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翼際山

五萬漢軍大部在雲夢澤葬身魚腹,剩餘小部分皆被俘虜。只有隊伍最後面的極少數人得以走脫。所有輜重糧草牲畜都被繳獲。漢軍俘虜先被集中看押在澤中小島上,而後陸續分批轉送到江陵城中。

周殷被五花大綁的押解到項羽面前。周殷雖爲人陰狠毒辣兇悍,但在霸王面前卻是如同老鼠見貓一般。他跪在地上,低垂着頭,不敢發一言。

項羽漠然的開口說道“周殷,你還有何話要說。”

周殷本以爲霸王會問自己爲何要叛,卻不想對方絲毫沒提這茬。他自知是活不了,把頭猛得一擡,盯着項羽說道:“大丈夫死則死爾,給我個痛快。”

“不給。不是因爲你叛我,而是因爲你屠六縣和成父。來人,把此賊拉下去烹煮了。”項羽冷冷的說道。

早已等候在兩旁的楚軍兵士上前將面如死灰的周殷拎了下去,行刑之人都是從六縣和成父人氏中挑選出來。他們絕不會直接將周殷一烹了之。

【叮…臨時任務“誅殺叛將周殷“完成,恭喜領主大人獲得任務獎勵積分3000】

項羽留季布鎮守江陵,並向周邊各郡縣傳送了臨江王共尉的敕令,令臨江國境內各郡縣皆要聽命於霸王。而後自己帶着二十艘蜈蚣艦,十餘艘艨艟和兩百武卒銳士,三百疾風射手順水而下,往江夏趕回。

……

劉賈在江夏追上臨江王的殘部,但卻不敢貿然動手。江夏城牆高大,有寬闊的護城河。最重要的是,共尉殘部與江夏守軍合兵一處,毛估至少有兩萬餘人,戰船無算。這種情況下,如若強攻江夏必會撞的頭破血流。

他只好將龐大船隊開往對岸的衡山國地界,在漢水河口,原衡山水師營寨處安營紮寨,與楚軍隔江對峙,尋機再戰。但是不久,江陵陷落的消息傳來,令他精神倍受打擊。接着又得知了周殷五萬大軍覆沒的消息,這讓他更是不敢貿然出戰,全軍龜縮在漢水河口的各處營寨中。

吸取了上次衡山國水師營寨被楚軍偷襲的教訓,漢水河口外圍周遭設置構築數個營壘,沿江上下十幾裡全天佈哨,走舸偵騎全天沿江巡邏偵查。水師營寨中的戰船上全天裝載戰兵。可謂水潑不進,針插不入。

江夏,中軍大帳內,項羽正召集軍事會議。對漢軍陣營這些情況已做了深入瞭解。

“劉賈隨船帶的輜重糧草這麼多時日也應該消耗差不多了吧。那劉賈的五萬大軍以及衡山駐守漢水河口的軍隊補給從何而來?光靠衡山國江北幾個縣應是供應不了吧。”

夏越回道:“確如大王所說,據斥候偵報,漢營現在是依靠漢水水道從襄陽向南方運送糧草。”

“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掐斷漢江水道或獲得該水道的控制權,就能讓劉賈的五萬大軍陷入糧草短缺的困境。而要掐斷漢江水道,必須打垮劉賈的巴蜀水師。”項羽緩緩說道。

“但現在巴蜀水師龜縮不出,而且我們讓蜈蚣艦進入狹窄的漢江水道就發揮不了蜈蚣艦的衝撞特長”一名夏越手下的水軍都尉說出了疑慮。

▲Tтkǎ n ▲¢ Ο

項羽和衆將再次登上江夏城頭,眺望大江對岸。漢江左側的一片汪洋大澤中,由兩條泥沙沖積形成的斷斷續續沙洲,它們構成了江水和漢水的兩條水岸。它們交集處,一個孤獨冒出水面,高約百米的小山嶺引發了項羽的注意。如果他沒記錯,那應該就是漢水入江口處的龜山,古名翼際山。此山正對着漢軍的水師大營。

“那座孤山叫什麼?”項羽指着那山問道。

“稟大王,此山名喚翼際山。”

“我已經有了破敵之策,傳令下去,召集工匠,收集雞蛋粗的竹竿和粘土。”項羽微笑着說道。

夏越以及周遭將領官員俱爲一愣,不知道霸王又有了什麼新花樣,怎麼想,也無法把竹竿,粘土和破敵之策聯繫起來。

……

連續多日豔陽高照,又是一個月明星稀之夜。月光下,二十艘蜈蚣艦,三十艘艨艟戰艦悄悄駛出江夏水師營寨,向江對岸渡去。但是目標不是漢水的右岸而是左岸,那個獨自立於水中的龜山。

漢軍在翼際山上也設置了一個觀察哨和烽火臺,居高臨下俯瞰大江。但這個據點因爲居於漢水左岸,漢軍上層並不重視,兵卒皆爲老弱,如果不是因爲此處可以登高望遠,都不會設置這個據點。

山頭,一個起夜的老卒踢了正在摻瞌睡的小兵一腳,罵道:“精神點,萬一出了漏子我們都回不了蜀地。”而後對着大江,解開褲帶,尿了一泡。猛然,他似乎看見了江面上濛濛幢幢的黑影向山腳下靠來。他以爲是自己眼花了,搖搖腦袋,再仔細去看,而後發出高聲嘶喊:“有敵來…”

一把大劍揮來,砍斷了他的喉嚨,他手捂着汩汩血流的脖子倒了下去。距他不遠處的那名小兵也已經倒在地上,面門上插着一支箭矢。

數十名武卒銳士迅速向漢軍據點的臨時營房摸去,片刻間就斬殺了據點內所有的二十名漢軍兵卒。

緊接着,大批楚軍兵士從山下的船上往據點所在的這個平臺搬運東西。一具具安裝架好。原來是從蜈蚣艦上拆卸下來的牀弩,不多的時間,一百六十具牀弩一字排開。

從這裡可以俯瞰對面的漢軍水師大營,大營內燈火通明,保持着高度警戒。

最中間的一架牀弩開始做着試射,一支特製的弩槍塗滿引火之物的“槍頭“被點燃,向漢軍水師大營射去。

.......

漢軍營寨外圍一個崗哨內,一個漢軍兵士拍着另一人的肩膀說道“看,流星!”緊接着他們看到接二連三的流星飛向營寨。

看了好一會,另一人詫異的說道:“好像不是流星,是火箭“

“火箭?火箭能射這麼遠嗎?

......“

試射的牀弩連射七次,前四次,弩槍都落入漢水之中或落入營盤之外,最後三次才全部落入碼頭整齊排列的船隻甲板之上。這才確定了牀弩的縱橫兩面的大致射擊角度。

牀弩對於破甲弩槍的有效射程是兩百米出頭,現有這種特殊的竹製弩槍,因爲是居高臨下,飛越兩百多米寬的漢水,射到三百多米開外的漢軍水師營寨完全不是問題。

獲得射擊角度後,操做牀弩的兵士開始齊齊調整牀弩的射擊角度。項羽設計的這些牀弩上配有的刻度盤,很容易調節對準左右和上下角度。

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八章 反圍剿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二十章 毒計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一章 廢太子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九章 翻臉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四章 自立於世
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八章 反圍剿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二十章 毒計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三十六章 一戰定淮西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三章 跨海襲遼東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四十六章 通信線路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一章 廢太子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九章 翻臉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六十六章 南征巴蜀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三十五章 意外的決戰之機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四章 自立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