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

時間過的飛快,好像是流水一樣,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過了三個月左右了。

這三個月之中,朱厚煌都在非常忙碌之中,根本來不及想一想,到底做了一些什麼,時間就已經匆匆的過去了。

朱厚煌完全錯誤的估計了流民數量,年關左右,朱厚煌根本沒有來得及與母親吳太后吃上一頓年夜飯。一直在忙碌之中。

在將十數萬人都安置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不可否認,所謂的流民之中,還有很多地痞流氓一起並地方官,以流民的名義送了過來。

十幾萬流民一古腦塞進了東雍,什麼問題都可能發生了。比如糧食問題。朱厚煌已經好幾次命令緊急採購南洋的糧食,再比如治安問題,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官員的不足。

雍國本來的官員就不夠用,一下子涌進來這麼多人,能辦事的人,更是捉襟見肘。在流民剛剛涌入之後,朱厚煌立即開啓了一次吏試,還是和上一次一樣,凡是參加的人都被選中了,一古腦塞進了官府之中。

爲了管理方便,朱厚煌也正式將東雍劃分爲兩個府,一個是雍北府,府治是北港。一是雍南府,府治爲大員,分別以李世貴,與王鶴年爲知府。

李世貴從白身,賊寇爲知府,只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真是被不知道多少人嫉妒。不過朱厚煌如此獎賞李世貴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東雍遷來這麼多人。這些人都在開墾荒地,等他們有產出,最少在一年之後了。即便是一年之後,這些人也不過是自給自足而已。根本不會給朱厚煌帶來多少的收益。這個時候,李世貴給朱厚煌提出了。提前開礦。

李世貴也不是空口白牙提出這個問題,而是在北港附近找到了鐵礦與煤礦。朱厚煌大喜過望。立即將從青壯之中,挑選很多身強力壯的人作爲礦工。開始開礦。

李世貴成爲雍北知府,也不僅僅是因爲這個原因。這一次流民引進,進入雍北與雍南的人數幾乎相當,從人口上來說,雍北幾乎好像吃氣球一樣脹大成一個與雍南相提並論的地方,而這一切都是在北港縣的基礎上完成的。雍北升格爲府,自然要首先提拔重用李世貴了。

這三個月來,流民也都安置下去了,特別是雍北新建了好幾個縣,纔算是消化下去。不過最困難的時間並沒有過去。這裡指的困難是財政困難。運輸,安置十幾萬人,將朱厚煌積蓄的一些銀兩全部消耗殆盡了,朱厚煌現在是靠着金礦每月的產出,來維持兩個府的基礎運行的。

至於海上貿易的產出,全部投入了維持十幾萬流民的口糧之中。

說起海上貿易,不得不說許棟,許棟駐紮琉球,看護北港,琉球。日本,航線。與倭寇,與海商,幾乎無日不戰,而日本航線的收穫,在維持許棟所部的所需之後,也所剩無幾了。

至少在,許棟真正獨佔航線之後。纔能有大規模收益。

這三個月時間,朱厚煌幾乎什麼也不敢做,唯恐任何大行動,都是會引起財政方面的崩潰,連雍王親兵的訓練也減少了。

此刻朱厚煌就在北港坐鎮,他要驗看他們這三個月的成果。

朱厚煌在得到李世貴的報告之後,就立即找了幾家鐵匠,讓他們在北港鍊鐵。

朱厚煌雖然聽說過,什麼小高爐之法,也聽過什麼平爐,轉爐之法。但是從來是這些方法知道他,他不知道這些名詞下面,到底是什麼概念。

朱厚煌索性不去仔細研究,這些名詞下面代表的意義,只找來一些能工巧匠,提出要求,他需要大量的鋼。大量的鐵,讓他們想辦法去辦。

不過朱厚煌很明顯的失望了,這些鐵匠用得還是灌鋼法。

不管怎麼說,這種將生鐵與熟鐵混合在一起。鍛鍊成鋼的方法,讓朱厚煌根本不指望他的成本與效率。

不過朱厚煌沒有發脾氣,不過怎麼說,從此之後雍國已經能生產鐵器了,至雍王親兵的一些兵器,還有雍國的一些農具,不用從外面買了。這也算是一處好處。

朱厚煌說道:“每人賞銀五兩。”

“謝殿下,”幾個工匠連忙扣頭,謝恩。

朱厚煌說道:“不過,孤要得鍊鋼之法,是一爐出來就是鋼,不需要重現鍛打。”

“怎麼可能?”衆工匠紛紛對視,最後一個老頭子,身上批着一件馬甲,一根根白髮就好像是銀針一樣,說道:“大王,這老祖宗傳下來的鍊鋼之法,就是這樣的。”

有人開口,衆工匠紛紛迎和道:“是啊是啊。”

“哼。”朱厚煌冷哼一聲,這些工匠瞬間想起了上下尊卑,立即垂下頭。好像是一個木頭人一樣,一句話也不說。

朱厚煌說道:“能辦到,我所說的鍊鋼之發,賞黃金萬兩。”

黃金萬兩,對這些工匠來說,根本是不可想象的財富。一時間所有工匠的眼睛之中,都充滿了慾望。

朱厚煌微微點頭,忽然一個人上來,對朱厚煌耳語說道:“殿下,陸尚書被辭官了。”

“真得嗎?”朱厚煌大喜過望。不要怪朱厚煌幸災樂禍。而是朱厚煌徹底明白了自己與大明頂尖人才之間的距離。

並不是朱厚煌妄自菲薄。他縱然有很多見識,也懂的不少大明世人,不懂的,不明白的知識,但是真正管理雍國的時候,朱厚煌才發現很多東西並不是自己想象的。

朱厚煌感覺到自己已經有很大的長進了,比起剛剛出京的時候,要成熟了不知道了多少倍。真正維持住雍國,他也能做到。但是想讓雍國發展成一個與大明相媲美的殖民大帝國。單單靠自己絕對不可能,必須有天下頂尖人才相助。

而陸完出將入相,正是一等一的人才。這個人才即將到手,朱厚煌豈能不高興。

一個吏部天官的去職,從來不是一個單獨的辭職的問題,而是一個政治風波。雖然朱厚煌知道陸完遲早要被去職。但是到底那一天,卻不知道,現在第二個靴子總算是落地了。

朱厚煌問道:“陸尚書,現在在什麼地方?”

“已經乘傳,沿着運河南下了。據傳要回鄉。”

“陸尚書,是何方人士?”朱厚煌問道。

“長洲人。”

長洲就是現代的蘇州。也算是江南繁華之地。朱厚煌算了算里程,立即吩咐說道:“準備船隻,孤要去一趟長洲。”

藩王擅自離開藩國,是一件犯忌諱的事情,不過朱厚煌並不在意這一點,他有正德撐腰,這些小問題,根本不會拿來難爲他。像陸完這樣的大才,而是年事已高,是自己爺爺輩的。怎麼也要親自上門,以示尊重。

“是。”

從北港到蘇州,順風順水的話,也不過一兩日工夫。就到了地方。

朱厚煌在蘇州等了數日,一艘官船停到了蘇州碼頭邊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下了船眺望四周,長嘆說道:“風景依舊,可惜我依舊老了。”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全公何必言老啊?”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恭恭敬敬的,好像是子侄輩的樣子,在岸上等這他。

陸完眼睛一瞄,看出這個一般的氣質,說道:“雍王殿下?”

說話的人正是朱厚煌。朱厚煌說道:“小子朱厚煌,拜見陸尚書,還請陸尚書不以小子愚鈍教授小子。”

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
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