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

幷州與荊州雖相隔千里之遠,但趙雲兵敗句注困守陰館的消息還是在數日間傳到了漢水河畔的曹軍大營。入夜時分,曹操就着油燈仔細閱覽着剛剛送來的句注戰報。隨着目光緩緩移動,曹操臉上的表情由最初的凝重逐漸變成了不屑,並最終化爲一聲輕蔑地冷笑。

見此情形,正在一旁替曹操整理文書的曹植由不得好奇地問道,“父親何故大笑?”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個兒子,莫看他今年纔剛滿十歲,儼然已能出言爲論,落筆成文,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更是不在話下,因此小小年紀便深得曹操的寵愛。只是曹操的寵愛方式同尋常的父親並不一樣。他不會讓幼子躲在安逸的後方“長於婦人之手”,而是會像山鷹一樣將幼崽趕出巢穴逼其展翅高飛。所以曹操此番南征將三子曹彰、四子曹植一同帶在了身邊。曹彰比曹植虛長兩三歲,喜武厭文,好爲將,其入營之後便整日纏着許褚等人舞刀弄槍。而曹植緊隨曹操研習兵法。

此刻面對兒子的探問,曹操將手中戰報往案牘上一擱,饒有興致地捻鬚反問道,“子建兵法背到何處?”

曹植見父親突然考校起自己學問來,連忙拱手回答道,“《孫子兵法》十三篇皆已背完。”

曹操聽罷滿意地點了點頭,《孫子兵法》的篇幅雖不算長,但以曹植的年紀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背完十三篇,足見其才智過人,勤勉好學。當然能背下兵法是一回事,能理解兵法運乃至活用兵法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想到這裡,曹操便又向兒子問道,“天下間能背兵書者千千萬萬。然能運籌幄決勝千里者卻是萬里挑一。子建可知這是何故?”

“纔有庸常之分,人有賢愚之別。”曹植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眼神中閃爍着難以掩飾的自信。

倘若是在信守中庸之道的書香世家,曹植這種不知謙遜的態度,必然會受到長輩的警告。但曹操不僅不在乎,相反他還十分欣賞曹植所流露出的自信。話說曹昂受丁夫人的影響,自小爲人謙遜守禮。這當然也是件好事。只是相較之下曹操打心眼裡還是更喜歡性格與他相似的曹植。於是來了興致的曹操又緊盯着兒子繼續問道,“如何分庸常?如何辨賢愚?”

這一次年幼的曹植楞了一下,在歪着小腦袋想了半天后,他最終還是老實地搖頭道。“孩兒愚鈍,請父親賜教。”

曹操卻不以爲意,轉而興致勃勃地向曹植指點道,“兵者詭道也,故因勢利導者爲英才。刻舟求劍者爲庸才。”

曹植聽父親這麼一說,再一看擺在案牘上的戰報。當即會意地舉一反三道。“父親意思是,高幹此番伏擊趙雲、兵圍陰館乃是刻舟求劍?”

“高幹不過一介武夫,此計必是出自衛固之手。”曹操擺了擺手,繼而嘴角又再次揚起了一絲不屑地弧度,“衛固爲人多計而無斷,其伏擊趙雲、兵圍陰館。多半是想圍城打援。只是若蔡安貞來個圍魏救趙,衛固之計怕是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也。”

圍魏救趙的典故源自戰國。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而圍魏救趙的戰略也就此常爲後世兵家所採用。

聽完曹操一番解釋,曹植先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旋即又長舒了一口氣,拍手稱快道,“妙哉!若是如此,二哥無憂也!”

耳聽曹植提起曹丕,原本正還想誇兒子兩句的曹操,當即臉色一沉,默不作聲地又抽了一份公文埋頭看起來。一旁的曹植見狀,心知自己一不小心觸動了父親的心事,連忙也跟着低下頭假意整理文書。

也不知從何時起,曹家二公子成了丞相府一個不言自明的忌諱。除了逢年過節自齊地寄來的書信,丞相府內幾乎聽不到任何有關曹丕的話題,生怕像剛纔那樣一不留神觸怒曹操。作爲一母同胞的弟弟,曹植和曹彰倒是替母親卞夫人暗中打聽過曹丕的消息。然而外界傳回的消息卻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曹丕在齊營已淪爲蔡氏奴僕終日牽馬執凳,有人說蔡吉乃天下第一悍婦時常將幼夫打得遍體鱗傷,還有人說曹丕與齊營衆臣一同侍浴蔡吉。由於後者實在不堪入耳,脾氣暴躁的曹彰當場就同揚言者打了一架,結果自然是被父親狠狠地責罰了一頓。也是從那一日起,卞夫人不再探聽曹丕的消息。不過曹植始終堅信,父親並沒有放棄二哥,父親現在的所作所爲是了保護二哥,只要曹氏足夠強大,終有一日能逼蔡安貞還回二哥。

飛馳於草原之上的曹丕一把抄起掛在鞍前的弓箭,僅用雙腳巧妙地操縱馬匹,彎弓上弦揚手一箭就將一隻逃竄的赤狐射翻在地,引得身後的烏桓突騎連聲叫好。然而曹丕並沒有在意衆人的歡呼,而是縱馬上前俯身撩起獵物,待見赤狐的右眼被箭矢一箭貫穿,馬鞍上的少年這才露出了自得的笑容。

與此同時不遠處的孫權也趕了上來,朝曹丕招呼道,“子桓今日收穫頗豐啊。”

曹丕一邊將赤狐收入囊中,一邊掃了一眼孫權馬鞍上的皮囊,頷首道,“孫公子亦不差。”

“不過是幾隻雉雞野兔,那似子桓善左右射,能獵赤狐。”孫權咧嘴笑了笑,又將目光投向了曹丕手中的角弓好奇道,“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子桓此弓可不簡單。”

“此乃齊侯所賜。”曹丕頗爲愛惜地撫摸着角弓說道。原來那日在侯府之中曹丕力壓一干少年贏得了蔡吉所賞賜的角弓。太史亨等人雖覺得不甘,卻也不得不承認曹丕的箭術確實更勝他們一籌。倒是曹丕識趣地沒有參加之後的文試。因爲在他看來以他的學識贏講武堂的學子實在是有些勝之不武。

孫權見狀不禁在心中感嘆蔡安貞待眼前曹二公子確實不薄。只可惜外界有關二人的各種誇張傳言依舊源源不斷,否則之前孫權也不會打主意替代曹丕。當然如果此刻有機會的話,孫權仍會毫不猶豫地插上一腿。只可惜到目前爲止蔡安貞都沒給過他機會“表現”,像是這一次蔡吉就又將孫權和曹丕一同留在了後方。更爲確切點說,此刻的孫權和曹丕就是一對幌子。用來掩護正率部西進的蔡吉、張遼、龐統等人。

須知河朔宗黨豪強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爲了掩飾蔡吉的行蹤與齊軍的調度,龐統特意讓曹丕和孫權緊隨蔡吉左右,以造成曹孫二人在哪兒齊侯便在哪兒的假象。當然這等金蟬脫殼之計瞞不了多久,但幽州的代郡毗鄰幷州的雁門,僅三四天的功夫就已足以改變整個戰局。

掐指算來這會兒的蔡吉應該已經率部進抵平城,想到這裡,孫權回頭掃視了一下週圍,眼見四下無人,不由好奇地朝曹丕問道。“子桓,汝說齊侯僅率兩萬餘人出征,如何能拿下平城?”

曹丕聽孫權這麼一問,不禁也微微皺起了眉頭。確實,僅憑兩萬人馬攻不下塞上重鎮平城。但是瞧賈詡、龐統等人先是以趙雲爲餌。後又使金蟬脫殼之計,怎麼看都不像是草率行事的樣子。於是在低頭思考了一番後。曹丕只能以他的理解判斷道。“龐軍師怕是在行圍魏救趙之計。”

孫權卻並不贊同曹丕的分析,轉而一字一頓地道出了他最感興趣的東西,“亦或是山崩地裂之術!”

“山崩地裂之術?!”

平城將軍府內以牽招爲首的高幹部將個個帶着詫異的表情盯着面前的袁譚,靜候他解釋何爲山崩地裂之術。說實話山崩地裂之術的名頭在中原雖是響亮,但是真正見過此術的人卻少得可憐。袁譚作爲山本地裂之術攻城的見證者,本不想公開山崩地裂之術的秘密。可眼下蔡吉既已親自率部挺進平城,便也由不得他再藏私了。

就見袁譚環視了一番在場的將校,跟着深吸一口氣緩緩道來,“行山崩地裂之術。需遣一隊軍士掘地道於城下,再埋入‘神藥’引火點燃後,便可雷轟城牆。”

“那……何爲神藥?”牽招脫口問道。作爲平城的守將,牽招並不是沒考慮過齊軍圍魏救趙的情況,但是對手終究是會法術的蔡安貞,容不得他掉以輕心。

可是袁譚僅知道個大概過程,莫說“神藥”配方,就連如何選擇位置挖地道埋“神藥”都不清楚。此刻被牽招這麼一問,他也只得尷尬地搖頭說道,“此神藥乃于吉秘製之物,而今于吉已死,譚也不得而知。”

牽招等人聽袁譚這麼一說紛紛流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話說不少人在前一刻還躍躍欲試地想讓袁譚演示一番傳說中的山崩地裂之術,哪曾想竟是空歡喜了一場。倒是牽招在略微嘆了一口氣後,很快就恢復了冷靜,但見他低頭沉思了片刻,便沉聲分析道,“且不論神藥似乎何物,若山崩地裂之術真如王爺所言,需掘地道方能使出,那倒也不足爲懼。”

“子經將軍說得是。吾等只需阻止齊軍掘隧道,便可防下山崩地裂之術。”

“對!沿城牆撒狗血穢物!”

“蔡安貞亦不過如此。”

眼見在場衆將校你一言我一語地將天崩地裂之術貶得一無是處,袁譚又皺起眉頭謹慎地朝牽招提醒道,“牽將軍,天崩地裂之術雖不及外界傳聞那般神奇,卻也不容小覷。更何況此番還是蔡吉親征,將軍切不可大意。”

袁譚此話一出,當即引來了一陣異樣的目光。在不少高幹部將校眼裡,袁譚的反應並不是謹慎,而是被嚇破了膽。若非看在他與高幹並肩結盟的份上,這會兒怕是早有人忍不住譏笑其膽小如鼠來。

另一頭牽招雖不似其他同僚那般鄙視袁譚,卻也覺得無法使用天崩地裂之術的齊軍不足爲懼。且不論據斥候探報此番進軍平城的齊軍不足三萬人馬,就算真放任齊軍在城下挖隧道使天崩地裂之術,沒有一兩個月的功夫也成不了事。而在一兩個月間高幹等人可能早已攻下陰館,調兵馳援平城。

想到這裡,牽招便擺了擺手衝袁譚笑道,“王爺無須多慮。蔡吉此番出師平城,不過是行圍魏救趙之策。吾等只需守住平城,此策便可不攻自破。”

袁譚見牽招根本不把自己的警告放在心上,不由暗自嘆了口氣。這等情形他已經歷多次,甚至他本人也曾像牽招這般輕視蔡吉。結果袁譚得到的回報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慘敗。也正是從這一次又一次的慘敗中,袁譚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蔡安貞非常人。試問蔡安貞若是常人又怎會山崩地裂之術,若蔡安貞是常人又怎能以一介女子之身統領羣豪制霸一方。所以常人或許不能以兩萬多兵馬攻克平城這等重鎮,卻不代表蔡吉也不能做到。

不過這會兒的袁譚並沒有再同牽招爭辯什麼,因爲他十分清楚除非親眼所見親身所歷,尋常人等是不會相信他所說的話的。因此在提醒未成之後,袁譚便果斷地朝牽招提議道,“既然如此,孤便領一隊兵馬駐紮城外,與平城互爲犄角。”

眼見袁譚主動提出要領兵出城,牽招雖略感意外,卻還是打算答應下來。這一來是因爲袁譚的地位高於在場諸將,牽招沒資格轄制這位平原王。二來則是袁譚此時離開也讓牽招少了一份制肘。畢竟袁譚手下僅千把來人,那怕其最後在城外臨陣脫逃也不會對平城造成太大影響。於是牽招當即一個抱拳衝袁譚點頭道,“如此這般便有勞平原王也。”

建安七年六月末,齊侯蔡吉親率兩萬大軍進抵平城城下,一時間天下羣豪爲之震動,皆認爲其是在行圍魏救趙之計。只是高幹真會像戰國時的龐涓那般調兵回援乎?

——————

小劇場時間:

曹彰:練好武藝一定要救出二哥!

曹植:輔佐父親一定要贖回二哥!

神秘人(一口江東調):正義的大哥哥一定會助你們成功嗒!

曹丕:…………(未完待續。。)

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五節得虎子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59節浮生亂世第59節浮生亂世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62節進駐宛城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46節名醫巫醫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43節人情債安民告示~~~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60節龍爭虎鬥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31節虓虎來襲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
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七十七節 辛府夜論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五節得虎子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59節浮生亂世第59節浮生亂世第二十二節 達成共識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三十九節 真真假假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四十八節 第一桶金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62節進駐宛城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46節名醫巫醫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43節人情債安民告示~~~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五十二節 虛實之道第十六節 峴山草堂第60節龍爭虎鬥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31節虓虎來襲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