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七章

七百九十七章 三更

富弼仍剋制着怒氣,找韓琦爭辨,韓琦不客氣地說:“彥國,你懂軍事乎?”

富弼哪裡懂什麼軍事,連戰場也未上過,韓琦不管是不是鄭朗提攜,確實有過實打實的功勞。默然半天,憤憤退出。

司馬光氣憤不平,這整胡來了,上書道,康定慶曆之際,趙元昊叛亂,王師屢敗,乏少正軍,於是籍陝西之民三丁選一,以爲鄉懷手,又刺充保捷指軍(指鄉兵),沿邊戍守。閭里愁怨,不可勝言。農民不習戰鬥,官中又要費衣糧,私家又須供送,骨肉流離,田園蕩盡。時過二十年陝西之民仍不復舊者。也就是宋朝大發展,可到現在陝西還沒有恢復元氣。

河北河東爲緩軍費,籍民刺爲義勇,編入保丁,而不刺爲正軍。今議者怪陝西無義勇保丁,卻不知道陝西之民三丁有一丁已編入保捷軍中。三丁再有一丁編入義勇,此詔一下,百姓如何驚憂。況且陝西正軍與保捷軍甚多,不至於潰守,何做下如何有百害無一益之事。

連上兩書不報。

一怒之下,司馬光來到中書與韓琦論理。韓琦微微一笑,君實,你不懂軍事,兵法道兵貴聲而後實,諒祚桀驁不馴,若聽到陝西驟增二十萬兵,豈不感到震驚?

震驚個鬼。

司馬光根本不聽,而且吵架的本領,韓琦也遠不是他對手,道:“兵法爲什麼要先聲,那是沒有實力,必須虛張聲勢。要不要我舉幾十個例子給你聽。”

論對歷史的掌握,韓琦更不是司馬光對手,又道:“那隻能欺騙一時,不可複用。今天我們雖增二十萬兵,實不可用。不用十天,西人必知道其詳細情況,會不會害怕?”

韓琦不能回答,只好悻悻地說道:“慶曆時陝西鄉民初刺手背,後皆刺面於充正軍,何憂今天覆舉?況且敕牓已經張貼出去,以後不再用百姓充邊防就是了。”

司馬光不客氣地說道:“你說的話,我根本不相信。”

韓琦道:“我在此,你儘管放心。”

司馬光盯着韓琦說道:“不但我不相信,就是你自己也不那麼自信吧。”

韓琦大怒,喝道:“你敢藐視我?”

兩人地位懸殊很大,而且韓琦強橫天下無人能及,司馬光語氣軟了軟,答道:“就算相公在此能做到,可萬一他人當位於此,見相公前例故事,他們會不會照抄呢?”

你是首相,可也得講一個理兒。

韓琦不能回答,但也不用回答,一拂衣袖離開,不理睬你了。難道你能跳上天去不成?

這一招很管用,司馬光又不能揍韓琦,鬱悶地回去,繼續上第三奏,易說,不遠復,無祗悔。元吉。說命說,無恥過作非。康定年揀差鄉弓手,原來不刺手,後到慶曆中,刺充保捷,富有之家用錢財僱掃中壯捷充替,民還不怨。今天無辜一切刺手,則是十幾萬無罪之人永充軍籍,不復爲平民,百姓何時罪,朝廷害之?

不報。

第四奏上去,從唐朝講起,再講到慶曆戰爭的對錯,還是不報。

第五奏再上,講河北河東義勇軍,契丹入侵,用之戰,可否管用?已經成了害民之舉,爲了其專心訓練,國家每年爲河東河北耗費無數物力財力。這還是訓練過的義勇,況且沒有訓練過的農民。何忍以十餘萬無罪赤子,盡刺爲無用之兵?

前五奏司馬光寫得很耐心,最後一奏終於沉不住氣,胡言亂語,陛下新臨大政,當求善無厭,從諫如流。爲什麼不聽臺諫的話。陛下萬民之父母,萬民乃是陛下赤子,豈有父母誤墜其子於井說吾誤矣,而不救?聽臺諫的話,罷此詔吧。

六篇奏摺上,皆不報。

司馬光一怒之下,對趙曙說道,陛下,將臣外放吧,這個知諫院俺做不好了。他是有功勞的,趙曙不準。司馬光一氣之下,回到家中酩酊大醉,鄭氏一門,只有大蘇貪酒。其他人皆不喝酒或者喝得很少。一次包拯讓司馬光與王安石飲酒,王安石就是不飲,司馬光卻小抿了一口。僅是小抿。一方面反應了兩人的脾氣,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們平時不吃酒。

氣得喝酒大醉。

富弼看得更清楚一點,自這年臘月起,開始上書辭職,一直到來年的八月,富弼一共上書二十表,要求辭去西府首相之職外放。但他不是軟弱,最後一道謝表上說得很清楚。史上富弼就隱約地看到一些不好的跡象,與鄭朗多次交流,看得更清楚一點。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徵兆,甚至比呂夷簡危害更大。至少呂夷簡不敢用國家來做籌碼打壓敵人,雖打壓,該用的還是用,該不用的還是不用,例如讓范仲淹主持西北。但現在官員傾軋,打擊與報復已經沒有了限制,不僅是人身範圍的胡亂攻擊,甚至不顧國家局勢。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趨勢,一旦形成例子,以後廟堂精力就會放在內鬥,爭權,清洗與陷害,報復上,甚至根本不顧國家利益。

爲了使朝廷不形成黨爭,俺退了,希望諸位以國家爲重,不要使朝堂產生更嚴重的分裂。諸位好自爲之吧。

我不爭了,韓琦,你也不用爲了擠壓樞密院的權利,讓陝西十幾萬百姓受苦受罪。

富弼一退,一切走上正軌,與十六萬義勇無關。韓琦說了老實話,陛下,不要擔心哪,李諒祚僅是一個小狂童,非有元昊智計,而邊備遠勝於康定之時。

許多大臣暗暗鄙視,既如此,又何必興師動衆,讓十六萬陝西百姓刺字?

歐陽修也說了老實話:“今天兵甲雖不能稱爲精利,但也不象往年那樣腐朽,城壘雖粗嘗完輯,也不象以前那樣隳頹。執政大臣皆當時宣力者(指韓琦),其留心西事熟矣,不象以前那樣大臣聽到變故一個個茫然不知所措。今謀臣武將城器械皆勝於以前,可諒祚僅是一個小狂童,數敗於吐蕃,有何懼哉。”

大家更無語。

富弼在洛陽聽得那個心裡面叫憋悶哪,差一點一口氣沒有憋死。

韓琦與歐陽修在軍事上見解是很正確的,治平二年正月,李諒祚攻慶州王官城,這時宋軍有備,經略使孫長卿拒之,不得進。孫長卿還僅是一個文官,若遇到狄青,李諒祚會很悲催。

然後上表自陳,麻痹宋朝。

後世看看倭國的做派,就能看到西夏的做派,一邊狠狠地打臉,一邊派幾個無關痛癢的人來和好,後者向世人強詞奪理,前者伺機而動。若麻痹了,就過來狠狠咬上一口。若不麻痹,那麼就象其他人叫屈,咱給了面子,人家不接受怎麼辦。就是這種拙劣的方法,居然若大的國家就沒有辦法對付。但富弼要退,一切迴歸正常,在韓琦建議下,派使王無忌持詔詰問。西夏派賀正使荔茂先獻表,胡說八道,將過錯歸於宋朝邊吏身上。這次韓琦表現很好,勸說趙曙不聽。

又圍蕭關,不克。

蕭關成了李諒祚的心頭恨,他一心想要光復父親的榮光,麟州屈野河之西還給宋朝,豐州也還給宋朝,但蕭關以南全部被宋朝侵佔,侵佔的還有環慶西邊許多地區,一直接到橫山。

當然,大家心知肚明,宋朝在鄭朗指導下也不是很老實,特別是程戡,一直採用了鄭朗策略,少許地救濟橫山諸部,導致許多部落心生兩端,李諒祚出兵一是爲了宣威,二就是震懾,三是看能不能乘宋朝內政不好的時候,取得一些大捷。

秋八月,西夏拒詔使王無忌於邊境之上,再度出兵。出蕭關不行,但可以從天都山出兵,雖然鄭朗那些蠶式防禦還在,可多年未戰,葫蘆川與沒煙峽水草豐美,有許多蕃戶遷移於此。夏兵至,再殺蕃戶數千,擄牛羊上萬。

至平三年,又發起多次侵犯。

鄭朗忍無可忍,繼續這樣下去,以前取得的一些成果將會一一被蠶食,上了一篇奏摺。那就是火炮,時至今日,至少在虎蹲炮上,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小砦堡不能放的,怕西夏人得到。不過得到也沒有關係,沒有炮彈,等於零。但終是不美,放於大砦大堡上。秋九月攻慶州大順城,這也是一個西夏人眼中的眼中釘。環慶經略使蔡挺戒邊戶入堡,諸寨不要出寨迎戰,將鄭朗的辦法採納了過來。然後潛布鐵蒺藜於城濠之中,西夏大軍至,渡者多傷。攻三日不克,帶着大羣傷兵分攻柔遠寨,這一回更悲催,遇到了一員絕世勇將,狄青看重的張玉。

先是派重兵拒守柔遠寨,夜裡乘西夏人無備,張玉率領三千敢死隊出斫營,奇襲西夏中軍。西夏大潰,退回金湯城。

這邊不大好玩了,李諒祚一調頭,又帶着軍隊殺向蕭關,其實他不知道,在大順城下他僥倖逃了一命。到蕭關悲催了,哪裡是楊文廣,在鄭朗提攜下,楊文廣正式走向前臺。並且正好朝廷運來六十門虎蹲炮,楊文廣一直未用。等到西夏主力軍隊正式攻關時,忽然將虎蹲炮搬了出來,近處是投石機投放火藥包,遠處是射程達到三四百米的虎蹲炮。

而且一發炮彈將李諒祚削傷。

西夏大軍又開始潰敗,楊文廣開出關門,率軍出擊,將李諒祚殺得丟盔棄甲。

當然,一旦戰爭開始,皆不大好,雖然數傳捷報,卻給邊民們很大壓力,許多邊戶逃向內腹。

這時,大家很想念一個人,鄭朗。

前幾年李諒祚派使求漢書漢服,再加上宋朝相助之恩,大家一起認爲以後邊境可以平安了。鄭朗卻明智地說了一句,僅能平安幾年。果不其然。

然而最佳的時機過去,以現在宋朝的情況,是沒有辦法將西夏消滅的,打來打去,只是兩敗俱傷。這又是一個不顧百姓的主,可宋朝得顧着百姓。大家商議,韓琦說道:“無妨,派使到邊境喊話,因爲你們的不遜,從今天起歲賜與互市商榷全部中斷。馬上這小子就老實了。”

趙曙狐疑地問:“就這麼簡單?”

韓琦道:“不復雜。聽臣建議吧。”

那時更沒有人追問既然如此簡單,何必刺鄉勇,讓陝西百姓人心惶惶?

中使到宥州帶着公文,遞給西夏人,李諒祚大沮,派使謝罪說道:“受賜累朝,豈敢違反先誓?僅是邊吏擅自興兵,朝廷復歲賜,我馬上派人將他們誅殺。”

敢情他毛沒長齊,將韓琦當成毛未長齊的小孩子,無人相信。

互市封閉了,榷場關閉了,歲賜也沒有了,李諒祚老實了。

老實的卻是在宋朝這邊,吐蕃那邊還在經營。瞎氈死,西夏破龕谷,其子木徵不能自立,遷於河州。正好秦州丁族首領瞎藥與唃廝囉父子不合,迎木片居於洮州。木徵來到洮州後想要立文法,秦州諸蕃不服,將木徵逐回河州。木徵無立足之地,李諒祚聽聞後,派人陰誘,木徵與青唐等許多部族請求並附。

至此,從渭州到秦州西方廣大領土上諸蕃部一起向西夏誠服。還不能爲西夏真正所用,一旦爲西夏所用,陝西情況更加惡化。甚至一度讓西夏襲擊到原先的秦州腹地金雞川。

南方是好消息,讓李諒祚敏感地抓住。可是宋朝一直不鬆口,沒有了宋朝歲賜與互市,西夏經濟情況再度變得惡劣。於是派使哀求,反正中國國大人多錢多,還有人也很傻,當時趙曙已死,趙頊即位,鄭朗還沒有歸朝。又發生了一件事,西夏戰爭頻繁,民不聊生,再加上以前宋朝時不時給幾粒紅棗子,橫山諸羌更思內附。

李諒祚聞聽後將這些族賬盡遷於興州。諸部無可奈何,懷土顧望。那時候朝廷已經下詔奪情,不知多少詔奪情鄭朗回京。種諤膽子壯了起來,派使追上這些族賬,說你們來我們宋朝吧。

諸族酋大喜,又懷疑起來,不是你們宋朝這麼多年皆不接納我們內附嗎?使者說此一時彼一時也,鄭相公馬上再度進京了。鄭朗威名一個個知道的,聞之手舞足蹈,立即回頭。幾十帳族幾萬羌戶一下子衝破邊境線,涌向宋朝。

趙頊聞之哭笑不得,人已經過來,不能再送回去,山遇惟亮成了宋朝康定年間的一個深深傷痛,不怕犯錯,就怕犯錯後不知悔改。爲了安撫李諒祚,重開互市與歲賜。但那時,歷史已經翻開新的篇章。

現在宋朝卻是漸漸步入最黑暗時期。

富弼請退,另一人也請退,程師孟,本來他就不適合擔任宰執,加上他是鄭朗的嫡系,朝中又無他人幫助,一直遭到擠壓。原來還有張昇與富弼罩着,現在兩人皆在請退,自己還能有好下場麼。率先請呈。

富弼還挪不開面子,立即準辭,程師孟是什麼人哪?前面一上,後面就將他外放了。

退的不是他一人,許多重臣要求外放,有的讓趙曙挽留下來,有的就沒有挽留,陸續退出朝堂。許多官職就空缺出現,特別是樞密院。趙曙環顧四周,看到了王疇。這是一個老實人,朝堂上發生的種種他沒有插手,也不敢插手。有一次趙曙與其交談,通過談話,看到王疇的態度,覺得可用。至少不反對俺是麼。

因此讓王疇爲樞密副使,這次連歐陽修也反對了,趙曙說道:“疇善文章。”

歐陽修說道:“其人勁正,但不爲赫赫有之名。”

說得很婉約,再說下去,那就是將皇上當成呆子。

呂誨不管,直接將原因說出來,也不是王疇不好,這關係到宋朝的一個制度。凡是進入兩府的大臣必須在下面擔任過一段時間知州或者知府,這樣能瞭解真正的民生,還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也避免一直賴在京城不走的老油條們用資歷混進兩府壞國家的事。

後人也許不知道,但趙曙乃是宋朝的皇帝,連這個都不懂,這個皇帝是怎麼做的?

王疇正是缺少這個重要的經歷,所以不能做西府副相。

然而無論歐陽修或者呂誨,皆不聽。

趙曙又忘記了一件事,別以爲皇帝就可以欲所欲爲,趙匡胤兄弟爲了防止一朝昏君誤國,制訂了繁瑣的制度,不僅是約束羣臣,對君權也進行了掣肘。

想一想趙匡胤那個小花藍子,若大的皇帝想要一個花藍子都要不到,況且隨隨便便不合制度就授一個副相?

詔書到了兩制那邊,沒有兩制官員重新書寫,詔書不管用的。翰林學士錢公輔也不辨解,直接動用了合法權利,封還詞頭。也就是兩制官員一旦覺得詔命不合理,拒絕書寫詔書,送回皇帝或者兩府大臣那邊,詔命直接終止。

錢公輔不是第一個做的人,以前許多詔書被兩制封還詞頭了。

趙曙抓狂了,他能恨趙祉,甚至能恨趙恆,但能不能恨趙匡義與趙匡胤?不管是不是親祖宗了,粗暴的下了一詔,將錢公輔下放到滁州爲團練副使。就是貶也要合理的貶,團練副使是什麼樣的官職,還不及一個小知縣,錢公輔是什麼樣的官職,若大的翰林學士,最少也得貶一個知州吧。況且有什麼罪外放?

錢公輔判決審疑,暫時無權封還詞頭,但詔書又讓另一個兩制官員封還詞頭了。盧士宗,陛下,這道詔書更是莫明其妙,不能通過。趙曙大怒,那麼倒底你們是皇上,還是我是皇上?要處罰盧士宗。

呂誨、呂公著與等人營救,韓琦一看不行,如果真讓皇上這麼幹了,那麼所有制度會一一崩壞,暗中做了勸解。然後做了權宜之計,王疇還是做樞密副使,錢公輔也繼續下放,至於盧士宗也就算了,止罰銅三十斤。

士大夫不服,可富弼都放棄了,面對強悍的韓琦與不可理喻的皇上,又缺少領頭的首領抗衡,只能忍氣吞聲。但一個個低估了趙曙心胸有多狹小,暫時放過盧士宗,一忍忍了一年時間,終於找了一個藉口,將盧士宗下放到廣德軍。黃山風景還是不錯的,離廣德軍很近,沒事去看看黃山吧。

趙曙的做法驗證着鄭朗的說法。

無論再好的制度,只要執行的人不行,制度照樣能輕易的破壞,不要多,一個權相一個皇上連合起來,什麼樣的祖宗家法也等於零。兩府宰執必須有地方首長的磨勘經歷破壞掉了,兩制官員封還詞頭的權利破壞掉了。更多的大臣終於選擇了沉默。

趙曙可以欲所欲爲,沒有大臣吭聲,很好,很滿意,君子有恩不一定要報恩,但君子有仇必報仇,他從幾個侍講講的史記裡學來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司馬遷說的話。

然後眼睛盯啊盯,盯到一個讓大家都想不到的人,蔡襄。

富弼是君子,偶爾還能反擊一下,蔡襄自慶曆新政過後,就差一點變成綿羊了,沒有想到趙曙居然盯上了他。

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279章 天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127章 中(上)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142章 問一(四)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236章 割(五)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四百二十九章 召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95章 講仁(三)第36章 蛇書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71章 告密第39章 授筒五百十三章 衣服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288章 狐威(中)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284章 東風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九百零七章 抽薪第222章 處女地(四)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229章 大中庸(中)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第272章 衝動第124章 火第283章 宋詩第207章 大三元(三)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326章 兼霞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247章 春雨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145章 唱和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308章 雞鳴山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43章 花之戰·納蘭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154章 冤(上)第456章 不能答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八百零三章 道心五百十七章 請使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四百十七章 渾沌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五百十二章 朋黨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305章 疑問品第229章 大中庸(中)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171章 走鋼絲(中)
八百六十八章 河湟一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279章 天下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第127章 中(上)八百九十二章 大會戰四五百三十四章 功臣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六百九十四章 三關一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第142章 問一(四)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236章 割(五)六百二十二章 死馬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六百七十三章 幽蘭操上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八百七十四章 河湟七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四百二十九章 召八百二十二章 破車子修一修第95章 講仁(三)第36章 蛇書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四百三十五章 順天西行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71章 告密第39章 授筒五百十三章 衣服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288章 狐威(中)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第284章 東風八百二十五章 簡中下六百九十五章 三關二九百零七章 抽薪第222章 處女地(四)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第229章 大中庸(中)六百三十八章 新年新氣象第272章 衝動第124章 火第283章 宋詩第207章 大三元(三)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九百二十七章 雪大結局三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326章 兼霞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八百七十九章 高原雄風一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247章 春雨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第361章 最強折家軍(三)第145章 唱和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308章 雞鳴山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p八百四十章不划算的生意七百四十五章 誰怕誰第43章 花之戰·納蘭七百二十八章 情怯上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五百九十九章 科學的力量下第154章 冤(上)第456章 不能答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八百零三章 道心五百十七章 請使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四百十七章 渾沌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六百三十章 皇佑之治二五百十二章 朋黨五百四十三章 爭第305章 疑問品第229章 大中庸(中)四百零六章 在風中二五百七十二章 吻第171章 走鋼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