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

當信使帶着袁紹的聖旨一路在華北平原上疾馳之時,夏侯淵與趙雲所率的一萬援軍已然抵達了位於青、兗、冀三州交界處的濟水之畔。雖說已是四月春汛,但這兩年中原少雨旱災不斷,濟水現下的水深也只是剛達馬腹而已。加之夏侯淵、徐晃、趙雲等人都是久經殺陣的戰將,因此一萬餘人幾乎未遇險情,頂着烈日平安地渡過了濟水。

“妙才叔,再下來,可是要攻高魚?”曹丕望着剛剛過河尚未整頓好的齊軍,回頭向夏侯淵問道。位於廩丘東北的高魚城,自春秋戰國起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眼下高覽正率部駐紮於高魚城中。夏侯淵等人想要馳援官渡就必須得過高覽這一關。畢竟一萬人馬可不像夏侯淵、徐晃之前所率的八百小隊那樣可以抄小道神不知鬼不覺地越過袁紹軍層層防線。其實還有一條路也可以馳援官渡,那就是從兗州曹軍控制區進入豫州。只是這樣一來不僅繞了遠路,亦達不到威脅袁紹後路的效果。

“若高覽出手相阻,自是將其誅滅。若其按兵不動,則繞道而行,將其讓給齊侯處理。”夏侯淵手持馬鞭肅然說道。雖說夏侯淵在內心深處也很想一雪烏巢之恥,但相比曹操的安危個人的榮辱便也算不了什麼了。

正當夏侯淵打算無視高覽存在,一路日夜兼程向官渡進發的時候,在前方偵查的齊軍騎兵突然慌慌張張地趕回河岸,衝着夏侯淵等人高聲叫道,“不好!高覽部在前方佈陣!高覽部在前方佈陣!”

隨着斥候疾馳來報,衆將當即循聲望去。但見西南方向上已然揚起了陣陣煙塵,只一眨眼的功夫飄揚的“高”字大旗便已出現了在了地坪線上。三千騎兵便如破堤洪流衝殺而來,絲毫不給齊軍結成軍陣的機會,直將剛剛渡河的齊軍兵卒殺得人仰馬翻。

高覽縱馬立於山崗之上,望着手下戰騎將河畔的齊軍殺得四散而開。面色卻依舊陰沉如水。之前長清、濟北、東平各縣接連陷落的消息勾勒出了齊軍洶洶來勢,身負守土之職的高覽自是不能坐視齊軍長驅直入。原本高覽是打算在齊軍渡河之前對其半渡而擊,可誰曾想日趕夜趕之下。還是慢了半日讓齊軍渡了河。據探子來報,此番充當齊軍先鋒的大將正是那日自烏巢逃脫的夏侯淵與徐晃。以高覽對夏侯淵與徐晃的瞭解,他二人可不會因這點突襲而亂了陣腳。

果不其然。高覽手下那三千兵馬才衝殺一個來回。便被對方兩股騎兵一南一北夾擊絞殺得四分五裂,殘餘的高覽部紛紛丟盔棄甲朝轉而向西逃竄。面對如此遽變卻並沒有讓高覽爲之動容,只見他漠然地一揮手帶着一干部下迅速撤下了山崗。

另一頭夏侯淵卻正帶着一隊騎兵殺得興起,長槍每一次揮起皆會在坐騎左右揚起一陣血霧。在夏侯淵看來這隊前來突襲的騎兵完全就是來送死的魚腩,就算一開始能殺齊軍一個措手不及,此刻亦不過是他槍下的瓜菜。

“回去告訴高覽!淵這就來報烏巢之仇!”夏侯淵大喝一聲,一槍撂下一個想要逃跑的敵兵,絲毫沒有意識到人已死又怎麼幫他傳話。

正當夏侯淵得意忘形之時。從他身後傳來了一聲疾呼,“夏侯將軍,窮寇莫追!”

夏侯淵扭頭一瞧。發現追上來的人正是趙雲。對於趙雲夏侯淵並不陌生。早在當年曹操東征呂布之時,兩人就有過一面之緣。那時的趙雲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但他很快就在之後的“三英戰呂布”中脫穎而出,成爲評價高於許諸、陳到的一員猛將。因此面對趙雲的勸阻,夏侯淵倒也從善如流地撥轉馬頭向趙雲哈哈笑道,“先前殺得興起,差點忘了正事。”

趙雲雖不喜歡曹操,但對爲人豪爽的夏侯淵倒也並不討厭。更何況蔡吉此次命其領兵救曹,歸根結底保的還是大漢的江山。所以當高覽部來襲時,趙雲亦點齊親兵與夏侯淵並肩作戰。只是在趙雲看來夏侯淵善戰之餘太過自信於武勇,一經交戰就直往敵陣中衝,這樣的脾性在戰場上早晚是要吃大虧的。須知趙雲爲了追他可趕了不少路,此時二人已然離岸邊的營地有了一段距離。

當然這些話並不是趙雲立場所能說的,故而這會兒的他也只是抱拳向夏侯淵提醒道,“夏侯將軍,高覽部既已發覺我軍蹤跡,將軍還是速速回營攏兵馬的好。”

夏侯淵聽趙雲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道理。畢竟此刻他的第一要務是要去官渡救援曹操,而非與高覽糾纏。可正當夏侯淵打算下令收兵之時,憑空間突然數支箭矢疾朝夏侯淵與趙雲方向射來。久經殺陣的夏侯淵和趙雲早已練就了過人的條件反射,只見兩道寒光閃過,飛馳而來的箭矢剎時被斬爲了兩截。

“敵襲!”嘶啞的叫喊聲再次響起,隨之而來的則是漫天的箭雨。原來就在夏侯淵一路追擊殘兵的同時,高覽早已在其必經之路上設下了埋伏,只等追擊而來的將領自投羅網。饒是夏侯淵與趙雲皆身懷絕技,此刻面對劈頭蓋腦的箭矢,亦是無法招架,只得在親隨的護衛下掉頭撤退。

然則高覽既已設下此陷阱,自是不會輕易放夏侯淵等人逃走。且就在高覽正要撥馬下山阻截之時,忽見一員小校縱馬直衝到他面前阻擋道,“將軍不好也!曹軍來襲!”

“曹軍!?何來曹軍?”被阻擋的高覽虎目圓睜,一把揪起斥候問道。

斥候被高覽揪得差點氣都喘不過來,只得乾咳着應答道,“鄄……鄄城……”

“鄄城?程昱!”高覽左手一鬆,眼中頓時充滿了震驚與懊惱。

其實無怪乎高覽會如此震驚,如此懊惱,鄄城的程昱實在是堪稱曹袁大戰以來的一朵奇葩。想當初袁紹攜“山崩地裂之術”舉兵南下。真可謂氣勢如虹,豫兗兩州不少縣城皆望風而降。當時作爲曹操起家之地的鄄城只有包括程昱在內的七百人防守。曹操聞訊後,派使者告訴程昱,他將派兩千兵馬趕來馳援。可程昱卻回信說,“袁紹擁十萬衆。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原公無疑!”於是曹操便依程昱之計,沒有向鄄城派遣援軍。結果還真讓程昱給說對了。袁紹在得知鄄城只有七百人防守之後。竟真放過了鄄城,轉向直撲官渡。(此乃史實,偶沒黑本初公~~~)

在此之後,作爲在袁軍後方唯一的一座曹氏城池,鄄城始終緊閉城門,充耳不聞外界的大戰。哪怕曹操與袁紹在官渡鬥得再激烈,程昱都沒有任何妄動。時間一長就連袁紹及其麾下的文武百官都快忘了還有鄄城這麼一枚釘子釘在背後。

可事實上程昱並不像外界傳言的那樣已經放棄抵抗。就在袁紹忙着圍攻官渡的檔口,程昱率部清剿了鄄城附近藏於山澤的山賊。並將一千多名俘獲的亡命之徒訓練成了一支精兵。原本程昱是打算在曹操取得官渡大勝後,再出兵從背後捅袁紹刀子。只可惜近期從官渡傳來的消息卻是曹操在袁紹層層圍攻下快覆滅了。恰逢此時從東面傳來了蔡吉攻克青州全境以及即將出兵兗豫兩州的消息。在探知齊軍的先鋒乃是由夏侯淵與徐晃所率之後,程昱當即點齊兵馬趕來濟水接應齊軍。

此時在戰場的另一端。但見年近六旬的程昱,髮鬢斑白。青袍皮甲,枯枝般的雙手,一手緊勒繮繩,一手揮鞭直指敵軍,“殺!齊侯援軍就在附近。斬敵首者賞金一兩!”

“吼!”重賞之下,山賊出身的曹軍,頓時就如打了雞血一樣揮舞着刀斧朝袁軍蜂擁而去。

倒是策馬立於程昱身旁的主簿見狀,忍不住小聲向其耳語道,“府君,戰後吾等哪兒來金子犒賞這幫莽夫?”

面對戰戰兢兢的主簿,程昱眯起雙眼似老狐一般咧嘴一笑,“齊侯素來爲人慷慨,青州又是產金之地,不會吝嗇區區犒賞。畢竟吾等可是救了齊軍先鋒。”

“啊?”主簿眨巴着眼睛愣愣地看着程昱,實在是不明白自家府君哪兒來的自信,認爲齊侯一定會付賞金。倘若最後付不出賞金,那羣亡命之徒可不好對付。

且不論鄄城主簿心中如何惴惴不安,至少程昱的那幫手下已然相信只要打贏這場戰鬥,奪取敵手的首級便能換取金燦燦的金子,直將正在伏擊的高覽部殺了個措手不及。本打算撤離的夏侯淵和趙雲,眼見突然冒出這麼一支援軍,不約而同地雙雙一扯繮繩,撥馬調頭,衝入敵陣,殺他個回馬槍。

“夏侯淵在此!高覽還不速速來此受死!”夏侯淵手提染血長槍,一路橫衝直撞大聲叫嚷着向高覽約戰。雖說後者開戰至今都未露臉,可直覺告訴夏侯淵高覽就在附近。

高覽望着在坡下口出狂言的夏侯淵,想起那夜在烏巢的死戰,想起夏侯淵的脫逃,不由攥緊繮繩,嘴角揚起了嘲弄的弧度,“夏侯淵今日且放汝一馬。”

言罷,高覽一踢馬肚帶着殘留的親兵迅速脫離了戰場。高覽並不知曉他這一跑可算是與死神擦肩而過。須知若高覽真的受邀下坡應戰,那他所面對的將不止是夏侯淵一人,還有齊軍的殺神趙雲。當然矇在鼓裡的高覽此時最害怕的倒並非是陣前被斬,而是回去後怎麼向袁紹交代。之前烏巢放走夏侯淵,怕是已讓袁紹暴怒不已。若今日濟水一敗的消息傳回官渡,自己多半會被袁紹問罪。一想到自家主上嚴苛的脾氣,高覽的後背便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陣冷汗。

相比世家出身的文丑與顏良,高覽雖也名列河北四庭柱之一,但他卻出身寒門,能達到今時今日的地位全憑自身的努力。這便意味着高覽背後並沒有家族撐腰。在素來講究門第的袁紹陣營中,像他這種沒有後臺的人不“犯事”還好,若“犯事”不僅不會有人爲其求情,相反還會有大把的人落井下石。

難道要去求沮軍師爲自己求情?高覽搖了搖頭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沮授雖貴爲軍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袁紹對其已不似從前那般言聽計從。更何況自己已兩連敗,按軍法被處斬也無可厚非。唯一將功贖過的機會就是死守高魚以報袁氏之恩。

汝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多年,只求一死?

汝征戰南北多年,只求一死?

不!吾高覽怎能止步於小小高魚城!

無聲的吶喊喚回了高覽胸中的雄心壯志。既然不甘就此以死謝罪,那袁營是萬萬回不去了。打定主意要脫離袁紹的高覽,一邊縱馬馳騁於平原之上,一邊則漸漸冷靜下來,開始考慮自己接下來的去處。眼下中原就三方勢力最強,河北的袁紹、中樞的曹操以及青州的蔡吉。其餘一些小勢力,那是投了也白投。至於南方的劉表雖名氣不小,但此去荊州終究路途遙遠,且南方多河網山地實在不是騎兵的用武之地。如此一來擺在高覽面前的選擇就只剩下了曹操與蔡吉。曹操那邊因烏巢之戰高覽已結下了不小的樑子。誠然曹操素以胸襟廣闊著稱,哪怕是曾經在宛城反水的張繡都能收入麾下。但就算曹操再求賢若渴不計前嫌,亦不能勉強其手下接受自己這個曾經的對頭。至少瞧夏侯淵等人的架勢就不像是會善罷甘休的樣子。蔡吉那邊高覽倒是沒有什麼過節。其固然身爲女子,卻擁有不讓鬚眉之志,同樣求才若渴,同樣爲人仗義,同樣心繫天下。難道真要投那位齊侯?

思慮至此,已然在心中有了答案的高覽,旋即扯起繮繩衝着手下高聲下令道,“全軍掉頭!”<冒頭:抗議!仲德是孤的外掛!孤還等他中間開花!

小蔡:抗議無效~~~司空乃都快嗝屁鳥~~~這外掛就由孤收下~(≧▽≦)~啦啦啦<+小蔡:白癡~~~

關於更新問題,再次請大家見諒。偶是上班族,上班纔是主業,寫文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一週需要放點餘量,對付加班、出差之類的事。歷史文推演也需要花時間,戰術謀略bug太大的話,接下來自圓其說會很麻煩。(未完待續)

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49節驚天之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59節浮生亂世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元旦告假通知第43節人情債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八節鄴城蒼蒼第60節龍爭虎鬥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69節入北海第41節鳳雛龐統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二十節 **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上架感言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元旦告假通知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二節初抵錦西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五節得虎子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11節少年英雄東漢度量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七節 北海名士
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49節驚天之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59節浮生亂世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元旦告假通知第43節人情債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五十一節 曹氏兄弟第八節鄴城蒼蒼第60節龍爭虎鬥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69節入北海第41節鳳雛龐統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二十節 **第43節人情債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上架感言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元旦告假通知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十八節 玄女祠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一百零五節 多事之秋第二節初抵錦西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五節得虎子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11節少年英雄東漢度量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七節 北海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