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廢話,那邊有筆墨紙硯,你去把這五個人的詳細情況全部寫下來,包括他們的出身、喜好、三代親族,還有,他們的五石散從何而來,全都寫得清清楚楚。”
趙雲暖不怒自威,趙廷瑞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是浪子啊,這種事情和他有關係嗎?
“姐,我人家的事,我也不知道啊。”
趙雲暖:“先把知道的寫出來,至於你不知道的,給你三天時間,查得清清楚楚,少動歪腦筋,你敢搪塞我,我就讓三叔斷了你的月例。”
浪子最怕什麼?
當然最怕家裡斷了他的銀錢。
趙雲暖專戳軟肋,趙浪子毫無招架之力,只能搜腸刮肚把他知道的事情全都寫出來。
在趙雲暖的威壓下,不到三日,那幾人的情況便查得清清楚楚。
趙雲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個叫高國棟的名字上面。
此人有個妹妹,名叫高翠弦,在樑都有才女之稱。
而高國棟少年成名,十二三歲便有詩作傳出,那時都道高家出了一位天才。
可是高國棟如今已經二十五歲了,卻仍是個童生,他連秀才也沒能考上。
於是便有了傳言,高國棟的那些詩作其實都是出自高翠弦之手。
高國棟憑着妹妹寫的詩,贏來了名聲,也贏來了高氏族裡的重視,高氏一族對他傾力栽培,等着他蟾宮折桂,帶旺全族。
隨着一次次落榜,外面的傳言越傳越真,高國棟名聲掃地,而高翠弦卻與他恰恰相反,不但有了才女的名聲,而且還得了一門好親事。
高家只是三流小世家,高氏女即使能嫁進高門,也只能做個次媳。
而高翠弦卻憑着她才女的頭銜,嫁入吳地名門薛家做了嫡長媳。
大雍立朝之後的第一次科舉,狀元郎便出自薛家,薛家前前後後出過十幾個進士,二十多個舉人,其中還有一位狀元一位榜眼,如今在朝中任職的薛氏子孫便有四人。
高翠弦當年嫁得風風光光,令樑地的閨秀們豔羨不已。
可惜好景不長,高翠弦嫁過去不到半年,夫君便過世了。
按理說,薛家這樣規矩森嚴的世家大族,絕不會有讓新寡大歸的事情。
而高翠弦卻未等孝滿,便被薛家送回樑地。
雖然高家三緘其口,可是對於高翠弦的傳言卻從未斷過。
有說薛大郎本就病重,高翠弦是去沖喜的,薛大郎卻還是死了,薛家認定高翠弦病中帶克,便把她送回了孃家。
還有說高翠弦耐不住寂寞,守孝期寫春閨詩被婆家發現。
總之,高翠弦沒出嫁之前就很有名氣,大歸之後名氣更大了。
高氏族中對高翠弦非常失望,且,因爲高翠弦,高家女兒的親事全都受到影響。
族老們盛怒之下,把高翠弦送進了道觀。
高翠弦在道觀裡的日子苦不堪言,她在快要熬不下去時,讓哥哥高國棟給趙廷暄送過一封信。
信裡是一首詩,詩中道盡她的落迫孤苦和無處傾訴的無奈。
可是高翠弦的運氣不太好,這封信還沒送到樑王府,便傳出了老樑王的死訊。
高國棟來弔唁時,把那封信交給了趙廷暄,若是以前,趙廷暄少不得會送些錢物過去,可當時那種情況,他哪裡還有心思憐香惜玉,再說,他和高翠弦也是在詩會上遇到過一兩次,那時他只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而高翠弦比他年長,兩人並無交集。
高翠弦給趙廷暄寫信這件事,趙雲暖是知道的。
不過當時這封信就被趙廷暄扔到一旁了,趙雲暖便沒有放在心上。
可是現在趙廷瑞查到的這些消息裡,卻對這對兄妹的近況寫得非常詳細。
就在一年前,也就是趙廷暄進京之後,高翠弦便再次揚名,高國棟把她在道觀中的詩作整理刻印,剛一上市便搶購一空,那些曾經追捧過高翠弦的公子哥兒們蜂擁而至,爭先恐後要把佳人救出牢籠。
高家覺得這樣不行,遲早會鬧出醜事,於是便將高翠弦嫁給了一個年近五旬的老秀才做了填房。
那老秀才雖然屢試不第,可卻家境殷實,他崇尚魏晉之風,放浪形骸,且還喜服五石散。
沒過多久,高國棟和高翠弦兄妹也沾染惡習,但他們不以爲意,自認這是名士之風。
高翠弦既然已經嫁人有了夫家,高家便對她撒手不管了,而那位老秀才不知是不是有特殊癖好,不但高家兄妹在他的莊子裡舉辦詩會茶會,而且還放任高翠弦與其他男子來往。
高家兄妹經常舉辦詩會,邀請過趙廷瑞,趙廷瑞沒敢去他雖然自封浪子,可其實卻也心中有數,他出身皇室,很多場合,不是他能去的。
但是趙廷暄要回樑地的消息傳出之後,高國棟幾次三番向趙廷瑞打聽消息,詢問趙廷暄何時回來。
趙雲暖又看了其他幾人的資料,最後目光還是落在高家兄妹的名字上,
她叫來兩名暗衛:“盯着高家兄妹。”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幾日過去,這幾天裡,趙廷暄一天也沒有閒着。
得知他回來了,以前和他玩得好的狐朋狗友爭着要爲他接風洗塵,不過他尚在孝期,那些公子哥兒也不敢孟浪,沒有大肆操辦,也沒有歌舞助興。
第六天時,陳公子請客,賓客之中終於有了高家兄妹的身影。
高國棟在宴請之中,陳公子知道高翠弦名聲不好,擔心樑王府怪罪,便沒給高翠弦下帖子。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高國棟竟然帶着高翠弦一起來了,不但來了,高翠弦還喝多了,如菟絲花般掛在趙廷暄身上。
陳公子大驚失色,連忙讓丫鬟婆子把高翠弦拉開,趙廷暄並沒有在意,他忽然想起當初的那封信那首詩,心中慼慼,當即便讓王府的馬車送高家兄妹回去。
次日,高國棟登門道謝,帶來了高翠弦手寫的詩集,這裡都是高翠弦尚未發表的新詩,以及她自畫的一副小像。
趙廷暄有些感動,將書案上的一隻玉石擺件賞給了高國棟,並且答應將會去參加五天後的詩會。
當天晚上,趙雲暖便知道了這件事。
她在燈下小坐,片刻之後,對那兩名暗衛說道:“去吧,做得乾淨點兒。”
兩天後,高家兄妹的死訊傳來,仵作驗屍後得出結論,兩人是服食了過量的五石散而死。衙門在那處莊子裡搜到大量五石散,並且還發現了煉製五石散的地方,那老秀才靠五石散賺取萬貫家財,而那些去過莊子,與高翠弦有來往的男子,無一例外,全都在服用五石散。
聽到高家兄妹的死訊,趙廷暄不可置信,怎麼可能呢,他前幾日還見過他們,他還準備去他們的莊子上參加詩會呢。
得知這對兄妹是服用五石散而亡之後,趙廷暄怔了怔,小妹叮囑過他,不要服用五石散。
衙門裡傳出的消息,說和那對兄妹來往過密的人,全都服用五石散。
趙廷暄想到什麼,驚出一身冷汗。
五石散,竟然能死人!
小妹提醒他時,他只是隨口答應,並沒有放在心上,可是現在,他隱隱有些後怕。
處理完高家兄妹的事,趙雲暖嘆了口氣,這是她最後一次幫他了,以後就靠他自己了。
趙雲暖要帶走的人,已經分成幾批陸陸續續去了京城。
因此,如今趙時晴和樑地的聯繫更加頻繁也更加方便。
樑地查抄五石散的消息,她也聽說了,只是這個消息裡並沒有樑王府的影子,但是趙時晴卻直覺,這件事要麼和二哥有關係,要麼和姐姐有關係,要麼就是和他們兩人全都有關係,
時間流水般過去,轉眼便到了四月,久未露面的佳宜長公主,終於攜夫帶女出門了。
去年春日宴時,佳宜長公主還沒有走出喪子的哀痛,因此,春日宴是在佳寧長公主府上舉辦。
今年佳宜長公主容光煥發,見人就炫耀她的寶貝女兒,無論是誰都能看出,佳宜長公主走出來了。
皇后娘娘很高興,便把今年的春日宴交給了佳宜長公主。
雖然都是長公主,但是佳宜長公主是嫡公主,在身份上壓了佳寧長公主一頭。
春日宴仍然由她操辦,理所應當。
只是大家心中難免有些感傷,二皇子的喪事是二月初辦的,如今剛過七七,皇室便迫不及待操辦春日宴了。
皇家無親情,這句話是真的。
去年的春日宴,趙時晴剛來京城不久,今年陶夫人早早就打發了燕十一過來,問她想不想去春日宴。
趙時晴當然想去了,她最愛湊熱鬧了。
她剛剛答應了陶夫人,蕭真便來了。
“今年的春日宴,你想不想去?”
趙時晴忙問:“去年佳寧長公主操辦時,是在自己府上,今年是佳宜長公主操辦,是不是在你家?”
蕭真搖搖頭:“是在雲中園,這是我孃的產業,以前的春日宴也是在這裡舉辦。”
趙時晴又問:“你妹妹可愛不?”
蕭真苦笑:“我只見過她三次,第一次,她抓了我的頭髮,第二次,她差點撕下我的面具,第三次,她尿我一身。”
趙時晴哈哈大笑,蕭真大他妹妹十七歲,如果他成親早,女兒差不多也有這麼大了。
趙時晴說了她答應陶夫人的事:“不好意思啊,我先答應陶夫人了,下次吧,下次我和你一起去。”
蕭真的眼睛亮了亮,小姑娘說的是下次,下次春日宴是在明年,還有整整一年。
“到時魏雅兒也會去吧。”這纔是趙時晴想要參加春日宴的主要原因。
蕭真說道:“不僅是魏雅兒,還有魏家族裡的三位姑娘,這三位姑娘當中,至少會有一人是要進京的,有一個魏雅兒嫁到樑地就夠了,那位總不能把所有的魏氏女全都嫁到八大王府吧,那成什麼了,無論他是否願意,都要有一個入宮的。”
說到這裡,蕭真心中一動,說道:“魏雅兒的孿生弟弟,名叫魏無病,最近他在京城到處尋找一個女扮男裝的小姑娘,據說他在國子監門前偶遇那姑娘,驚爲天人。”
趙時晴一怔,國子監門前?
女扮男裝?
對了,魏無病,就是這個名字。
“是那個大紅大紫?他在找我?”趙時晴指指自己的鼻子。
蕭真問道:“他要找的那個人,真的是你?”
趙時晴一臉無奈:“我是有多倒楣,纔會入了那個瘋子的眼,你不知道,當時如果不是恰好遇到我姐夫,他那馬蹄子就要踩到我身上了,那個大紅大紫,病得不輕。”
她說了那天她去找趙廷珞,卻意外被魏無病認出是女子的事,蕭真眼中閃過一抹戾色,說道:“麗太妃很喜歡他,磨着那位給他封號。”
趙時晴嘴角抽了抽:“那人瘋瘋顛顛,他能當什麼官?”
蕭真說道:“看看吧,這種小事上,那位不會不給麗太妃面子。”
趙時晴又問:“魏老夫人呢,還住在慈寧宮。”
蕭真點頭:“是,她怕是要在慈寧宮裡住到死了。”
見趙時晴沉吟不語,蕭真以爲她是因爲魏無病的事而煩惱,忙道:“那個魏無病不足爲懼,京城那麼大,他到哪裡找你去,再說,他真若是找到你,也不用怕,我來想辦法。”
趙時晴笑道:“我又不是嚇大的,那個大紅大紫算什麼,我根本沒把他當回事,我是在想,在你夢裡也有這些事情嗎?”
蕭真搖頭:“沒有,現在很多事情全都改變了,在夢裡魏老夫人並沒有住進慈寧宮。”
趙時晴得意地笑了:“還不是因爲我嗎?我也沒想到,那老太婆那麼不禁嚇,我就是小小地嚇她一下,就把她給嚇到宮裡去了。”
蕭真:滿屋子的蛇,那還是小小的嚇一下嗎?嚇得去見太奶了好吧。
蕭真繼續說道:“在夢裡,就是今年,五皇子去賑災的,就在兩個月之後。”
趙時晴神情肅然,她聽蕭真說起過,那次的水患死了很多人,然而比水患更可怕的是人患,因爲五皇子的無能,讓很多無辜百姓死於非命,也牽連了很多官員。
“五皇子被禁足了,不知今年會讓誰去?”
蕭真聲音清冷:“無論誰去,我都會去。”
趙時晴猛的擡起頭來:“你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