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世間再無高昌,唯有北疆之西州

哈密力城淪陷,高昌滅國。

北疆鐵騎如潮水般涌入城中,馬蹄聲混雜着喊殺聲、哭嚎聲,將這座曾經繁華的都城徹底撕裂。

在入城的第一時間,北疆軍便控制住了糧倉、銀庫、兵械庫等重要地方。

國庫的糧食雖然還有不少,但銀錢卻沒有多少,真正有錢的反而是那些回鶻商人和貴族們。

一座豪華大宅院裡,一個身穿綢緞的胖子瑟瑟發抖的跪在地上。

此人乃是哈密力有名的富商,曾經是阿爾庫斯的白手套,後來又投靠了庫迪那顏,一直混的風生水起。

但是當北疆軍抵達之後,他的幸運之路便到了頭。

北疆鼓勵商業發展,卻不允許這種鉅商與民爭利。

關乎國家根基的壟斷生意,有河西商行一家就足夠了。

所以,此人也成爲了最先被打擊的對象。

看着一箱箱的金銀財寶從地窖中被拖了出來,富商心如死灰。

但負責此事的北疆軍百戶依舊眉頭緊皺,狠狠的一腳踹向了富商。

“啊~”

富商痛苦的倒地嘔吐,百戶卻是冷哼道:”狗東西還不老實。“

“拉下去,上刑,必須讓他吐出所有錢財的下落。”

然後,百戶的目光又看向了富商的一個小妾:“這個女人交給本百戶親自鞭打審問。”

“啊啊啊~”

而在不遠處,另一個官員家中也傳來了女人的尖叫和士兵的鬨笑。

幾個北疆士兵踹開一扇朱漆大門,將縮在牀底的回鶻女子拖了出來。

那女子衣衫不整,嚇得渾身發抖,卻被士兵們像拎小雞似的架着往外走。

“長得不錯,帶回營裡給弟兄們樂呵樂呵!”

其中一個士兵摸了摸女子的臉頰,引來一陣粗俗的鬨笑。

貴族府邸更是成了掠奪的重災區。

庫迪那顏的府邸被翻了個底朝天,金銀珠寶被裝了整整十箱,連後花園新修的池塘都被掀翻了起來,又從地下挖出了十幾箱子黃金。

這些財寶,大部分都是庫迪那顏成爲國相之後撈來的,甚至直接就是從阿爾庫斯家搬到了自己家裡。

後宅中還發現了十幾個瑟瑟發抖的舞姬,她們是庫迪那顏特意培養的,如今也成了北疆軍的戰利品。

“這些細皮嫩肉的,帶回龍城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王宮的混亂更甚,三豹處置完契俾多後,便命人接管了王宮。

侍衛太監宮女們被集中起來,男丁被編入勞役隊,負責搬運物資,女子則被單獨圈在偏殿,等着按軍功分配。

冷宮裡被帶出來的阿爾庫斯小女兒,一副惶恐不安的神情看着眼前的一切。

父親被殺,全家被屠,如今連國家都沒了,自己的命運早已不由自己掌控。

但是好在她還有一個姐姐在北疆,而且還是大都護的妾室,身份很高。

這些北疆軍士兵對她都還算恭敬,並且還準備將她送往金州與姐姐團聚。

這讓高昌王后的心裡,才稍稍感覺到安心。

隨後,北疆軍對哈密力城中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李驍是鐵了心的要滅亡高昌,所以必須要打破舊有的秩序。

這並不單單指的是王權,最重要的是貴族的權力。

只有將這些盤根錯節的貴族們連根拔起,高昌纔可稱換了天地。

於是,哈密力城被肅清。

無論貴族還是平民,全部被驅趕到了城外。

只不過待遇卻不一樣,平民還是平民,會被安排去種地墾荒,與北疆平民無異。

但是貴族們就更加悽慘了,全部被貶斥爲奴隸。

男人們被剃了半邊頭髮,臉上被刺上了‘奴’字,像牲口一樣被繩子拴着,等着被髮配去礦場幹活。

女人和孩子則被圈在木欄裡,成爲了軍中助興之奴。

一名識字的士兵拿着名冊,按照軍功高低依次挑選。

有個剛立下戰功的小兵,興奮地指着一個抱着孩子的回鶻婦人:“我就要她了!”

婦人嚇得緊緊抱住孩子,卻只能哭喊着被拉走。

夜幕降臨時,哈密力城漸漸安靜下來,但營中卻不斷的響起女人的哭泣聲和士兵的喝罵聲。

城頭上的赤色日月戰旗在夜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在宣告着這裡的新生。

直到十天後,一隊身穿黃色棉甲的武衛軍士兵抵達了哈密力城。

才逐漸制止了城中的混亂,宣佈結束了軍事管理狀態。

……

王宮大殿內,這裡曾是李驍與阿依莎無數個日夜揮灑汗水的地方,如今卻換了一番景象。

顧自忠站在上首,身穿一件玄色棉袍,手中捧着一卷明黃色卷軸,神情肅穆。

殿中站滿了第二鎮的諸多將領,以及統轄漢民的三個萬戶,都是北疆退役將領。

全部右手撫胸,微微低頭的看向顧自忠。

“大都護詔令!”

“高昌國王契俾多,不幸爲庫迪那顏殘黨所害,本都聞訊,不勝心痛。”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然高昌王室血脈已斷,再無男丁可承大統。”

“本都思之慎之,又念及高昌萬民懇請,決議納高昌國於北疆版圖,設爲北疆之州部。”

“即日起,高昌故地定名西州。”

“改哈剌和卓爲高昌城,作爲西州治所;改哈密力城爲伊吾城,劃爲西州屬郡。”

聽着顧自忠的聲音,所有的北疆將領和三個萬戶,全部神色平靜,沒有一絲驚訝。

畢竟北疆軍南下,可不是爲了高昌政變的這點破事。

所謂的“萬民懇請”,不過是找了個好聽點的藉口。

真正的目的,就是吞併高昌。

當李驍的這封詔令下達的這一刻,世間便再無高昌王國,有的只是北疆的西州。

‘西州’這個名稱,來源於大唐。

從兩漢時期開始,高昌一直都是漢家的天下,居住的大部分也都是漢人。

甚至還經歷了四個漢人家族在高昌立國。

分別是闞氏高昌王國、張氏高昌、馬氏高昌、以及統治時間最長的曲(qu)氏高昌。

唐太宗時期,派遣侯君集滅曲氏高昌王國,設立西州,歸屬於安西都護府管轄。

隨後,吐蕃崛起,西州數次被奪,漢民被殺者衆。

到了唐朝末年,北方草原的回紇汗國滅亡,部分回鶻人逃來高昌,改高昌城爲‘哈剌和卓’,建立哈喇汗國。

這是回鶻人自己的官方稱呼。

只不過,北疆和其他地方的人,還是習慣性的稱呼爲高昌。

這一次,北疆滅亡哈喇汗國,將所有的稱呼全部改爲漢制。

高昌王國改爲‘西州’,和金州、大漠、甘肅等同爲北疆州部。

哈剌和卓重新改爲高昌城,哈密力也改爲隋唐時期的舊稱,伊吾。

全面去除回鶻文化影響,恢復漢制。

“高昌既定,西州初立,此乃北疆開疆拓土之盛事,亦爲萬民重定綱紀之新篇。”

“今爲安邦固本,特授賢能,以掌要職,望諸君恪盡職守,共襄大業。”

顧自忠手持詔令,繼續宣讀說道:“特命顧自忠爲西州巡撫,總覽西州一切政務!”

“轄制西州三萬戶漢民,務使漢家法度在此落地生根;主持西州回鶻人歸化爲漢,編戶、易服、說漢話……”

“亦需興修水利以通溝渠,屯墾良田以足倉廩,凡有阻撓者,先斬後奏!”

話音落下,殿中衆人紛紛明瞭。

怪不得讓顧自忠來宣讀詔令呢,原來這位就是新任的西州巡撫。

而且顧自忠的資歷也足夠了,原本乃是大漠都督,雖然只是個吉祥物,但畢竟品級在那裡呢。

後來又成了大都護的參軍,地位尊崇,完全有資格擔任西州巡撫。

於是,衆人紛紛衝着顧自忠撫胸道:“見過巡撫。”

畢竟在地位上,巡撫和都統是一個級別,除了李東江,其他人都要向顧自忠行禮。

“諸位不必多禮,折煞本官了。”

“都是同僚,更是老朋友,不必那麼多禮數。”顧自忠笑呵呵的對着衆人說道。

很是和氣,沒有一點的盛氣凌人。

但實際上,北疆衆人對他也有個簡單的認知,笑面虎。

和誰都能相處的很融洽,但被坑的話也很突然。

“李東江聽令!”

“末將在!”

隨着顧自忠的臉色再次嚴肅喝道,第二鎮都統李東江踏前而出。

赤色甲冑碰撞發出鏗鏘之聲,動作剛勁有力,手臂上的刀疤格外猙獰。

“特任命你爲西州將軍,總覽西州一切軍務!”

“需嚴訓士卒,整肅軍紀,修繕城防以固疆土,清剿殘匪以安民生,若遇外敵來犯,無需請命,可自行決斷!”

“末將遵命!”李東江沉聲喝道。

李驍命令第二鎮全軍南下的時候,李東江便猜測自己的位置該動一動了。

果然,由原本的大漠將軍改任爲西州將軍,依舊護衛南部疆域的安全。

宣讀完詔令,顧自忠將卷軸交給李東江等人傳閱,對衆人道:“即日起,世間再無高昌,唯有北疆之西州。”

“西州各項事務需按北疆律法執行,不得有誤。”

“遵命。”

衆將沉聲喝道。

隨着李驍詔令的下達,那些回鶻人也終於明白了,哈密力城的陷落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一個被北疆徹底同化的開始。

他們的王沒了,國沒了,連故鄉的名字都被更改,無數年後,就連他們的子孫後代可能都會忘記這一切。

等到所有將領離去之後,顧自忠轉身對身旁的武衛軍都尉吩咐:“留下兩個什戶的人手,隨我護衛巡撫府。”

“其餘人等,即刻護送高昌王后以及此次戰爭繳獲的金銀,返回龍城,交由大都護處置。”

“末將領命!”

都尉抱拳應下。立刻派人去保護高昌王后的安全,以及接管此次劫掠來的財寶。

隨後,顧自忠又召集西州的三個漢民萬戶,準備把巡撫府的框架搭起來。

“張玉時,你熟悉民政,暫代戶房主事,負責戶籍登記與田畝統計。”

“劉萬良,你掌過糧草,暫管倉房,務必把高昌府庫的物資清點清楚。”

“趙和,你當過兵士,就先管着刑房,負責緝拿不法,維護治安。”

顧自忠此次上任,從大都護府要來了三名官吏,都是北疆漢民出身,任命爲巡撫府主事。

先把人事權、財政權和司法權拿起來,避免被人架空。

然後又看向三個漢民萬戶,說了幾句寒暄之語,便正色道:“你們麾下各有能人,就別藏着掖着了。”

“咱們先把架子搭起來,才能保證政令通暢。”

三個漢民萬戶齊聲應諾,他們也希望巡撫府的屬官,能多一些出自自己麾下。

處理完民政事宜,顧自忠又讓人請來李東江,商議遷移治所之事。

西州的治所定在高昌城,李驍早已下令,將原高昌王宮拆分。

東側劃歸顧自忠建立巡撫府,西側交給李東江建立西州將軍府。

李驍向來不喜在外建行宮,即便巡視各方也只住金帳,這麼大的王宮閒置可惜。

如今拆分改造,正好物盡其用。

而在前往高昌之前,顧自忠以西州巡撫的身份,接連下達了幾條政令。

第一條便是統計人口。

經過初步調查,高昌境內的回鶻人還有兩萬多戶,其中絕大部分是普通百姓甚至奴隸。

他們沒有私產,只能靠給貴族種地謀生。

而顧自忠則是下令:“凡入北疆戶籍者,與漢民同等待遇,可租種公田,繳納四成租稅。”

“北疆容納百川,安分守己者,皆是華夏子民。”

這條命令的下達,瞬間讓無數回鶻百姓歡呼起來。

畢竟之前很多人都猜測,北疆軍會將他們全部殺光,或者是全部貶斥爲奴隸。

畢竟在歷史上,這種事情比比皆是,弱肉強食,乃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但是沒有想到,北疆軍竟然將他們全部放過,而且還發放土地?

於是,大量的回鶻奴隸感動的流淚,紛紛發誓要爲北疆種好地。

第二條爲丈量土地,授予百姓公田。

第三條最是惹人矚目——調整婚配。

因戰事緣故,高昌境內多有寡婦,而河西移民多是戰俘兵與民夫,光棍居多。

顧自忠在政令中強制規定:“寡婦需在兩月之內改嫁,逾期者杖二十;新附回鶻人禁止納妾,原有妾室須遣散改嫁,若想納妾,需在戰場立功成爲軍戶。”

這個年代,耕種土地可是個力氣活,單靠寡婦可幹不了多少。

即便是沒有政令,回鶻寡婦們遲早找個人嫁了,不過現在卻規定了時間。

而漢民光棍卻個個面露喜色。

有移民摸着下巴笑道:“這巡撫大人是真心爲咱們着想,往後在西州也能有個家了。”

第四條則是徹底打散回鶻宗族,將所有回鶻人重新編戶,與漢民混居,另選一萬戶分散遷往北疆各地。

如此一來,漢民在西州的數量便能絕對佔優,進一步減小了回鶻作亂的可能。

……

西州原本有兩萬多戶回鶻人,遷移一萬戶分散安置到北疆各地後,剩下的一萬多戶回鶻人與三萬多戶漢民重新編制,共組成五個萬戶。

這一日,顧自忠輕車簡從,來到位於高昌以西的第五萬戶區域。

這裡正忙着給新歸附的回鶻人分田,採用的依舊是跑馬分地的方式,不是太準確,但卻能保證基本的公平。

這些田地原本都屬於高昌貴族,而眼下排隊領田的回鶻人,從前不過是替貴族種地的佃農甚至農奴。

阿普縮在人羣裡,粗糙的手掌反覆摩挲着衣角,眼裡滿是緊張與期待。

他家世代都是農奴,祖祖輩輩幹着最髒最累的活,卻要交將近八成的田租和稅收。

每年秋收後,只剩下可憐的一點糧食,連餬口都難,全家總得有半年靠挖野菜度日。

可北疆軍來了之後,一切都變了。

他們被免除了農奴身份,成了北疆的平民,連原本屬於貴族老爺的田地,都要分給他們耕種。

雖然是公田,要交四成租稅,但比起從前的日子,如今簡直像是泡在蜜罐裡。

“阿普!五十畝!”

百戶的喊聲讓他一個激靈,連忙應聲上前。

接過寫着“第五萬戶丙字七號,五十畝”的木牌時,阿普的手都在抖。

卻又暗自咂嘴,滿是不捨道:“可惜啊,丫頭長大了。”

阿普的婆娘也是農奴出身,兩人勤懇半生,養着一個大丫頭、兩個兒子,還有個年邁的母親。

大丫頭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種,他自己也說不清。

從前主人高興了,總愛往自己家裡來,生下來的丫頭,只能當成自己的養着。

後來婆娘年紀大了,變醜了,主人才不來了,所以兩個兒子肯定是自己的種,因爲長的跟自己一樣醜。

原本阿普打算租種六十畝地,可大丫頭已經到了出嫁的年紀。

西州巡撫新頒佈的政令裡說得明白:女子到了年齡不出嫁,不僅要交高昂的罰款,做父親的還要受重刑。

他實在不敢冒險,只能忍痛把大丫頭嫁了出去,家裡也就少了個重要的勞動力。

女婿是個二十歲左右的漢人,原是夏國的兵丁,被北疆軍俘虜後分到了這裡,主要是長的魁梧高大,壯的跟牛犢子似的。

高昌國沒了,成了北疆的西州,雖說政令裡說漢人與回鶻人不分彼此,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漢人的地位終究要高些。

而有了這個漢人女婿,其他回鶻人倒是也不再敢欺負自己了。

前幾日鄰居家的回鶻男人還笑着打趣:“阿普,你家丫頭嫁了漢人,往後咱們都得敬着你咯。”

阿普摸着懷裡的木牌,看着自家分到的五十畝地。

忽然挺直了腰桿,朝着田埂那頭的婆娘和老母親招手:“等着,我去跟百戶所借梨耙去,咱們的地,得趕緊翻一遍!”

老母親的臉上笑開了花,跪在地上,不斷的磕頭道:“佛祖保佑啊!佛祖顯靈了!”

“菩薩開眼,讓咱們這些苦命人也能有自己的地種,不用再給貴族老爺當牛做馬了!”

“往後咱家有糧了,孫兒能吃飽了,老婆子就是死了也能閉眼了!”

“求佛祖保佑這好日子能長長久久啊……”

她一邊磕頭一邊唸叨。

wωω★тt kǎn★CΟ

周圍那些回鶻人見了,也跟着雙手合十,嘴裡唸唸有詞,感激着佛祖的庇佑。

不遠處的顧自忠將這一幕看得真切,眉頭微微蹙起,對着旁邊通曉漢語的回鶻小吏問道:“她們在幹什麼?”

小吏快步湊上前聽了幾句,又急忙跑回來,弓着腰彙報:“回大人,她們在感謝佛祖,說佛祖保佑他們分到了田地。”

“什麼?”

“感謝佛祖?”

顧自忠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手中的馬鞭重重抽在旁邊的樹幹上:“簡直荒謬!”

“若是沒有北疆軍踏平高昌,幹掉那些作威作福的回鶻貴族,他們這些曾經的賤民農奴,這輩子都別想翻身!”

顧自忠的神色漠然,目光掃過那些跪地祈禱的回鶻人:“能種上公田,每年吃飽穿暖,是佛祖給的?”

“分明是北疆軍浴血奮戰換來的,是大都護定下的法度庇佑他們!”

他慢慢轉身,盯着那名小吏:“你去告訴他們,誰讓他們有田種,有飯吃,誰纔是他們該謝的!”

小吏嚇得臉色發白,喏喏連聲地要上前,卻又被顧自忠揮手攔住。

“不必了。”

顧自忠搖頭失笑,自己也是昏了頭,竟然跟一羣愚民計較。

深吸一口氣,語氣冷得像冰:“所謂佛門,不過盡是一羣蠱惑人心的東西,害國害民。”

“大都護早就說過,這些佛門禿驢不事生產,卻霸佔良田,接受百姓供奉,整天喊着‘衆生平等’,卻又要百姓跪地朝拜。”

“且真到了要流血拼命的時候,他們在哪?”

他指着那些跪地的老人,聲音裡滿是不屑:“他們只會教百姓逆來順受,軟弱了衆生的意志!”

“讓這些人以爲忍氣吞聲就能等來好日子,卻忘了是誰把他們從泥沼里拉出來的!”

旁邊的戶房主事低聲勸道:“大人,這些人信佛信了一輩子,一時半會兒改不過來……”

“改不過來也要改!”

顧自忠打斷他的話,眼神銳利如刀:“傳令下去,在各千戶設立學堂。”

“不僅要教孩子識漢字、學律法,還要讓他們明白,能過上好日子,靠的不是佛祖菩薩,是手裡的鋤頭,是北疆的法度,是大都護的庇佑!”

他望着遠處田埂上仍在祈禱的回鶻人,冷哼一聲:“佛門的香火,該斷斷了。”

“往後西州的百姓要謝,就謝北疆軍的刀槍,謝大都護的恩威!”

不久後,顧自忠公佈了一道措辭嚴厲的命令。

“西州境內,全面禁佛。”

“拆除所有佛像,砸毀寺廟匾額,百姓家中嚴禁供奉任何佛器經文。”

“即日起設立舉報制度,鄰里相互監督,若有私藏佛像、暗中信奉者,除本人受剮刑外,周圍三戶連坐。”

“摩尼教、真主教、景教等異教,一體禁絕,違令者同罪。”

他之所以如此果斷,正是摸透了李驍的心思。

大都護對佛門等宗教向來沒有好感,先前攻破夏國城池時,總要先剷平當地的寺廟,將寺裡的田產分給軍民。

僧尼則要麼還俗務農,要麼直接貶爲奴隸,不服者直接斬殺。

所以,顧自忠主要也是爲了迎合李驍的想法。

他雖然像是個諂臣,但也是真辦事的能臣。

命令發佈後僅僅幾日,戶房主事便匆匆來報:“大人,回鶻各戶已有異動,不少人聚集在破廟前不肯散去。”

顧自忠正在翻閱各地田產名冊,聞言頭也不擡:“請李東江將軍派兵監視,敢聚衆鬧事者,全部斬殺。”

第二鎮鐵騎很快便出現在各鄉要道。

有個鬚髮皆白的老僧人試圖攔住顧自忠的馬勸諫,被騎兵一矛挑穿了胸膛,屍體就掛在破廟的門楣上,血腥味順着風飄出老遠,嚇得再沒人敢吱聲。

但顧自忠深知,信仰的空缺有時候比苛政更可怕,也容易被不軌之徒鑽了空子。

所以讓回鶻人戒掉佛門信仰,最好的辦法便是尋找另一個信仰,讓他們去信奉。

這一日,顧自忠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整整一天。

直到傍晚時分,他才推開房門,手中捧着一幅卷軸,緩緩展開。

畫中是個身着暗金色龍紋甲冑披着金色披風的男人,騎着高大駿馬,身姿挺拔如鬆,面容雖未完全寫實,卻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威儀。

若是細看便能發現,這人的眉眼輪廓,竟與李驍有五分相似。

第125章 河西軍校一期生第16章 驚人的戰果,十九顆首級第79章 掃蕩第17章 河西堡主第7章 血債血償第71章 聯姻第117章 大王,請問罪於李驍第136章 左路軍統帥第111章 三十八個百戶第221章 北疆第一勇士第158章 活捉高昌王,晉商行天下第127章 雄獅一樣的男人第99章 老李家的媳婦第260章 姐弟重逢第127章 雄獅一樣的男人第181章 天命之子的宿敵,被金州軍打崩第58章 楚國長公主第5章 夜半來客第171章 黃甲 紅甲 白甲第298章 窩魯朵會盟,兵發乞顏部第284章 北疆大都護令,蕩平高昌第55章 你還真是個人才第64章 歸化胡人第180章 太陽汗的隕落,東都亂起第121章 大姐第53章 河西騎兵的號角第162章 第一次徵西夏,玉門關第41章 摧枯拉朽的戰鬥第285章 李驍之名,威震漠北第286章 高昌滅國,北疆軍肆虐哈密力第124章 金州工業革命的開端第79章 掃蕩第5章 夜半來客第95章 敘功,重賞第125章 河西軍校一期生第256章 焚城,大勝第184章 蒙古第二代大妃第283章 北疆第二代甲冑第55章 你還真是個人才第187章 金州大都督的女人第297章 衆汗之汗第295章 鐵騎出徵,北疆軍必勝【爲額咖喱盟第178章 草原第一美人第236章 一天之內,踏平黑水城第184章 蒙古第二代大妃第145章 金州人不打金州人第42章 誅滅侯家第20章 三河堡淪陷第96章 李副都督,左千戶第12章 護兄狂魔第216章 遷都,龍城第150章 湯谷第246章 營嘯,破城,劫掠第239章 把‘合羅川’殺成地名第39章 引蛇出洞第138章 大敗王廷第281章 子嗣昌盛,惡少與良家第7章 血債血償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267章 南宋皇城司,初聞北疆第262章 西夏朝野譁然,畏北疆如虎狼第252章 軍功爵制,整編戰俘第270章 無疾,見過姨丈第88章 北疆鐵騎第37章 侯寨第211章 請大都督進位第162章 第一次徵西夏,玉門關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124章 金州工業革命的開端第198章 北疆之王隕落第275章 家宴,降婦,凱旋班師第269章 東規大河,列郡祁連第275章 家宴,降婦,凱旋班師第72章 官升三級?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6章 具裝甲騎第237章 北疆不養閒人第93章 小男人,還挺霸道第34章 雷霆手段,殺雞儆猴第287章 世間再無高昌,唯有北疆之西州第273章 北疆八州,甘肅巡撫第215章 犯我北疆者,雖遠必誅第145章 金州人不打金州人第86章 上架了第129章 清君側,奉天靖難第312章 大夏百年國祚,不能在朕手中斷絕第230章 北疆第一美人第242章 鑄京觀,滅族第167章 根基已成,軍制改革第279章 屯墾團,分糧分地分女人第175章 決戰,火炮逞威,乃蠻軍血流成河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180章 太陽汗的隕落,東都亂起第36章 新軍雛形第8章 河西男兒誓死不退第135章 北疆鐵騎,恐怖如斯!第217章 北疆都護府第165章 西夏朝堂震驚,俘虜十萬百姓第245章 甘肅二州淪陷,截斷河西走廊第43章 大蒜素
第125章 河西軍校一期生第16章 驚人的戰果,十九顆首級第79章 掃蕩第17章 河西堡主第7章 血債血償第71章 聯姻第117章 大王,請問罪於李驍第136章 左路軍統帥第111章 三十八個百戶第221章 北疆第一勇士第158章 活捉高昌王,晉商行天下第127章 雄獅一樣的男人第99章 老李家的媳婦第260章 姐弟重逢第127章 雄獅一樣的男人第181章 天命之子的宿敵,被金州軍打崩第58章 楚國長公主第5章 夜半來客第171章 黃甲 紅甲 白甲第298章 窩魯朵會盟,兵發乞顏部第284章 北疆大都護令,蕩平高昌第55章 你還真是個人才第64章 歸化胡人第180章 太陽汗的隕落,東都亂起第121章 大姐第53章 河西騎兵的號角第162章 第一次徵西夏,玉門關第41章 摧枯拉朽的戰鬥第285章 李驍之名,威震漠北第286章 高昌滅國,北疆軍肆虐哈密力第124章 金州工業革命的開端第79章 掃蕩第5章 夜半來客第95章 敘功,重賞第125章 河西軍校一期生第256章 焚城,大勝第184章 蒙古第二代大妃第283章 北疆第二代甲冑第55章 你還真是個人才第187章 金州大都督的女人第297章 衆汗之汗第295章 鐵騎出徵,北疆軍必勝【爲額咖喱盟第178章 草原第一美人第236章 一天之內,踏平黑水城第184章 蒙古第二代大妃第145章 金州人不打金州人第42章 誅滅侯家第20章 三河堡淪陷第96章 李副都督,左千戶第12章 護兄狂魔第216章 遷都,龍城第150章 湯谷第246章 營嘯,破城,劫掠第239章 把‘合羅川’殺成地名第39章 引蛇出洞第138章 大敗王廷第281章 子嗣昌盛,惡少與良家第7章 血債血償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267章 南宋皇城司,初聞北疆第262章 西夏朝野譁然,畏北疆如虎狼第252章 軍功爵制,整編戰俘第270章 無疾,見過姨丈第88章 北疆鐵騎第37章 侯寨第211章 請大都督進位第162章 第一次徵西夏,玉門關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124章 金州工業革命的開端第198章 北疆之王隕落第275章 家宴,降婦,凱旋班師第269章 東規大河,列郡祁連第275章 家宴,降婦,凱旋班師第72章 官升三級?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6章 具裝甲騎第237章 北疆不養閒人第93章 小男人,還挺霸道第34章 雷霆手段,殺雞儆猴第287章 世間再無高昌,唯有北疆之西州第273章 北疆八州,甘肅巡撫第215章 犯我北疆者,雖遠必誅第145章 金州人不打金州人第86章 上架了第129章 清君側,奉天靖難第312章 大夏百年國祚,不能在朕手中斷絕第230章 北疆第一美人第242章 鑄京觀,滅族第167章 根基已成,軍制改革第279章 屯墾團,分糧分地分女人第175章 決戰,火炮逞威,乃蠻軍血流成河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180章 太陽汗的隕落,東都亂起第36章 新軍雛形第8章 河西男兒誓死不退第135章 北疆鐵騎,恐怖如斯!第217章 北疆都護府第165章 西夏朝堂震驚,俘虜十萬百姓第245章 甘肅二州淪陷,截斷河西走廊第43章 大蒜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