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深危動千里

大周宮城,幹陽宮。

許坤聽到嘉昭帝冷然之言,心中不由自主激起凜然之感。

同時不免有些遺憾,鎮安府劉彬芳接到舉告,出手動作未免太過快捷。

如他晚半日去甄家別苑盤查,甄家長房的十三個銀箱,必定已經送入北靜王府。

到那個時候,北靜王水溶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許坤作爲錦衣衛指揮使,手下耳目衆多,是耳聽八方之人。

他自然清楚,聖上對北靜王水溶並無好感。

對他善養名望,禮賢下士,結交名流諸般做派,多有鄙視厭煩之意。

一旦甄家那十三個銀箱送入王府,北靜王府勾結犯官,罔顧國法,牽扯不軌等罪名,便再也難以逃脫。

一個異姓王爵勾結牽扯火器私造犯官,甄家之案將會衍生出多大變故……

錦衣衛身爲皇帝鷹犬走狗,自然要張大聖意,就此扳倒一個異姓王爵。

所謂時勢造英雄,他這錦衣衛指揮使必要名動天下!

許坤想到這一樁,心中難免泛起嗜血的快感。

只是,事情終究棋差一着……

……

當聽到嘉昭帝突然問起舉告之人,許坤心中微微有些氣餒。

說道:“啓稟聖上,據劉彬芳所言,舉告人是位十六七少年,身形微胖,面目黝黑,像是市井勞苦之人。

他自稱居住甄家別苑附近,早晚見到別苑中人行跡可疑,這才向官府舉告,是想借此賺些賞金。

市井中像這等靠販賣消息,賺取官府賞銀謀生之人,一向都不少見,所以鎮安府早習以爲常。

直到劉彬芳在甄家別苑盤查出事故,便讓衙差據少年留下的姓名住址,去他住處傳喚問話。

可到了地方,卻查無此人,問過附近街坊,有人曾見相似形貌少年,近兩日在附近出沒,但無人知其底細。

由此可見,此人絕不是販賣消息謀生,否則不會舉告後銷聲匿跡,連官府賞銀都不要。

依臣推測,此人不是受人指使,便是與金陵甄家有仇,纔會有如此怪異的舉動。”

嘉昭帝喃喃自語:“這少年如是受人指使舉告,指使之人必定早就知曉甄家秘事。

但甄家入京藏銀,是爲不軌之舉,必定要掩人耳目,低調行事,他又是如何得知?”

……

許坤聽了嘉昭帝之言,不由微微一震,心中多少有些心虛。

因他心中明白,事先得知甄家送銀入京之事,自然大有人在……

金陵錦衣衛千戶王彰江,如此精明幹練之人,對甄傢俬運大批金銀出城,難道會毫無所知?

以許坤對這位下屬的瞭解,這種事情決計不會發生。

因爲十餘日之前,朝廷下達甄應嘉革職查辦聖旨前夕,許坤收到王彰江最後一份密函。

上面有這樣的含胡言辭:甄家生肇禍之危,疑似遣人入京斡旋。

自從知道鎮安府盤查甄家別院所得,讓許坤更加肯定,王彰江對甄家入京藏銀之事,早就有所察覺。

之所以王彰江在密函中未曾明言,或許是因當日聖旨未下,甄家罪責未定,有不便深究徹查之處。

還有一種隱晦的原因,就是王彰江欲擒故縱,種因求果,願者上鉤,羅織罪名的手段。

這樣的陰森伎倆,在錦衣衛衙門並不算稀奇。

但因這類手段過於晦暗,大違司法正律,極易留下話柄口實,成爲日後獲罪的禍根。

所以大都會隱晦行事,即便同衙同僚,彼此之間都不會說破。

許坤身爲錦衣衛主官,自然明瞭這等潛規則,看破也不會說破,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甄家人真的入京斡旋,被錦衣衛抓住話柄入罪,其中功勞自然少不了許坤,他又何樂而不爲。

所以,這等陰森之事,他即便再標榜忠於君王,也絕不會對嘉昭帝坦誠,不然他這指揮使就做到頭了……

……

因此,他收到王彰江最後一份密函,便派出人手關注城中動向。

姚壽安和劉寶正家的首日入城,還沒下榻安置,便直接去了榮國府,迫不及待找王熙鳳遊說。

倒是暫時躲過錦衣衛在城中耳目,但當晚他們入住甄家別苑,許坤便得到消息。

再回想王彰江密函所言,他自然安排人手,緊盯姚壽安等人的動向。

只是這些人兩入神京賈家,並無其他異常之事發生,許坤原本想靜觀其變,守株待兔,以待所得。

實在沒想到這種要緊時刻,有人向鎮安府舉告,使得事情過早發作。

既然金陵王彰江能察覺甄家北上動向,自然也會有其他有心之人,查探到甄家此番舉動。

此人最終不知出於何種緣由,暗中遣人向鎮安府舉告,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

許坤對這個壞事的舉告之人,以及可能的幕後指使,可是一點好感都沒有,不過眼下難以追查罷了。

“啓稟聖上,這舉告之人的確十分可疑,臣已安排人手搜查此人,眼下還未有頭緒。

只是不管舉告之人居心何在,甄家戴罪之門,私運家財入京藏匿,逃避國法刑律,難脫罪責,應予懲處。”

嘉昭帝說道:“許愛卿所言有理,朕昨日依據三法司案情複覈,已對甄家下旨確罪定罰。

本念在甄家祖上於國有功,甄老太妃又是新喪,對甄家處置之法,已經多施寬宥。

沒想到甄應嘉曾爲朝廷命官,屢受皇恩,已生罪責,不知悔改,無視國法,行此貪弊愚昧之事。

甄家是金陵豪門望族,在江南六州一府頗具威望,言行舉止,爲江南世家大戶垂範關注。

其家原本牽扯火器私造,以致民議口碑敗壞,如今又再行妄爲之舉。

江南豪門如人人效仿,民風何在,綱紀何存!

如不對其加以要嚴懲,以儆效尤,長此以往,江南之地必生大亂!

郭霖,將此事傳諭三法司主官,甄應嘉再行枉法之事,需擇日再開廷議論罪。”

許坤心頭微震,他知三法司確證錦衣衛所查,昨日聖上下旨,甄家長房貶官爲民,抄沒七成家財,以儆效尤。

今日甄應嘉新罪再發,罪上加罪,只怕難逃劫數……

……

許坤又說道:“啓奏聖上,甄芳青自從離京之後,已經月餘,依舊未至金陵,下落不明。

臣得聖上諭示,已命錦衣衛沿途搜尋,曾經得到線報,有人見到甄家車隊曾在水路出現。

但之後又失去蹤跡,此事頗有些蹊蹺。”

嘉昭帝悠悠說道:“朕記得甄家二房甄應泉,雖然沒有官職,但其人精通商賈之道。

甄家能在金陵豪富,都賴此人行商之功,且此人和金陵衛軍大案,背後頗多牽連,是個頗有手段的人物。

好在六年前他出海遇難,要是他能活到今日,這種不甘寂寞之人,還不知會攪出什麼風雲。

甄應嘉和他這兄弟相比,貪弊短視,頗有不如。

甄芳青是他的獨女,行事才智,不弱鬚眉,如今想來頗有其父之風。

這女子在這個時候,突然杳無音信,如果她不是遭遇不測,那就是早看出時勢,生出避禍之心。

錦衣衛繼續翻查,務必找出此人下落,朕想知道她有何企圖,即便太上皇問起,也好有個交待……”

……

姑蘇城南,這裡遠離城中鬧市,夏日炎炎,四下可見田野青草,燕飛蟬鳴,河道翠柳,郁郁青青。

幾輛馬車首尾相顧,行駛在村間田壟道路,最終在一處綠樹成蔭的宅院前停下。

一箇中年婆子下了車架,快步走到後面馬車前,扶着一個容顏俏美的女子下車。

那女子十六七模樣,正是女兒家最美好的年華,身形窈窕,腰如扶柳,風姿綽約。

雖然是位嬌嬌千金,但雙眸清澈安定,眉宇有颯爽之氣,舉止不見嬌弱之態,顯得落落大方。

那女子下車之後,又轉身扶了箇中年婦人下車。

那婦人看着周圍陌生的環境,一臉都是困惑之色。

問道:“芳青,我們在城中住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搬走,那可是你父親當年置辦的產業。”

甄芳青笑道:“我知道那是父親置辦的產業,地方寬敞精緻,出入方便,住的也很是合意。

父親當初購置那處產業,並未入公中清單,很少有人知道這處宅邸,但家中人多嘴雜,不代表就無人知道。

如今家中這種情形,女兒不得不多加小心,這次把娘接出金陵,就是想躲避家中風波,免得娘受到驚嚇。

顯叔已得到金陵消息,十多日前朝廷已下聖旨,大伯已被革職查辦,甄家這場禍事,怎麼都躲不過了。

如今神京三法司派員複查案子,那也不過是做個過場罷了,家中大局已定,難以挽回了。

按着時間計算,這個時候三法司複查多半已定案,只怕神京很快會再下聖旨,到時說不定要抄家論罪。”

……

甄二太太聽了臉色發白,說道:“事情真到了這等糟糕地步,大老爺都已被革職,難道這還不夠。” 甄芳青說道:“娘,大房三哥參與火槍私造,犯了當今聖上大忌,甄家又是江南世家望族翹楚。

聖上如不對甄家嚴懲,如何震懾江南士族,如何皇威赫赫,如何以儆效尤,皇權大勢,甄家逃不過的。

而且顯叔探聽到消息,大太太的兄弟帶了十幾只箱子北上,要將大房私財藏匿賈家。”

甄二太太臉上變色,說道:“她要藏銀也該是北靜王府,怎麼會是賈家。

大太太到底是怎麼琢磨的,這不是憑白給琮哥兒惹禍嗎。”

甄芳青嘴角微微一牽,說道:“我琢磨他們想多留條後路,覺得女兒和玉章有牽扯,賈家必會賣這份人情。

不過這事想瞞過尋常人容易,想要瞞過金陵那個王彰江,只怕是很難的。

一旦這事被人戳破,大老爺必定要罪加一等,到時多半不止抄家就能了局。”

甄二太太有些擔憂,說道:“玉章不會礙於你的情面,真收下大房的銀子,被人察覺可是會壞事的。”

甄芳青明眸閃動,說道:“娘你放心好了,玉章沒那麼糊塗。

原本這些事都是大房的罪過,我們二房或許還能偏安,但事態如果激變,二房會不會受牽連,那就難說了。

如今二房就剩下我們兩個女人家,要是真的遭了禍事,哪是我們經得住的,女兒不得不小心謹慎。

咱們早些從察院街宅院搬走,就早些多份穩妥。”

……

兩母女一邊說話,一邊進了這所頗爲精緻整潔的宅院。

甄二太太四下打量這座宅院,說道:“這城外鄉間之地,還有這等別緻的好宅子,也算很難得了。

芳青,這宅子是哪裡來的,我們住在這裡就能穩妥,不會被人知道?”

甄芳青笑道:“娘儘管放心好了,這宅子是玉章讓鑫春號置辦的,絕對安全可靠,你就放心住着。”

甄二太太聽了很是意外,笑道:“他人在神京,這大老遠的距離,你怎麼還能指使上他了。”

甄芳青說道:“那日我離開神京,玉章給我送行,便提醒我此次回南,要多些小心謹慎。

我原爲了穩妥,就想過不會直入金陵,要在姑蘇駐留,觀看形勢,正好玉章在姑蘇有人脈,可以照料到我。”

甄二太太笑道:“你們兩個倒是默契,如不是他家中出了變故,你們必定夫妻都做了,也是差了些緣分。

玉章多出色的人物,原本你終生有託,我做孃的也了卻一樁大事,再沒想到事情變成這樣。

如今甄家就要敗落,抄家去業,再不是什麼金陵豪門望族,兩家再難像以前那樣般配。

他如今官爵隆重,才只到舞象之年,以後還不知何等攀升,這門親事只怕難了,明明你們兩個還很和睦……”

甄芳青聽了母親絮叨兩家門第今非昔比,二人從此鴛盟難諧之類話語,似乎並不放在心上。

她下意識的磨蹭右手幼嫩光滑的掌背,俏臉上泛起一絲紅暈,一雙明眸盈盈流動,別樣動人。

想起那日他來送行,兩人在車中飲酒暢談,他動情之下便緊握了自己的手。

因爲握得太過用力,自己手背上還留下他的指痕。

明明已經過去很久,但她覺得那指痕,從來都沒有褪去,就像是烙在自己心裡……

……

金陵,太平門。

這裡夏季酷熱,原本烈日當空,只是頃刻之間,陽光突然變得黯淡,天空涌出大片烏雲。

緊接着淅淅瀝瀝下起雨,沒過一會兒時間,城門口的浮土便已泥濘一片。

進出城門的人羣,都是匆匆而行,或打着雨傘,或以袖遮頭,各自在雨中穿梭。

守護城門的兵馬司兵丁,沒心情在雨天站崗,都躲進城門洞子避雨,抱槍拄刀圍在一處,百無聊賴的扯淡。

突然不遠處傳來密集的馬蹄聲,守城兵丁看到五匹快馬首尾相隨,在雨中狂奔,飛快向城門衝來。

幾個兵丁臉上微微變色,各自站直身子,舉槍握刀,便想要攔馬盤查。

未至非常之時,城門口嚴禁快馬奔馳,這是日常守城鐵律。

因城門口人流穿梭,快馬飛馳,極易出現踩踏之事,且快馬衝城,還易出現其他不虞之險。

所以守城兵丁攔馬盤查,也是一向慣例。

幾個兵丁對着飛快接近的馬隊吆喝,但對方絲毫沒有放慢速度的打算。

只是頃刻之間,馬隊已衝到城門洞子前,依舊沒有放慢馬速。

所有守城兵丁都大驚失色,不由自主閃到一邊。

爲首的騎士對着個動作稍慢的兵丁,爆喝:“滾開!”

手中馬鞭隨即毫不留情抽下,那兵丁慌亂之中避開頭臉,肩頭已捱了一馬鞭,刺骨疼痛。

大聲咒罵道:“哪裡來的鱉孫子,你孃的沒扎牢褲袋,把你小子漏出來了。

快馬衝城,還敢打人,想造反呢!”

他對身邊的兵頭說道:“老大,不能放過這孫子,調一些兄弟入城找到他,不然我們兵馬司的臉往哪裡擱。”

那兵頭罵道:“你就閉嘴吧,眼睛也不放亮些,方纔他們衣服被雨水打溼,一時不好辨認。

等到走近了看着像是禁軍的號服,領頭那個騎馬的傢伙,背上包袱還包着明黃錦緞。

你他孃的還要入城找人家麻煩,你想找死自己去,那夥人八成是神京過來傳旨的。”

那被抽打的兵丁,揉着生痛的肩膀,臉上微微變色,問道:“老大,你可是看真了,真是傳旨禁軍。”

那兵頭說道:“老子看了多少年城門,從來不會走眼,十幾天前來過一回傳旨的,架勢和這一模一樣。

那會人入城沒多久,甄家大老爺就被革職查辦了,這回只怕甄家又要倒黴了……”

……

金陵,明德坊,甄家大宅,大房宅院。

窗外雨聲嘈雜不停,讓甄應嘉的心情愈發煩躁不安,在屋子裡來回走動。

上回神京聖旨下達,不僅將他革職查辦,神京三法司各自派出官員,入金陵複查甄世文一案。

這十幾日時間,他多次被三法司官員傳訊,每日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只是過去十幾日時間,頭髮都花白了一片,可見內心煎熬之深。

甄大太太親自端了熱茶進屋,說道:“老爺也不要過於憂慮,事情既然已如此,還要放寬些心。

即便以後不能做官,一家子安安生生過日子,不用應付官場上的麻煩事,也多些輕鬆自在。”

況且官場上被貶官員,也不是都一棒子打死,再也不能翻身,多少官員還能起復做官。

老爺莫非忘了,如今的應天知府賈雨村,當初因做官手頭不乾淨,不是就被朝廷罷免。

後來不過走了神京賈家的路子,重新起復之後,才撈到應天知府的位置,官反而比以前更大。

那賈雨村是個什麼貨色根底,如何能和老爺的出身相比,他這樣子都能起復,老爺將來必定也不難的。

等到這事風頭過去,老爺先調養一段時間,甄家也是多年根底,朝中還有不少親眷故交。

到時候再想法子斡旋活動,說不得就有出路了。”

甄應嘉聽了夫人一番話,也覺得極有道理,官場上罷免起復,的確是常見之事。

想要重新翻身,不過走人脈花銀子罷了,他想到這些心中不免有些慶幸。

說道:“眼下三法司已確證,只怕還會有些波動,我們擺在明面上的產業,以後會如何,還真不好說了。

將來想要成事,還要靠那批銀子,再說想要辦事,必定是從神京入手,這也多了一層便利。

壽安和劉寶正家的,已去了半個多月,不知事情辦得怎麼樣?”

甄大太太說道:“按行程計算,他們到神京大概有六七日時間,必定已和賈家談妥了。

神京到金陵路途遙遠,即便讓小廝快馬回報,也需要六七日時間,想着這幾日就會有消息。

老爺不要着急,再等上一些時辰,必定就有準信了。”

夫妻兩個說着閒話,各自都有些安慰,好在他們未雨綢繆,事先藏了十幾萬兩銀子。

手頭有這麼一大筆財貨,將來想要翻身也有足夠倚仗。

正當他們心中有些劫後餘生的慶幸,又生出些許未來的野望憧憬。

突然門外傳來紛亂的腳步聲,兩夫婦臉色都不由自主一變。

經歷上次頒旨革職之事,他們都有些心有餘悸,不知是不是錯覺,總覺那些腳步帶着悚人的驚慌……

就在他們心中忐忑,一個丫鬟臉色慘白的進來。

聲音顫抖的說道:“大老爺、大太太事情不好了,外頭來的許多錦衣衛番子,把整個府邸都圍了。

還來了幾位神京官差,說是要給老爺宣旨,如今人已在裕和堂候着,催老爺馬上過去接旨。”

甄應嘉夫婦聽了這話,兩人臉色瞬間蒼白如紙……(本章完)

第467章 邪孽爲龍種(月初求票)第511章 彈劾難自辯第334章 深院亂別情第五十五章 泓秀夜探第627章 乾陽點三甲第773章 寒夜錦被暖第592章 眉顰映雪心第219章 妄語說姻緣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595章 情牽分真僞第762章 雪道可覓蹤第139章 佛前種情因第640章 顯勳生禍患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368章 嬌顏擊中流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325章 仕途點迷津第642章 大案落塵埃第167章 涅槃現復生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504章 宣詔震榮國第233章 豪門多齷齪第108章 香閨意纏綿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103章 危難入門牆第676章 堪問當年事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331章 何當爲皇儲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377章 雄城多波詭第327章 防禍改薄命第四十一章 隱門泓秀第八十八章 孤清生緣法第526章 舊情最癡心第128章 無因喚香菱第365章 鳳藻傳音信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434章 神京涌暗流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735章 情劫欲入魔第574章 心正破萬法第467章 邪孽爲龍種(月初求票)第二十七章 母爲花魁第200章 幽情暗自生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第八章 王府來人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796章 辭宮歸西府第七十九章 小院凝刀光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617章 會當凌絕頂第513章 倉皇東路院第688章 問禮護嬌顏第411章 海天鑄基業第476章 父死子承爵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573章 春愁壓繡鞍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230章 智昏生妄想第347章 清流洗舊孽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567章 清歡問葬花第二十四章 道家天師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614章 奇勳傳宮闕第359章 若絕鴛鴦偶第432章 蘭心解情癡第222章 格物可倫才第423章 疑塚埋香魂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514章 舊事生波瀾第791章 覬覦論生死第338章 富貴污親情第586章 慧巧問衷心第213章 首榜起波瀾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558章 撥雲現深危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710章 情綿玉生香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743章 夜宴卜花籤(一)第607章 情癡撮鴛鴦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216章 護情有深意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732章 箴言愔芳心第653章 雙喜臨門庭第117章 金陵遙在望第五十章 青山書院第740章 嬌嬈多情癡第246章 誰纔是贏家
第467章 邪孽爲龍種(月初求票)第511章 彈劾難自辯第334章 深院亂別情第五十五章 泓秀夜探第627章 乾陽點三甲第773章 寒夜錦被暖第592章 眉顰映雪心第219章 妄語說姻緣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595章 情牽分真僞第762章 雪道可覓蹤第139章 佛前種情因第640章 顯勳生禍患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368章 嬌顏擊中流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325章 仕途點迷津第642章 大案落塵埃第167章 涅槃現復生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504章 宣詔震榮國第233章 豪門多齷齪第108章 香閨意纏綿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103章 危難入門牆第676章 堪問當年事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331章 何當爲皇儲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377章 雄城多波詭第327章 防禍改薄命第四十一章 隱門泓秀第八十八章 孤清生緣法第526章 舊情最癡心第128章 無因喚香菱第365章 鳳藻傳音信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434章 神京涌暗流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735章 情劫欲入魔第574章 心正破萬法第467章 邪孽爲龍種(月初求票)第二十七章 母爲花魁第200章 幽情暗自生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第八章 王府來人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796章 辭宮歸西府第七十九章 小院凝刀光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617章 會當凌絕頂第513章 倉皇東路院第688章 問禮護嬌顏第411章 海天鑄基業第476章 父死子承爵第391章 罹難歸舊人第573章 春愁壓繡鞍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230章 智昏生妄想第347章 清流洗舊孽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567章 清歡問葬花第二十四章 道家天師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614章 奇勳傳宮闕第359章 若絕鴛鴦偶第432章 蘭心解情癡第222章 格物可倫才第423章 疑塚埋香魂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514章 舊事生波瀾第791章 覬覦論生死第338章 富貴污親情第586章 慧巧問衷心第213章 首榜起波瀾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558章 撥雲現深危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710章 情綿玉生香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743章 夜宴卜花籤(一)第607章 情癡撮鴛鴦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216章 護情有深意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732章 箴言愔芳心第653章 雙喜臨門庭第117章 金陵遙在望第五十章 青山書院第740章 嬌嬈多情癡第246章 誰纔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