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蒙面男子

上一頁1二秒記住:bokon.net 爲您更新,.6291707,幫忙推薦給你的好友,.4843562,免費註冊會員看書積分還有獎呢,馬上,.6863169“老夫正是徐嶽,徐公河。年長的文士向蔡吉躬身施禮之後,又謙遜地糾正道,“不過《乾象歷》乃家師元卓公所作,府君怕是搞錯了。”

蔡吉眼見對方真是徐嶽,還順帶提到了元卓公,下意識地就兩眼放光起來。須知,徐嶽所提到的元卓公乃是漢末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劉洪。劉洪出身宗室,自幼包攬羣書,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出任,長官天時、星曆的太史部郎中。此後劉洪花了整整十餘年時間,與蔡邕等人一起測定了二十四節氣時太陽所在恆星間的位置、太陽距天球赤極的度距、午中太陽的影長、晝夜時間的長度以及昏旦時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種不同的天文數據。這些觀測成果被列成表格收入東漢《四分曆》中。不過劉洪並不滿足以此。他在認識到東漢的《四分曆》不準確之後,便着手參照歷代曆法加以演算、改進,進而編寫出**第一部曆法《乾象歷》。

至於蔡吉之所以會說徐嶽編撰《乾象歷》。是因爲徐嶽是劉洪的繼承者,他在劉洪死後繼續潛心鑽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曆象端委,直至完善《乾象歷》,並將其傳授給東吳的中書令闞澤,使《乾象歷》得以投入實際運用之中。此外,蔡吉記得劉洪應該是在建安初年就已過世了。 “不瞞蔡府君,家師已於數月前病故。”徐嶽遲疑了一下哽咽道,

“元卓公已病故?”蔡吉一聽劉洪果然已經過世,也隨之惋惜道,“未能向元卓公討教實乃憾事。”

“元卓公無緣一見蔡府君亦是可惜。”徐嶽心有慼慼道。

蔡吉聽徐嶽如此感嘆,不由詫異道,“公河先生何處此言?”

卻見此時的徐嶽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向蔡吉探問道,“此書可是蔡府君所編?”

蔡吉定睛一瞧,發現徐嶽手中的書卷赫然就是自己爲講武堂高年級學生編寫的數學教材。難道是自己的這份教材,唬住了眼前這位漢末天文學家兼數學家?話說,徐嶽和劉洪除了精通天文學之外,亦對數學研究頗深。徐嶽著有之前段芝提及的《數術記遺》以及《算經要用》。而劉洪則是**“沒錯,沒錯。老夫只是想問,此種算法府君從何處所得?老夫從未見過。”實際年齡已近五十歲的徐嶽,像個好學的孩童一般指着着書卷上的一道豎式計算例題問道。

“此乃豎式計算法,即按位置來計算,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百位對百位,以此類推。比珠算要麻煩。但勝在過程清晰,便與驗算找錯。是本府從一天大食人處學得。”蔡吉半真半假的回答道。在她看來,**古代的算術歷來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倘若能因此引起徐嶽對數學演算、推理的重視,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二秒記住:bokon.net 爲您更新,.7153834,幫忙推薦給你的好友,.9108377,免費註冊會員看書積分還有獎呢,馬上,.9140134

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漢朝傢俱第59節浮生亂世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71節賢良之士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四十二節 只欠東風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安民告示~~~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57節雲臺面聖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二十節 **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33節一將難求第61節張繡投降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63節意欲何爲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53節劉備入京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四節入虎穴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
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漢朝傢俱第59節浮生亂世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71節賢良之士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四十二節 只欠東風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安民告示~~~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57節雲臺面聖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二十節 **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33節一將難求第61節張繡投降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63節意欲何爲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53節劉備入京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四節入虎穴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65節陰謀陽謀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