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紫騮(一)

枯坐于軍帳中,聽着外面呼嘯的北風,武陽郡長史魏徵度日如年。

已經在雪地中逗留了六天了,弟兄們忍耐力和怒火都到了極限。每早上醒來,魏徵都能在軍帳門口看見凍死的烏鴉。今天早晨最甚,密密麻麻地繞着軍帳圍了整整三匝,少說也有七百多隻。烏黑的殭屍與外面的白雪形成鮮明的對比,看上去讓人毛骨悚然。

到底是誰幹的好事,魏徵沒有打算追究。他只是笑着搖了搖頭,便將此事擱在了身後。黎陽城已經近在咫尺了,他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再橫生枝節。此外,魏徵也明白是自己堅持要配合朝廷收復黎陽的舉動引發了衆怒,不僅僅是普通士卒存心要他這位長史大人好看。即便是一些平素能說得上幾句話的低級軍官,此刻恐怕也恨不得他像帳外的寒鴉一樣,今天晚上就被風雪凍死。

的確,魏徵什麼都明白,他理解士卒們肚子裡的怨氣,也理解軍官肚子裡的恐慌與絕望,但他卻無路可退。他這個長史是武陽郡守元寶藏重金禮聘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元寶藏相當於他魏徵的主公,他相當於元郡守的家臣。士爲知己者死,此乃爲大丈夫立於世間的準則。既然受了元寶藏的禮聘,就要替對方分憂。所以無論不管能不能把黎陽奪回來,是不是流賊的對手,他都必須全力一搏。

如果不幸戰死於陣前,他便等於用性命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從此之後不必看着元寶藏被朝廷捉拿下獄而心中愧疚,也不必再爲大隋朝的未來和前途而感到懊惱。在這個世界上,對於某些特定的人而言,死永遠比活着容易。死亡是一種解脫方式,一種無任何責任的存在。而活着,則註定要揹負職責。

如今在軍營中,懷着拼死一搏心思的,不僅僅是魏徵一個。繁水縣丞包文升、司庫吳彥祖等人都抱着類似的想法。賊軍在大夥眼皮底下溜了,溜到汲郡,然後兵不血刃地打下了黎陽倉。這個罪責太大,恐怕最後誰也逃不到以死相贖的宿命。如果能轟轟烈烈地跟流寇們打一仗,無論勝負,大夥也都算盡了力。若是僥倖沒有戰死,在朝廷前來問罪的使節面前,還能理直氣壯地呼一聲“冤枉”。畢竟大夥主動追殺了過來,比起周圍那些按兵不動的傢伙強得許多!況且了,在天氣這麼差的情況下,武陽郡的官吏們還都想着爲國盡忠,沒躲回城中取暖。這種克盡職守的精神至少值得朝廷嘉許!即便不表彰大夥的忠心,看在沒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散了吧,反正再走一天,咱們也就到了黎陽城下了!”不想看着滿座同僚如喪考妣般的嘴臉,貴鄉縣丞魏德深伸了個懶腰,低聲建議。

武陽郡職別較高的官吏當中,他是唯一的一個樂天派。雖然在起初發現上當的時候也急得火燒火燎,但只過了一個晚上,便又恢復了原本模樣。這些日子大夥前程未卜,臉上心中皆愁雲慘淡。此人卻一直吃得飽、睡得香,彷彿有十足的把握能置身事外。個別同僚看着納悶,私下裡前去魏德深的帳篷中請教。貴鄉縣丞魏德深卻如同得道高僧般,只是笑笑,對於如何脫罪的辦法閉口不提。

“還是大夥先去睡,我再看一遍輿圖!”聽到魏德深的提議,魏徵點點頭,低聲迴應。發現流寇“失蹤”的當天晚上,光初主簿儲萬鈞到鄰近縣城區去徵集犒軍物資,一去不歸。自那時起,魏徵便成了這支郡兵唯一的核心。大夥做任何事情都唯其馬首是瞻。

“睡吧,玄成,你若是再看出一支奇兵來,咱們就都不用活了!”繁水縣丞包文升聳聳肩膀,沒深沒淺地開了句玩笑。如果前幾天魏徵沒識破流寇們的金蟬脫殼之計,說不定大夥現在還跟一羣空營耗着呢。那樣雖然會被追究罪責,至少禍事臨頭前,還能圖個樂呵。不像現在,怎麼走都是死路一條,前途根本看不到任何光亮。

魏徵笑了笑,非常耐心地跟大夥解釋,“我是怕敵軍玩什麼花樣,自從左今天下午在咱們面前出現了幾名探子之後,弟兄們就再沒發現敵軍的任何動靜。而黎陽城到此地已經不足五十里,對於用兵者而言,兩軍即將交手卻把斥候全部撤了回去,絕對不符合常理!”

他不去睡,衆人誰也不好意思先行安歇。硬着頭皮向輿圖上瞟了幾眼,打着哈欠說道,“那還不簡單,他們人少,準備死守待援了唄!反正黎陽倉的糧食,那千把個蟊賊敞開肚皮吃,也夠吃上二百年的!”

“王辯將軍的人馬已經開始探索河面上的冰層!”魏徵擡頭看了說話的人一眼,繼續解釋道,“流寇不怕咱們,卻未必敢跟府兵硬頂。千把人困守孤城,即使孫吳復生,也未必守得住。我要是他們,就乾脆放上一把火,然後棄城而走。反正目的已經達到,守不守黎陽沒什麼分別!”

“真夠狠的,好在你魏玄成不是蟊賊的軍師!”武陽郡司庫主簿吳彥祖咧了一下嘴,苦笑着點評。此刻大夥心裡都明白,黎陽倉一失,馮孝慈老將軍的性命已經斷送了九成九。武陽、清河、汲郡、魏郡這四個地方的官員和屬吏,也幾乎徹底被斷送了前程。如果賊軍再來一手火燒糧倉的毒計,則大夥最後的一絲希望也會跟着灰飛煙滅。到時候不管有多無辜,都難免被當做頂缸者拋出來平息聖怒。

魏徵亦笑,臉上露出了幾分淒涼,“不是我狠。兩軍交手,自然所有招數無不用其極。當年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在後人眼裡,當然是心狠手黑,該遭天譴。但對於當時的秦國,卻是徹底斷絕了敵人的東山再起希望。”

“可那我們有什麼辦法?此刻黎陽倉畢竟在賊人手上!他要走要留,都是自己做主的事兒。要我說,還是養足了精神,見招拆招爲好!”

“是啊,咱們犯愁有個屁用啊。賊人又不肯看咱們可憐!”

衆同僚七嘴八舌,每句話都透着股子晦氣。

魏徵不願讓大夥繼續陪着自己受苦,笑着起身,“有道理,睡吧,睡吧,養足精神,明天見招拆招!反正等我們到了黎陽城下,王辯將軍也該到了。屆時合兵一處,王將軍自有他的精妙安排!”

想到還可能從王辯手中分一些軍功以贖疏忽大意之罪,衆官吏心情多少又好了些。一個個嘆息着,緩緩向軍帳門口走去。

走到門口,貴鄉縣丞魏德深猶豫了一下,又尋個由頭停住了腳步,“我還有份公文沒處理完,玄成今夜若是有空,能不能幫忙看看?”

“放我桌上便是!”正送大夥出門的魏徵心不在焉,順口答應。

目送着同僚們的背影消失在墨一般的夜色中,武陽郡長史魏徵輕輕嘆了口氣,轉身繼續去研究敵軍的動向。也就是最後一晚上安生覺了,且遂了他們的意吧。明日見了黃河南岸過來的人,還不知道對方身上揣沒揣着降罪的聖旨呢?

回過頭,卻看見貴鄉縣丞魏德深還站在軍帳門口,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魏徵被看得心裡發堵,聳了聳肩膀,帶着幾分搡掇的口吻問道,“德深還有什見教麼?還是必須我今晚就將你的公文給看完了?記得這幾天來,你是睡得最踏實的一個!”

“困勁過了,一不小心又來了精神。”魏德深能聽出話語中的惱火之意,卻一點兒也不生氣,“咱們進軍帳說吧!趁着我現在還想說話!”

聞此言,魏徵微微一愣。主動挑開軍帳門簾,做了個請的手勢。魏德深也不推讓,大咧咧地走在了魏徵的前頭。目光四下逡巡了一圈,又大咧咧地走到了帥案後的主座上坐好,將髒兮兮的靴子徑自擡上了帥案。

他的行爲越是反常,魏徵越是不敢發作。平心靜氣地陪在一邊,看對方葫蘆裡邊到底準備賣什麼野藥。考驗了一會兒魏徵的耐性,貴鄉縣丞魏德深終於心滿意足。笑着從帥案上收起了靴子,低聲調侃,“玄成果然好涵養啊。居然一點兒也不生氣!你剛纔不是很不耐煩麼?因何前倨而後恭?”

魏徵心思轉得快,早認定了魏德深行爲越是反常,越有什麼後招等着自己。非常謙遜地笑了笑,自我解嘲道:“如果你魏德深把靴子脫下來扔到帳外去,我也能幫你撿回來。但如果你過後沒黃石公的妙策給我做酬謝…….”

“果然是魏玄成,我沒看錯你!”魏德深哈哈大笑,從摔案後一躍而起,伸手去拍魏徵的肩膀。“我倒是沒什麼妙計給你,但我可以保證,無論咱們打得下打不下黎陽,你我都有功無過!”

“德深又在安慰我!”魏徵臉色先是一僵,然後迅速變爲苦笑,“魏某身爲長史,自然熟讀國法。按照大隋律例,你我…….”

“大隋律例,乃盛世時定的,眼下卻是亂世!”魏德深收起笑容,長聲嘆氣,“其實從咱們開始行軍的第二天,我就想明白了。朝廷不會追究咱們的罪責,元郡守那邊也有足夠的辦法讓咱們脫罪。只是不跟流賊真刀真槍地較量上一場,魏某心裡實在不甘,實在不甘啊!”

魏徵被這話說得更是一頭霧水,瞪大了眼睛,目光中充滿了難以置信。如果一點責任都不用承擔,豈不是鼓勵官員們各掃門前雪麼?但隱隱的,他又覺得魏德深的話好像有道理,具體道理在哪,偏偏他又說不清楚。

此時的魏徵,不過是剛剛走入仕途的新丁,怎可能瞭解大隋官場上的那些玄妙道理。魏德深看到他滿臉迷茫,不想再逗弄他,又嘆了口氣,低聲詢問,“你沒發現麼,儲主簿自從去籌集犒軍物資,就沒再回來過?而禍事已經發生了這麼多天了,元郡守居然連封追問的信都沒有?”

這幾點的確令人生疑,但聯想到最近天氣狀況,魏徵又主動替武陽郡守元寶藏和主簿儲萬鈞兩人辯解道:“雪這麼大,元郡守即便有話叮囑我等,信使也很難趕過來。至於儲主簿,如果不是他將犒軍物資運到和黃河南岸,王將軍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出兵!”

“呵呵!”魏德深笑着搖頭,“玄成老弟,若說謀劃正事,你的確讓魏某佩服。但論及官場歷練,你真的差得太遠了。同樣是頂風冒雪,儲主簿押着輜重,怎可能比我們走得還快?能比我們走得快的,只可能是郡守大人的家奴。而王將軍之所以主動殺過黃河,恐怕不是接受了儲主簿的賄賂,而是被朝廷上某些人紮了屁股?”

“這話什麼意思?”魏徵瞬間站直身體,皺着眉頭追問。他是元寶藏一手提拔起來的,心中容不得別人對恩公的半點兒不敬。而魏德深的話裡話外,分明是在暗示元寶藏勾結朝臣,一手遮天。

“我還能有什麼意思。元郡守此舉不但救了你等,而且也救了我。魏某人感謝還來不及,怎會心懷怨懟!”魏德深冷笑了幾聲,又桀驁地將半邊屁股斜坐到了帥案上。“咱們的元郡守與前汲郡太守元務本乃是同族,元務本從賊,身敗名裂。而咱們的元郡守卻絲毫沒受到波及,甚至連朝廷的懷疑都沒受到,玄成,這一點,你不覺得奇怪麼?”

汲郡太守元務本戰敗被殺,闔家老少都被抄沒爲宇文家奴僕的事情,魏徵去年曾經看得清清楚楚。當時他也曾經替東主元寶藏擔心,唯恐對方受到牽連。但事實證明,朝廷對叛亂處理得很公道。非但沒株連到元寶藏,而且下旨褒獎了他當時恪守本分,阻擋叛賊進入武陽郡的大功。

,魏徵當然也清楚,所謂與叛賊血戰之功是不存在的。楊玄感的叛軍忙着攻打東都,根本就沒有向北發展。當時他還很高興,覺得朝廷是爲了安撫地方,所以纔給每個人都記了功勞。此刻聽魏德深舊事重提,終於明白了其中的三味,原來不是朝廷處事公道,而是郡守大人長袖善舞,把上上下下的關係都理順了,所以才能從容逃過一劫。

既然牽連進叛亂的大罪都不算罪,偶爾被賊軍所敗,當然花些力氣,也能逃脫了?想到此節,魏徵忍不住陪着魏德深嘆氣,“早知道這樣,我何必讓儲主簿去地方上籌集犒軍物資呢!向元郡守請一封信就是,比多少金銀都好使!”

“話不能這麼說!”魏德深輕輕搖頭,“朝廷中某些權臣,向來是買賣公平,童叟無欺。元大人向他們求救,肯定要答應一大批錢財。儲主簿籌集來的那些細軟,剛好可以頂這個坑!如果元郡守光求人幫忙,過後卻不給任何好處。下一次再碰到坎兒,就沒人再肯出面幫他過關了。”

原來,已經如此!魏徵先搖了搖頭,再點點頭,無話可說。他不知道自己該慶幸自己逃過一劫,還是該爲大隋朝的吏治敗壞而感到憤怒。地方官員不比政績,而是比誰向上頭送得禮物多。最後這些禮物還不是都分攤到百姓頭上,弄得地方愈發民不聊生?長此下去,這大隋,還能算個朝廷麼?

“玄成老弟,不是我說你,你肚子裡的學問,只適合盛世。而這亂世上的事情啊,學問人品反倒沒了用處!”魏德深又拍了拍魏徵的肩膀,語重心長,“我悟了半輩子,才悟出了這個道理。放眼武陽同僚,也就是你,還能值得我說句實話!”

他用力不大,魏徵卻被拍得後退了數步才重新站穩。“嗨!”先是長聲嘆氣,然後低聲討教道:“既然如此,咱們還打黎陽做什麼,及早迴轉便是,何苦讓弟兄們在雪天裡受這個罪?”

“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否則,郡守大人怎麼跟外邊使障眼法呢!”魏德深嘿嘿冷笑,“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打一仗,無論勝敗,都讓朝廷裡有個說頭。一時失察,被流寇欺騙是過。冒雪追殺,勇於任事是功。到頭來功過相抵,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天下太平!”魏徵苦笑連聲,上前幾步,扯下一直鋪在帥案上的輿圖,信手揉成紙團,丟到了帳篷角。“我知道這仗該怎麼打了,不就是糊弄麼?明天早晨,我一定讓弟兄們打起精神,好好給咱們武陽郡長一回臉面!”

說罷,不想再爲戰事費什麼心思。徑自拉着魏德深分頭去休息。這一覺睡得無比安心,無比喪氣,恨不得就此長眠不醒,也好過眼睜睜地看着江山沉淪,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所關心的,所爲之嘔心瀝血的,一步一步地走向毀滅。

天快亮的時候,睡夢中的魏徵聽見了一聲號角。懶得搭理,他翻了個身,繼續沉睡不醒。

第4章 浮沉(二)第2章 紫騮(四)第4章 騰淵(八)第1章 秋分(四)第4章 浮沉(三)第3章 浮華(六)第2章 鶯柯(八)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崢嶸(一)第2章 西顧(一)第2章 紫騮(六)第4章 浮沉(一)第3章 飄絮(六)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故人(三)第2章 黃雀(七)第4章 功賊(一)第4章 浮沉(三)第3章 飄絮(四)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騰淵(一)第4章 采薇(四)第1章 冬至(五)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東門(八)第3章 飄絮(三)第2章 崢嶸(二)第3章 朝露(一)第4章 紅塵(四)第3章 朝露(九)第3章 浮華(二)第3章 折柳(一)第3章 飄絮(七)第2章 崢嶸(二)第1章 城南(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飄絮(六)第1章 城南(五)第1章 秋分(三)第3章 東門(二)第3章 朝露(五)第1章 問鼎(六)第3章 飄絮(五)第3章 浮華(五)第3章 賭局 六(上)第4章 騰淵(五)第2章 黃雀(三)第3章 飄絮(三)第4章 恩仇(六)第1章 秋分(四)第4章 騰淵(一)第2章 紫騮(五)第1章 賭局(五)第2章 西顧(一)第4章 騰淵(八)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賭局(四)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東門(九)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問鼎(八)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朝露(五)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東門(二)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問鼎(三)第2章 鶯柯(四)第1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五)第1章 城南(二)第2章 紫騮(三)第3章 折柳(六)第2章 黃雀(二)第1章 問鼎(九)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恩仇(二)第4章 騰淵(四)第4章 恩仇(六)第3章 賭局(三)第2章 問鼎(五)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朝露(六)第1章 冬至(三)第2章 崢嶸(四)第4章 采薇(三)第4章 騰淵(二)第3章 東門(九)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紅塵(一)第2章 紫騮(四)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東門(四)第4章 騰淵(四)第4章 騰淵(二)
第4章 浮沉(二)第2章 紫騮(四)第4章 騰淵(八)第1章 秋分(四)第4章 浮沉(三)第3章 浮華(六)第2章 鶯柯(八)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崢嶸(一)第2章 西顧(一)第2章 紫騮(六)第4章 浮沉(一)第3章 飄絮(六)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故人(三)第2章 黃雀(七)第4章 功賊(一)第4章 浮沉(三)第3章 飄絮(四)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騰淵(一)第4章 采薇(四)第1章 冬至(五)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東門(八)第3章 飄絮(三)第2章 崢嶸(二)第3章 朝露(一)第4章 紅塵(四)第3章 朝露(九)第3章 浮華(二)第3章 折柳(一)第3章 飄絮(七)第2章 崢嶸(二)第1章 城南(二)第3章 飄絮(二)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飄絮(六)第1章 城南(五)第1章 秋分(三)第3章 東門(二)第3章 朝露(五)第1章 問鼎(六)第3章 飄絮(五)第3章 浮華(五)第3章 賭局 六(上)第4章 騰淵(五)第2章 黃雀(三)第3章 飄絮(三)第4章 恩仇(六)第1章 秋分(四)第4章 騰淵(一)第2章 紫騮(五)第1章 賭局(五)第2章 西顧(一)第4章 騰淵(八)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賭局(四)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東門(九)第2章 紫騮(四)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問鼎(八)第3章 浮華(六)第3章 朝露(五)第1章 賭局(七)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東門(二)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問鼎(三)第2章 鶯柯(四)第1章 賭局(七)第2章 黃雀(五)第1章 城南(二)第2章 紫騮(三)第3章 折柳(六)第2章 黃雀(二)第1章 問鼎(九)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恩仇(二)第4章 騰淵(四)第4章 恩仇(六)第3章 賭局(三)第2章 問鼎(五)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朝露(六)第1章 冬至(三)第2章 崢嶸(四)第4章 采薇(三)第4章 騰淵(二)第3章 東門(九)第3章 折柳(二)第4章 紅塵(一)第2章 紫騮(四)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朝露(二)第3章 東門(四)第4章 騰淵(四)第4章 騰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