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

于吉頭戴蓮花冠,身披天地雲雷、九宮八卦的織綿鶴氅,腳跨青牛緩緩走在青石板鋪就的長街之上。在他的身後緊跟着七百名衣甲鮮明,塗脂抹彩的兵丁。這些兵丁乍一看上去有高有矮,有老有少,似乎是良莠不齊。但按于吉的說法這些兵丁的生辰八字暗合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以此六甲男丁爲媒,用符召請,便能爲天帝所驅,行風雷,制鬼神。

由於于吉之前曾在易京、黎陽、官渡三地作法行“天本地裂”之術,此番又號稱要以“六甲之術”。自然是一經出巡就引來了鄴城全城百姓的圍觀。爲了維持秩序衛士用長矛將百姓與國師和他的“神兵”格擋開來。可事實卻證明這完全就是多此一舉。雖說長矛後頭的鄴城百姓大多衣衫襤褸,邋遢不堪,但幾乎每一個人都向于吉投以了虔誠的目光。莫說是衝擊國師了。但凡遠遠瞧見身騎青牛的于吉一夥人走來,長街兩側的百姓便會不自覺地跪地相迎,儼然是將於吉當成了救世主。

于吉坐在牛背上做足了老神仙做派,然而在仙風道骨的假面具下,他這會兒的心情卻只能用“如坐鍼氈”四個字來形容。曹軍的兵臨城下本就已經讓這老兒如驚弓之鳥般惶惶不可終日。而城內袁術的猜疑與不斷地索求“仙術”,更是讓于吉急於想脫逃出城。可之前挖地道的計劃卻進行得並不順利。兩個月間于吉的逃生地道塌了三次,水淹了兩次。甚至還差一點驚動了袁術。與此同時袁術對於吉精舍的監視也越來越嚴密,討要“仙術”的頻率也越來越頻繁。

老奸巨猾的于吉心知再拖下去。袁術怕是會真翻臉不認人。於是爲了穩住袁術,于吉便提出要招六甲兵、煉藥以“六甲之術”來守城。當然所謂的“六甲之術”只是于吉打出的一個幌子而已。他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從墨門那裡偷學來些許煉藥之術。這些把戲糊弄糊弄尋常愚夫愚婦還行。真要是投入實戰之中。那效果可就只有天知道了。

然而就在於吉以爲暫時可以糊弄一會兒袁術之時。曹操卻絲毫不給他二人以喘息的時間。曹軍在用壕溝封鎖鄴城之後,很快又在城外築起高越十丈的瞭望臺,俯瞰城中動靜,用以指揮作戰。此外曹軍還蒐羅了城外幾乎所有的石塊,包括石碑、石磨、墳墓的石獸等,通通用以攻城。僅僅半個月的時間裡,鄴城城下的炮石竟堆積了一丈多高。

照這架勢若是再讓曹軍的霹靂車這麼打個一兩個月,豈不是連雲梯都可省了?還不快去請國師來!於是被曹軍打得直跳腳的袁術,轉頭就派人來逼于吉登城使六甲之術。于吉在推脫未果之後。也只得硬着頭皮上了。他的精舍離城南的城樓並不遠,因此不多時一干人等便能遠遠的望見早已在城頭上等候多時的袁術等人。

“見過攝政王。”

登上城頭的于吉一甩拂塵。剛要朝袁術欠身施禮。後者卻已忙不迭地拉起他的手快步走向城垛道,“國師來得正好。曹操又要攻城也!”

曹操這就要攻城?眼皮一跳的于吉順着袁術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見城池對面的平原之上層層迭迭佈滿了方陣,飄揚的旌旗簡直一眼望不到邊。于吉雖也曾在三軍陣前開壇做法,可每一次都只是在裝神弄鬼而已。真正在背後施展“法術”的是五行遁旗,是蔡吉。可而今于吉身邊既沒有五行遁旗的人在旁邊照應,也沒有蔡吉在後面謀劃,面對殺氣騰騰的曹軍早已雙腿打顫。當然在長袍鶴氅的遮蔽之下。周圍的袁術等人並沒有瞧出于吉的異樣。反倒是向他催促道,“事不遲疑國師可否速速開壇做法?”

面對袁術等人滿懷期盼的眼神,于吉裝模作樣地伸手捻了個決。斯條慢理道,“時辰未到,怕是就算開壇做法也難以起效。”

“那何時可做法?”袁術追問道。

于吉翻了翻眼皮胡謅道,“午時陽氣最盛,可開壇做法。”

按于吉的想法現在才辰時,兩軍不可能就這麼互相干瞪着眼一直到午時。只要曹軍攻城,或袁術出戰,于吉便能借機周旋一番。而另一頭,袁術則早已被曹操嚇破了膽,要他出城與曹軍交戰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

所以一聽於吉要到午時方能開壇做法,袁術便也跟着騎驢下坡地大聲宣佈道,“好!那本王就等日中之時再開城出戰!”

“嚯!”城頭上的守軍哪兒知曉于吉和袁術兩人心中盤算的那點小九九。他們只知道這一次有能請來黃帝顯靈的於國師開壇做法。自家主公也下定了決心要與曹軍決一死戰,不用再窩囊地躲在城牆背後躲避曹軍的炮石,自是個個都士氣高昂。

然而並非每一個人都吃于吉這一套。楊弘就從不信任於吉,更不相信這老兒的六甲之術能擋住曹操的大軍。在他看來於吉要是真有這等本事,當初袁紹也不會兵敗官渡。至於一直被人傳得沸沸揚揚的天崩地裂之術,多半也是另有內情。反正不會出自於吉這等坑蒙拐騙的術士之手。

事實上楊弘暗地裡也曾向袁術進言,要他不要信于吉的鬼話。與其將勝負寄託於所謂的“六甲之術”上,還不如老老實實地死守鄴城,並利用劉太后的關係與邯鄲的袁尚結成掎角之勢互相照應。須知曹操雖善戰,終究也是勞師遠征,不可能堅持太久。其攻毛城,挖壕溝,皆是在行攻心之術,爲的就是要瓦解城內守軍的士氣。

然而如今被曹操瓦解信心的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身爲統帥的袁術。無論楊弘如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袁術始終認爲光憑他手下的這點兵力難以抵擋曹操。這也難怪,畢竟袁術之前曾不止一次慘敗於曹操之手。這便使得袁術近乎執着地想要藉助其他力量來戰勝曹操。而他現在所仰仗的力量就是于吉口中的“神”。

鄴城之外的曹操並不知曉袁術打算借“神力”來打敗他。當然就算知曉了。以曹操不信鬼神的性格多半也會一笑了之。此刻眼瞅着對面鄴城依舊像往常一樣緊閉城門高掛免戰牌,曹操不由朝身後部將使了個眼色。只見三員武將立馬會意地一甩馬鞭衝到鄴城城下,衝着城上的守軍破口大罵。

這種出陣罵戰的武將武藝並不一定是頂尖的,但嗓子、口才定是一等一的。因此哪怕只有兩三人依舊能罵出氣勢、罵出聲勢來。可鄴城的守軍似乎都是屬烏龜的,任憑那三員曹將罵得口乾舌燥卻依舊不肯開門出戰。

時間一長對面的曹營將士自然是漸漸失去了耐心。卻見曹昂主動向曹操請戰道,“父上,孩兒願領兵攻城。”

曹操卻神情淡定地一擺手道,“子修何以焦急如斯。再等等也不遲。”

其實這會兒覺得焦急的可不止曹昂等人。眼看着日冕漸漸移向午時的刻度,于吉也是急得汗流浹背。可是在這麼多人的注視下他又沒法跑路。只得一路死撐到日正當空。袁術比于吉還急,不過他不是怕到午時。而是巴望着快到午時。

該來的終究會來,眼見午時已到,袁術忙不迭地就向于吉催促道,“午時已到,國師可開壇做法也。”

見袁術催得如此之急,饒是于吉向來伶牙俐齒,這會兒也只得取了令旗登壇做法。不多時鄴城緊閉的嘎然而開,七百個打扮得花裡胡哨的“神兵神將”從內魚貫而出。在城前排成了一個歪歪斜斜的戰陣。

鄴城城下發生的這一變故同樣引起了對面曹營的騷動。話說漢末的戰場上從來不缺裝神弄鬼之徒。不過這人若是換成於吉可就另當別論了。再怎麼說對方都是以天崩地裂之術奪下易京、黎陽的半仙。可不能等閒視之。

“主公,于吉又在裝神弄鬼也。”荀攸湊上前對曹操提醒道。身爲曹操心腹的他當然也知于吉所謂的天崩地裂之術與鬼神無關,完全是一種方術而已。因此對於吉也少了幾分畏懼。多了幾分揶揄。

曹操眯着眼打量了一下對面的“神兵神將”,跟着揮鞭一指道,“公劉去探探虛實。”

“喏!”中軍校尉史渙長槍一擺,便令着一隊騎兵朝那票“神兵神將”衝殺而去。

鄴城城前的六甲神兵一開始還渾渾噩噩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于吉許下的神蹟降臨。然而城頭上的於國師唸咒請神了半天,天上並沒有雷電大作,神兵們也沒有驟然獲取力量的跡象。反倒是聽到了戰馬奔騰的轟鳴聲,感覺到腳下的地面在抖動。

“媽呀!”最終,恐懼戰勝了對“神”的信任,神兵們在曹軍的鐵蹄下紛紛呼爹喊娘,掉頭鼠竄。然而兩條腿的人又如何能跑得過四條腿的馬。轉眼之間鄴城城下便掀起了一股腥風血雨。

城頭上的袁術眼見所謂的“神兵”如此不堪一擊,原本躍躍越試的神情頓時就扭做了一團,“國師,這是何意?”

面對袁術充滿殺意的責問,于吉強裝鎮定道,“王上稍安勿躁,神蹟要下也。”

果然,于吉的話音剛落,城下便傳來了轟隆一聲巨響。但見混亂的人羣中驟然升起了數團火球。突如其來的爆炸聲與烈焰驚得戰馬嘶鳴四起,狂奔亂竄。不少曹軍非但沒能控制住戰馬,反倒是被髮狂了的戰馬掀翻在地慘遭踐踏。當然作爲“媒介”的所謂神兵情形也不比曹軍好到哪兒去。熊熊的烈火將不少人燃成了火球,刺耳的慘叫聲甚至蓋過了零星的爆炸。

見此情形袁術終於明白了于吉所謂的“以六甲男丁爲媒”是什麼意思。但他並沒有像城上的袁軍將士那般露出驚愕不忍之情,反倒是精神頓時爲之一振,抽出佩劍大聲下令道,“開城門殺敵!”

鄴城城下的突變同樣刺激了對面的曹軍。不少曹兵的眼中甚至萌生了些許恐懼。畢竟短兵交接時任誰都不想突然抱一團火球。由此可見於吉的神兵雖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但效果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眼見對面鄴城守軍乘亂出城與史渙部交戰,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勁的曹昂連忙向曹操請戰道,“父上,孩兒這就提兵殺殺袁術銳氣!”

曹操看着主動請纓的曹昂露出了讚許的笑意。確實,對付這等攻心之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更強的武力更將對方打得落花流水。曹昂能不爲對方的“妖術”所擾亂,更能以身先士卒的姿態鼓舞士氣,正合了曹操的心意。於是這一次曹操不再阻止兒子,而是頷首答應道,“去。”

“將士們,隨吾來!”曹昂縱馬提槍領着一隊親兵一躍而出。曹軍陣中立即高奏起雄渾的戰鼓聲爲自家大公子造勢。

應和着強勁的鼓點曹昂領軍一路殺向鄴城。鄴城上的守軍眼見曹軍遭重創後非但沒有鳴金退兵,反倒是又派一路兵馬殺將而來,嚇得趕緊閉上了城門,全然不顧城外尚有己方兵馬在作戰。而本在城下趁勢絞殺史渙部的袁軍,被曹昂在背後一衝擊亦慌忙調掉頭反擊。陷入苦戰之中的史渙眼見曹昂來援,不由精神一陣高喊着“大公子來也!”,率領殘部殺出重圍意圖與曹昂會合。雙方就此在鄴城城下陷入了一片混戰之中。

“黑馬上的戰將是曹昂,快給孤快射!”城頭上的袁術一眼就認出了在城下左衝右擊的曹昂,漲紅着雙眼大聲叫囂。

可袁術這麼一吼同樣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但見曹昂一槍彈開自城頭射來的箭矢,轉身取了長弓擡手就是一箭。只一眨眼的功夫羽箭掠過長空,擦着袁術的耳朵,直插到在了城頭的立柱上。望着尚在抖動的箭尾,袁術嚇得兩腿一軟差一點癱坐在地上。

曹操一面望着兒子在鄴城城下大展神威,一面則向身旁的荀攸與徐晃囑咐道,“破城之後,孤要活捉于吉,搜空其精舍!”

深知曹操所圖的荀攸與徐晃會意地雙雙抱拳道,“喏。”

小劇場:

袁術撒潑:抗議!六甲神兵神馬的一點都不給力啊!和給哥哥的山崩地裂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啊!孤要退貨!

于吉抹汗:老夫已經盡力啦~~~

小蔡吐槽:祭出自殺式襲擊都沒用。果然是戰鬥力負五十的渣渣。(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59節浮生亂世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47節積善道第30節戰雲密佈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11節少年英雄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35節不其之戰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二節 南陽蔡氏復更通知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五節得虎子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一節踏雪尋友第73節賈文和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復更通知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66節天下未平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二十節狼煙起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
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59節浮生亂世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47節積善道第30節戰雲密佈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七十四節 我中有敵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11節少年英雄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35節不其之戰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二節 南陽蔡氏復更通知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一百零五節 我之爲我第五節得虎子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一節踏雪尋友第73節賈文和第八十三節 虎狼環伺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復更通知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66節天下未平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二十節狼煙起第2卷青州之鵬第83節新城錦西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