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

河東關羽!怎麼不是劉備?!

驚詫間許褚側身閃過關羽犀利一刀,順勢掄棒還擊。關羽挺刀支住,雙臂奮力一推,以刀柄韌勁將狼牙棒反彈而回。與此同時銳利的刀刃回掃一擊,直逼許褚面門。許褚只覺一股寒風自鼻尖掠過,趕緊掄棒架住,就聽哐噹一聲,通體鐵鑄的大刀與生鐵打造的狼牙棒再次在黑夜中火星迸射。

“好身手!”

一擊過後,關羽和許褚都在各自心中認可了對方的武藝。相較之下許褚還多了一份敬意,畢竟關羽在中伏之後,尚能保持冷靜從容應戰實屬難得。而關羽迅猛的刀法與傲人的爆發力,更是讓許褚燃起了盎然鬥志。

不過關羽今日可不是來同許褚比武的,此時此刻他最關心的是如何突出重圍馳援劉備。透過倒塌的寨門,關羽能清楚地看到遠處劉備所在的位置火光沖天,很明顯劉備這會兒也遭到了曹軍的圍攻,情況十分危急。

見此情形,關羽哪兒還會有心思與許褚纏鬥,就見他牙根一咬,朝着大門揮刀一指道,“衝!”

劉備部騎兵在關羽武勇表現的激勵下,早已蓄滿了一身殺氣,隨着自家主將一聲令下,自是嗷嗷嚎叫着朝擋道的曹軍衝殺了上去。

“一個都不可放過!”許褚爆喝一聲,也領着麾下羣騎挺身阻擊。至於他本人更是將手中大棒舞得呼呼作響,直奔關羽而去。

且就在關羽與許褚展開大廝殺的同時,陳到正領着一票人馬朝劉備所在的方向奔馳而去。一路上不斷有箭矢自黑暗中襲來,陳到尚能聽聲辨位以長槍擊落飛矢,緊隨其後的將士卻無這等身手,不時有人慘呼一聲翻身落馬。可饒是如此陳到依舊快馬加鞭。絲毫沒有放緩速度的意思。

隨着馬蹄下的大地飛速倒退,前方的金戈交鳴聲變得越來越清晰,就見劉備率部掩身的樹林,此刻已然化爲一片火海,無數人影在火光的映襯下奮力廝殺。顯然曹軍不僅伏擊了劉備,還意圖放火燒死樹林中的劉備軍。

見此情形,心急如焚的陳到當即使勁踢了一腳馬腹,躍入戰場,高聲一吼,“汝南陳到在此。誰敢與之一戰!”

這會兒的劉備正被左右部曲簇擁着一路向外突圍,苦於無人接應。乍一聽到陳到的聲音,劉備立馬精神一震,扯起嗓子連連大聲喊道,“叔至。孤在此!孤在此!”

劉備的呼喊聲雖爲他招來了不少曹軍,卻也給陳到指明瞭方向。就見陳到撥馬回頭。朝着劉備呼喚的位置一路左突右挑。一面將一杆長槍舞得如靈蛇吐信,一面再次大聲疾呼,“主公莫急!陳到來也!”

陳到的一千兵馬經過一番鏖戰,人數早已銳減,但對陷入重重包圍之中的劉備而言卻是天降的救命稻草。因此在得了陳到的迴應之後,心緒大定的劉備當即收攏兵馬開始調頭向陳到那邊突圍。

經過一番奮力廝殺。兩股殘兵終於合流到了一處。陳到見到劉備一副滿臉血污,狼狽不堪的模樣,不由心頭一酸,抱拳自責道。“到來晚也,請主公治罪!”

劉備拍了拍陳到的肩膀,和顏悅色道,“若非叔至及時救援,孤險些命喪林中。君又何罪之有。”

陳到聽罷劉備所言,心頭一暖之餘,亦意識到眼下衆人尚未脫險,於是趕緊便向劉備進言道,“此地不宜久留,還請主公隨到速速突圍出局!”

然而劉備卻大手一擺,當機立斷道,“雲長尚脫險,孤又怎能獨自脫逃。不行!孤要去救雲長!”

雖說陳到一早便知曉劉備與關羽情同手足,可眼下的情形又豈能由得劉備衝殺回南就聚救關羽。爲今之計也只有曉之以理,方能說服劉備突圍。於是陳到在整理了一番思緒之後,便拱手向劉備勸說道,“主公明鑑!以關將軍之武勇,突出重圍易如反掌。然今日曹軍設伏,旨在圍殺主公,主公若以主帥之身貿然犯險,豈不連累關將軍,令其左右不得顧?”

陳到一席話說得有理有據,頓時獲得了在場部將的一致附和。劉備卻還有些猶豫,只是還未等他發話,周遭的喊殺聲又驟然迭起。剎那間劉備與陳到等人神色皆爲之一變,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一干人等,再也顧不得是否救援關羽,二話不說便揚鞭策馬,朝着火光最弱的西北方向,突圍而去。

由於兵力大增,再加上陳到的武勇,劉備這一次的突圍極其順利。不多時一行人等便甩開了追擊的曹軍,馳入無盡的夜色之中。然而這會兒劉備的心情也像這漆黑的深夜一般深不見底。雖說劉備還尚不知曉曹操是如何得知他會領兵偷襲南就聚。但光是今夜一役就已令他傷筋動骨,至少往後三、四個月內劉備是無法再主動出擊了。

難道是孤太心急乎?——劉備一面抽着坐騎急行軍,一面在心中反思着他與劉表所訂的計劃。他甚至都有些懷疑這是否是劉表設下的一個圈套。不過劉備跟着便搖頭否認了這個荒謬的想法。今夜一戰要麼是襄陽出了細作,要麼就是曹孟德神機妙算。

一想到曹操,劉備心裡又是一陣五味具雜。那個其貌不揚的男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就算劉備再怎麼不滿曹操,也不得不承認與曹操一比,他劉備就是個“不學無術”之徒。今夜一敗,不過是再次證明論才華他劉備不及曹操而已。

可那又怎樣!當年項羽的才華也遠勝高祖,這天下最終還不是姓劉!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屠徐州到囚天子,曹操屢屢倒行逆施,早已天怒人怨,日後終有四面楚歌之日!天下終究還是劉氏的,而他劉備便是下一個光武!

不可否認,每一個名垂青史的諸侯都有着各自的“大義”。用來支持其逐鹿天下。劉備的“大義”便是像光武帝劉秀那般中興漢室。正是這個信念支撐着他屢敗屢戰至今,哪怕是碰上今夜這等大敗依舊能重新燃起鬥志。

然而就在劉備暗暗自勵之際,忽覺眼前驟然亮起一團火光。事實上不僅是劉備,相伴左右的陳到等人也被這團亮光刺得睜不開眼。可還未等劉備等人做出反應,無數火把與箭矢便如耀眼的流星雨一般朝他們的迎面撲來。剎那間,劉備的耳邊充斥着兵卒慘叫與墜馬的聲音,而更令他膽戰心驚的卻是那震動耳膜的隆隆巨響。

毫無疑問那是無數馬蹄踏動大地纔會發出的顫慄之聲。冷汗淋漓的劉備顫巍巍地擡頭一瞧,頓覺自己視野的上下左右皆已被突擊而來的敵騎所佔據,彷彿天地間已沒有他劉備遁走之地。

“沛國曹純在此!劉備納命來!”曹純手提長槊領着三千戰騎以錐形陣朝劉備部突擊而來。

曹純字子和,乃曹仁之弟。曹純的名聲雖不及其兄長。但在曹營之中卻是公認的一員的智將。據說其十四歲喪父,與一母同胞的兄長曹仁分家居住,卻小小年紀便能以綱紀持家,督御僕從,將若大個家業打理得有條不紊。此外曹純崇尚學問。與不少學問淵博的儒士多有來往,從而盛名遠揚。以至於才十七歲就被朝廷招入京師擔任黃門侍郎。如今曹純已三十二歲。由其統率的兵馬正是曹操帳下最爲精銳的虎賁之師——虎豹騎。

虎豹騎乃曹操嫡系中的嫡系,由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八員大將統領,人稱八虎騎。歷史上虎豹騎本就有百裡挑一之稱,現如今更是配備了馬鐙、馬掌等新式器具,可謂是如虎添翼。

此番曹純與許褚一同伏擊劉備,爲達到最佳效果。曹純特意將武藝高超的許褚安置在了南就聚內,而他本人則親率虎豹騎在外遊擊謹防劉備部逃竄。哪曾想劉備倒是頗爲警惕,僅派關羽領兵攻寨,自己卻躲在寨外的樹林之中伺機而動。只可惜劉備等人的一舉一動都在曹純的掌控之中。眼瞅着關羽攻入南就聚。曹純當即便下令擊鼓出擊,趁許褚與關羽纏鬥之際,以火箭攻擊躲藏於樹林之中的劉備。其實黑燈瞎火之下曹純一開始還找不着劉備,反倒是陳到的來援爲曹軍指出了劉備之所在。本着圍三厥一的原則,曹純故意放陳到與劉備會師“突圍”,並一步步將對方引入眼前的陷阱。

面對來勢洶洶的虎豹騎,劉備哪兒敢與之正面對抗,幾乎不假思索地便領着麾下將士撥馬掉頭往回跑。可誰知一干人等還沒跑多遠,又有一員曹將領着一支曹軍騎兵自黑暗中衝殺而出,“沛國史渙在此!劉備休走!”

正所謂前有豺狼,後有虎豹,被兩股曹軍夾在中間的劉備軍宛如驚弓之鳥被曹軍殺得人仰馬翻。陳到揮舞着手中的長槍極力維護着劉備的安危。可僅憑他一人又如何能扳回這兵敗如山倒的頹勢。兵刃交錯間不斷有劉備部下濺血倒下,無主的戰馬在黑夜之中四散奔逃,令原本就紛亂的戰場更加險象環生。

突然一支流箭擊中了劉備胯下的戰馬,受驚的戰馬一路嘶鳴着橫衝直撞,在又捱了一箭之後,方纔撅蹄一甩便將主人拋在了地上。跌落馬下的劉備在地上滾了一圈,只覺兩眼直冒金星,雙耳嗡嗡不斷。待他好不容易站起身來,卻發現自己已遠離陳到,而在不遠處幾個曹軍將校正揮舞着刀槍朝他這邊衝來。劉備雖久經沙場,卻從沒有像這一刻如此接近死神。

難道今夜便是孤的葬身之日?難道孤要葬身於此?難道孤不是天命所歸!

剎那間各種思緒,各種疑問,各種回憶充斥了劉備的腦海,以至於他渾然沒有聽到陳到的呼喊,四周的喊殺,只是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彷彿準備隨時擁抱死亡。直至……溫潤的血液濺上他的臉頰。

噗嗤!一道白光閃過,想要揮刀砍向劉備的曹軍被從左到右直接劈爲了兩半,自軀體噴涌而出的血液濺了殺戮者一身,但後者卻渾然不覺,直接提馬越過屍體,來到劉備面前,急切地問道,“大哥可安好?”

劉備木然地擡起頭看着渾身浴血渾如天降的關羽,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雲長,孤果是天命所歸。”

許褚大汗淋漓地癱坐在地上,每深吸一口氣便覺胸口一陣隱隱作痛,多年鏖戰的經驗告訴他,這多半是肋骨斷了。不過對於許褚而言眼下的情形還算是比較幸運,因爲此時此刻他的坐騎嘶風正倒在不遠處的血泊之中。事實上若非部下拼死救援,這會兒身首異處的該是許褚,而非他的坐騎。當然許褚心中更清楚,他的部下之所以能擋住關羽,並非是人多勢衆的原因,而是關羽急着要去救援劉備,根本無心戀戰。

想到關羽從一開始就沒心思與自己決一死戰,許褚心頭便泛起了一絲苦澀的後怕。話說許褚上次有這種感覺還是在五年前的下邳城外。當時面對如鬼神一般呂布,許褚雖拼盡全力依舊被壓得僅有招架之力,若非後來趙雲、陳到加入戰團,許褚自認自己不能在呂布面前過四十招。經過數年的磨練,許褚本以爲自己的武藝已更進一層,或許已能呂布大戰百餘回合,卻不曾想今夜一戰依舊敗得如此狼狽。毫無疑問從此以後南就一夜將與下邳一戰一起成爲許褚終身難忘的記憶。

此時,清點完戰果的部下倒是興匆匆地跑來向許褚稟報道,“稟校尉,此戰共斬敵二千六百三十人。”

然而許褚卻一手捂着胸口,一手百無聊賴地擺了擺手,在他看來哪怕是斬敵兩萬,只要放走了關羽,那今日一戰便是徹底輸了。因爲那個男人不僅是萬人敵,更是敵萬人,以一人便可敵萬人的無雙勇者!(未完待續。。)

第31節虓虎來襲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43節人情債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50節在城闕兮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31節虓虎來襲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55節互爲犄角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46節名醫巫醫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60節龍爭虎鬥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61節張繡投降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四十節 攘與和
第31節虓虎來襲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43節人情債第2卷青州之鵬第77節小滑頭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50節在城闕兮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31節虓虎來襲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55節互爲犄角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46節名醫巫醫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60節龍爭虎鬥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九節廢長立幼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61節張繡投降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七十九節 所圖之物第一百十節 兵荒馬亂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三十六節 圖窮匕現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陌生的遠方——漢朝人眼中的羅馬第六十八節 戰鼓擂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十六節宋江路線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四十節 南陽許攸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四十節 攘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