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東南互保

由於戰爭的威脅,津門碼頭上,已經看不到幾艘船,偶爾有商船,也都是懸掛着阿爾比昂國旗的太古公司貨輪。昔日繁華的水陸碼頭,竟有幾分蕭條之相。讓人見裡,心裡不勝唏噓。

等船到德州時,情景卻是一變。西關碼頭外,大小貨船等待進入碼頭卸貨,千帆百舸,熱鬧非凡,與津門形成鮮明對比。甲板上,趙冠侯與毓卿並肩而立,欣賞着這繁華景象,心中,自有幾分得意。

尤其是毓卿,粉面上帶着壓抑不住的笑容“與京畿相比,這裡倒是個世外桃源的模樣,要是阿瑪他們也搬到山東來,就能落個眼不見爲淨。京裡面就由着他們折騰去吧,愛折騰成什麼樣,就折騰成什麼樣,我們不管了。”。

王五則站在甲板的另一端,一語不發,不知做何想法。他本來看着這些鏢行夥計的家眷上了船,轉身便想離開,可是源順鏢局的鏢師趟子手,都對王五敬如神明,總鏢頭去哪,他們肯定要跟隨。這樣一來,王五若是回京,這些部下必要跟隨。

可是如今京城裡已是是非坑,飛虎團、虎神營乃至洋人,皆無善類,好不容易得出險地,自不該再回去送死。何況這些子弟家眷初到山東,諸事不諧,離開家裡的頂樑柱,不知道該如何生活。幾番權衡之下,他也只能爲了一干生死與共的部下,先到山東待上一陣再說。

另一位上到甲板上的,則是四恆的那位錦姨娘。她看着這些商船,不由讚道:“德州不愧是四方通衢,真個是熱鬧地方,津門碼頭可比不了這裡。毓佐臣治山東的時候,我也來過山東,德州那時候遠沒這麼熱鬧。只有趙大人這樣的能員,才能把德州治理得如此繁華,您說德州的洋貨比津門好,我可是要信了。”

四恆的女眷聽到要租用洋船,都有些害怕,洋人紅鬍子綠眼睛,且男女有別,若是蒙受污名,就只有死路一條。是以上了船之後,大家基本都在艙裡待着,輕易不敢外出。不管是暈船吐的天昏地暗,還是憋的難受,都只有強忍。毓卿的母親如果不是管不住,甚至不想讓女兒離開自己視線,生怕出了什麼意外。

只有這位錦姨娘毫不在意,不但在甲板上乘涼看風景,與船長、大副也能有說有笑,倒是個很難得的開化之人。天生,就適合現在的德州。

趙冠侯聽她誇獎,笑着一拱手“夫人過獎了,這話我可不敢當。我只是個武將,管理地方的事,主要還是知府和我們袁撫臺的功勞,我就是一個幹活的。您把這功勞記在我頭上,就算錯人了。”

“那可不是,大金的能員,我見過不少,可是能和洋人把商務辦的這麼好的,不多。原本四恆的分號,是想開在濟南,可是現在我要考慮考慮,第一個分號,應該設在德州。”

毓卿當然支持這個安排,這樣對自己的情郎大有好處,可是她又有些擔心“老佛爺對列強宣戰,山東這裡又該如何自處?如果也與洋人開兵,這些東西,怕是都維持不住。”

“山東的局面,是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哪能說毀就毀,老佛爺宣戰,是老佛爺的事,山東怎麼做,也要看我們山東的實際。”趙冠侯指了指港口外那無數懸掛泰西各國國旗的商船“這麼多洋船,都去打了,我們去賺誰的錢?讓誰來給山東投資?反正在山東,我是不會主動挑釁洋人的。”

衆人正說着話時,從港口裡衝出一隻浪裡鑽小船,上面站定一人,一身馬弁打扮,離的近了卻認出來,正是唐天喜。來到大船以上,唐天喜先是給十格格見了禮,又對趙冠侯道:“宮保已經到了德州,有要緊的公事,請冠侯去談。你先跟我去見宮保,其他的事,慢慢料理。”

袁慰亭離開濟南親至德州,可知事態非同小可,沒人敢阻攔怠惰,等到了德州知府衙門,只見這裡已經變成巡撫臨時駐地。衙門外,大批官軍列陣以待,弓上弦刀出鞘,如臨大敵。趙冠侯心內嘀咕“難不成宮保真的犯了病,要聽老佛爺的話,和洋人開打?”

帶着滿腹的狐疑,一路到了衙門的西花廳,袁慰亭於上高坐,餘者再無他人,顯然是要有些機密的事情要談了。唐天喜知趣的告退,順手帶上了門,趙冠侯上前磕頭施參,袁慰亭已經一把拉住

“沒有外人的時候,這些俗禮,就能免則免吧,來,坐下說話。”

趙冠侯剛剛坐定,袁慰亭就開口道:“你讓霍虯帶回來的東西,我已經看到了。那些快槍,可是北洋的家底,都被你給搜刮一空了。這且不說,豐制軍辛苦一番,費盡心思,最後被你得了便宜。若是他將來知道真情,你說他能饒的了你?”

“姐夫,咱是一家人,豐制軍是外人,我自然是幫親戚,不幫上官。豐制軍想要發一筆洋財,我當然不能看着肥水流到外人田裡,總歸替他照顧家眷,也得收點好處不是?再說從津門拉來那麼多人,安頓都要花費,他是直隸總督,也該爲自己的子民出點氣力不是。”

袁慰亭哈哈一笑“就你的花頭多。不過,這話倒也在理,制軍的家眷,我已經派人妥善保護,不讓她們衣食有缺。至於那筆款,除了安頓津門流民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可以當咱的兵費。老佛爺這次宣戰列強,山東有勤王之義,兵隊調動,糧餉撫卹,就從這筆錢裡出了。”

趙冠侯問道:“姐夫,您是說,你打算聽老佛爺的話,跟洋人開打?咱們山東好不容易經營出這點家當,若是與洋人開戰,轄地的洋人必然走避入威海、膠州。咱們之前剿團安民,築巢引鳳的功夫,就都白廢了。若說勤王,我們的四營兵就在京城,山東自己的防務,也很要緊。畢竟在膠州就有普魯士人的部隊,大家彼此牽制,互相掣肘。有我們的兵隊在,普魯士人也無法抽出大軍來攻打京城,這也是爲了朝廷着想。再要抽兵,咱們自己的防地,也很吃緊啊。”

他向前探了探身子“姐夫,這裡沒有外人,我就與您說幾句家裡人的話。若是太后要咱們剿拳,自是責無旁貸,小弟就包打前敵。若是打洋人,那就得三思而後行,咱們積攢這點家底不容易,如果和洋人拼一個兩敗俱傷,小弟覺得,是得不償失之事。那道宣戰詔書,根本就是亂命,以一弱國啓釁天下,勝負不卜可知。這是個火坑,我們何必巴巴的跳進去,自尋煩惱?今日主戰之臣工,他日首領是否得全,我看,也在兩論。”

“你說的這些,是沒錯的。”袁慰亭點點頭“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只講對錯,而是要講個君臣之義的。咱們是爲人臣子者,一定要聽君上的旨意,否則不就成了亂臣?太后既然有詔,咱們就不能不動,不管怎麼樣,這王總是要勤,兵總是要派。再說,現在和各國,怕是不打也不行了,你這幾日在船上,消息不通,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克林德死了。”

趙冠侯一愣“克林德死了?這……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小弟到京時,他還抓了幾個飛虎團,在公使館槍斃。難道是,飛虎團打進東交民巷了?”

“那倒不是,殺他的也不是飛虎團,而是武衛後軍。”袁慰亭搖了搖腦袋,神色間也很是有些尷尬。畢竟兩國交戰不戮行人,這是自春秋以來,就有的道義。

隨便就殺了別國公使,從法理上先就站不住腳,更何況,克林德一死,與列國談和的希望,差不多就宣告破滅。以弱國而敵天下的荒唐事,恐怕真要發生。他知道趙冠侯對這部分情報不掌握,特意爲他分說

“老佛爺給洋人下了命令,要求洋人十二個時辰之內,離開京城。兩國交兵,驅逐行人倒是常有的事。可是使館存在多年,物品衆多,十二個時辰,如何搬運得乾淨。再者,京裡到處是飛虎團,京外面就更不必說,朝廷不派兵保護,這些洋人又怎麼走的了?克林德就是去和朝廷做這方面交涉,離開的東交民巷。轎子行到東單牌樓總布衚衕口,眼看就到了總辦衙門了,遇到一隊神機營的兵。不知怎的,神機營就開了槍,把克林德當場打死,身上的物品也搜刮一空。隨行者中彈受傷,狼狽而逃。你說說,這仗還有個不打麼?”

趙冠侯對於這個曾經的情敵,自然沒有好感,可是他卻也知道,殺戮一個外交使者,這不是一件小事。當年阿爾比昂與卡佩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前,不也是僧王將外交使團囚禁折磨麼?沒想到,幾十年後居然舊事重演,金國朝廷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兩次。

“咱們在普魯士,也有公使,這要是普人報復,我看呂海環呂大人,是別想活着回來了。”

“還好,從裡曼侯爵那裡得到的消息,呂大人沒被普人戕害。不過普魯士皇帝震怒,已經發布了很強硬的命令,這次不光是要對我國宣戰,而且所採取的手段,將會格外激進。山東地面的情形,也很複雜,李曼侯爵與我談了幾次,大家目前的觀點比較一致,兩不相犯,彼此互不攻擊。”

他邊說話,邊從一旁的錦匣裡,拿出一份電文“你且看看這個再說。”

趙冠侯取了電文出來,只見上面寫着:

“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無信,各國鹹來問訊。以一敵衆,理屈勢窮。鐵勒已據榆關,扶桑廣島鎮臺師出防地,阿爾比昂諸國亦必發兵。瓦解即在目前,已無挽救之法。初十以後,朝政皆爲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兩宮所出者,將來必如咸豐年故事,乃能了事。今爲疆臣計,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撫聯絡一氣,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辦法”

“這是?”

“松江盛杏蓀,拍給兩廣章爵相的電報,章爵相又轉至我這裡。”袁慰亭道:“現在章爵相,兩江、湖廣峴、香二帥已經與各國駐松江領事議定出了“東南互保”條約。朝廷雖然宣戰,但是東南各省,不與洋人開兵,並剿滅飛虎團,不許拳匪於領內作亂,洋人亦不加兵於各省。章爵相的意思是,讓我們山東,也參與其中。”

趙冠侯看了幾遍電文,已經明白這裡的意思,盛杏蓀不敢公然說出抗旨的言語,只能說宣戰詔書出自拳匪之手,並非兩宮所出,以此來爲自己抗旨找理由。這個藉口找的不算高明,但是卻符合了東南各省巡撫的利益,想來,是會得到一部分人支持的。

章桐遲遲不動身,多半就是受了東南互保的影響,既不想把老命搭進去,又怕自己一走,東南互保之事作罷。畢竟以一國宣戰天下這種事,大家都知道是在發燒,不願意出力,也是情理之中。

他問道:“朝廷對於東南互保,不知是何看法?”

“這是韓中堂不久前發的電旨,這裡也大有文章。”袁慰亭拿出第二份電報

“各省督撫,均受國厚恩,誼同休慼,時局至此,當無不竭力圖報者,應各就本省情形,通盤籌劃,於選將、練兵、籌餉之大端,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侵佔;如何接濟京師,不使朝廷坐困?事事均求實際。沿江沿海各省,外人覬覦已久尤關緊要,若再遲疑觀望,坐誤事機,必至國事日蹙,大局何堪設想?是在各督撫互相勸勉,聯絡一氣,共挽危局。時勢緊迫,企望之至。”

袁慰亭怕趙冠侯看不懂,特意用手在上面敲着“你仔細看一下,應各就本省情形,通盤籌劃,即是暗示不必以朝廷的舉措爲準。事事均求實際,更是告訴大家,意只要於國家實際有益,不僅不爲遙制,甚至不必重視上諭中的宣言。乃至保守疆土不使外人侵佔,刊在接濟京師,不使朝廷坐困之前,亦明明指出重輕急緩所在。督撫互相勸勉,聯絡一氣,共挽危局。則是認可了東南互保,韓中堂,替大家背書呢。”

趙冠侯雖然不是官場老手,但是對這些門道,也未必不知。只不過這種時候裝傻顯然最合適,這時便裝着恍然的樣子明白過來“姐夫,我知道中堂的意思了,是在爲着將來做打算,姐夫,咱們山東是您做主,咱們是參與互保,還是與洋人一戰,全聽您吩咐。”

袁慰亭道:“這也是我從濟南來德州的原因,我有個計較,既要保山東,也不能明抗聖旨。咱們在山東,不比東南諸位大臣,做事要留餘地。只是,你要受一些委屈。”(。)

第九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七十九章 酬功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五章 行路第五百五十九章 焚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五百二十三章 共合政局(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富貴兵團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七百七十六章 岳父威武第二百零八章 津門拳亂(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七百五十八章 失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不是孤軍(下)第三百八十章 遺產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監第五百八十七章 弟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夫妻同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督軍團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二百零八章 津門拳亂(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色厲內荏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一百三十七章借題發揮第七百三十二章 秘密基地(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均勢第二百八十九章 造勢成名(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玉美人(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首戰潼關(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攻心(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焦土(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后賜婚第四百七十六章 黎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戰津門(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國是第四百一十一章 鐵肩擔道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遊魂第三百四十五章 覆滅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最終章 雄雞一唱第三百一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七十八章 巧設機關(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涅槃第二十六章 津門大案第七百四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孤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七百五十五章 血債血償第八百零七章 法寶(上)第一百七十四章迷霧第三百六十五章 魑魅魍魎第十九章 引起關注第二百四十章 一刻萬金(上)第二百一十九章舐犢情深(上)第六百九十章 大亂將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純潔的交易(下)第三百一十一章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手持槍,一手擁卿第四百六十七章厲兵秣馬(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六百九十一章 往事重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后病危第七百八十六章 普羅米修斯第二百四十二章船到江心後悔遲第四百七十六章 黎明第六百八十章 名冠海內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七百四十章 自己的選擇(上)第二十八章 攤牌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一百五十四章 本初進京(二)第十三章 識字(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欲做魚翁第四十五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跨江擊江寧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一樓(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凶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二百三十三章 未戰先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戰津門(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戰津門(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捐軀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抄家(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臺(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情乃見第五百零八章 江山誰主(上)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三百五十二章 空頭支票
第九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七十九章 酬功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四百三十三章 借餉第五章 行路第五百五十九章 焚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五百二十三章 共合政局(上)第六百八十四章 富貴兵團第三百四十四章 血與火的婚禮第七百七十六章 岳父威武第二百零八章 津門拳亂(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功虧一簣第七百五十八章 失道第六百四十六章 不是孤軍(下)第三百八十章 遺產第一百四十六章 坐監第五百八十七章 弟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夫妻同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督軍團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債(上)第二百零八章 津門拳亂(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色厲內荏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一百三十七章借題發揮第七百三十二章 秘密基地(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均勢第二百八十九章 造勢成名(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玉美人(上)第五百五十一章 首戰潼關(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攻心(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焦土(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太后賜婚第四百七十六章 黎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戰津門(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國是第四百一十一章 鐵肩擔道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遊魂第三百四十五章 覆滅第七百八十七章 和平之光第八百零三章 四照堂點兵最終章 雄雞一唱第三百一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七十八章 巧設機關(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涅槃第二十六章 津門大案第七百四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零四章鳳簪落地 重返佛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當頭炮(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孤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行善第七百五十五章 血債血償第八百零七章 法寶(上)第一百七十四章迷霧第三百六十五章 魑魅魍魎第十九章 引起關注第二百四十章 一刻萬金(上)第二百一十九章舐犢情深(上)第六百九十章 大亂將生第二百八十五章 純潔的交易(下)第三百一十一章新官上任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手持槍,一手擁卿第四百六十七章厲兵秣馬(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刺虎第六百九十一章 往事重現第三百七十七章 太后病危第七百八十六章 普羅米修斯第二百四十二章船到江心後悔遲第四百七十六章 黎明第六百八十章 名冠海內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一十九章血夜(二)第七百四十章 自己的選擇(上)第二十八章 攤牌第八百章 初陣不利第一百五十四章 本初進京(二)第十三章 識字(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欲做魚翁第四十五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跨江擊江寧第二百九十一章 第一樓(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凶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一旁又來送死的郎第二百三十三章 未戰先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血戰津門(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血戰津門(三)第七百八十九章 捐軀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抄家(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八角臺(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交情乃見第五百零八章 江山誰主(上)第三百零三章 天誅(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三百五十二章 空頭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