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

第224章

黃竹村首義

崇禎六年,秋,保寧府昭化縣境內。

稻子早已收割完,只剩下密密麻麻的稻茬佇立在秋風中,揭示着這一個難得的豐年。

然而,田間地頭的農人們臉上卻卻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反倒是一個個愁眉苦臉。

剛剛收割完的稻穀,還沒捂熱乎,轉頭就被官府給徵了上去。

農戶們忙活了一整年,到頭來半粒米也沒剩下,這個冬天該怎麼過? 可即便是這樣,官府仍舊不滿意,京師的攤派是收上來了,但他們的好處就不用收了嗎?

於是,一批又一批由稅吏和衙役組成的催科隊又被派了出去,繼續肆虐鄉鄰。

其中一隊人馬,火急火燎的闖進了昭化縣南邊的黃竹村。

爲首的稅吏頭子,是個名叫李威的胖子,滿臉橫肉,一雙三角眼裡滿是貪婪和暴虐。

他一進村,便帶着人直奔黃竹村糧長楊樹生的家門而去。

楊樹生年過六旬,一輩子老實本分,在村裡德高望重。

面對李威的催徵,他佝僂着身子,幾乎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官爺,黃竹村今年的稅賦真的已經交過了,您看,這是縣裡剛發的納獲串票;上面可是寫得清清楚楚!”

“如今家家戶戶都已是倉無餘糧,實在是實在是拿不出來了啊!”

李威一把搶過文書,看都懶得看,直接撕了個粉碎。

他從懷裡掏出一本早已泛黃的冊子,往桌上重重一拍。

“放你孃的屁!”

他指着冊子,唾沫橫飛地吼道,

“這本黃冊上清清楚楚地記着,你們黃竹村有一百八十二戶人家,如今覈算後,發現你們少交了四十二戶的糧稅!今天必須給老子補齊!”

楊樹生一聽,如遭雷擊。

他黃竹村現在攏共才一百多戶,怎麼又憑空多出來了四十二戶的欠餉?

他顫抖着解釋道: “官爺,這.這都不知道是哪年的黃冊了?怎麼能拿它來定稅?”

“我們黃竹村裡,早就沒有這麼多戶人家了啊,您明察,您明察啊!”

“明察?”

李威獰笑一聲,蒲扇般的大手毫無徵兆地揮了出去。

“啪!”

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楊樹生的臉上,將他打得一個踉蹌,眼冒金星。

“老東西!你當本官好糊弄嗎?”

李威指着楊樹生的鼻子,凶神惡煞地罵道,

“今天必須把欠餉交齊,一文都不能少!交不齊,就把你這把老骨頭拆了抵罪!”

楊樹生捂着火辣辣的臉,心中充滿了苦澀與無奈。

他身爲糧長,每到夏秋時節是最難熬的。

一邊是擡頭不見低頭見的鄉親,一邊是朝廷壓下來的催繳任務。

這些年,好多次都是他自掏腰包,東拼西湊,才幫着鄉親們補上缺口。

好在他兒子楊平在附近村鎮行商,能做點小買賣,否則這個家早就被掏空了。

面對李威的威逼,楊樹生別無他法,只能回到村裡,挨家挨戶地催繳。

結果不出所料,鄉親們的家裡早就空空如也。

先前繳稅就已經被扒了一層皮,現在還要憑空補上近一半的稅賦,他們哪還能拿得出來?

無奈之下,楊樹生只能空着手回去覆命。

李威一看,當場就炸鍋了。

他根本不信楊樹生的說辭,只當是這幫刁民在故意抗稅。

“反了!你們這是要造反!”

他不顧楊樹生這個老糧長的苦苦哀求,大手一揮,帶着手下的衙役,如狼似虎地衝進了村子。

砸門搶糧,扒房奪物,一時間整個黃竹村,哭喊聲、咒罵聲響成一片。

可村子裡早就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了,這幫如狼似虎的衙役忙活了半天,收穫甚微。

楊樹生見狀,趁機跪在地上,再次求他們:

“官爺,鄉親們實在是沒有餘糧了!村裡連明年的種糧,都被搜走了!”

“求求您高擡貴手,給大夥兒留條活路吧!”

李威沒能搜到錢糧,一腔邪火無處發泄。

他看着面前這個礙事的老東西,越想越氣,擡腳便是一頓拳打腳踢,把所有的錯,都怪在了楊樹生這個籌糧不力的糧長頭上。

“老不死的!都是你!肯定是你把糧食藏起來了!”

楊樹生一把年紀,哪經得起這般毆打,很快便被打得蜷縮在地,口鼻流血,奄奄一息。

饒是這樣,李威還不解氣,又命人將楊樹生捆起來,要帶回衙門判他個“侵欺稅糧”的重罪。

就在此時,楊樹生的兒子,楊平,風風火火地趕了回來。

他剛從隔壁村子行商回來,正好看到了他爹被踹倒痛毆的一幕。

見此情形,他血氣直衝頭頂,雙目赤紅,如同要滴出血來。

楊平扔掉肩上的貨擔,一個箭步,衝到一戶農家的柴房前,抄起一把砍柴刀,就要衝出去砍了這幫稅吏。

“平哥兒!等等!”

“楊平!你冷靜點!”

幾個鄉親見狀大驚失色,連忙死死地攔住了他。

楊平急了,他奮力掙扎着,對着這幫“好心”的鄉親,怒聲質問道: “這幫稅吏前來催徵,我爹這是在替你們說話!”

“你們不幫忙就算了,反倒攔着我?”

“你們的良心呢?”

他指着人羣中的一個漢子: “劉三喜!你那年打獵被野豬頂傷了腿,是我爹砸鍋賣鐵,幫你交上了丁銀,你莫非忘了?”

說着,他又指向另一個: “陸大至!那年你家老大生病,請郎中花光了積蓄,是誰替你繳上的糧稅?”

“還有你趙偉家!你周治家!你們哪一個,沒受過我爹的恩惠?”

“現在,你們就眼睜睜地看着這幫狗東西毆打我爹,無動於衷?!”

聽了楊平的質問,在場的不少人都羞愧地低下了頭,不敢與之對視。

楊平看着這幫麻木的鄉親,氣不打一處來,心中更是一片冰涼。

“好!你們不去,老子自己去!”

“今天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聽了這話,剛剛被點到的劉三喜趕緊站了出來:

“楊大哥,別衝動啊!”

“這羣稅吏衙役可是朝廷的人,殺了他們,不就等於殺官造反了嗎?”

“那可是要殺頭的!”

楊平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殺就殺了!老子大不了跑到龍安府,投賊造反去!”

“也好過在朝廷治下,過這種豬狗不如的窩囊日子!”

楊平本就是行腳商,最近一段時間,他可是和龍務府來的那幫商人,混得很熟,聽說了不少龍安府的消息。

如今,他爹被打得奄奄一息,命懸一線,楊平再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反就反了!

楊平猛地一甩,掙脫了鄉親們的拉扯,他抄起柴刀,怒吼一聲,衝向了不遠處的稅吏頭子李威。

“狗官!老子跟你拼了!”

此時的李威還沉浸在憤怒中,根本沒想到這幫老實巴交的農民裡,竟然還有人敢反抗。

等他聽到楊平的怒吼時,那柄厚重的柴刀已經落在了他的頭上。

“噗嗤!”

只聽一聲悶響,鋒利的刀刃,乾淨利落地砍進了李威的脖頸。

鮮血如同噴泉一般,瞬間濺了楊平滿臉。

這一刻,時間彷彿靜止了,在場所有的稅吏,所有的稅吏百姓,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這血腥的一幕。

“殺殺人了!刁民殺官造反了!”

一名稅吏最先反應過來,發出了驚恐的尖叫。

這聲尖叫,如同一個信號。

四周的衙役們回過神來,紛紛抽出腰刀,朝着楊平圍了上去。

楊平抹了一把臉上的鮮血,吃力地躲閃着衙役的圍攻,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他舉起手中滴血的柴刀,用盡全身的力氣,對着身後呆若木雞的村民們,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嘶吼:

“鄉親們反了!跟這幫狗日的拼了!”

“既然官府不給咱們活路,那咱們就自己殺出一條活路來!”

他想起了那些“商人”教他的口號,用盡全力喊道: “均田免賦!飢者得食!”

看着楊平動手了,黃竹村的百姓們都震驚了,但這種震驚,很快就被一種莫名的快意所取代。

這種快意,來自於內心深處潛藏的憤怒。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誰都明白,他們做了這麼多年的順民,骨子裡早就習慣了逆來順受,根本沒人敢帶頭造反。

如今看到楊平站出來了,他們胸中那份被壓抑的血性,終於被點燃了!

“媽的,跟他們拼了!”

“平哥兒說得對,殺一個夠本!”

人羣中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緊接着,所有的村民都動了。

他們抄起手邊的鋤頭、扁擔,柴刀、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不遠處的衙役。

黃竹村殺死稅吏、公然造反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昭化縣。

並且,楊平打着“均田免賦”的旗號,聯絡了附近好幾個同樣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村子,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千餘人的隊伍。

“放肆!一羣刁民!反了天了!”

昭化縣縣令田正宇聽到這個消息,在縣衙大堂內暴跳如雷,怒不可遏。

“速去廣元府,請利州衛出兵!”

“務必剿滅這羣刁民,一個不留!”

很快,利州衛的官兵來了。

楊平帶着幾個村的百姓,憑藉着一腔血勇,苦苦抵擋。

但他們面對朝廷的正規軍,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這些百姓哪有什麼趁手的兵器?

他們身上的傢伙,多以農具、木棍爲主,缺乏盔甲、火器等正規裝備。

更致命的是,他們缺乏系統訓練,只能依賴人海戰術一擁而上,要是初戰不利就只能望風而逃。

本來,利州衛之前已經被江瀚帶兵剿過一茬,可等江瀚走後,官府又從別處徵調了數千官兵,重新佔據了利州衛。

這羣衛所兵,雖然戰鬥力比不上精銳邊軍,但圍剿這幫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軍們,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利州衛只派了兩個哨,四百多名衛軍,就打得楊平一千多人的隊伍節節潰敗,死傷慘重。

農民軍根本無法力敵,只能一路向南部的羣山裡逃竄。

危急關頭,楊平想起了那幫來自龍安府的“商人”。

他記得,那些人說過,要是有想法可以隨時聯絡他們。

正巧,在昭化一帶活動的商隊還沒走遠,領頭的掌令叫馬旭,正在不遠處的衛子壩活動。

他聽說黃竹村造反的消息,立刻帶隊往回趕,終於在靠近嘉陵江的一個山坳裡,找到了被圍追堵截,幾乎陷入絕境的楊平等人。

眼見農民軍深陷重圍,就要被官軍徹底絞殺,馬旭立刻下令全隊披甲,準備迎敵。

他這隻小隊,總共有四十二人,個個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悍卒,令行禁止,動作極快。

士卒們二話不說,立刻俯身取出藏在車底的刀甲武器,卸掉馬匹身上的車架。

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他們就從一支商隊搖身一變,成了一支裝備精良邊軍小隊。

隨着馬旭一聲令下,隊伍立刻分成兩列,朝着不遠處的山坳就衝了過去。

而此時,山坳裡的官軍,正在瘋狂地追殺着殘存的農民軍。

突然,一名官軍哨探連滾帶爬地跑了回來:

“呂將軍!不好了!外邊.外邊有一支小隊,朝咱們殺過來了!”

“看樣子來者不善!”

領頭的守備呂濤聞言,十分不屑: “慌什麼!區區一隻小隊能有多少人?”

哨探喘着粗氣迴應道: “沒看太清,大概大概有四五十人。”

呂濤聽罷,有些難以置信,他下意識的認爲,來的也是一幫不成氣候的農民罷了。

“多少?四五十人?”

“我還以爲你說的至少有一個哨隊,就四五十個農夫,他拿什麼跟我這四五百人打?”

“這不是來給老子送軍功的嗎?!”

“傳令下去,後哨掉頭,準備迎敵!”

可等那支小隊衝出谷口,殺到近前時,呂濤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

只見那四五十人,個個披甲戴盔,身上的裝備眼花繚亂,刀盾火器應有盡有。

這他媽哪是什麼農夫? 你說這是九邊的精銳邊軍,呂濤都信。

不等呂濤反應過來,隊伍中的馬旭已經搶先下達了衝陣的命令。

他一馬當先,從懷中掏出兩個黑乎乎的鐵疙瘩,點燃引線,用盡全力,朝着官軍陣中扔了過去。

轟!轟! 隨着驚天動地的巨響,火光在官軍陣中轟然炸開。

對面的官兵們還沒反應過來,瞬間就被炸得血肉模糊,濃煙裹挾鉛彈,在人羣中肆意收割着性命。

外圍的官兵,也被爆炸震得頭暈眼花,耳朵嗡嗡作響,陣型大亂。

“弟兄們!隨我殺進去!”

馬旭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怒吼一聲,率領着麾下的悍卒,狠狠地鑿進了官軍陣中。

這完全就是一場屠殺。

馬旭手下的老兵們配合默契,持盾的在前衝撞格擋,持刀的緊隨其後掩殺官兵;弓手銃手分守兩翼,不斷地朝着四周傾瀉火力,打得官兵們根本不敢上前。

這幫衛所兵們最多也就能在鬆散的農民軍面前呈呈威風,但面對這羣兇狠凌厲的邊軍,根本不是一合之敵。

只一個照面,官軍的前排就像是砍瓜切菜般,被屠戮一空。

呂濤帶着親兵還想上前抵擋,卻被眼尖的弓手盯上,兩發連珠箭正中面門,直挺挺的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呂守備死了!跑啊!”

眼見主將陣亡當場,這羣衛所兵們再也不敢上前抵抗,紛紛丟下手裡的武器,掉頭就跑。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整場戰鬥便已結束,就連山坳裡的農民軍們都還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

此時的楊平還準備帶人殊死一搏,但卻聽到外面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巨響和淒厲的慘叫。

他壯着膽子帶人上前查看,卻看到了讓他終生難忘的一幕。

剛剛還在圍剿他們的四五百官軍,此刻正被一支四五十人的隊伍,追得滿山遍野地瘋狂逃竄。

趕走了官軍後,馬旭順利地和楊平帶領的農民軍們接上了頭。

他這次之所以親自帶隊前來救援,是有着清晰的戰略考量。

馬旭在川北潛伏數月,他發現僅靠他們這羣外人,就算把“均田免賦”的口號喊破天,保寧府的百姓們也不敢站出來造反。

他需要一面旗幟,而黃竹村首義的楊平,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他的事蹟,足以鼓舞無數還在猶豫的百姓。

但這幫敢於第一個站出來反抗的農民軍,往往又敵不過官軍的圍剿。

馬旭麾下這支精銳,則可以完美地彌補農民軍缺乏核心戰力的問題。

一個有名望,一個有實力,各取所需。

Www◆ttKan◆¢O

就這樣,兩方人馬一拍即合。

馬旭命人快馬加鞭,將川北民變的消息火速傳回龍安府。

隨後,他正式從楊平手中接過了指揮權,領着這羣農民軍,開始在川北的各個村落遊蕩,鼓動更多人站出來反抗明廷暴政。

江瀚接到保寧府的消息,大喜過望。

保寧府的民怨已經被點燃,官府的注意力也會被四處燃起的烽火吸引過去。

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他當機立斷,招來傳令兵: “去!快馬通知江油縣的邵參將,讓他整頓兵馬。”

“十日之後,南北兩路同時出動,兵發保寧府!”

(本章完)

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5章 馬家溝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9章 李總管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09章 論水滸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25章 馬家溝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6章 交鋒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81章 各方反應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0章 城北劉家第72章 楊鶴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69章 再渡河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54章 哥倆好第235章 牆頭草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18章 攻城戰第200章 佯敗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71章 戰後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16章 入城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35章 靖邊營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57章 馬家村第84章 處處碰壁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99章 突圍第74章 李自成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4章 篝火狐鳴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81章 神一魁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5章 兵變
第218章 聖物入藏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25章 馬家溝第241章 圍堵侯良柱第29章 李總管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109章 論水滸第70章 報仇雪恨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第195章 把這幫姓朱的,都給我吊城牆上去!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25章 馬家溝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6章 交鋒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81章 各方反應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21章 曹文詔來了第100章 八大皇商的姻親?第167章 戰後統計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10章 城北劉家第72章 楊鶴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69章 再渡河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71章 李自成開悟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54章 哥倆好第235章 牆頭草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47章 三家合謀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18章 攻城戰第200章 佯敗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71章 戰後第37章 開春種麥第264章 改造降將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260章 京師亂局,盧象升受命剿匪第7章 射人先射馬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16章 入城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35章 靖邊營第28章 安塞縣城第272章 蜀王鉅富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57章 馬家村第84章 處處碰壁第40章 點燈子趙勝第199章 突圍第74章 李自成第95章 山西賊兵第19章 四散的勤王軍第4章 篝火狐鳴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135章 拙劣的楊鶴第180章 去問問太祖皇帝,當年爲什麼要造反?第202章 準備入蜀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81章 神一魁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84章 去秦嶺打游擊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61章 洪督師大掠漢中第231章 保寧府的防禦(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87章 甘州羣牧所第5章 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