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

爲什麼這麼說啊。

因爲東雍集團崛起誰受益最大,就是福建。

福建本就是跑海的傳統,而東雍崛起之後,本來跑海的福建人都投奔朱厚煌了。

比如想東雍水師,雍軍徵兵都必須是東雍良家子,但是雍軍水師也有數萬之多,他們的出身大部分都不是東雍良家子。

東雍島的人口基數負擔雍軍,比例就不少,更不再負擔雍軍水師了。甚至因爲東雍負擔不起,雍軍都有削減,而東雍水師卻是有增無減。

爲什麼?

因爲東雍水師大部分都是福建人。

在朝廷重申海禁之後,那些能跑到東雍的人,都是一些什麼人,大都都是福建人。

說東雍都是福建人,有些過的,但是東雍有三分之一的福建人,卻是確鑿無疑的。這麼福建人,身後牽扯着不知道多少親戚,還有各地因爲海貿生意牽扯的福建人。

說起來整個福建與東雍的關係最爲緊密。

這樣的民間基礎,對福建百姓來說,東雍那是親戚,對雍王也非常有好感,但是對萬里之外的北京,就沒有什麼好感。

當然了福建並不是沒有反對雍國的人,甚至還很多。

畢竟雍王對士林什麼態度,大家都知道,即便不知道的,看雍王的所做所爲就能看出來,在大明作爲儲相的翰林院,在雍國根本沒有對應機構。

如果非說有的話,那應該是雍國太學的一部分。吏試考試內容,與科舉相差太大了。四書五經在裡面只是佔據了一小部分。

而且居然採取的是王陽明心學的解釋。

簡直是大逆不道。

不過,這些人存在並不影響了。雍國攻略福建。

因爲很多人都是關聯的,在福建這地方也沒有絕對的對立,這些士林大族,也是要吃飯的,與海貿有所關係的,即便是沒有關係,但是他們也絕對沒有爲天下大義,天下道統,犧牲自己全家的想法。

朱厚煌對這種只存在於口頭上的抗議,根本不放在眼裡。

而且福建地理上原因,他的精華地帶都是沿海的小平原,朱厚煌海軍佔優,很容易攻下來,也好佔領。真得是天授不取,反受其疚。

“殿下,大員到了。”

朱厚煌出了船艙,果然大員港就在眼前。那種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朱厚煌一時間感慨萬千。

朱厚煌一下船,就看見以戚景通爲首,汪直,俞大猷所有將領都來迎接朱厚煌了。

朱厚煌與所有人寒暄了幾句,就來到行宮之中。

本來以朱厚煌的心思,將行宮改爲雍南府衙,但是被拒絕了,成爲雍王別宮。

所有人都坐定之後,朱厚煌第一句話,就插入正題了。問道:“擴軍準備如何了?”

戚景通說道:“殿下,臣已經擴軍十萬,搭了二十個營的架子,已經填充的差不多了,可以隨着準備做戰,但是問題是再向擴軍就不大容易了,各路的縣兵都填充進軍隊之中了,東雍民間的勞動力已經很缺乏了,所以再徵召士卒就畢竟困難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府庫之中,武器也不多了。”

朱厚煌也知道。

徵兵十萬,東雍負擔就已經不少,然再繼續徵兵,幾乎就是向竭澤而漁的道路上走下去。而鐵場的產出雖然多,平時也有儲備,但是武器還是不能武裝二十萬大軍,武裝十萬大軍,已經是精盡所能了。

朱厚煌忽然問道:“少府還有別處有產能嗎?”

許鬆說道:“臣雖然已經在南都各處派人探測鐵礦了,但是一時間還沒有收穫,除卻鐵場之外,殿下如果還想要鐵的話,只能想辦法從福建採買了。”

朱厚煌說道:“黃士龍。”

黃士龍說道:“臣在。”

朱厚煌問道:“有把握控制海面嗎?”

黃士龍說道:“請殿下放心,海上永遠是我們雍國的天下。”

“好。”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出兵福建,西路軍已經奪得紅河以北,拿下瓊州府。東雍乃是我軍主力所在,豈能輸給安南軍。”

這就是朱厚煌出兵福建的另一個原因,以戰養戰。

東雍很多產出並不少,比如糧食,比如產鐵量,等等,但是比起大明還是差了太多,不就食於敵,根本就沒有辦法打。

朱厚煌一言而決。東雍軍隊立即開始準備了。

朱厚煌將所有打發出去之後,朱厚煌與戚景通獨自商議。

戚景通立即說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東雍軍隊的編制。

東雍的編制到營,一個營五千多人。本來雍軍的數量不多,一次出兵也不過數萬,甚至沒有超過五萬。而不是現在一次就出兵十萬,二十個營,根本不管,所以必須有營上面的編制。

朱厚煌想了想,決定向大明學習,也不按編制來,直接以總兵爲號,統領數營。朱厚煌決定將雍軍分爲三路,朱厚煌坐鎮中軍,汪直爲南路總兵,進攻泉州,從而佔領福建南方,也要抵禦廣東的進攻。

而朱厚煌與俞大猷進攻福州。

佔領福州之後,朱厚煌與俞大猷會繼續向北進攻,進攻浙江,至於是走陸路還是走海路到時候再說。

汪直也擔負起福建總兵,坐鎮福建。

朱厚煌準備以吳行之作爲福建巡撫。收刮福建財產支撐朱厚煌的北伐,而戚景通也必須坐鎮福建,不爲別的就是爲了徵兵。

朱厚煌不想,也不願意,對東雍摧殘過甚。

即便是以雍軍的效率,也不是想出徵就出徵的,三日之後,朱厚煌正式從澎湖出發,前往福建了。

因爲逆風的關係。船隻的速度比較慢,花了兩日的關係,朱厚煌纔到達了海壇山上。

海壇山是福建外海的一處比較大的島嶼。大軍暫時在這裡修整。準備進攻長樂。

三日之後,雍軍出現在長樂城下。

繡衣衛在福建更是如魚得水,方便的不能再方便了。還沒有圍城,城中就有內應打開了城門,雍軍攻入長樂。

長樂之戰,只是一個小小的開胃戰而,雍軍水陸並進,雍軍水軍沿着閩江而上,而雍軍也向福州府而去。

一路上沒有絲毫阻攔,幾乎兵不血刃的來到了福州城下,再水師的幫助之下,佔據了閩江之中的沙洲,正對着福州府。

朱厚煌再次看見絲毫沒有變化的福州城,有幾分感慨萬千,說道:“李先生,還記得當初你行刺孤,就是在這裡吧。”

李良欽在朱厚煌的身後,說道:“當初,是臣魯莽了。”

朱厚煌說道:“魯莽的好,否則孤怎麼能得到一員良將啊?”

李良欽說道:“那是因爲殿下寬宏大量。”

朱厚煌忽然問道:“如果你知道,將來孤有一日起兵奪位,你會不會殺孤?”

李良欽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如果李良欽設身處地的想,如果當初知道朱厚煌會做這些,定然一劍殺了朱厚煌的,但是這樣的話怎麼能說得出來啊?

朱厚煌聽李良欽遲疑,心中也猜到幾分,哈哈一笑,心中頗有幾分感慨,自己早已變成了自己不認識的人了,李良欽也不是當初那個任俠的李良欽了。

“來人,派人入城勸降,只有投降,孤既往不追,還有封賞,如果冥頑不靈,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孤的火炮的厲害。”朱厚煌說道。

“是。”一個侍衛說道,立即下去傳令了。

朱厚煌轉過頭問吳鳳儀說道:“城中可準備好了?”

吳鳳儀說道:“請殿下放心,絕對萬無一失。”

朱厚煌說道:“如此,孤就靜待佳音了。”

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章 練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
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章 練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