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聖

由李連英領着,出了仁壽宮,直奔玉瀾堂,迴廊曲折之間,趙冠侯小聲道:“下官從來不曾獨對,若是有哪裡做的到不到,大總管可要幫下官彌縫着些。”

“客氣了。就衝十主子的面子,咱也是自己人,不會有什麼差錯的。你方纔回話回的很好,老佛爺很高興,說實話,你就是吃了出身的虧,若不然,就憑你這腦子,當個堂官也綽綽有餘。”

說話之間,已經來到玉瀾堂外,卻見龐得祿帶着十幾名小太監在外面站崗,一見一行人來了,連忙用蠅甩一攔“裡面是翁師傅的起,不得打擾。”

他斜眼看了一眼趙冠侯,已經沒有了當初津門相見時,那份謙恭和討好。哼了一聲“連萬歲爺的起都敢不到,您這也算是在園子裡拔了頭份了。朝廷里人才濟濟,難道還缺一個人就玩不轉了?”

李連英卻是毫不退讓“老龐,你那邊躲躲,我這有老佛爺的話,要說給萬歲聽。怎麼着,你還敢攔着我傳老佛爺的話麼?至於這人見或者不見,那是萬歲做決斷,豈容外人插手?”

龐得祿無論如何,也不敢攔太后的口旨,否則一個隔絕母子的罪名,足夠把他砍上十次。連忙向旁一閃“大總管,您裡頭請。”

進去時間不長,李連英從裡面走出,對龐得祿道:“萬歲爺喊你進去有話說,自己個進去討賞。”

趙冠侯在外旁觀,不多時只見十幾個小太監拖拽着李有從宮裡走出來,李有邊被拖着走,邊大喊着“萬歲爺饒命,萬歲爺饒命!”而龐得祿則面色鐵青的跟在最後,吩咐道:“與我狠狠地打,萬歲爺有話,老佛爺要立規矩,這個李有,就打死了算。”

又一回頭,看看趙冠侯“萬歲有口旨,叫你進去回話。”

李連英朝趙冠侯使個眼色,要他進去,只在兩人擦肩而過時小聲說了一句“誰都別怕,該怎麼着,就怎麼着。”

玉瀾堂內,此時人已經不少,趙冠侯走進來,頗有些惹眼。等他先見了駕,就聽一個低沉的男子聲音傳來“擡起頭來,讓朕看看你。”趙冠侯聞言擡頭,纔算是與當今大金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來了個面對面。

天佑皇沖齡登基,今年還不到三十歲,正是青春鼎盛之時。可是身形瘦削,面色蒼白,在趙冠侯看來,其身體甚至比起年過花甲的慈喜太后也沒強到哪去。不過看他面色潮紅,兩眼放光,很是有一番雄心壯志,想要大展拳腳的模樣。

“你既有黃馬褂,也不必跪着,平身說話。方纔既是皇額娘叫你的起,李有就不該非把你拽來,這個奴才不會辦事,你不可學他。聽慶王說,你對洋務很精通?”

“回萬歲的話,臣不敢說精通二字,只能說略知一二。”

“張陰恆,你來考一考他的洋文,看看他是否真有實學?”

“遵旨。”

回話的是一個六十出頭的老者,他用普文招呼了一聲“轉過來,看着我。”

趙冠侯的品級身份,在這裡自然不可能有坐位,轉過身,看着這位張陰恆。對他的名字,自己倒是略知一二。此人是南海人,與那位新近很紅的康長素是老鄉親,康長素在京師裡搞三搞四,背後也是他大力協助的結果。

這人乃是章桐一手提拔起來的洋務派,可是到高麗兵敗之後,舍張而就翁,將自己的恩主趕出了總辦各國事務衙門,轉投翁放天門下。其辦洋務的本事極好,爲大金國四下奔走,是做了不少實事,被翁放天倚重爲辦洋務的第一人。可是隨着天子親政情勢變化,張陰恆因爲天子倚重,一心推行全面洋化。復與清流首領翁放天分裂,自成一派,與這位常熟相公又成水火之勢。

其與阿爾比昂駐華公使竇納樂,是極好的朋友,有洋人爲援,宰輔亦難奈何。按說他來主持接待亨利親王,也沒有什麼問題,之所以要選自己,這裡面怕是還有些不爲人道的原因。

見他聽的懂這句,張陰恆又連問了一些文筆,包括接待禮儀、規格等等,趙冠侯一一做答,從容不迫,應對的極是得體。只是其他幾位大臣,全都表現的一臉茫然,現在房間裡,真正懂這些語言的只有一個張樵野,一個趙冠侯。

一名年近古稀的老人忽然咳嗽一聲“萬歲,趙冠侯四體不全,似乎不應接見外使,否則顯的我大金無人。再者說來,其人乃是武將出身,不曾制八股,亦不曾有功名,不明禮儀,何以能應此差?”

張陰恆這時與趙冠侯談的卻很投契,他說話有嚴重的南方口音,官話說的極不標準,就算是皇帝與他說話,也覺得很吃力。在京城這種地方,溝通起來的難度甚大。相反,倒是用外語溝通時,難度就小的多。

可是京城裡,真正懂外語的除了洋人,就沒多少。趙冠侯一口流利的普魯士語,應對自如,對於西洋禮節也十分了解,卻是他心中完美的幹員。

對於這老者的話,他很不以爲然“萬歲,臣以爲,我們不該拘於成憲,以古法視今人,則萬事難行。趙冠侯雖然體有殘缺,卻不礙於公務,他的洋文流利標準,發音比起咱們同文館、譯書局的學員還要準,與洋人交流無礙。且熟悉西洋禮儀,不至於鬧出笑話,如果這樣的人才不用,卻不知,要用什麼人。”

“樵野,你的普文亦很好,又何必非要用別人?”

“翁公,在下的年紀雖然比您小几歲,可是手上事情很多,精力不濟,分神無術,只怕稍有疏忽,誤了差事。所以需要一個得力的助手,而他,正是最佳人選。”

聽他話裡的意思,是說自己成天無所事事,所以精力過盛,那姓翁的老者面色一正,就要發作。可是此時天佑帝揮手製止了兩人的爭吵“趙冠侯,張陰恆說你的普文很好,對普人禮節也很瞭解。那朕問你,亨利親王來時,朕與他以西禮相待,你意下如何?”

不等趙冠侯回答,一名大臣忽然跪倒在地“萬歲,此事萬萬不可!”這人聲音的嗓門極大,整個房間裡,都充斥着回聲。

“我大金乃是天下共主,四海諸夷,皆是藩屬,他們的皇帝,也不過就是個二品。區區一個化外藩王,品級更低,能讓他一睹天顏,就算是他很大的造化,又怎麼可能讓咱們以西禮相見?那樣,我大金和普魯士,豈不是以敵體相待,不分尊卑。奴才斗膽,請萬歲三思,且不可壞了祖宗成法,自降身價。依奴才之見,此事還是當與慈聖商議,再做計較。”

天佑帝被這名大臣半路殺出來,搞的很有些憤怒,用手一拍桌子“剛子良,朕沒在問你的話,就不要插嘴。趙冠侯,你來說。”

趙冠侯看看橫空殺出來的剛子良,見這人生的面相,就是個極爲執拗乃至有些偏執的樣子,如果在後世,這種人應該很適合做個德育主任。至於外交公關之類的事,還是滾的越遠越好。

“萬歲,以臣之愚見,行西禮,是理所當然。”

天佑帝今天叫了軍機的大起,又召見張陰恆,就是爲着如何接待亨利親王的事頭疼。他甫掌大權,極想有一番作爲,想要行新政,用新法,於洋務上也看的極重。而亨利親王,則是他完全親政後,接見的第一個洋使,自然也看的極重。想着要開一個風氣之先,以西禮接待西人,以示朝廷重視洋務,一心變法的決心。

只是大金國向以禮法爲重,又自居天下共主,爲着一個跪與不跪的問題,都能鬧的不惜刀兵相向,更何況是西禮相待。不拘是素來因循守舊的軍機大臣剛子良,還是帝師翁放天,都對天子的這一主張極力反對。唯一支持他的,便是總辦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戶部侍郎的張陰恆。

但是其爲清流及軍機圍攻,亦有力不能支之感,何況此事關係外交,稍有不慎便有巨大責任壓下來。是以張陰恆對接待事宜,很有些遲疑,也不大願意接手,慶王此時保舉趙冠侯,於張陰恆看來,不啻於是個極好的背鍋對象。

他大力迴護中,也未嘗沒有這種考量,一旦把趙冠侯逐走,自己依舊是要裡外不落好。是以把趙冠侯留在京裡辦差,對自己的利益爲最大。

天佑帝對於這種官場心思卻是不知,他只是聽趙冠侯支持自己的看法,心裡便覺快意,一如身陷重圍之孤軍,乍遇援軍。不拘數量多寡,總是一線希望,連忙道:“好,你且說說你的道理。”

“回萬歲的話,亨利親王爲普魯士皇帝之胞弟,地位尊崇,一如我國之親貴。其訪問其他國家,其他國家亦以西禮相待,禮法相同。我們若是獨樹一幟,則不啻於與西人自示有別,使其心中難免視我爲異類。他日外交糾葛,便會合而謀我。不若盡力與西人相同,使其不視我爲異,則有利日後之邦交開展。再者對普魯士親王尊重,就是對普魯士皇帝尊重,對其慢待,必會導致普人不滿。而今,我國外交親普,軍事上,亦多有倚重普人之處,因爲這種禮儀問題,而與普人結怨,則於我興辦新軍,興辦洋務大有妨礙,實是得不能償失。”

他頓了頓,又道:“自高麗戰後,朝廷意圖振作,要練新軍,要修鐵路,要富國強兵。第一是要借洋債,第二是要練好兵。臣自津門來,小站新軍,所用之槍械彈藥,目前大半爲普魯士供應。一旦與普人結怨,則彈餉兩絀,辦新兵之事,也難維繫。是以臣以爲,目前應以強兵富國爲根本,而不是執於讓普人鞠躬行禮。”

剛子良方纔撞了個黴頭,此時卻開口道:“這話不對。朝廷最重的是禮法衣冠,若是連禮法都不講了,這天下豈不是就沒了規矩?咱們到了洋人的地面,按他們的禮法是應該的,洋人到了咱的地面,就也該按咱的禮法行事。這叫入鄉隨俗,客隨主便。”

他讀書有限,白字連篇,唯一可取者,就是沒什麼架子。總在市井裡廝混,那些俚語粗話學的極多,但是說在這個場合,卻也言之成理。

天佑帝卻勃然做色“剛烈,朕知道你眼裡沒有朕,總對朕的主張不以爲然。那朕倒要問問你,不按朕的章程,按你的章程,普魯士人能答應麼?他們要是不答應,又該如何?難道打一仗?”

天子面色潮紅,當面訓斥,直如與朝臣爭本,當面忤君,罪過非小。剛子良想要說什麼,帝師翁天放已經哼了一聲“剛大人,請慎言。”

他雖然保舉了剛烈入軍機,又同樣反對以西禮待西人,但是他對剛子良不學無術也極爲鄙視,加之乃是帝師,維護天子,亦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向天佑帝道:“萬歲,以西禮接待普魯士親王,不啻於承認普魯士與我國不分高下,萬歲不可不查。”

“翁師傅,這話咱們在這裡說說就算了,若是到了外面說,朕怕第一個笑的就是普人。他們的兵船都開進膠州灣了,還說與我國不分高下?依朕看,現在是高下以明!”

他這話說的便是賭氣,至少不該是天子所說,衆臣相顧慘然,不敢言語。天佑帝又對趙冠侯道:“你來說一說,這西禮怎麼個行法。”

“回萬歲的話,臣的話還沒有說完。雖然說行西禮,但地方,還是避開宮中,改在頤和園內爲好。若是在宮內以西禮相待,則聲勢太大,各國使節難免生出厚此薄彼之心。若在園子裡,既照顧了普人的面子,也保全了我們的體統。只當是來一個好朋友,大家好好招待一下也就是了。至於具體禮儀流程,臣年輕識淺,所知有限,還應由各位大人共同商議,臣不敢妄言。”

趙冠侯語氣平和,不卑不亢,張樵野在一邊看着,心中竟產生了一絲恍惚,這個年輕人,怎麼給自己的感覺,像極了當年的自己,又像極了當年的章少荃。

按說這樣的人才,正是辦洋務的好手。可惜,聽說他和慶王家的那個覺羅禪來往甚密,定是慶邸一派,這個事務衙門裡,還是不能留他。越是有本領,越要遠遠的趕開,等到這次的事情過來,儘早趕他迴歸津門軍營,這辦洋務的第一功,他心裡已經許了人,是絕不能讓這個軍官拿去的。(。)

第四百零五章 泰山將崩第一百六十八章 保舉第六百七十章 踏破第二百六十六章 端王之死第七十六章 巧設機關(上)第二百二十章舐犢情深(下)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五百七十五章 代理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色厲內荏第四十六章 資助曹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五百一十九章 我即王法(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襲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多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東南互保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災**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櫻之殤(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煽風點火(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鐵桶江山(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改道(下)最終章 雄雞一唱第七百九十五章 折翼第六百七十四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橡皮股票第六百七十七章 加藤的決斷(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虎狼第八百零九章 拔牙去爪第六百零六章 特洛伊(下)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四百五十五章 萬人大會(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外強中乾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野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因果(下)第七百零八章 打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木馬(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八十八章 論功行賞(上)第七百六十一章 毒菌之亡第五百四十六章 糧臺第一百三十八章 剪辮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莫回頭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五百七十四章 玉竹低頭(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毒士之亡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捷第三百六十六章 預備反擊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獻俘第六百四十章 新式兵器第三百二十一章 煽風點火(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條件第三百一十七章 迴光返照第七百六十九章 回家的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國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毒士之亡第四百一十六章驚夢(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入股四恆第四百零四章 風暴前的寧靜第四百章 阿九(下)第六百零八章 交易與合作(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勢成名(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七百零三章 三線皆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聖第五百八十七章 弟子第六十八章 武備學堂(下)第三百二十章 關外之謀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三百二十七章當頭炮(上)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情乃見第七百零九章 財政崩潰第二百五十九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六十九章 前哨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鐵骨丹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鳩佔鵲巢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三百二十九章與衆不同的約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二百五十五章 殘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馮煥章出征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城解圍(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
第四百零五章 泰山將崩第一百六十八章 保舉第六百七十章 踏破第二百六十六章 端王之死第七十六章 巧設機關(上)第二百二十章舐犢情深(下)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五百七十五章 代理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色厲內荏第四十六章 資助曹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發難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五百一十九章 我即王法(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夜襲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海狼(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多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東南互保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津門(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災**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櫻之殤(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煽風點火(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鐵桶江山(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改道(下)最終章 雄雞一唱第七百九十五章 折翼第六百七十四章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橡皮股票第六百七十七章 加藤的決斷(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虎狼第八百零九章 拔牙去爪第六百零六章 特洛伊(下)第七十一章 路見不平第四百五十五章 萬人大會(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外強中乾第六百零九章 趙氏救市計劃(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野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因果(下)第七百零八章 打賭第六百二十七章 木馬(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借雞生蛋第一百八十八章 論功行賞(上)第七百六十一章 毒菌之亡第五百四十六章 糧臺第一百三十八章 剪辮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莫回頭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師弟師兄保龍庭(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制第五百七十四章 玉竹低頭(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毒士之亡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捷第三百六十六章 預備反擊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獻俘第六百四十章 新式兵器第三百二十一章 煽風點火(上)第六百七十一章 追亡第四百九十二章 條件第三百一十七章 迴光返照第七百六十九章 回家的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國會第六百六十六章 毒士之亡第四百一十六章驚夢(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入股四恆第四百零四章 風暴前的寧靜第四百章 阿九(下)第六百零八章 交易與合作(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勢成名(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七百零三章 三線皆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聖第五百八十七章 弟子第六十八章 武備學堂(下)第三百二十章 關外之謀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三百二十七章當頭炮(上)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情乃見第七百零九章 財政崩潰第二百五十九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六十九章 前哨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落第三百六十八章 謀害忠良(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七百七十九章 鐵骨丹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鳩佔鵲巢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三百二十九章與衆不同的約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二百五十五章 殘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馮煥章出征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城解圍(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二百一十一章直督之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