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珞說出最後一個字,在場之人都清楚,福王府要變天了。
永嘉帝的目光在福王父子的臉上掃過,淡卻鋒利,如同沾上寒露的利刃,福王爺身子一顫,一股寒意從腳底涌上來,通體生寒。
福王世子嘴脣翕翕,似是還想說什麼,福王爺死死抓住他的手,指甲陷進肉裡,福王世子的話到了嘴邊,終是沒有說出來。
永嘉帝眼中閃過一抹輕蔑,再看向眼中有淚,可卻仍然倔犟地高昂着頭,一臉稚氣的趙廷珞。
永嘉帝心中嘲笑,真是歹竹出好筍,這福王府就是一灘爛泥,可卻偏偏生出趙廷珞這麼一個有出息的,除了趙廷珞,他那個剛找回來的弟弟看着也不錯,小小年紀卻絲毫沒有懼意,比他那個只會滿地打滾的祖父強多了。
“父皇,這個小弟弟真可愛,我能把這個花燈送給他嗎?”
永嘉帝低頭看去,原來是年僅七歲的七皇子。
“小殿下,沒有亂跑,陛下恕罪,是奴婢沒有看好小殿下。”
一名乳孃快步過來,一把按住七皇子,七皇子想要掙扎,可是他年紀太小,被乳孃強壓着跪倒在地,手裡的花燈掉在地上。
永嘉帝眉頭緊蹙,這個乳孃竟敢在他面前,便對小老七不敬,私底下還不知對小老七做過什麼。
七皇子的生母嚴嬪小產三次,第四次有孕,好不容易纔生下七皇子,可她卻是個沒福的,孩子不到兩歲,她便撒手人寰。
七皇子則交由五皇子的生母淑妃撫養,淑妃只生了五皇子一個,她想給五皇子增添助力,因此,對七皇子悉心教養,照顧得很好。
可是自從年前五皇子被禁足,失了聖心,,眼看唯一的兒子奪嫡無望,淑妃心力焦瘁,大病一場,她的心情不好,對七皇子也大不如前,甚至還無緣無故罵過七皇子,淑妃被皇帝冷落,七皇子本就是個可有可無的,這些做奴才的最擅察言觀色,踩高捧低,他們不敢得罪年長的皇子,可是對七皇子這種無依無靠的,卻是隨意欺負,反正他受了委屈也無人撐腰。
這些年,永嘉帝的注意力都在幾位成年皇子身上,小皇子們平素很少能見到父皇,對這位父皇多多少少都有些懼怕。
望着跪在地上的七皇子,永嘉帝一陣恍忽。
太上皇對死去的元后念念不忘,連帶着對元后留下的兩個兒女也格外寵愛。
永嘉帝還記得,那年他只有七歲,用了兩個晚上抄了一篇孝經,師傅誇他的字大有長進,母妃讓他拿給父皇看。
那天得知父皇在御花園裡,他便大着膽子,拿着那篇字去給父皇看,可是太監們卻把他攔在花亭外面不得靠近,可是他卻清楚看到,父皇坐在花亭裡,正在親手給太子哥哥餵飯。
太子哥哥挑食不肯吃飯,父皇心疼,便親自餵飯。
那一刻,小小的他,只覺心裡空落落的,他忽然發現,師傅和母妃都在騙他,他好好吃飯,好好讀書,好好寫字,所有人都說他是個乖孩子,可是父皇疼愛的卻是那個不乖的,他這個乖孩子,甚至連父皇都不能靠近。
那天之後,他比以前更乖了,可是他知道,他的心裡多了一個長着犄角的怪物,那怪物漸漸長大,終有一日,他衝出樊籠,殺出一片血紅天地。
小老七,很像當年的他.
永嘉帝的瞳孔聚成一線,凝聚在七皇子身上。
他正值盛年,四十歲,沉穩睿智,年富力強。
小老七今年只有七歲。
二十年後,他六十歲,花甲之年,有心無力,而那時的小老七,二十七歲,生龍活虎,承前啓後,繼往開來。小八和小九那時也都是二十出頭,正是能給皇兄出力的年紀。
是的,這纔是他需要的新君,而不是在他四十歲時,就想着代替他坐上龍椅的太子。
永嘉帝的目光再次落在趙廷珞身上,十歲稚子,挺立如鬆。
二十年後,趙廷珞三十歲。
永嘉帝垂下眸子,好吧,就讓福王府撿個便宜吧,這輔佐新君的功勞,就給了福王府吧。
皇后一直在留意永嘉帝的神情,見他的目光在七皇子身上停留許久,皇后心中有了成算。
她對身邊的嬤嬤使個眼色,那嬤嬤快步走到那名乳孃面前:“沒眼色的東西,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還不快滾出去!”
說完,嬤嬤一把抱起還跪在地上的七皇子,走到皇后面前。
皇后伸手摸摸七皇子的腦袋,指指趙廷珞兄弟,說道:“小老七,你不是想和他們一起玩嗎?那就去吧。小珞,看好小老七和你弟弟,不可讓他們磕着碰着。”
雲淡風輕的幾句話,便把剛剛的針鋒相對一帶而過。
趙廷珞又變成那個愛玩愛鬧的孩子,他笑嘻嘻地把七皇子拉過來,一手牽着七皇子,一手牽着小寶,對永嘉帝和皇后說道:“皇上伯伯,皇后娘娘,我帶七殿下去玩啦。”
皇后對嬤嬤說道:“你讓人往福王府多送些糖果點心,可憐見兒的,這孩子長這麼大,還沒吃過宮裡的點心呢。”
宗室子弟,哪怕是不受寵的,逢年過節也能吃到幾塊宮裡賞的點心。
永嘉帝聞言,對身邊的老太監說道:“等回宮你替朕挑幾樣東西,賞給這孩子。”
老太監忙道:“諾。”
趙廷珞拉着小寶一起謝恩,又對孟太妃說道:“太妃娘娘,改天我能帶弟弟去您那裡要點心吃嗎?”
孟太妃笑着說道:“你這小沒良心的,就像你沒到我老婆子那裡討過點心一樣。”
話音未落,小寶便搖搖頭:“不老,不是老婆子。”
孟太妃怔了怔,佳寧長公主忙道:“看看我說的對吧,您哪裡老了,小孩子不會說謊,他說您不老,那您就是不老。”
孟太妃心情大好,皇帝皇后全都賞了,她當然也要賞。
她看一眼身邊的女使,女使從隨身物事中取了一枚馬上封侯的玉佩賞給小寶。
孟太妃年長,平時出席這種場合,都會帶點做賞賜的東西,這封玉佩一看就是用來賞給小輩的,雖然一看就是好玉,可也並不稀奇。
永嘉帝生性多疑,孟太妃今天幫趙家兄弟說話,若是再賞個一看就是精心準備的物件,難免會令永嘉帝起疑,認爲孟太妃在此之前便知道此事,因此纔會有所準備,而現在的這枚玉佩,既不失禮又不過份,卻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