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

五千禁軍甲士排着整齊的隊列一路小跑來到東宮門前,他們的甲片摩擦聲,腳步聲,兵刃撞擊之聲彙集在一起劃破了宮城之中的寧靜夜空。

司馬倫盯着已經緊閉的東宮院門,冷哼了一聲說道:“先四周封鎖起來,然後破門而入。”他身邊的禁軍將校轟然應諾,分頭開始佈置。

一時半會間,東宮就被五千禁軍圍的嚴嚴實實。又過了片刻,從遠處又來了一大票人,而且還有兵士在旁邊護衛或者說看押。這些人是司馬倫臨時召來的百官,說是要讓他們做個見證。

一名校尉走到宮門前開始用拳頭砸門。一個響亮的聲音卻從院牆的牆頭傳來:“這裡是東宮太子府,爾等何人,敢帶兵夜闖太子府,是要謀反不成?”

司馬倫擡頭眯眼看去,那個露出牆頭的腦袋他認得,正是東宮禁軍的右衛督司馬雅。他高聲喝道:“右衛督,你難道不認得老夫了,老夫乃相國司馬倫。如今,太子司馬遹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弒君殺父,罪不容殊。爾等快快打開府門,反戈一擊,誅殺司馬遹爲陛下報仇,當爲大功一件。若是冥頑不靈,只能視爾等與司馬遹同罪,當誅三族!”

司馬雅厲聲說道:“簡直一派胡言,太子殿下怎麼會謀害聖上,又有什麼必要這樣做,分明是你這老匹夫意欲謀反。以此爲藉口加害太子。”

牆後的司馬遹聽到司馬倫的話,心裡暗暗吃驚:【聽司馬倫的意思,皇帝司馬衷也就是自己今生的便宜老子已經被他們害死了!這司馬倫和孫秀膽子也太大了,竟敢弒君而後嫁禍於我。】

想到這,司馬遹刷的一下登上堆放在牆根的麻包,將腦袋露出牆頭。以驚懼的表情高聲喝道:“司馬倫!你什麼意思?父皇駕崩殯天了?”

司馬倫詭異的冷笑一聲說:“別裝模作樣了,陛下不就是讓你指使杜挺謀害的嗎?杜挺當場被我禁軍拿住,人證物證具在,豈能容你狡辯。另外你的動機也十分明瞭,就是爲了奪取待進宮的才人--王衍之女王婷才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如今本王已得到線報,那王婷就在你的東宮之中和你幽會。”

司馬倫這話說完,禁軍軍陣後的百官一陣竊竊私語,議論紛紛。司馬遹聽罷,心想【這老賊竟然如此心機縝密,想必是其心腹孫秀的主意。】

司馬遹將聲調故意調高八度,坦坦蕩蕩的質問司馬倫:“今日杜挺被寺人監召喚而去,不見返回。到日落之後,又有人冒充本宮的人去將王家的長女召喚到東宮來,緊接着你司馬倫就帶兵來了。難道就這麼巧?請問爲什麼杜挺就那麼巧被你們當場捉拿,召他到寺人監的那人何在?杜挺現在又何在?你爲什麼不現在把他押來當面對質?你說你已經得到線報,那請你把你那個線人招來讓本宮的門丁看看,是不是和送王氏來東宮的人乃同一人。如果不是的,你這個線人怎麼認識平日不出閨房的王家長女?又是以什麼身份能做到蹲守在我東宮門口監視本宮的?“

司馬遹一連串的質問將司馬倫問的臉一陣青一陣白,羣臣又是一片竊竊私語之聲。司馬倫明白如果和司馬遹這樣糾纏對質下去,露出的破綻會越來越多。於是不再理會司馬遹,對身後的禁軍甲士高聲喝令道:“攻下東宮,誅殺司馬遹,爲陛下報仇!“

衆兵士聽令後,齊齊向東宮殺去。十幾個軍漢扛着早已準備好的巨木直奔院門而去。其餘兵士也各端高約仗餘的短梯向宮牆迅速靠近。

待這些兵士衝到距宮牆只有三仗不到的距離時,牆頭突然冒出一長排東宮兵士的身影。司馬倫和在場的衆臣都看的清楚,這些兵士並非東宮的禁軍,因爲他們頭上的頭盔和身上的玄色鐵甲僅從視覺上說就比普通禁軍兵卒要精良的多。

這些探出頭的玄甲鐵衛迅速放出一輪箭矢,正向前衝的禁軍猝不及防,霎那間就有百餘名兵士中箭倒地,而且基本上個個都被射中面門等要害位置。

禁軍向東宮的攻擊勢頭爲之一頓。有一支箭矢甚至飛過禁軍軍陣,險險的從司馬倫臉頰旁掠過,唬的他又倒退幾仗並跳下馬來,讓一些持盾的兵卒團團將他護住。

鐵衛們射出一輪箭矢之後,並不停歇,接二連三的用手中的反曲弓連續放出勁矢。每個人的射速大約六七息就能放出一箭。東宮院牆之前,中箭的慘嚎之聲連續不斷的響起。

司馬倫在後面氣急敗壞的說道:“弓弩手還擊啊!還有刀牌手,護着雲梯上!“

禁軍的弓弩手也紛紛組織起來,不停的向東宮院中拋射箭矢。但是鐵衛們有院牆掩護,排列的又稀疏,又是在黑夜之中,這樣的射擊極難湊效。鐵衛們依舊沒有停止射擊,還是有禁軍兵士接二連三的倒地傷亡。

但是,仍有不少刀牌兵用盾牌頂着箭雨,擡着雲梯和撞木靠近了院牆。片刻後,院牆周邊就被架起了一溜梯子。一些禁軍兵卒開始攀梯而上,並試圖用手中長刀向院牆後的鐵衛捅刺。院內傳來一聲號令,這些玄甲鐵衛頓時都消失不見了。因爲前方自己人已經開始翻越院牆,禁軍弓弩手也停止了射擊。

禁軍兵卒們乘此機會順着梯子迅速向上攀爬,但他們剛剛露出腦袋。一排長槍就向他們捅刺而來,原來院牆後還藏着一整排東宮禁軍的長槍兵。隨着數十聲連綿不絕的慘叫,最先一批登上院牆牆頭的兵卒從梯子上摔落下來,有的面部血肉模糊,有的胸口被洞穿了個窟窿。

接着又登上去一排禁軍兵卒,下場還是一樣,後面的兵士見到如此狀況,士氣頓時被挫折了下去,攻擊節奏明顯慢了下來。而撞擊大門的十幾個軍漢連續撞擊多次卻沒有什麼效果,實際上大門之後堆的全是沙包。

一波波箭雨再次以拋射的形式從院內射出,原來那些鐵衛們登上了東宮之內的閣臺,正居高臨下向外射擊。他們的弓箭本來射程就遠,再加上高度加成,射擊範圍幾乎將整個禁軍的隊列都包含在內。

禁軍兵卒再次被大量射殺,後面的文官大臣哪見過這場面,紛紛向後躲避。心急火燎的司馬倫則高聲喝令:“放火箭!給我燒!“

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五章 漢營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二章 刺董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六章 卻月陣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五十章 血戰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十一章 亂襲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六章 天興軍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
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五章 漢營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二章 刺董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六章 卻月陣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五十章 血戰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十一章 亂襲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六章 天興軍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