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劉備入京

上一頁1二秒記住:bokon.net 爲您更新,.4712117,幫忙推薦給你的好友,.2082331,免費註冊會員看書積分還有獎呢,馬上,.764686“蔡府君,不過二八年華便將邊郡東萊治理得政通人和、糧谷滿倉,實乃當世神童。然府君既有此等管仲之才,又怎可拘泥於一郡之地。當今天子與府君同齡,亦心懷天下,擁有勵精圖治之心。府君若是輔佐於天子左右,助天子中興大漢,定能成爲傳世佳話。”書房內吳碩慷慨激昂地向坐在對面的蔡吉勸說道。

不可否認,吳碩的這番話說得頗爲鼓動人心,像是坐在蔡吉身後的李達,就被說得血氣噴張,恨不得立即就隨主公與吳大夫一起治國平天下。至於坐在他身旁的龐統雖面色不變,但也暗自挺直了腰板。然而此時的蔡吉,面對吳碩的慷慨之詞,卻顯得極爲平靜。只見她不動聲色地向吳碩問道,“吳大夫認爲本府該留在京師?”

聽蔡吉如此一問,吳碩倒也不正面回答,而是將話鋒一轉反問道,“蔡府君,恕老夫冒昧問一句,府君可懂兵法?可懂行軍佈陣?”

或許在外人看來吳碩問“西拒袁譚,南擋呂布”的蔡吉懂不懂兵法,顯得十分可笑。但蔡吉卻知正因爲眼前這位老者清楚自己情況這纔會問出此等問題來。所以這會兒的蔡吉也沒同吳碩打哈哈,而是頗爲老實地坦言道,“本府不懂兵法,不懂行軍佈陣。不瞞吳大夫,東萊此番在青州的勝仗,皆爲太史子義將軍等人所爲。本府只是在旁督戰。” 吳碩這段話的意思其實很直白,也就是,你蔡吉擅長的是像輔佐齊王的管仲那樣治理內政,而不是像輔佐燕王的樂毅那般領兵打仗。所以與其留在東萊受各方諸侯威脅,疲於征戰,還不如放棄太守的身份,進京好好輔佐天子治理天下。這樣既能施展本身的才華,同時也能保證自己的身家安全。

然而吳碩的一番言語固然是說得推心置腹,可蔡吉卻並沒有因此被其說動。不可否認,吳碩的出發點是在爲自己好。倘若眼下不是東漢末年而是西漢末年,天子不是劉協而是劉秀,蔡吉或許會考慮一下吳碩的建議。但歷史已經清楚地告訴她,東漢末年的情況十分複雜,並非戲文上演的那般“賜柄尚方寶劍”就可以解決。更何況以劉協的情況也不可能給她來段“管仲拜相”。

一想到管仲拜相,心中有了主意的蔡吉,當即朝吳碩拱手反問道,“吳大夫既然說本府有管仲之才,卻不知司空可有鮑子遺風?” 竟然要曹孟德讓位

狂太狂了被蔡吉一番狂傲之言,驚得目瞪口呆的吳碩,只覺得自己的腦袋轟地一下,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形容眼前這小小女子纔好。但在經過最初的震驚之後,吳碩轉念一想,蔡吉這話雖狂了一些,卻也算不得瘋。就吳碩所知,蔡吉在東萊興修水力,推行屯田制、鹽鐵專賣以及開港通商,可謂是將管子的一手“輕重富國”玩得出神入化。相比之下曹操雖也在兗、豫二州實施屯田制,也像東萊那般造水車、翻車。但除了推行範圍比蔡吉廣之外,曹操治下兩州的民生在各方面都要遜於東萊。更何況曹操荀彧、程昱等諸多能人名士相助,而東萊的諸多政令皆出於蔡吉本人之手。僅就理政而言,孰優孰劣已不言而喻。加之蔡吉年紀要比曹操足足小上一輩。若真是在春秋時代,曹操也確有鮑叔之德。那以長讓幼,以愚讓賢,倒也真能成一段佳話典故。然則眼下並非春秋時代,而是曹孟德也不可能事鮑叔牙。所以蔡吉所言在吳碩聽來根本不可能實現,轉而言之,亦可理解爲一種推辭。…, 二秒記住:bokon.net 爲您更新,.730276,幫忙推薦給你的好友,.11616,免費註冊會員看書積分還有獎呢,馬上,.5480466

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74節潁川辛毗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46節名醫巫醫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71節賢良之士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八節鄴城蒼蒼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一節踏雪尋友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61節張繡投降第55節互爲犄角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六十九節 文姬歸漢第60節龍爭虎鬥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67節打道回府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71節賢良之士上架感言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68節一份大禮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風起蓬萊卷》後記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56節建安朝賀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元旦告假通知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40節蒙面男子第39節同車而行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39節同車而行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
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十四節 三英駐沛第74節潁川辛毗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46節名醫巫醫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71節賢良之士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八節鄴城蒼蒼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一節踏雪尋友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61節張繡投降第55節互爲犄角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六十九節 文姬歸漢第60節龍爭虎鬥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67節打道回府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71節賢良之士上架感言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68節一份大禮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風起蓬萊卷》後記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十三節疾風知勁草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56節建安朝賀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元旦告假通知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40節蒙面男子第39節同車而行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39節同車而行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