財政也緊迫,除非重新修葺道路,否則運輸成本太高。但現在沒有關係,火藥與爆破技術提高,雖有欠負,這個不急,有錢時償還,無錢時少還,可以先將丹水道修建起來。自丹水到關中一共三百多裡旱路,唐朝的修建使現在修理有了一些基礎。雖三百多裡的旱路成本高昂,不過是發向關中的,自大運河而來,再經過數次輾轉,到黃河,三門,再到渭水,成本同樣很高。而且因爲道路遙遠,兩荊糧草發向京城,成本同樣很高。因此這些年,兩荊糧價,特別是長江以南的荊湖路因爲大開發,比較便宜。那麼自湘水,就能抄捷徑,供向關中。此道也不需要馬上修,關中因爲水土破壞,百姓常有收成不好的年光,那就可以組織起來,一邊就食,一邊修葺。打通此道的用意,不僅僅是支援關中,對商貿有作用,而且一旦對西夏用兵,那將是幾十萬人的大會戰,有了此道補充,國家財政壓力會減輕。

非是爲災害修的,而是爲了總攻西夏修的。

趙頊聽了鄭朗解釋後,立即同意了。

但事實,第二年此道就派上了用場,儘管現在還沒有一個勞役在動工……(。)

第276章 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305章 疑問品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八百十三章 捅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八百章 光暗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139章 問一(一)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09章 懸壁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2章 刻絲(上)五百七十八章 並九百十七章 臘梅第147章 狼變羊第328章 光榮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188章 第二抓;拖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253章 鬥法(三)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267章 草棉子第327章 等待第146章 恭賀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71章 告密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五百七十章 平衡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31章 好多老浪花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9章 小鳥小飛(上)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第264章 悲絲(下)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42章 花會(下)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七百六十五章 退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175章 興趣第8章 危機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306章 保護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五百四十章 太傅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111章 閉門羹(下)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137章 明道五百七十七章 窗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
第276章 請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305章 疑問品九百十九章 輾壓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八百十三章 捅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六百五十七章 眼兒媚八百章 光暗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139章 問一(一)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第49章 小妻子,小心眼(上)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第109章 懸壁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第110章 閉門羹(上)第12章 刻絲(上)五百七十八章 並九百十七章 臘梅第147章 狼變羊第328章 光榮四百四十四章 良言第188章 第二抓;拖五百五十六章 揭開六百六十四章 變臉下之下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第253章 鬥法(三)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八百五十九章 天亮了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六百六十三章 變臉下之上五百零五章 大唐國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267章 草棉子第327章 等待第146章 恭賀四百五十五章 請行六百七十九章 公平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71章 告密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五百七十章 平衡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31章 好多老浪花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九百零一章 逆轉下第9章 小鳥小飛(上)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第264章 悲絲(下)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第42章 花會(下)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七百六十五章 退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第175章 興趣第8章 危機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306章 保護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六百八十四章 迷失的聖人七百二十二章 很冷很暖四五百四十章 太傅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第270章 特區·奇蹟之城(中)第28章 迴腕法、枯藤體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六百零一章 宮變上第111章 閉門羹(下)六百二十三章 撈人五百九十六章 請戰第137章 明道五百七十七章 窗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