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節 冀州亂局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袁紹伏誅於延津,同月末袁譚領殘兵竄入黎陽,倉促登基繼位爲帝,並向河北四州發下聖p諭,命袁紹各部聽令於黎陽,集結兵馬抵抗曹蔡聯軍。消息傳至鄴城舉城爲之譁然。已成太后的劉氏怒斥袁譚弒父奪位,並以袁紹曾留遺詔封袁尚爲太子爲由,與審配等人一同在鄴城擁立袁尚爲帝。

一下子冒出兩個大陳皇帝讓黃河以北的袁紹殘部頗爲迷茫。袁譚身爲嫡長子又是最後在袁紹身邊的人,在理法上更佔優勢。但是坊間流傳有關袁譚棄父潛逃的流言又讓他皇位充滿了爭議。另一頭鄴城的劉太后所提供的遺詔亦真假難辯。不過鄴城比黎陽富裕倒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相較雙雙稱帝的袁譚與袁尚,同爲袁紹嫡子的袁熙沒有參與到這場皇位之爭。在接到父親要求其領兵救援冀州的聖諭之後,袁熙立馬徵招幽州鮮卑、烏桓各部,湊齊兩萬兵馬南下。哪兒曾想袁熙前腳纔出兵,後腳袁紹便命隕黃河。而袁譚與袁熙更是先後稱帝,令原本就已混亂不堪的冀州前途更顯撲朔迷離。無奈之下袁熙只得在冀州與幽州交界的中山郡駐紮了下來,與河間的太史慈部形成對峙之勢。

“二殿下,據探子來報,已有一隊齊軍自錦西進駐易水。”中軍大帳之中,幽州別駕韓珩,向袁熙稟報了易水港最新的動向。

其實對於蔡吉在幽州建下的這兩座城池,袁熙並非一無所知。只是當初蔡吉在袁紹麾下要糧給糧,要兵出兵的態度,令袁熙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蔡吉視做盟友。更何況這兩座城池都地處蠻荒之地,不止是袁熙,幽州府的一干文武也都沒有將其放在心上。直到袁紹登基。蔡吉公開宣佈與袁氏分道陽鑣,袁熙才意識到自己的背後多了一個敵手。但此時的蔡吉部已由易水、錦西兩座城池壯大到了右北平、遼西郡全境,且與遼東屬國的塌頓也關係密切。

就在袁熙對幽州的蔡吉部投鼠忌器之時。從遼東傳來了公孫度征討錦西的消息。但由於錦西地處偏遠,傳來的消息又支離破碎,袁熙最終還是選擇了按兵不動。雖說後來證實了錦西與公孫度戰的情報。可袁熙已然錯過了同公孫度南北夾擊蔡吉部的最佳時機。加之不久之後,太史慈自東萊北上威脅冀州諸郡。袁紹派出八百里加急要幽州支援冀州。顧不得幽州的袁熙,也只得一面派人監視易水的動向,一面南下馳援冀州。

此刻耳聽幽州的齊軍正在往易水港集結,一身縞素的袁熙不禁露出了無奈的苦笑,“公孫度也非蔡安貞之敵手啊。”

別駕兼軍師的韓珩,聽袁熙的話語之中似乎有放棄幽州的意思,不禁急道。“二殿下齊軍既已調兵易水,怕是下一步就要兵發漁陽。殿下若不盡快還兵幽州,吾等怕是要成喪家之犬也!”

可袁熙卻並沒將韓珩的敬告放在心上,而是不以爲然地反問道,“韓別駕何出此言?吾等南下不正是歸家?”

“冀州對殿下而言固是家。可對全營將士而言,幽州纔是故里。幽州一失,全營上下必會軍心大亂。到那時,殿下又如何對付齊軍?”韓珩急得直跺腳道。

韓珩一席話直擊了袁熙的軟肋。確實,袁熙麾下的兵馬絕大多數都是幽州人。特別是他所仰仗的兩員大將張南與焦觸,皆是幽州本地有名的豪強。正如韓珩所言一但齊軍攻打幽州。這些人多半會吵着要回幽州守護他們自家的家業。所謂的世家豪強就如此現實的一羣人。當你強大時,他們會舉家來投,爲你提供人才、糧草、乃至兵馬。但當你虛弱得無法再爲其提供利益時,他們亦會毫不猶豫地將你拋棄。不管你是一方霸主。還是大漢天子,都一視同仁。在世家豪族的眼裡“家”永遠在“國”的前頭。因爲這世上只有可以追溯到夏商周的族譜,沒有千古不變的王朝。

袁紹出身名門世家,自然也喜歡以門第招攔人才。他身邊的不少謀士武將皆出身名門。出身寒門者就算再有才華,在袁紹營中總會仕途坎坷。高覽與張郃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可是經過這些年的大起大落,袁熙卻覺得像韓珩這等寒門之士,遠比某些所謂的名門之士要來得忠純。

因此面對韓珩苦口婆心的勸說,袁熙也坦然說出了自己的難處,“熙若撤回幽州,豈不是棄冀州於不顧?”

韓珩聽袁熙這麼一說,立馬鬍子一翹反問道,“二殿下也想一掙大統乎?”

“韓別駕何出此言。熙從未想過要掙大位,亦沒資格掙大位。”袁熙這番話倒不是在演戲,而是他心裡真實的想法。作爲次子袁熙一直認爲,自己既不像袁譚那般擁有嫡長子的身份,亦不似袁尚深受父親寵愛,因此他從未考慮過爭奪袁氏家主之位,更沒不可能有登基稱帝之類的想法。

袁熙的表白讓韓珩稍稍放了點心。其實經過這幾年的接觸韓珩也知,袁熙雖作戰勇猛,但性子卻頗爲溫和。這等脾性爲將尚可,爲主則力有不逮。更何況眼下大陳國主之位哪兒是啥明珠,分明就是顆毒藥。偏偏袁譚、袁尚二人還爭相要將此禍害含在嘴裡,捧在懷裡,生怕被他人搶奪了去,簡直是愚不可及。在韓珩看來生性敦厚的袁熙還是離此亂局越遠越好。

思慮至此,韓珩便轉換了一下口氣,心平氣和地向袁熙勸說道,“二殿下既然無心爭奪大統,那還南下作何?難道要助大殿下討伐三殿下?亦或是助三殿下討伐大殿下?”

“熙誰都不想討伐。”袁熙艱難地搖了搖頭。雖然他也知道以目前的局勢,袁譚與袁尚早晚還是要開戰的。

“既然二殿下誰都不想討伐,那還是聽珩一句,回幽州。”韓珩順水推舟道,“殿下坐鎮幽州進可南下襲擾齊軍,退可割據一方。若冀州陷落。殿下還可挾幽州向朝廷……”

“住嘴!曹操,蔡吉乃熙之殺父仇人,熙絕不會向朝廷請降!”未等韓珩說完。袁熙就以一聲爆喝打斷了他的話語。

韓珩被袁熙如此一喝,自然是不敢再繼續說下去。不過想到冀州現在的亂局,韓珩還是忍不住長嘆了一聲。這一聲嘆息在袁熙聽來頗爲心痛。卻見他在稍稍平復了一下情緒之後。以略帶沙啞的聲音向韓珩說道,“退守幽州之事。熙會認真考慮。但請降一事,韓別駕也休要再提。”

韓珩默不作聲地朝袁熙拱手一揖算是答應了他的要求。可就在袁熙表示要考慮回撤幽州之時,忽聽帳外響起了一聲通報,“殿下,鄴城特使求見。”

韓珩聽罷,心想不妙,袁尚現在派特使來想必是想拉攏袁熙對付袁譚。於是便將試探的目光投向了袁熙。出乎意料的是袁熙並沒有立刻讓人將特使帶進大帳。而是低頭思慮了片刻,下令道,“爾先將特使安置於驛站,就說戰事繁忙吾無暇召見。”

“二殿下這是何意?”韓珩詫異地問道。

袁熙兩手一背正色道,“熙總不能光聽三弟一面之詞。”

這一邊袁氏兄弟在冀州正忙着爭權奪利,那一頭打掃完延津戰場的蔡吉也終於在水師的護送下抵達了剛剛修繕完畢的白馬津。至於白馬津對面的黎陽城則收起戰船,緊閉城門,一副全城戒備的架勢,生怕蔡吉一個興起率領水師興兵來犯。其實黎陽城內袁譚與蔣義渠的緊張完全是多餘的。在同曹操開完分贓大會之前,蔡吉纔不想替曹操免費打開通往魏郡的水上大門呢。

曹操當然也知蔡吉不會輕易提供水師將曹軍運過黃河。所以一見蔡吉走下戰船。曹操便熱絡地抱拳相迎道,“齊侯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也。”

正所謂國禮在先,家禮在後。更何況蔡吉現下只是與曹丕訂婚,並未正式成婚。因此面對親自相迎的曹操。蔡吉還是以上下級之禮,向曹操躬身作揖道,“蔡吉見過司空。”

“齊侯不必多禮。此番多虧齊侯出手相助,孤方能逃過一劫啊。”曹操面帶微笑,擡手虛扶起了蔡吉。

蔡吉則謙遜地迴應道,“司空何出此言。司空爲朝廷征討逆賊,於情於理吉都該出兵相助。倒是吉未能及時救援官渡令貴軍陷入多日苦戰。幸好天佑大漢,如今司空安然無恙取得官渡大捷,否則吉真是難辭其咎。”

好個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蔡安貞。曹操在心中冷笑了一聲。雖說夏侯淵帶着蔡吉調撥的援軍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了曹操一命,但他還是從之後收到的一系列戰報中嗅出了陰謀的味道。特別是管承襲白馬之舉,在曹操看來完全就是在逼袁紹破釜沉舟猛攻曹營。若非他曹孟德命大,官渡很可能會在援軍到達之前被袁紹攻克。到那時候夏侯淵等人只會懊惱自己沒趕上,而不會去懷疑蔡吉在背後做過手腳。

當然這種事現在還不能拿出來質問蔡吉。所以這會兒的曹操依舊面帶春風地替蔡吉找藉口道,“齊侯此言差矣。孤陷入苦戰乃是時事所逼,怎可以此責怪齊侯。”

蔡吉見曹操三兩句間就將水師襲白馬之事一筆揭過,便也打蛇順杆上地向曹操遞高帽道,“司空真是宰相肚裡能撐船。”

“宰相肚裡能撐船?齊侯妙語如珠,妙語如珠啊。”曹操拍手笑了兩聲,旋即便將目光投向了蔡吉所乘坐的樓船,並在不經意間露出羨慕之色道,“孤素聞齊軍水師甲天下,此番更是在延津立下誅殺袁紹之功。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司空若有興趣,可上船一觀。”蔡吉大方地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哦?那孤就恭敬不如從命也。”曹操言罷,倒也不作推辭,直接邁開大步,任由蔡吉領着登上了樓船。一同隨行的還有荀攸、夏侯淵、曹丕等人。

至於蔡吉則悉心地向曹操等人一一介紹,“此船名喚乘風,高十丈,一次最多可載千人,乃齊軍水師旗艦。”

“旗艦?何爲旗艦?”曹操一邊饒有興致地打量船上的重樓,一邊隨口問道。

“旗艦乃水師指揮之艦,因水師以令旗號令羣船,故稱爲旗艦。”蔡吉上前解釋道。她這話倒並沒有誇張,“乘風”確實是齊軍水師的旗艦,同時也是水師最大的一艘戰船。當然蔡吉也不會多嘴去說,她現在只有一艘乘風這般大小的戰船。水師越能震懾曹操,待會兒談判起來,蔡吉手裡握着的籌碼也就越重。更爲確切點說,蔡吉是想在曹操面前製造出齊軍依賴水師的假象。讓水師擺出強勢的姿態從而掩蓋齊軍在步騎上諸多優勢。

果然,經過蔡吉一番解釋,包括曹操在內的一干曹軍將帥再次紛紛流露出了驚羨之色。這其中也包括了曹丕。雖說曹丕之前曾以護衛的身份隨蔡吉西征青州,但齊軍的樓船他還是第一次上。龐大的船身,寬闊的甲板,以及高聳的桅杆,都給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就在曹丕好奇地四處張望之時,曹操卻向其招了招手道,“丕兒,過來。”

曹丕趕緊上前恭敬地朝父親拱手道,“父上有何吩咐?”

曹操以慈父的姿態摸了摸曹丕的頭,說道“汝在曹營待了多日,而今也該回齊侯身邊去也。”

蔡吉沒想到曹操會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由水師跳到曹丕身上,差一點就要爲之語塞。不過她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轉而乾笑兩聲道,“無妨,丕公子可多陪司空幾日。”

“丕兒既與齊侯訂婚,就該守護齊侯左右。”言罷曹操順手推了曹丕一把。

曹丕被父親一推,心知自己已不可能再在曹營多待一天,只得耷拉着腦袋站到了蔡吉的身後。蔡吉雖也有些鬱悶,但面子上她還是向曹操表態道,“司空放心,吉會好好照顧丕公子。”

“齊侯無需優待於他,替孤多加磨練便可。”曹操擺手擺手之後,又將視線轉向了樓船朗聲大笑道,“孤能見此等巨船,真是打開眼界。齊侯不如今日就在曹營用膳如何?”

“能得司空邀請是吉之榮幸。”蔡吉順從地躬身一拜。

小蔡得意:司空,吉的水師夠厲害。出個價~~~

曹操招來草皮:孤的丕兒也很可愛喲~~~

小蔡:喂,喂,喂!這根本沒得比啊!

曹操摸摸胡茬:那孤就出個大招!

週日還有一更,有票票的要上票票喲~~~(未完待續)

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62節進駐宛城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54節造訪楊府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上架感言第57節雲臺面聖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六節睢水血戰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62節進駐宛城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30節戰雲密佈第59節浮生亂世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九節廢長立幼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
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二節 南陽蔡氏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62節進駐宛城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2卷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54節造訪楊府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一節 分封諸侯上架感言第57節雲臺面聖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十四節 捉襟見肘第六節睢水血戰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62節進駐宛城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二十五節 印刷之術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30節戰雲密佈第59節浮生亂世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九十二節 鄴城暗流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二十一節 假道伐虢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九節廢長立幼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