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

前往回洛倉進行增援的隋軍是來護兒所率的一萬七千餘名兵卒。這是整個大隋王朝最精銳的部隊。由六千名驍果禁衛步兵,四千騎驍果鐵騎,三千天興軍山地長槍兵,兩千天興軍長弓手,一千王庭重騎,一千輕甲飛騎構成。其實主體就是楊廣北返從江都帶回的軍隊。

東都離回洛倉並沒有多遠,且楊廣很早就接到單雄信大軍接近回洛倉的消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單雄信的目標何在,楊廣當然也不例外。

但是之前在東都南方嵩陽境內也出現了一支約兩萬人的瓦崗軍。楊廣手上唯一能機動調用的部隊,也就是來護兒這支軍隊正被派去狙擊殲滅他們。

完成殲敵任務的來護兒昨日才返回東都洛陽城,聽到回洛倉受襲,就向楊廣請命,要連夜去增援回洛。楊廣回絕了他的請求,而是讓他的部隊在洛陽好生休整一晚,第二日這才趕了過來。楊廣相信司馬德勘和城內的五千精兵不至於連一天一夜也守不住。

來護兒的大軍在通往回洛倉的官道大路上快速行進。前方的斥候已經看到了單雄信分佈在回洛城周邊的幾個大營。

此時的單雄信卻是不慌不忙的端坐於中軍大帳之中運籌帷幄。他早早就派出令兵去通知離他不遠的另一支瓦崗軍人馬—王伯當的三萬大軍,現在逐一安排麾下各將任務。這些任務有負責繼續封鎖回洛城的,有側面狙擊襲擾來敵的,有警戒四方的,還有佈置軍陣嚴正以待的。

但最終還需要等來王伯當的三萬大軍,纔有把握將對方吃掉。因爲他已經聽聞,這支隋軍是楊廣的王牌,除了那個聞名天下,傳說能以一當十的驍果軍,還有一支神秘莫測的天興軍。

瓦崗軍按照單雄信的佈置迅速行動起來。在陣陣鼓號聲中,大批兵卒在營前排列出龐大軍陣,大股騎兵向營外策馬而去,還有不少輔兵揮汗如雨,抓緊時間構築封鎖回洛倉的工事。

……

一名手持鋼刀的驍果鐵騎跳下馬來,從一具插着數支箭矢的屍體上割下人頭,而後將人頭的髮髻系在馬頸的項圈之上,然後是下一個。這樣做的不是他一個人,他身邊的衆多袍澤做着同樣的事。那些系統出來的天興軍的輕甲飛騎則靜立在馬鞍之上,以不解的眼神看着這些土著夥伴。他們不知道這些驍果兵拿這些人頭有什麼用。

這些東倒西歪的上千具屍體來自一小股企圖對隋軍進行伏擊襲擾的瓦崗軍部隊。

他們還沒完成埋伏,就遭受到對方精銳騎兵毀滅性打擊。他們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人發現的,當對方的人馬出現在自己視線時,已經無路可跑,因爲這些隋軍騎兵的馬太快了,更何況他們射出的箭更快。

……

本來頗有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氣勢的單雄信,接到前方探馬斥候陸續傳來的軍情稟報,也開始沉不住氣了。狙擊襲擾的部隊不僅沒能有效達成遲滯對方的目標,反而自身損失慘重,有的甚至全軍覆沒。那隻隋軍雄師離自己的大本營卻是越來越近。

“前去通知王伯當的兵士怎麼還沒回來!”單雄信突然大吼道。旁邊一名參將連忙勸慰道:“啓稟將軍,我已派出第二波信使去催了!”

……

此時的王伯當正在指揮他的大軍強攻金墉城。金墉城距離東都洛陽不過二十五里路,雖然還是東都的一個衛星城,但已不是當年晉朝時那座專門幽禁皇族的小城,而是一座佔地近萬畝的軍事要塞。它乃拱衛東都洛陽北面的重要門戶,可以與東都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

按理說,這樣的重鎮應該囤積重兵,但楊廣兵力有限,而這個有“遙相呼應,呈犄角之勢”意義的金墉城還是比不上那些有更重要意義的戰略要地。楊廣只能將有限兵力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因此金墉城中只屯駐了三千隋軍步卒,這些步卒大多還是老弱。

但在王伯當眼中,這座城池的意義卻是非凡。他心裡盤算,若拿下這與東都洛陽近在咫尺的金墉城,囤積足夠糧草。就可盤踞在這堅城之中,靜觀天下風雲變幻。

若未來戰爭中,瓦崗大敗,便能尋得機會像李密取代翟讓一樣,自己取代李密成爲瓦崗統帥。若有隋朝大廈將傾之時,東都必定兵力空虛,可以一夜之間就掌控東都,俯瞰天下。自己即使不能以此功取代李密,亦是瓦崗衆將中居首功者。

而且經過王伯當反覆觀察偵探,這金墉城的駐防兵力顯然非常薄弱,這種高性價比的買賣王伯當自然不會放過。所以當單雄信的人來請求他增援時,他不以爲然的對來人說:“待本將攻下金墉城再去增援單兄弟也不遲。”

攻打金墉城的戰鬥隨即展開。但戰事的進程超出了王伯當的想象。這金墉城中雖然兵力薄弱,也都是老弱之兵。但卻有着高昂士氣,並非不堪一擊之旅。原來這些兵卒的家眷都被收入到了東都城內並落了戶籍,不再以務農爲生,這其實是一項福利獎勵。即使他們日後在回鄉務農,會以府兵身份獲得對應的田地封賞。

箭矢在城上城下來回穿梭,兵士們在城頭反覆拉鋸爭奪,從正午時分一直戰鬥到太陽西下,王伯當的大軍才取得一定進展,控制了一座城門和一面城牆。

城頭滿是隋軍和瓦崗軍兵卒的屍體,殘破的旗幟斜倒在城垛之上,城下的瓦崗軍已如同潮水一般向金墉城中涌去。城中依舊有隋軍兵士在頑強抵抗。時不時射出一支冷箭,或冷不丁的從街旁窗戶中刺出一支長槍將瓦崗兵卒捅翻在地,或是突然跳出幾個隋軍兵卒揮刀向落單的瓦崗兵卒斬殺而去。瓦崗軍不得不逐屋逐室的進行搜索,逐街逐巷的進行清理爭奪。

最終,還是有七八百倖存的隋軍乘着夜幕,從最後一個沒失守的城門撤出了金庸城,向洛陽逃去。此時王伯當纔算是完全控制了全城。

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五章 漢營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三十八章 返京
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五章 漢營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五十一章 血色摘星樓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一章 晉陽驚變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三十八章 返京