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

正在羅士信爲軍陣出神入化的天興軍長槍兵而驚懼發呆時。那些長弓手在刀盾手的掩護下追了上來,隔着半里地的距離就用他們那有着誇張長度的長弓開始精準瞄射。

與長槍兵纏鬥甚久的瓦崗騎兵早已喪失了最初的速度。這讓那些長弓所發射出的重箭有更高的命中率。這種形式下,羅士信所率領的這些瓦崗騎兵潰敗已是早晚的事情。

羅士信當然看的明白,他馬正準備下令騎兵回撤到大營時,只見後方又有一大股潰兵擁來,他們的後方塵土飛揚。潰軍中,一個滿臉血污,頭盔歪斜的瓦崗將校看見了羅士信,連忙策馬狂奔了上來。

他離羅士信還甚遠,就開口說道:“啓稟大將軍,在您帶兵出營後,大批隋軍突然襲營,有數萬人之多,我軍寡不敵衆,營寨失守了!”

“啊,也就是隋軍全面出擊了!”羅士信大驚色道。形勢確實如他所料。當下,段達,沈光所率的五萬大軍以及從東都新增援的萬餘人的隋軍分兵幾路開始全面反攻。

“撤!”羅士信不甘的大吼一聲,撥馬便走。那瓦崗將校一時還沒明白他的意思,諾諾的自言自語說:“往哪兒撤?”接着他看到羅士信飛馳而去的方向,馬上明白過來。這羅士信正向洛口李密大營方向奔逃,他立刻打馬與羅士信的親騎一起追上羅士信,一路向北狂奔而去。

羅士信一跑,那些已所剩無己,還在堅持纏鬥的瓦崗軍騎兵也紛紛策馬向北潰逃。但天興軍的長槍兵們幾乎不給他們機會。此時他們的坐騎已經乏力,速度起不來。但是長槍兵們卻能健步如飛,繼續保持着整個方陣的高速運動。瓦崗衆騎陸續被亂槍捅成蜂窩。

其餘幾路瓦崗軍後撤的大營和留守的大營都遭受到類似的命運。僅天興軍鐵騎就獨自擊潰了三股先行撤離的瓦崗軍,段達與沈光各攻陷留守的瓦崗軍大營一個。

羅士信殘軍撤到洛口倉城下與李密會合時,清點人數發現十萬大軍僅剩餘三萬不到,與李密會合起來也就十五萬人馬。也就是大半年來,不算其餘地方的戰場,僅洛口一帶瓦崗軍就被隋軍擊滅了十萬餘人。

第二日,尾隨而至的段達,沈光還有增援他們的司馬德勘部,李才部合計近七萬大軍在洛口以南五里處紮下營寨,固守待變。

李密連忙召集衆將商議對策。在前有堅城,後有大營固壘,而且自身糧草供應不上的情況下,衆人都覺得不能再在洛口城下長久待下去,認爲應該儘快撤到虎牢關以東,回到瓦崗軍的老地盤上拒守一方再做打算。李密也正有此意,於是撤退的軍令立刻下達到各營各部。

十五萬瓦崗大軍如同一道洪流緩緩向東撤去,儘管此次撤退,李密,羅士信等人吸取了足夠教訓,嚴密部署,細緻計劃。但在撤退過程中仍舊被具備超強偵查能力和情報蒐集能力的隋軍抓住空子,以天興軍爲主攻連續打了幾次伏擊突襲戰,殺傷大量瓦崗軍兵士。洛口城內的來護兒也乘機出動天興軍精兵,對瓦崗軍尾部展開攻襲。

本就因爲缺糧,連續敗仗而士氣低落的瓦崗軍隨之潰敗。此次大潰敗中,大量瓦崗軍將領頭目陣亡,其中包括裴氏父子和羅士信等人。裴氏父子死於天興軍長槍兵的亂槍之下,羅士信則是在一次伏擊中,被一支長弓重箭射穿了頭顱。

等李密逃入滎陽時,身邊兵卒已經所剩無己,經過幾日收攏殘兵,滿打滿算已是五萬人不到。李密依舊安慰自己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儘管自己損兵折將,但自己地盤還在,從東邊青州的大海邊一直到箕山山脈東麓的衆多郡縣還是聽命於自己,他一到滎陽,就立刻撰寫敕令,命各郡各縣徵集兵役勞役,並抽調精壯到滎陽增援。

然而他的敕令發出多天後,響應他的地方瓦崗勢力卻是繆繆無幾。一是因爲李密在洛口的大敗極大的打擊了他在瓦崗軍勢力中的威望。瓦崗軍雖然是天下最大的一支反隋力量,但是構成複雜,凝聚力當然與李淵那樣以宗族閥門爲核心的勢力不能相提並論。若是順勢時,都還能表面上聽從統帥號令,但到頹勢時,就開始離心離德了。

二是這些地方也確實是民力枯竭,難以爲繼。本來羣雄並起反隋就是因爲楊廣三徵高句麗導致民生凋敝所造成的。結果換來瓦崗軍統治後還是三天兩頭的徵糧,徵兵,徵集勞役。本來爲瓦崗軍當兵賣命還有口洛口倉的糧吃,如今還得自己帶糧去,哪會甘心。若是逼迫急了,只怕從平民百姓到豪強大族又要造反。因此這些瓦崗軍的郡守縣長都消極應對李密的敕令。

……

就在李密焦頭爛額之時,楊廣這邊卻是順風順水。豫章之戰,隋軍大捷。在長久圍困後,林士弘最後盤踞的豫章縣被隋軍攻破,林士弘被當場斬殺,現在他的頭顱已經擺在了楊廣的案頭。除此,前些時乘北方隋軍與瓦崗,南方隋軍與林士弘鏖戰之機,竄入南陽,新野,襄陽一帶攻城劫掠吃人的流寇朱粲也被秦瓊,程咬金所剿滅。

林士弘的滅亡意味着南方成體系的反隋割據勢力已被全部肅清。當然還有小股類似朱粲這樣流寇性質的武裝,但這都已不足爲患,憑藉地方上的郡縣戍兵就能剿平。

楊廣眼見南方再沒什麼制肘,隨即下達詔令,命夏越抽調江都總管府精銳沿通濟渠北進,與北方隋軍南北合擊,徹底剿滅以滎陽爲中心的瓦崗軍勢力。

十天之後,夏越統領十萬隋軍,徵集大小民船千餘隻,滿載軍需糧草,水陸並進。隋軍沿着通濟渠一路北進,沿途各郡各縣望風而降,勢如破竹。除此杜伏威率另一支五萬人的偏師直取青徐,一路之上也是少有抵抗,大多城縣皆被傳檄而定。

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十八章 混戰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六十章 伐周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十八章 混戰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章 刺董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九章 堅堡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三十八章 兵進淮北第十章 陰謀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
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十八章 混戰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九章 黑暗時代初級第三章 誘捕岳飛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六十章 伐周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十八章 混戰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章 刺董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八章 買賣人第十九章 堅堡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三十八章 兵進淮北第十章 陰謀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四十章 坑俘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