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

最新消息,糖篩雖然沒有過,不過暫時不用住院。現在控制飲食,週五做糖耐測試~~~偶好餓啊~~~

——————————

在建安四年的這個秋冬交替之際,不僅北方的白山黑水間涌動着洶涌的暗潮,遠在千里之外的江淮流域同樣也是一片刀光劍影。隨着袁術戰敗北逃,曾經一度相對統一的揚州陷入了羣雄割據的境地。且不論割據會稽、吳郡、豫章、丹陽四郡的孫策;割據廬江郡的劉備;割據九江郡的劉勳。就算是一些南方名不見經傳的宗黨也敢隨意佔山爲王結寨爲城。

在這種情況下大小勢力間的火併已無可避免。建安四年十月,九江太守劉勳因收容袁術殘部過多,致使糧草無以爲繼。於是便派遣其堂弟劉偕向盤踞上繚的宗黨首領徵集糧草。可上繚的宗黨卻並未滿足劉偕的要求。劉勳眼見堂弟空手而歸不禁怒由心生,旋即徵調兵馬討伐上繚宗黨。

然而就在劉勳帶着大隊人馬一路殺向上繚之時,在丹陽郡與九江郡的交界之處卻突然冒出了一支將近兩萬餘人的大軍。其領隊之人赫然就是烏程侯孫策與江夏太守周瑜。當然周瑜的江夏太守之銜只是虛領,眼下江夏郡尚在黃祖父子的掌控之中。不過這並不影響周瑜與孫策一同成爲江左知名的青年俊傑。

是的,“青年俊傑”四個字是對現下才剛滿二十四歲的孫策與周瑜的最佳註解。而二兩人最知名的戰績則莫過於征討前任揚州刺史劉繇。話說興平二年(195年),袁術與劉繇爲爭奪揚州隔江對峙了數月。曾經是孫堅老部下的丹陽尉朱治見狀便勸孫策趁機謀取江東。孫策接受了朱治的進言,旋即跑去向袁術請戰。袁術本就想利用孫策對付劉繇,自然是欣然答應了孫策的請戰。

於是孫策親率步兵千餘人、騎兵數十人。由壽春南下,一路招兵買馬,進抵歷陽時,部隊已增至五、六幹人。與孫策有總角之好的周瑜當時正在丹陽。聽聞好友率部南下,周瑜二話不說便在從父丹陽太守周尚的支持下領兵攜大批糧秣趕往歷陽迎接孫策。久未碰面的兩個少年一經碰面便定下了平定江東之策。

興平二年五月。孫策在周瑜的輔佐之下首先集中兵力,攻取揚州刺史劉繇屯積糧秣和軍械的牛渚山。在取得首戰告捷之後,兩人又相繼攻克彭城國相薛禮駐守的秣陵城。擊敗駐守秣陵城南的下邳國相笮融,並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湖熟、江乘。以八戰八捷的驕人戰績,將劉繇佈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一併清除。迫使劉繇親自率兵出城決戰。

依照原有的歷史。太史慈本該在興平初年投效劉繇,並在曲阿之戰前夕與孫策狹路相逢於神亭。可隨着蔡吉的亂入,太史慈最終還是留在了東萊。而喪失太史慈輔佐的劉繇,不僅沒能留下神亭之戰的佳話,反而在曲阿戰役之前誤判了周瑜佯攻之計,並最終導致全軍覆沒,戰死沙場。

劉繇的遭遇雖值得同情,但也正是因爲他的失敗才成就了孫策與周瑜二人的威名。而今兩人再次聯手出現在九江境內。自然不會只是跑來遊山玩水。但見一身紅袍玄甲的孫策眼瞅着大軍所過之處一路暢通無阻,不禁回過頭朝着比自己高出半個腦袋的好友,得意笑道。“果如公瑾所算,劉勳已傾巢出動!”

相比容貌秀麗、好談笑風生的孫策。被後世稱讚爲“美周郎”的周瑜,不僅有着比好友更爲修長的身形,且飽讀詩書,精通音律。據說周瑜年少之時聽人奏樂,哪怕是細微之處的錯誤,他都能指出其錯誤。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這會兒眼見孫策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樣,周瑜也忍不住向其指出道,“劉勳雖已進軍上繚,但其隨時都能調兵回援合肥。伯符切不可大意。”

可孫策卻露出了黃鼠狼偷雞似的表情,嗤嗤笑道,“怕啥,公瑾讓孫賁、孫輔領八千人馬駐紮彭澤不正是爲了在半道截擊劉勳?”

周瑜見好友道出了自己布兵的用意,只得苦笑着搖了搖頭。原來孫策之所以會率領二萬大軍出現在九江境內皆是周瑜的部署。話說,孫策現下雖已在名義上佔據了會稽、吳郡、豫章、丹陽四郡。但其中會稽、豫章二郡不僅人煙稀少,且有宗族與山越人用兵自立。而丹陽郡的南部又被劉勳所控制。因此四郡之中真正被孫策完全控制在手中的僅吳郡一郡而已。相比之下劉勳雖僅佔有九江郡以及半個丹陽郡,但這一地區卻是整個揚州物資最豐富,人口最多的地區。加之劉勳又收攏了袁術留下來的殘部,實力一下子大增。因此一直以來孫策都對劉勳都頗爲忌憚。

不過只要有心機會總是會有的。這不,在得到上繚宗黨拒絕向劉勳提供糧草的消息之後,周瑜便建議孫策假裝言辭謙卑地對劉勳表示順服,並誘使劉勳出兵上繚。於是孫策便按周瑜之計,寫信給劉勳說,“上繚宗民數欺鄙郡,欲擊之,路不便。上繚甚富實,願君伐之,請出兵以爲外援。”不僅如此,孫策還大方地附上了珠寶和葛布來賄賂劉勳。

劉勳在收到孫策的書信以及財物之後,果然喜形於色,全然不顧幕僚的勸阻,當即便點兵出征上繚。而孫策等人則以友軍的身份假意進攻上繚宗黨所控制的石城。待到前方傳來劉勳已在海昏與上繚宗黨開戰的消息之後,孫策與周瑜便立即掉頭進入九江境內直逼揚州重鎮——合肥。

然而正當孫策帶着兩萬兵馬氣勢洶洶地打算一舉拿下合肥之時,從隊伍的後方卻突然疾馳來了一人一騎。此人一見孫策與周瑜,便立即翻身下馬向二人氣喘吁吁地稟報道,“稟將軍。壽春遭襲擊,已落入廬江劉備之手!”

前一刻還在與周瑜商討如何攻取合肥的孫策,乍一聽斥候如此稟報,不由楞了一下道,“什麼?汝再說一遍!”

“劉備趁劉勳南下上繚之際。出兵偷襲了壽春。”那斥候說罷,從懷中取出了一個皮筒遞給了孫策。

孫策看了一眼已然陷入沉思的周瑜,伸手接過皮筒打開取出戰報一瞧。頓時就將紙揉做一團,咬牙切齒道,“好個劉玄德!”

雖說孫策在合肥城外大罵劉備乘人之危。但不可否認劉備確實是比孫策早一步站到了壽春城頭。與孫策形似。僅擁有廬江一郡之地的劉備同樣也對實力不俗的劉勳忌憚萬分,卻又對其治下的九江垂涎不已。因此在得知劉勳領兵南下征討上繚宗黨的消息之後,身處廬江的劉備就立即躍躍欲試起來。

不過一開始劉備雖是心癢難耐,卻也不敢貿然出兵。畢竟劉勳對外宣稱會與孫策聯手討伐上繚宗黨。萬一自己一時間沒能攻下城高牆厚的壽春城,反倒是被劉勳與孫策回師堵在城下進退兩難,那可如何是好。然而就在劉備猶豫之際,有一個人的進言卻爲他解開了心中憂慮,並進而下定決心偷襲壽春。但見此時的劉備一面眺望着壽春城內此起彼伏的亭臺樓閣。一面則向身邊的出謀劃策者由衷地致謝道,“本府能站在此地,全憑元直之功啊!”

沒錯。勸說劉備偷襲壽春的不是別人,正是荊州名士徐庶。卻說那日徐庶在與諸葛亮會面之後。便將劉備記在了心中。恰逢不久之後劉備在蔡吉的幫助下南下攻克了廬江,於是徐庶便抱着好奇的心理來到廬江一路考察了一番劉備的政績。正所謂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徐庶在遊歷廬江的日子裡,眼見劉備積極興修水利恢復農業,廬江各地百姓都對其交口稱讚,便決心在劉備麾下出仕。

當時的劉備剛剛自下邳征討呂布回來,雖說撈了一個揚州牧的頭銜。可相比瓜分了東海郡並得高順部投誠的蔡吉,劉備此番遠征可謂是空手而歸。加之其眼見曹操、蔡吉帳下皆有荀攸、郭嘉等智謀之士輔佐。劉備求賢若渴之心更是可昭日月。因此一見徐庶來投,劉備喜不自勝,當即將其留在營中並委以重任。而徐庶也確實沒讓劉備失望,其不僅爲劉備整頓軍事,訓練士卒。還在劉備猶豫是否攻打壽春之時,指出孫策雖宣稱與劉勳聯手征討上繚,實質上卻是暗含鬼胎。一旦劉勳在上繚陷入苦戰,孫策必會有所異動。而事實也確如徐庶所料。

這會兒面對劉備的誇讚,徐庶倒是顯得頗爲謙遜,“主公過獎。若非主公在揚州素有賢名,壽春軍民又何以會開城迎接主公進駐。”

徐庶這話可算是說到了劉備的心坎裡。確實,這次劉備攻克壽春幾乎未受任何像樣的抵抗,堪稱兵不血刃。直到此刻劉備都有些不怎麼相信事情竟會進展得如此順利。這使得他不由側頭問道,“元直過謙了。此番若非有元直進言,本府險些錯失良機。不過那時先生又如何斷定孫策不會爲劉勳鞏固後方?”

“回主公,上繚雖小,但其城池堅固,壕溝深廣,易守難攻,劉勳斷不能在十天之內將攻克。而劉勳大軍一旦被困在堅城之下,而其後方必會空虛。反觀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其又怎會乖乖聽令於劉勳。若庶所料不差,眼下孫策多半已進軍合肥!”徐庶擡手指着合肥的方向斷然道。

“元直真神人也!”劉備忽然撫掌大笑,旋即將一卷麻紙遞給徐庶道,“據探子來報,在合肥附近確實發現了孫策軍的蹤跡。”

然而徐庶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卻見他倒吸了一口氣,轉身向劉備拱手一揖道,“不瞞主公。算出孫策會攻合肥之人並非元直,而是另有其人。”

劉備沒想到徐庶會突然來這麼一出,不由張了張嘴巴,反問道,“元直說笑乎?”

但是徐庶卻極其認真地再次向劉備一拜道,“主公見諒,並非庶要故意隱瞞此事。只因庶的好友之前再三囑咐庶不得向主公透露其姓名。但庶覺得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不能爲主公所用實乃一樁憾事。故而纔想向主公坦白此事。”

劉備眼見徐庶說得如此誠懇,當然不再有所懷疑。畢竟以徐庶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只要他不說穿此事,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功績。甚至退一步來說,就算徐庶的好友知道了此事,跑來找其對質,劉備也只會相信一直以來爲他兢兢業業辦事的徐庶,而非一個突然冒出的陌生人。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劉備對徐庶所說的那個“友人”來了興趣。於是他趕緊向徐庶拱手問道,“恕備孤弱寡聞。不知元直的這位友人是何方高人?”

“南陽諸葛孔明。”徐庶坦然地報出了自己好友的名字。在他看來經過壽春一役,諸葛亮已在劉備面前展露了自己的才幹,沒理由繼續再躲躲藏藏。

然而劉備聽罷卻楞了一下,發覺自己對這個名字確實沒什麼印象,只得試探着問道,“諸葛孔明?”

徐庶似乎對劉備的這種反應早有準備,卻見他欣然向劉備介紹道,“庶之好友,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本爲琅琊人士。其父君貢公曾任泰山郡承。主公沒聽過其名號,也不足爲奇。因爲孔明現年才十八歲而已。”

“十八歲?那豈不是與徐州牧蔡安貞同歲?真乃英雄出少年也!”劉備聽罷徐庶所言,忍不住由衷地感嘆起來。因爲根據許都那邊傳來的消息,曹操正在於蔡吉商討聯姻之事。而一旦曹蔡兩家聯姻,蔡安貞也將由費亭侯被加封爲“齊侯”。而在此之前孫策也曾在十八歲被封爲“烏程侯”。

十八歲的侯君,真是令人羨慕的錦繡前程。對於已經三十八歲的劉備來說,蔡吉、孫策、周瑜以及徐庶所提到的諸葛亮,那都是小他十多歲甚至二十歲的後輩。然而正是這些年輕的後輩一個個以咄咄逼人之勢馳騁於亂世之間,讓劉備等崛起於黃巾之亂的前輩們黯然失色。劉備該怎麼辦?是黯然神傷?是憤憤不平?還是不服老不服輸與之一較高下?

很快劉備心中就有了答案,卻見他恭敬地向徐庶欠身作揖道,“元直可否爲備引薦這位少年俊傑?”

忽然發現一個嚴重滴~問題——廬江郡在劉備手裡,伯符和公瑾要腫麼跑去廬江搶雙喬吶?這素個問題~問題啊~~~(未完待續)

第50節在城闕兮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十節黑衣白衣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54節造訪楊府第二十節 **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59節浮生亂世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67節打道回府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二十節狼煙起第六節睢水血戰第32節反客爲主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一節 仁與殺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60節龍爭虎鬥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元旦告假通知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67節打道回府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風起蓬萊卷》後記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人物介紹——管承、管統
第50節在城闕兮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十節黑衣白衣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54節造訪楊府第二十節 **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59節浮生亂世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67節打道回府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二十節狼煙起第六節睢水血戰第32節反客爲主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69節入北海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十八節太平餘孽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一節 仁與殺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五十二節 遊園賞花上架感言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60節龍爭虎鬥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六十一節 曹劉大戰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二十八節 天降神諭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元旦告假通知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67節打道回府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風起蓬萊卷》後記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人物介紹——管承、管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