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

汝水西岸,沈光帶着驍果禁衛中500最精銳的甲士如同虎入羊羣一般,對着瓦崗軍的兵士大砍大殺。在一片刀光血影中,殘肢,頭顱,內臟腸子四處散落。驍果甲士們如同血浴一般,但他們身上的鮮血基本上都是來自已伏屍當場的瓦崗兵。

潰敗的西岸瓦崗軍爭先恐後,互相踩踏着向後奔逃。沈光領着數千會合在一起的驍果軍跟在他們後面一路追殺,直到他們躲入西岸的營壘之中。但是能成功逃回大營的瓦崗軍是少數,大多數被隋軍斬殺或被踩踏而死。

東岸,瓦崗軍的狀況更是糟糕,他們被上千天興軍的重騎兵一路衝殺,慌亂着躲入東大營的營壘之中。連東大營都來不及關門閉寨,就被緊隨而來的重騎兵衝將進來,這些身着重甲的騎兵甲士因營壘內遍設拒馬鹿角,不適合騎馬做戰,紛紛跳下馬來徒步做戰。

首先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標槍投射,那些還企圖依託拒馬鹿角據守的瓦崗兵被滂沱而至的標槍扎的皮開骨裂,肚破腸流,紛紛死傷倒地。而後甲士們持刀向營內奮力殺去。

大營正中,王伯當抄起一杆長矛親自上陣,身邊二十餘名親兵鐵衛簇擁着他與最先衝進來的六七名王庭重騎甲士戰在一起。王伯當狂吼一聲,一抖長矛直挺挺的向其中一名甲士迅如奔雷般的刺來,幾乎同時,左右兩名親兵各舞鋼刀從兩側向那甲士劈砍而來,一刀橫劈脖頸,另一刀向小腿斬去。

那甲士冷靜的如同一個機械傀儡,沉默着將盾牌輕輕一舉擋住已到胸前的矛刃。持着精鋼大彎刀的右手一個迅猛的立劈,將握着砍向自己脖頸那把刀的手齊腕斬斷。左腿一擡一踢,只聽噹的一響發出一聲金屬碰撞之聲,原來這甲士的小腿之上還裹着精鐵打造的脛甲。鋼刀鋒利堅硬,脛甲上頓時顯現出一個深深的刀痕,差點就被砍穿,但持刀的瓦崗兵士虎口一麻,鋼刀也被彈飛。

王伯當將槍收回時才發現扎入盾牌太深,連拔兩次纔將矛尖拔出,此時卻見對方面前一道刀光閃過,竟將那長矛生生斬斷。同時甲士手中的大盾向外一砸,在那名砍腿丟刀的兵士正在起身中,被盾牌正砸的腦袋上,被砸翻在地。

斷手的那名王伯當親兵握着自己的手腕還在嘶嚎,一道白光閃過,他停止了喊叫,腦袋飛上了半空。被盾牌砸翻的那個瓦崗兵士又被一隻穿着鑲鐵釘掌軍靴的大腳重重的踏了一腳,顱骨都被踩裂了。

王伯當此時已丟掉斷矛,拔出了自己的佩劍。但面對這名連殺自己兩名親兵的隋軍甲士,心裡已是膽寒了五六分,本人已不敢向前衝,只是口中喊叫道:“上!都給老子上,頂住!他們人少,沒什麼可怕的…”

他說話這個當口,那名甲士已經衝上前來,就要取王伯當的腦袋。王伯當附近又有三四名親兵死士撲了過來,擋在王伯當面前,齊齊揮刀向這名甲士斬去。

這甲士也不再講究技巧,仗着一身鋼甲,挺盾揮刀,疾速衝上前去,手起刀落,一人就被彎刀從肩頸處砍入身體兩尺多,肋骨斷裂之聲清晰可聞。整條胳膊帶着小半個胸脯垂掛在身體一側,晃了兩晃屍體栽倒在地。

其餘幾人的兵刃有的劈刺在這名甲士的盾牌上,有的直接打在甲士的鐵甲上。但除了一把槍刃捅入鐵甲半寸刺破肌膚皮肉往外,其餘的均沒有產生傷害效果。甲士連續揮刀劈砍又斬殺了兩名敵兵,此時剩餘的一人已紅了眼,怪叫一身縱身撲了上來,縱刀直刺甲士脖頸。刀尖離對方還有兩寸時,就被甲士一刀斬斷刀刃,接着順勢一刀將他的頭胄連帶腦袋生生劈開,一聲沒吭的就伏屍地上,腦漿子流淌了一地。

此時,後面的大股隋軍業已殺入營寨之中,天興軍長槍兵們每百人排成一個長槍小方陣,如同一把把梳子一般在營中來回掃蕩。驍果軍刀盾手亦四處出擊搏殺。王伯當早已悄悄單槍匹馬的從大營後門溜了出去,向北奔逃。

汝水一戰,王伯當部精銳盡失,戰死歸降者多達七成。隋軍排除汝水中的障礙物和攔河鐵索後,繼續向北進軍。船隊進入汝陽境內的河段時,河道開始由南北走向彎了九十度,變成東西走向。

楊廣遂令在此棄舟登陸,要從陸路走完最後到洛陽的百餘里行程。兵士們正在登陸之時,忽然聽聞遠方的號角連天,北向上塵土飛揚,顯然又有一支大隊人馬前來。

楊廣和手下諸將心中一凜,這西邊的汝陽縣城中還有王伯當的殘軍盤踞,南邊汝水西岸還有一座瓦崗軍大營,屯有王伯當殘軍數千人。若這北面再來大批瓦崗軍兵馬圍堵自己,依仗驍果禁衛和天興軍的勇武,突圍是毫無問題,但怕是要付出相當多代價。自己的這些隋軍兵士都是隋王朝軍隊中精銳中的精銳。無論是驍果禁衛還是天興軍,那都是損失一個就少一個。

等來軍近了,發現打着的是隋軍旗號,衆人才放下心來。等接上頭,才知道這是東都留守,兵部員外郎王世充派來接應楊廣的軍隊,有萬人之衆。領兵之人是左驍衛將軍段達。

段達遠遠看見楊廣的儀仗,連忙跳下馬來,跑到楊廣近前叩頭便拜說:“臣護駕來遲,罪該萬死。”楊廣意味深長的說道:“平身吧,你我君臣兩年未見了。朕還要多謝你和王世充等人保住了這東都洛陽不失,保住了東都等於保住了小半個大隋江山啊。”

君臣又寒暄了兩句,段達說道:“此地非久留之地,還請聖上速速返回東都。”楊廣點點頭說:“我們現在就走,不過還有點事要交待。你帶着本部兵馬去圍攻王世充汝陽縣,不用硬打,可圍攻其三面留一面退路,將他趕出汝陽即可。”

段達不解的問道:“恕臣愚鈍,王世充此行目的是攔截陛下,他目標未完成,孤軍守着汝陽縣也毫無意義,多日後斷糧或見朝廷大軍已走,會自行放棄汝陽。陛下又何須急於去攻打它?”

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五章 漢營第六章 天興軍第六章 登基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六章 天興軍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六章 卻月陣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十一章 亂襲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四十章 韃盡第六章 卻月陣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十一章 亂襲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
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五章 漢營第六章 天興軍第六章 登基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六章 天興軍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六章 卻月陣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六章 漢水長壁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十一章 亂襲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四十章 韃盡第六章 卻月陣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六章 卻月陣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十一章 亂襲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