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

郭嘉似乎早已料到蔡吉會如此回答,但見他手扶欄杆凝視着底下招搖過市的牛車說道,“主公或許無心談婚論嫁。可青、徐二州的名門望族卻對主公的婚事早已期盼多時。”

這是郭嘉入幕以來第一次在蔡吉面前談論她的婚姻問題。事實上不僅是郭嘉,蔡吉麾下的諸多謀臣部將都對她的婚姻諱莫如深。這也難怪,畢竟身爲女子的蔡吉不可能像尋常男諸侯那般通過廣納妻妾的手段來制衡各方勢力。無論蔡吉是出嫁也好,招婿也罷,都意味着蔡吉的身邊將多出一個地位超然的男子。而這樣一個男子的出現勢必會給蔡吉目前的統治帶來難以預測的變數。因爲誰都不敢保證蔡吉不會爲心儀的男子而放棄自己的事業。而一但蔡吉選擇將權力轉交丈夫,那便意味着其麾下僚屬們得奉另一個男子爲主。那男子才智如何?膽識如何?是否堪當明主?都是未知之數。

就算蔡吉招了一個地位不高的寒門子弟入贅,並在婚後繼續主持大局,也難保其夫日後不會心生奪權之心。須知,男人的野心同他的身份、地位、財富並沒有直接關聯。出身豪門的公子哥並不見得會有多大野心。而出身低微的寒士在一朝得志之後,也不見得會安於現狀。在漢末亂世混跡的賈詡、郭嘉、王修、太史慈等人,見多了那種爲出頭不惜一切代價的寒門子弟。權衡利弊之下也就一直都對蔡吉的婚姻問題閉口不談。

然而隨着蔡吉年齡的增長,婚嫁之事總得被提上日程。哪怕蔡吉本人沒這個心思,周遭的世家大族也不可能無視一個十八妙齡尚未婚嫁的女諸侯的存在。這不,蔡吉開科取士的榜文一經發出就立即引來了青、徐二州的一大票狂蜂浪蝶。於是便有了郭嘉剛纔的那番試探。

蔡吉又何嘗不知郭嘉等人所憂之事。不過從踏上諸侯之路的第一步起。她便已經有了將自己的婚姻作爲砝碼的覺悟。因此面對郭嘉的探問,蔡吉不由半開玩笑着側頭反問道,“那依奉孝先生之見,本府是否應該接受這些世家子弟的求愛?”

郭嘉沒有想到蔡吉會突然反過來將自己一軍,苦笑之餘只得拱手作答道。“不瞞主公,屬下等還真不希望主公與青、徐二州的世家子弟扯上干係。”

蔡吉見郭嘉回答得如此坦白,便也不再多買關子。旋即向其正色道,“先生放心,本府不會因一己私慾而貿然成婚。”

“主公就沒想過要尋一良人相配?”郭嘉蹙眉追問道。

“如何不想。”蔡吉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只是本府既然受諸君信任成了一方諸侯,那本府的婚事就不再是私事,而是成了公事。既是公事,自然也就不能依本府個人的喜好來妄加決斷了。”

眼見一個十八歲的少女如此冷靜地剖析自己的婚姻,饒是本想勸蔡吉對婚姻三思而行的郭嘉,這會兒也忍不住爲自己的自私,爲蔡吉的堅韌而唏噓不已。甚至尷尬得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接口才好。

相比之下蔡吉倒是顯得異常的坦然。郭嘉等人是她蔡吉的幕僚,而不是她的父輩或兄長。理應站在公事的立場上來考慮她的婚姻問題。試問若是郭嘉等人一味地迎合自己的喜好而考慮婚姻問題,那自己的團隊又如何能在亂世立足。所以蔡吉並不介意僚屬們干預自己的婚姻,反倒是向郭嘉規勸道。“先生莫要多想。眼下還是先考慮如何藉此契機選拔出一些有用之纔再說。”

本想勸蔡吉的郭嘉,眼見自己反過頭來被蔡吉勸慰。不禁自嘲地笑了笑道,“主公言之有理。是嘉想得太多也。”

建安四年(199年),截止到八月十五日,黃縣共迎來了三百多名應考士子。如此規模雖不能同後世百萬人爭考公務員的架勢相提並論。但考慮到漢末的通訊、交通設施,以及教育的普及程度,能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吸引如此衆多的士子前來應考,已經是件極其了不得的事情。爲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蔡吉不得不讓出講武堂的一部分校舍作爲臨時考場,來保證這三百多名士子能在同一時間參加考試。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蔡吉的講武堂就此在士林之中打出了名號。

由於蔡吉此番僅開明經和明算兩科,因此衆士子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初試。不過士子們初試下來的感覺可就各不相同了。有的士子覺得考題過於偏重實務而忽視了典籍,有的則認爲實務的試題對寒門子弟更有利,更有甚者還有人在考完之後大肆噴擊試題過於冷門。但不論士子們的感受如何,至少他們可以暫時先歇息個三天。在這三天之內,黃縣方面將根據衆考生的成績選拔出參加第二輪對策的人選。

相比第一輪純粹的筆試,第二輪的對策考生既要規定時間裡完成試題,又要根據自己所寫的策論回答考官的問題。好在蔡吉初試的試題可算是發揮了威力,最終通過初試的士子僅九十三人,加上那些個擁有推薦名額可以繞過初試的世家子弟也不過一百二十四人。可饒是如此,僅憑蔡吉幾人要在短時間裡完成面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郭嘉、王修等人。於是蔡吉便請來了一些頗有清名的青、徐兩州名士來幫忙面試,這其中就有琅琊太守蕭建以及琅琊名士王融與樊承。

其實蕭建此番來黃縣,並非衝着開科取士而來,而是專程來向蔡吉上貢的。原來蕭建那日在勸服張頜與袁紹撇清干係之後,原本是打算向許都方面表忠誠的。卻不曾想曹操在不久之後就與袁紹在官渡陷入了苦戰之中,並且處境還頗爲窘困。見此情形,心思活絡的蕭建立馬就打消了投靠許都的念頭,轉而協同王融等人帶着十多車綿絹作爲貢品急匆匆地來找蔡吉表忠心也。恰逢此時蔡吉正在黃縣開科取士。於是乎蕭建三人便被拉來做了臨時考官。

相比靠蔡吉提拔坐上倉曹掾位置的琅琊富商樊承,官僚出身的蕭建與來自世家的王融顯然對科舉更加感興趣一些。於是在參觀了初試並親身參與了第一天策論面試之後,蕭建與王融便找到蔡吉商討開科取士之事。

“哦?蕭府君想在琅琊開科取士?”蔡吉饒有興致地望着面前的兩位“臨時考官”問道。

“使君定出如此公允的取士之策,吾等又怎能不效仿。”蕭建順勢向蔡吉奉承道。

不過蔡吉並沒有立即搭理蕭建,而是回頭向王融問道。“王郎君也同意此事?須知一旦開科取士,寒門子弟便多了一條門路來與世家子弟爭奪仕途。”

哪知王融卻一改往日的謹慎,以充滿自信的口吻向蔡吉拱手道。“若有世家子因開科取士而心存畏懼,那這等人使君不要也罷。”

王融身爲世家子弟的傲氣令蔡吉頗爲讚賞。遙想歷史上琅琊王氏之所以能成爲兩晉的頂級世家,也是因爲其家族人才輩出。而不是一味地仰仗祖上的地位。卻聽蔡吉當場向王融誇讚道。“王郎君好豪氣!有郎君這番話,本府可放心也。”

“如此說來,使君是答應了?”蕭建連忙湊上前追問道。

可誰知蔡吉卻突然話鋒一轉道,“諸君有心開科取士,本府自是十分歡喜。只是正如二位所見,開科取士須耗費大量的精力。依本府之見,不如由黃縣統一從開科考試,再將所取之士分派到琅琊。不知蕭府君意下如何?”

蕭建是何許人也。蔡吉的話音剛落,他便意識到眼前這位少女使君是在向自己討要琅琊郡的官職任免權。其實歷史上隋文帝楊堅之所以會開創科舉,其本意就爲了將地方官吏的任免權從地方大員手中收回中央。蔡吉既然學楊堅開科取士。自然也會有相同的意願。這會兒面對蔡吉明確的試探,蕭建在沉吟了一下之後。恭敬地向蔡吉作揖道,“就按使君之意來辦。”

蕭建如此爽快地交出官吏任免權,令蔡吉多少有些意外。不過她旋即便意識到蕭建這是在替琅琊的衆文武向自己投誠表忠心。雖說當初正是蔡吉出兵爲蕭建趕走了臧霸一夥人。可由於爲蔡吉領兵的是張頜,因此琅琊郡與東萊、北海兩郡相比始終處於一種半隸屬半同盟的狀態。這會兒蕭建的表態無疑是在與蔡吉正式確立上下級關係。

且就在蔡吉安心接受蕭建表態的同時,忽見郭嘉手持一卷錦帛,神色匆匆地疾步賣入官衙,連看都沒看蕭建等人,就直接向蔡吉稟報道,“主公,許都急件。”

從未見郭嘉如此急切的蔡吉在納悶之餘,連忙接過錦帛攤開一看,緊跟着她的臉色也爲之驟然一變。一旁的蕭建、王融見狀,在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之後,起身就要向蔡吉告辭。卻不想被蔡吉擡頭阻止道,“二位不用刻意迴避。一起留下爲本府參詳參詳。”

蕭建與王融沒想到蔡吉會讓自己留下,驚訝之餘倒也爲自己能進入蔡吉的幕府而感到高興。畢竟這意味着蔡吉已將他們當做自己人。於是二人趕緊雙雙拱手稱喏。

而在另一頭蔡吉則收起了錦帛向郭嘉問道,“奉孝先生,文和公、子義將軍、義遜先生等人可否知道此事?”

“嘉尚未告知衆人。”郭嘉掃了一眼蕭建等人作答道。

蔡吉聽罷,二話不說便叫來了門下的侍從,果斷下令道,“汝快去將文和公、子義將軍、義遜先生……以及黃從事一同召來府中,就說本府有要事相商。”

“喏。”侍從一個抱拳領命離開了府衙。蔡吉則回頭衝着站在對面的郭嘉嫣然一笑道,“奉孝先生何至如此。本府之前不是說了嘛,本府的婚事是公事,而非私事。先生還是先坐下來歇一會兒,等衆人來了之後再好好爲本府分析一番利弊。”

郭嘉聽蔡吉這麼一說,也覺得自己這次似乎過於緊張了一些。難道說是蔡吉婚事的消息讓自己亂了方寸?想到這兒,郭嘉不禁自嘲着苦笑道,“主公說得是,是嘉大驚小怪也。”

通過蔡吉與郭嘉之間的寥寥數語,蕭建與王融已然聽出這從許都來的消息竟同蔡吉的婚嫁有關。難道說一直未曾婚配的蔡吉在許都已有了婚約?還是說身在許都的漢天子要召蔡吉入宮?雖然心中滿是各式各樣的猜想,但作爲新人的蕭建與王融還是謹慎地坐在一邊,靜候蔡吉的其他僚屬來此揭開謎底。

好在蔡吉所點名的幾人此刻都在城中,因此不多時衆人便陸續來到了府衙之中。而蔡吉在眼見人都到齊之後,也沒有多賣關子,直接就將手中的錦帛公之於衆道,“本府今日之所以急召諸君來此,乃是因爲許都的天子有意爲本府做媒,讓本府與曹司空家聯姻。故讓吳大夫修書一封來探探本府的意向。而吳大夫在信中透露,曹操那邊似乎有意派其次子曹丕前來東萊與本府聯姻。本府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決斷纔好,因而纔想聽聽諸君對此事的看法。”

蔡吉的一番話語雖然說得不緊不慢,卻如一枚石子在平靜地湖面上激起了層層波瀾。事先根本沒有準備的太史慈、劉義遜、黃珍三人頓時就驚得目瞪口呆。而新近加盟的蕭建與王融更是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表態是好。至於一旁的賈詡表情雖沒有其他幾人誇張,卻也緊低着頭一副如有所思的模樣。

過了半晌之後,太史慈頭一個回過神來追問道,“天子怎麼會突然想到要爲主公與曹氏做媒?難道說曹操已抵擋不住袁紹的攻勢想要找主公求援?”

“就算曹操要找主公求援,理應有更爲實質的表示纔對。隨便丟個次子來聯姻算什麼事!”劉義遜紛紛不平地附和道。

蔡吉見太史慈與劉義遜都面露了溫色,便將手中的錦帛遞給二人搖頭道,“二位怕是誤會了。依吳大夫在信中所言,聯姻之事似乎是朝廷的想法。據說是爲了讓本府與曹司空結成秦晉之好,從而同心協力一同對付逆賊袁紹。而朝廷爲了表示誠意,還許諾一旦本府出兵助曹解救朝廷,就授予本府‘齊侯’一爵。”

太史慈與劉義遜接過錦帛纔看了一半,乍一聽“齊侯”二字,雙雙擡起頭向蔡吉投去了驚訝的目光。而一旁的賈詡更是眼中寒光一閃,撫着山羊鬍須意味深長道,“看來朝廷此番下足了血本也。”(未完待續)

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元旦告假通知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47節積善道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63節意欲何爲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58節曹府夜宴第30節戰雲密佈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73節賈文和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31節虓虎來襲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73節賈文和
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元旦告假通知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47節積善道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63節意欲何爲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58節曹府夜宴第30節戰雲密佈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一百十三節 引蛇出洞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十三節 分散投資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64節鏖戰之夜第三十一節 開拓眼界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73節賈文和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31節虓虎來襲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73節賈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